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串联质谱标签定量蛋白质组学解析产酯酶Pichia kudriavzevii混菌发酵代谢机制
1
作者 蔡岭肸 刘春艳 +3 位作者 郑佳 张楷正 苏建 邹伟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65-174,共10页
为探究产酯酶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混菌发酵的代谢机制,本研究使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P.kudriavzevii JM5-4单菌纯培养以及与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GD1-1共培养... 为探究产酯酶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混菌发酵的代谢机制,本研究使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P.kudriavzevii JM5-4单菌纯培养以及与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GD1-1共培养条件下的蛋白质组学进行分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单菌与混菌发酵时的代谢产物。结果显示,混菌发酵时发酵液中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产量分别为2.396、0.425 g/L和0.544 g/L,分别是单菌发酵的1.5、4.0倍和2.0倍。利用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到3164个可定量蛋白质。共筛选到355个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包括上调蛋白159个、下调蛋白质196个。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三羧酸循环、药物代谢、小分子代谢、细胞质大核糖体亚基、细胞质核糖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定位蛋白质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利用CELLO软件对DEPs进行亚细胞定位,将257个蛋白质定位到8个不同的细胞器,主要分布在细胞质(129个)、线粒体(91个)、细胞核(19个)等。355个DEPs通过KEGG注释显示其主要涉及氧化磷酸化、辅因子的生物合成、三羧酸循环、糖酵解/糖异生等代谢亚系统。在混菌发酵时,糖酵解/糖异生(丙酮酸脱氢酶、醛脱氢酶等)、三羧酸代谢(柠檬酸合酶、乌头酸盐水合酶、富马酸水合酶、苹果酸脱氢酶等)、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羟基丙酮酸还原酶、乙醛酸还原酶等)的DEPs全部上调,表明共培养条件下明显促进了JM5-4的生长与代谢。此外,涉及酯酶(S-甲酰谷胱甘肽水解酶、核糖核酸酶、海藻糖磷酸酶)的DEPs全部上调,表明混菌发酵对JM5-4产酯酶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可为探究白酒酿造过程中的混菌发酵机制、菌株代谢特性以及提高白酒风味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Pichia kudriavzevii 串联质谱标签定量蛋白质组学 代谢产物 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实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甲状腺癌组织切片蛋白质组定量分析
2
作者 李一岚 袁辉明 +3 位作者 曹竞天 郑怡迪 李兰 高培峰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5-282,共8页
开放性实验课程是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手段。本项目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在蛋白质组前沿领域的研究,设计了一个本科生开放性实验,即基于UHPLC-MS/MS完成甲状腺癌组织切片蛋白质组... 开放性实验课程是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手段。本项目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在蛋白质组前沿领域的研究,设计了一个本科生开放性实验,即基于UHPLC-MS/MS完成甲状腺癌组织切片蛋白质组定量分析。首先,评价不同蛋白质裂解液对蛋白质的提取能力,以筛选适当的试剂用于蛋白质组样品预处理,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其次,优化液相色谱-质谱采集方法,实现蛋白质组的深度覆盖分析,加深学生对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认识。最后,将该方法用于石蜡包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切片样品蛋白质组定量分析,发现了33个差异蛋白质,展示出在疾病分型方面的应用潜力。该开放性实验将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三门课程理论与实验相关知识交叉融合在一起,将科研思路和创新理念渗透给本科生。以进行大型仪器操作和创新性实验的形式帮助学生拓展巩固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知识体系,增强其对相关领域知识的整体把握,激发本科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开拓创新思维,增加团队合作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质谱 蛋白质 无标记定量 实验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坐骨神经痛模型大鼠脊髓蛋白质组学分析
3
作者 唐甸峰 范佳佳 +3 位作者 白凤媛 蔡仁军 刘涛 徐秋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1,共9页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正常组和坐骨神经痛模型大鼠脊髓蛋白标志物,以及各差异蛋白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探讨坐骨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将12只SD雄性大鼠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正常组和坐骨神经痛模型大鼠脊髓蛋白标志物,以及各差异蛋白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探讨坐骨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将12只SD雄性大鼠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在大鼠左侧坐骨神经进行结扎造模,每组3只用于定量蛋白质组学鉴定蛋白标志物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大鼠脊髓组织中共鉴定到5975个蛋白,其中正常组与模型组间有51个差异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有9个蛋白表达增加,42个蛋白表达降低。其中Cyp51a1和Cad表达下降。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主要涉及丙酮酸代谢、辅助因子生物合成中的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胰岛素等信号通路。结论:坐骨神经痛的产生机制可能与Cyp51a1、Cad的表达,以及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代谢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 蛋白质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丝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血浆外泌体的富集与蛋白质组学分析
4
作者 程显惠 于文静 +2 位作者 王冬雪 姜丽艳 胡良海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9-546,共8页
外泌体是肿瘤标志物的重要来源,血浆作为最常用的临床体液之一,其组成较为复杂且存在大量高丰度蛋白质的干扰,如何有效地从血浆中分离外泌体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挑战之一。本研究将磷脂酰丝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PS-MIP)用于血浆外泌体的富集... 外泌体是肿瘤标志物的重要来源,血浆作为最常用的临床体液之一,其组成较为复杂且存在大量高丰度蛋白质的干扰,如何有效地从血浆中分离外泌体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挑战之一。本研究将磷脂酰丝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PS-MIP)用于血浆外泌体的富集,PS-MIP能够特异性识别外泌体质膜上的磷脂酰丝氨酸,从而实现外泌体的高选择性富集。该方法被用于3例健康志愿者和3例胰腺癌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和潜在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在健康对照组中的血浆外泌体中鉴定到了1052种蛋白质和4545条肽段,胰腺癌患者血浆外泌体中鉴定到了972种蛋白质和4096条肽段。将蛋白质组学鉴定到的外泌体蛋白质与包含所有细胞外囊泡分子信息的Vesiclepedia数据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4%的PS-MIP富集的血浆外泌体蛋白质存在于该数据库;与只包含外泌体分子信息的ExoCarta数据库进行比较,发现PS-MIP法鉴定出了ExoCarta数据库中Top 100外泌体蛋白质中的77种。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胰腺癌患者血浆外泌体中表达量上调的蛋白质有11个,下调的蛋白质有24个。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显示,相关性较高的前3个蛋白质是补体因子D(CFD)、补体C3(C3)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胰腺癌患者外泌体的蛋白质组学表达上调的蛋白质中,外泌体蛋白样糖基转移酶2(EXTL2)、α-2-巨球蛋白样1(A2ML1)和人帕金森病蛋白7(PARK7)的差异最为显著,这些蛋白质可能是胰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外泌体 血浆 蛋白质 胰腺癌 分子印迹 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化多肽真空紫外激光解离及蛋白质组学分析
5
作者 罗盼 薛洁滢 +1 位作者 刘哲益 王方军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化学修饰在蛋白质组学定量和相互作用分析等研究领域应用广泛。本工作发展了一种针对复杂组织提取蛋白质酶解样品的多肽溴化、碘化光化学修饰新方法,实现了酪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位点的高效溴化和酪氨酸、组氨酸位点的高效碘化修饰。... 化学修饰在蛋白质组学定量和相互作用分析等研究领域应用广泛。本工作发展了一种针对复杂组织提取蛋白质酶解样品的多肽溴化、碘化光化学修饰新方法,实现了酪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位点的高效溴化和酪氨酸、组氨酸位点的高效碘化修饰。进一步采用193 nm真空紫外激光解离(UVPD)串联质谱技术对光化学溴化和碘化标记后的鼠肝酶解肽样品进行了序列、修饰位点和光解离机制分析。由于Br和I原子对193 nm紫外光子的强吸收特性,193 nm UVPD可引起卤化位点的C-Br/C-I键断裂并产生多肽自由基离子,自由基迁移进一步引起多肽骨架碎裂。此外,193 nm UVPD与常规的高能碰撞诱导解离(HCD)模式结合可以提升蛋白质组学的卤化位点定位准确性。因此,整合光化学卤化修饰和193 nm UVPD可引发新型自由基解离途径,提升蛋白质组学的分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光化卤化 串联质谱 193 nm紫外激光解离 自由基解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蛋白质组学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物标记物的筛查
6
作者 刘飞飞 刘洋 +4 位作者 施雪柔 周宏亮 阮玉山 李绍波 任莉荣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8-277,共10页
目的通过运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患者体内识别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以揭示该疾病的病理机制,并寻找到关键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DOP患者和骨质疏松症(os... 目的通过运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患者体内识别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以揭示该疾病的病理机制,并寻找到关键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DOP患者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各110例,分别随机抽取6例患者,采集外周血,运用串联质谱标记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探索DOP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质,并对出现显著变化的差异蛋白质进行深度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出DOP组/OP组中有18个上调和29个下调的差异表达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蛋白质主要涉及免疫突触和胶原三聚体等细胞组分,有芳基二烷基磷酸酶活性和酰基-L-高丝氨酸内酯水解酶活性等分子功能,并参与葡萄糖代谢过程的调节及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根据KEGG通路富集结果,他们主要参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和酪氨酸代谢等信号通路。通过PPI发现,在共同差异表达蛋白中,ALB、CD44、KLKB1、ITIH2、SERPIDN1、MDH1、CTSB、IGFBP3构成PPI网络节点,上述差异表达蛋白与DOP疾病的发病机理密切相关。结论ALB、CD44、KLKB1、ITIH2、SERPIDN1、MDH1、CTSB、IGFBP3可能是DOP患者血清中潜在的蛋白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串联质谱标签 蛋白质 差异表达蛋白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捕获裂解/电子转运裂解串联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瑞祥 董梦秋 +5 位作者 迟浩 杨兵 秀丽蕴 王乐珩 付岩 贺思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102,共9页
蛋白质组学的兴起带动了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质谱技术的进步则拓宽了蛋白质组学研究问题的广度.最近10年内,肽段或完整蛋白质在质谱仪中的裂解技术——电子捕获裂解(electron capture dissociation,ECD)与电子转运裂解(electron trans... 蛋白质组学的兴起带动了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质谱技术的进步则拓宽了蛋白质组学研究问题的广度.最近10年内,肽段或完整蛋白质在质谱仪中的裂解技术——电子捕获裂解(electron capture dissociation,ECD)与电子转运裂解(electron transfer dissociation,ETD)逐渐发展起来.ECD和ETD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鉴定和"自顶而下(Top-down)"的完整蛋白质裂解研究中已经展示出了诱人的前景.对ECD和ETD的基本原理、质谱特点、仪器实现、数据解析算法与软件开发,以及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阐述,并对当前的研究问题、面临的技术挑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作了深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捕获裂解 电子转运裂解 碰撞诱导裂解 串联质谱技术 计算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串联质量标记的帕金森病血浆及血浆外泌体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媛 刘新 +3 位作者 张译丹 张健 刘向 杨国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3-1083,共11页
外泌体是一类可由各种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其携带了多种生物活性分子,是疾病标志物的良好载体。目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缺乏客观的疾病诊断标志物。因此,新型外周血特异性... 外泌体是一类可由各种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其携带了多种生物活性分子,是疾病标志物的良好载体。目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缺乏客观的疾病诊断标志物。因此,新型外周血特异性标志物的开发将有助于PD的早期筛查与诊疗。在本研究中,选取PD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浆及血浆外泌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串联质量标记(tandem mass tag,TMT)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其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在血浆和血浆外泌体样品中分别定量到724和611个蛋白质。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对定量到的所有蛋白质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以了解蛋白质的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情况。根据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分析,PD和正常对照组血浆样本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血浆外泌体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与血浆差异表达蛋白质相关的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主要涉及RNA、DNA结合及补体结合等过程;而血浆外泌体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分子功能主要表现为抗氧化作用、氧化还原酶活性调节作用等。由此可见,血浆外泌体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富集到的分子功能更具有疾病特异性。基于|log 2差异倍数(FC)|>0.26和统计学意义(P-value,P)<0.05,在PD血浆样本中共筛选出11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5个蛋白质表达上调,6个蛋白质表达下调;在血浆外泌体样本中,共筛选出1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6个蛋白质表达上调,7个蛋白质表达下调。本研究通过分析血浆及血浆外泌体样本的蛋白质组学信息来探究PD的发病机制,并通过比较发现,外泌体样本能够获得更多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和生物学信息,为发现新型PD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质量标记 定量蛋白质 帕金森病 外泌体 血浆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谱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富集、检测、鉴定和定量 被引量:6
9
作者 石文昊 童梦莎 +2 位作者 李恺 王钰珅 丁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50-1258,共9页
磷酸化是一种调控生命活动的重要翻译后修饰,调控生物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质谱应用于蛋白质磷酸化的检测中,极大地推动了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质谱检测拥有高灵敏度、高通量的特点,更重要... 磷酸化是一种调控生命活动的重要翻译后修饰,调控生物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质谱应用于蛋白质磷酸化的检测中,极大地推动了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质谱检测拥有高灵敏度、高通量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具有位点分辨率,因此基于质谱的磷酸化蛋白质组检测方法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推广.常见的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首先对磷酸化肽段进行富集,然后进行串联质谱分析,最后通过搜索引擎对修饰位点进行鉴定和定量.本文从这个三个基本方面,对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蛋白质 方法 串联质谱 修饰位点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结合质谱技术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琴 孙红 +1 位作者 余东阳 胡红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619-2623,共5页
目的应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分析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差异蛋白。方法收集JIA患者血清18例、健康体检者2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44例,采用iTRAQ标记联合纳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筛选JIA患者的... 目的应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分析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差异蛋白。方法收集JIA患者血清18例、健康体检者2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44例,采用iTRAQ标记联合纳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筛选JIA患者的差异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相对于健康体检组,JIA组共鉴定差异蛋白106个,其中49个表达上调,57个表达下调;JIA组和RA组中有26个差异蛋白均表达上调,37个表达下调。通过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血液凝溶系统、免疫系统、脂质代谢与JIA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通过STRING分析得到研究JIA机制的PPI网络的关键节点AHSG、APOH、脂联素等多个候选蛋白。结论本研究分析了JIA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组,为JIA的诊断、JIA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蛋白质 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 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纳升反相色谱-串联质谱与毛细管区带电泳-串联质谱用于自顶向下蛋白质组学(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Elijah N.MCCOOL 孙良亮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8-886,共9页
自顶向下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难题是缺乏与质谱可以在线连用并且可以提供高效蛋白质分离的液相分离技术。毛细管区带电泳与纳升反相色谱都可以与质谱在线连用,并且在复杂蛋白质样品分析方面也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这里,我们首次比较了... 自顶向下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难题是缺乏与质谱可以在线连用并且可以提供高效蛋白质分离的液相分离技术。毛细管区带电泳与纳升反相色谱都可以与质谱在线连用,并且在复杂蛋白质样品分析方面也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这里,我们首次比较了先进的纳升反相色谱-串联质谱与毛细管区带电泳-串联质谱平台用于自顶向下蛋白质组学分析。相对于纳升反相色谱-质谱而言,毛细管区带电泳-质谱可以将标准蛋白质样品的消耗量降低10倍,而且保持与纳升反相色谱-质谱相当的蛋白质信号强度。有意思的是,与毛细管区带电泳-质谱相比,纳升反相色谱-质谱可以获得更高的蛋白质分子的气相价态。这个现象可能是由于反相流动相中的高浓度乙腈使得蛋白质变性的更加充分。从1微克的大肠杆菌蛋白质样品中,毛细管区带电泳-串联质谱可以鉴定到159个蛋白质和513个蛋白质变体,而纳升反相色谱-串联质谱仅鉴定到105个蛋白质和277个蛋白质变体。当将大肠杆菌蛋白质的上样量提高到8微克时,纳升反相色谱-串联质谱可以鉴定到245个蛋白质和1004个蛋白质变体。由于纳升反相色谱-串联质谱具有比毛细管区带电泳-串联质谱更高的上样量与更宽的分离窗口,当蛋白质样品量不受限制时,纳升反相色谱-串联质谱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痕量样品分析方面,毛细管区带电泳-串联质谱具有更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顶向下蛋白质 毛细管区带电泳-串联质谱 纳升反相色谱-串联质谱 大肠杆菌 高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血清标志物的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筛选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曦洲 方敏 +1 位作者 盛湲 于恩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2-627,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蛋白的表达变化,筛选并分析乳腺癌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量标签(TMT)标记技术对68例Ⅱ期乳腺癌患者及62例健康女性的血清蛋白进行检测,并进行蛋白质定量分析,筛选乳腺癌患者血清中...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蛋白的表达变化,筛选并分析乳腺癌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量标签(TMT)标记技术对68例Ⅱ期乳腺癌患者及62例健康女性的血清蛋白进行检测,并进行蛋白质定量分析,筛选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发生显著变化的差异蛋白。利用Uni Prot数据库和Proteome Discoverer软件及在线工具STRING对差异蛋白进一步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和q PCR对变化倍数显著的差异蛋白VIME(上调为健康对照女性的3.918倍)和RAF1(下调为健康对照女性的0.251)进行验证。结果共获得67种差异蛋白,其中26种表达上调,41种表达下调。基因本体论(GO)注释分析和功能聚类分析显示上述差异蛋白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新陈代谢进程、生物黏附能力等相关。蛋白质印迹法和q PCR验证结果显示RAF1蛋白和mRNA在Ⅱ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女性,而VIME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女性,与筛选结果一致。结论定量蛋白质组学TMT法能有效筛选Ⅱ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其中VIME和RAF1蛋白有望成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候选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蛋白质 串联质量标签 生物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O同位素标记定量肽段串联体蛋白质结合同位素稀释-多反应监测质谱的蛋白质绝对定量新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楠楠 周廉淇 +7 位作者 毛心丽 张姣 卫军营 林虹君 李佳斌 田芳 张养军 钱小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2-530,共9页
建立了定量肽段串联体蛋白质(concatamers of Q peptides,QconCATs)结合18O同位素标记-多反应监测质谱的蛋白质绝对定量新方法。首先对QconCAT重组蛋白质进行了纯度表征,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表征结果表明重组... 建立了定量肽段串联体蛋白质(concatamers of Q peptides,QconCATs)结合18O同位素标记-多反应监测质谱的蛋白质绝对定量新方法。首先对QconCAT重组蛋白质进行了纯度表征,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表征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质的纯度在99%以上,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3.4 kDa。对QconCAT重组蛋白质酶切后的肽段混合物进行质谱分析,并经pFind和pLabel软件处理,验证了目标肽段。还考察了QconCAT重组蛋白质的酶切效率和18O标记效率,并对QconCAT蛋白质结合18O标记-同位素稀释-多反应监测质谱方法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腾冲嗜热厌氧菌(Thermoanaerobacter tengcongensis,TTE)中选定蛋白质的肽段进行绝对含量测定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准确度较高,说明该方法可用于复杂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绝对定量。更重要的是所建方法不仅解决了细胞培养氨基酸稳定同位素标记(SILAC)技术的重标试剂价格昂贵的问题,也为定量蛋白质组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肽段串联蛋白质 同位素稀释 多反应监测质谱 18O标记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级质谱的蛋白质组定量新方法新技术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莹 杨芃原 陆豪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3-509,共7页
定量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生物质谱为核心的定量蛋白质组方法日益发展。按照定量所依据的质谱信号来源于一级质谱谱图还是多级质谱谱图可以将定量蛋白质组方法分为一级质谱定量和多级质谱定量。本文主要综述... 定量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生物质谱为核心的定量蛋白质组方法日益发展。按照定量所依据的质谱信号来源于一级质谱谱图还是多级质谱谱图可以将定量蛋白质组方法分为一级质谱定量和多级质谱定量。本文主要综述基于多级质谱的定量方法和技术进展,分析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基于多级质谱的定量方法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质谱 定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标签技术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永熙 李娅 +5 位作者 张文 陈晓农 王伟铭 张群业 黄秋花 陈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所需的相对和绝对定量的同位素标签试剂(iTRAQ)标记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通过细胞裂解、丙酮沉淀、蛋白变性、还原及酶解,最后进行iTRAQ标记和质谱鉴... 目的建立并优化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所需的相对和绝对定量的同位素标签试剂(iTRAQ)标记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通过细胞裂解、丙酮沉淀、蛋白变性、还原及酶解,最后进行iTRAQ标记和质谱鉴定,研究iTRAQ在HK-2细胞的标记情况和蛋白质组学。结果通过质谱检测,检测到带有iTRAQ标记肽段。随机选取20个前体离子,通过3次重复试验,鉴定出iTRAQ标记多肽肽段分别为17、15和18个,标记效率在75.5%~90.0%,且组间标记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RAQ可以在HK-2细胞中标记效果满意,且重复性较好,为进一步研究肾脏疾病的蛋白质组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和绝对定量的同位素标签试剂 定量蛋白质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蛋白质组学筛选及分析山慈菇酯提物抗4T1乳腺癌的新启示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晓东 张楠 +3 位作者 杨冬冬 刘颖 王赫 张子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探讨山慈菇酯提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Cremastra appendiculata,Cr Ap)作用于4T1乳腺癌癌组织中差异蛋白的表达变化,筛选Cr Ap抗4T1乳腺癌的靶点。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量标签(TMT)标记技术对Cr Ap作用的4T1乳腺癌癌组织进... 探讨山慈菇酯提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Cremastra appendiculata,Cr Ap)作用于4T1乳腺癌癌组织中差异蛋白的表达变化,筛选Cr Ap抗4T1乳腺癌的靶点。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量标签(TMT)标记技术对Cr Ap作用的4T1乳腺癌癌组织进行检测,并筛选4T1组织中发生显著变化的差异蛋白。利用多重数据库对Cr Ap/CON差异蛋白进一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QPCR检测癌组织中Ly6G、S100a8、S100a9、Tmsb4x和GADPH的mRNA表达量。蛋白质组学共获得15个上调蛋白,1个下调蛋白,其中有4个上调差异蛋白与免疫调节功能密切相关。胸腺素β-4下调,而Toll 4受体结合蛋白、Toll样受体结合蛋白、肥大细胞表达膜蛋白1上调,基因本体论注释分析和功能聚类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蛋白可能与Cr Ap产生抗乳腺癌作用相关;S100-a8、S100-a9蛋白上调可能与Cr Ap产生促凋亡作用和免疫调节过程相关。此外,KEGG富集通路多与免疫调控过程相关,其中癌症的转录失调通路、IL-17信号通路可能与Cr Ap抗4T1作用和免疫调节机制密切相关。QPCR结果显示Cr Ap能显著提高乳腺癌组织中Ly6G、S100a8、S100a9的表达,而降低Tmsb4x。TMT定量蛋白质组学能有效筛选Cr Ap抗4T1的差异蛋白,其中Cr Ap抗4T1乳腺癌机制和相关的免疫调控作用有望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T1乳腺癌 蛋白质 串联质量标签 山慈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植物乳杆菌YP36细菌素的抑菌机制研究
17
作者 王婷 来欢欢 +2 位作者 赵微 崔美林 张秀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4,共7页
为深入了解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YP36细菌素的抑菌机理,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细菌素处理前后植物乳杆菌SL32-2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鉴定,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代谢功能分... 为深入了解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YP36细菌素的抑菌机理,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细菌素处理前后植物乳杆菌SL32-2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鉴定,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代谢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素处理前后植物乳杆菌SL32-2发酵液中鉴定到的蛋白分别为1999个、2005个,显著上调和下调的蛋白质分别有15个和59个,另外有26个蛋白消失,33个蛋白诱导表达。所鉴定蛋白质中酶占比最大,其次为转运蛋白。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表明,显著性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条目共99条,主要集中在肽聚糖分解代谢和细胞壁大分子分解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嘧啶核苷酸代谢和生物合成等方面。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蛋白共涉及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途径、辅因子生物合成途径和嘧啶代谢途径等53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蛋白质 抑菌机制 代谢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霍朝霞 赵鲁杭 +3 位作者 邹玲 于晓虹 翁登坡 廖志银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1-174,共4页
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建设了先进的学科前沿实验技术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以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为出发点,开发了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虚拟仿真实验... 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建设了先进的学科前沿实验技术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以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为出发点,开发了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虚拟仿真实验软件教学平台。iTRAQ技术可同时比较8种不同样品中蛋白质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变化和差异,几乎可对任何蛋白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高通量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基于该技术建设了本科生及研究生实验教学项目。通过引入该实验项目开展线上实验教学并将其与线下相关实验虚实结合,建立了完整的本科生蛋白质相关实验项目内容体系,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了一些先进的实验技术和应用领域,拓展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得到了学生的正向反馈,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蛋白质 虚拟仿真 实验平台 同位素标记 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LDI-MS和UHPLC-MS/MS的微量活细胞系蛋白质快速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凌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39,I0001,共8页
本研究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技术,系统地探索了功能化微型酶反应器在微量活细胞系蛋白质组快速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分析效能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将功能化酶纳反应器封装于枪头... 本研究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技术,系统地探索了功能化微型酶反应器在微量活细胞系蛋白质组快速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分析效能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将功能化酶纳反应器封装于枪头内,结合盐酸胍和双酶系统(胰酶与DNase I),实现了细胞裂解、蛋白质提取和酶解的一体化操作,显著提高了蛋白质提取和酶解效率。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处理微量细胞样品(1×10^(4)个细胞)时,蛋白质提取效率显著优于传统的过滤器辅助样品前处理(FASP)流程。活细胞样品在酶纳反应器中的反应时间仅需6 min,整个分析流程不超过1 h,展示了功能化酶纳反应器在高通量在线前处理方面的巨大潜力。本研究不仅为微量活细胞系蛋白质组的快速高通量分析提供了技术平台,还通过MALDI-MS与UHPLC-MS/MS整合策略实现了微量蛋白质组学前处理方法的全面评估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 功能化微型酶反应器 蛋白质 微量活细胞 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P和iST酶切方案的比较分析:蛋白质输入量的影响
20
作者 陆澳 廖焕玥 +4 位作者 楚甜甜 赵洋 江游 叶子弘 孟波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2-300,共9页
微量蛋白样本的蛋白质组分析应用日益广泛。目前,过滤辅助样品制备(filter aided sample preparation,FASP)和管内原位酶切(in-stage tip, iST)方案在微量蛋白样本制备中的使用效果尚未得到深入探讨。本研究针对0.2~10μg微量蛋白样本,... 微量蛋白样本的蛋白质组分析应用日益广泛。目前,过滤辅助样品制备(filter aided sample preparation,FASP)和管内原位酶切(in-stage tip, iST)方案在微量蛋白样本制备中的使用效果尚未得到深入探讨。本研究针对0.2~10μg微量蛋白样本,探讨2种酶切方案的最佳蛋白输入量,并在相同蛋白输入量下比较2种酶切方案。对于iST酶切方案,当蛋白质输入量为5μg时,鉴定蛋白质的数目最多;对于FASP酶切方案,蛋白质的鉴定数目随着蛋白质输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降低。同时,分别从氨基酸序列覆盖率达到≥20%、鉴定频率为3以及变异系数<5%的蛋白质数目3个方面评价各组实验方案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蛋白质输入量为5μg时,iST酶切方案鉴定的蛋白质数目均达到最大值,稳定性达到最佳;当蛋白质输入量从0.2μg增加到10μg时,FASP酶切方案鉴定的蛋白质数目逐渐增大,但增加幅度降低,稳定性趋向最佳。在相同蛋白质输入量下,当蛋白质输入量≤1μg时,i ST酶切方案在鉴定蛋白质数目以及实验方案稳定性方面均优于FASP酶切方案;而当蛋白质输入量>1μg时,FASP酶切方案更优。通过分析iST和FASP稳定鉴定的蛋白质,发现FASP酶切方案稳定鉴定的蛋白质数目更多,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结果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蛋白质 过滤辅助样品制备(FASP) 管内原位酶切(i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