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渡现代性、中间地带与城乡中国的文学想象
1
作者 叶祝弟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0,共9页
从向城求生到在城望乡再到城乡融合,如果说茅盾所讲的乡土文学暗含着“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命运的挣扎”,那么很长一段时间因不平衡的城乡关系所造成的“乡衰”和“城困”,是乡土文学呈现的另外一种挣扎。从这个视角审视乔叶的城... 从向城求生到在城望乡再到城乡融合,如果说茅盾所讲的乡土文学暗含着“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命运的挣扎”,那么很长一段时间因不平衡的城乡关系所造成的“乡衰”和“城困”,是乡土文学呈现的另外一种挣扎。从这个视角审视乔叶的城乡书写,其聚焦城乡中间地带,为解剖城乡中国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是对“乡衰”和“城困”二元困境的突破。从“精神避难所”到“意义的发掘地”,城乡中国不仅是一个生态系统和连接系统,更是一个生命系统和意义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中国 中间地带 费孝通问题 过渡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地带:城市与人沟通的场所 被引量:1
2
作者 冯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3年第4期55-59,共5页
后现代主义运动唤起了大众的环境意识,促使社会各阶层关注城市环境问题。建筑与街道之间的公共空间是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城市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和阐述了中间地带的主要空间... 后现代主义运动唤起了大众的环境意识,促使社会各阶层关注城市环境问题。建筑与街道之间的公共空间是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城市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和阐述了中间地带的主要空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 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 中间地带 庭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老虎”·“中间地带”·“两个阵营”——毛泽东“转折年代”的美国观
3
作者 唐洲雁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3,共8页
从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到1947年7月至9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仅仅过去一年的时间,中国历史的发展就来了个大转折。在这个"转折年代"里,由于此前的"调处"失败,美国人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开始由台前... 从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到1947年7月至9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仅仅过去一年的时间,中国历史的发展就来了个大转折。在这个"转折年代"里,由于此前的"调处"失败,美国人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开始由台前走向幕后,只能通过援助国民党的方式来继续干涉中国内政,与中国共产党人展开间接的较量。在指挥战略防御和部署战略反攻的繁忙日子里,毛泽东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心血来反复分析和考量站在战场远端的美国。考量的结果是,他不仅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而且提出了"中间地带的革命"理论,接受了"两个阵营"划分的新理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他在"转折年代"的美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老虎 中间地带 两个阵营 美国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具与中间地带——艾略特非个人化诗学中的个性与情感
4
作者 何庆机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第3期70-77,共8页
非个人化诗学以其对情感和个性的压抑与逃避,以及对客观性的强调,长期影响着英美诗坛及批评界,但艾略特在其诗学中所表现出的一贯的矛盾却说明,非个人化诗学的本质与核心是个性的张扬与强烈情感的表达,尽管对个性与情感的理解不同于浪... 非个人化诗学以其对情感和个性的压抑与逃避,以及对客观性的强调,长期影响着英美诗坛及批评界,但艾略特在其诗学中所表现出的一贯的矛盾却说明,非个人化诗学的本质与核心是个性的张扬与强烈情感的表达,尽管对个性与情感的理解不同于浪漫主义诗歌。两者之间的同是因为诗歌本质上说无法剥离个性与情感,异则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转向密切相关,其根源在于在当时哲学思潮,尤其是伯格森生命哲学及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人们对自我及世界的认知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真实、真诚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客观性的强调则是艾略特为诗歌、诗学披上了一件科学的外衣,最终只能着陆于无法剥离主观性、情感与感觉的中间地带。非个人化诗学实质上是根植于一个中间地带,是个性化的非个人化诗学,而不是无个性的非个人化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面具 中间地带 非个人化诗学 个性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间地带”理论到“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5
作者 乔潮 姬友文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3-5,共3页
"中间地带"理论和"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是毛泽东关于不同历史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战略思想。"中间地带"理论是"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雏形,"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更是对"中间地带&... "中间地带"理论和"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是毛泽东关于不同历史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战略思想。"中间地带"理论是"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雏形,"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更是对"中间地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背景下,只有采取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态度,才能取得共赢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地带 “三个世界” 政治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话改写·中间地带·框架叙事:论霍桑《献给男孩女孩的神奇故事》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方文开 潘方圆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3,共6页
霍桑《献给男孩女孩的神奇故事》在对源文本各要素进行重新改编、整合创作的过程中,有一套独特的叙事策略:在事件处理上,故事集依据现实性原则,将古希腊神话故事转换成情节事件,通过哥特化和罗曼司化等手段完成霍桑式神话的书写;在语调... 霍桑《献给男孩女孩的神奇故事》在对源文本各要素进行重新改编、整合创作的过程中,有一套独特的叙事策略:在事件处理上,故事集依据现实性原则,将古希腊神话故事转换成情节事件,通过哥特化和罗曼司化等手段完成霍桑式神话的书写;在语调的选择上,作者一贯坚持"中间地带"的叙事策略,在现实与想象之间建构自己独特的话语模式;在叙事结构上,外层叙事和元故事叙事以框架结构(内层叙事)为纽带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儿童通过故事的形式亲身感悟各种道德内涵,既避免了道德说教,又轻松实现其教育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桑 《献给男孩女孩的神奇故事》 叙事策略 神话 中间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地带的“瓯脱叙述”——论《北纬四十度》的空间感觉、文明论与文史表述
7
作者 刘大先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6-104,共9页
文史写作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官修正史之外,不乏稗官野史、杂录笔记,或记杂事秘辛以彰博闻多识,或考成败经验以明鉴古知今,或借前贤过往之酒杯浇自家郁积块垒。举凡种种,不一而足,以后世眼光看,王夫之《读通鉴论》、王鸣盛《十七... 文史写作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官修正史之外,不乏稗官野史、杂录笔记,或记杂事秘辛以彰博闻多识,或考成败经验以明鉴古知今,或借前贤过往之酒杯浇自家郁积块垒。举凡种种,不一而足,以后世眼光看,王夫之《读通鉴论》、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赵翼《廿二史札记》属于史学,而诸多笔记杂感则属于文学,后者很多时候看上去不够端肃,多作为拾遗补阙的材料,很少提出某个新异出奇的观点,或者即便有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议论,也往往缺乏周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地带 文明论 空间感觉 王鸣盛 王夫之 博闻多识 杂事秘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群突围在中间地带的“江南剑客”——苏派名师崛起的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平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4年第7期43-47,共5页
在写此文之前,我纠结一个问题:苏派名师或者苏派教育是否真的存在?"派"就是水流成"支",它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名师或教育以"苏派"为名,它应该是具有江苏特色并成为一个群体或流派。
关键词 名师 中间地带 江南 突围 相对独立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容忽视的“中间地带”
9
作者 何军 《青海教育》 2005年第9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中间地带 不容忽视 改革开放 中学生 学校 家长 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东西方教学的“中间地带”——读顾泠沅《寻找中间地带》
10
作者 田琳琳 《教育家》 2008年第4期33-34,共2页
与中国数学教学实践的经典体现——奥林匹克大赛的辉煌相比,中国数学教育理论研究的声音实在微弱。它几乎一直聚焦于固有数学知识的传授细节或干脆充当国家“数学教学大纲”的忠实说明者。即便稍有理论色彩,细究之下,也不过是在走着... 与中国数学教学实践的经典体现——奥林匹克大赛的辉煌相比,中国数学教育理论研究的声音实在微弱。它几乎一直聚焦于固有数学知识的传授细节或干脆充当国家“数学教学大纲”的忠实说明者。即便稍有理论色彩,细究之下,也不过是在走着普通教育学与数学教例相混合的老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地带 教学实践 顾泠沅 东西方 中国数学 数学教育理论 数学教学大纲 普通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地带“革新者”
11
《中国黄金珠宝》 2019年第11期11-16,共6页
B2B线上平台并不是最近两年新生事物。早在2015年,在“互联网+”概念的推动下,国内黄金珠宝行业开始深度借助互联网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典型的代表就是在深圳水贝诞生了诸多B2B供应链平台,诸如月光宝盒、微饰界、水贝街、金脉通、宝易通... B2B线上平台并不是最近两年新生事物。早在2015年,在“互联网+”概念的推动下,国内黄金珠宝行业开始深度借助互联网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典型的代表就是在深圳水贝诞生了诸多B2B供应链平台,诸如月光宝盒、微饰界、水贝街、金脉通、宝易通、珠宝管家等二十余家平台相继出现。但短短几年之后,这些企业多数已经“消失”或暂处“静音”状态,只有少数的几个尚且“存活”。这不得不让人怀疑,B2B平台在黄金珠宝行业难道真的是“水土不服”?一度吸引投资人及行业关注的B2B平台,就这么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2B平台 月光宝盒 中间地带 革新者 水土不服 吸引投资 互联网 线上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养老机构建设现状及优化设计研究
12
作者 关茜 解中赫 +1 位作者 逄仁涛 刘梦萝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86-287,共2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养老机构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我国养老机构存在诸多问题,这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养老机构的空间设计和优化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了青岛...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养老机构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我国养老机构存在诸多问题,这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养老机构的空间设计和优化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了青岛市养老机构室内空间环境的现状以及成因,并提出“中间地带”这一优化设计策略,以期为养老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空间优化 设计方法 中间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小知识青年的聚集与左翼化——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为中心 被引量:14
13
作者 唐小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4-80,共17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左翼文化在上海兴盛并广泛传播的关键时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知识青年介入其中。本文解释了这些青年群体是通过怎样的渠道、网络和资源被吸纳到左翼文化的历史潮流,而其在上海的公共生活网络和私人生活世界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左翼文化在上海兴盛并广泛传播的关键时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知识青年介入其中。本文解释了这些青年群体是通过怎样的渠道、网络和资源被吸纳到左翼文化的历史潮流,而其在上海的公共生活网络和私人生活世界是如何构建的,阶层、地缘、书店、学校、报刊等各种媒介等如何影响了这个群体的聚集与分化,最终试图阐释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对城市中小知识青年的动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知识青年 左翼 革命 空间 中间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空间上植物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大才 孙航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4-80,共7页
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受研究尺度的影响,总结大尺度空间上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及影响机制。各种出版物、腊叶标本和相关数据库是数据资料的主要来源;物种丰富度的估算方法包括插值法、稀疏法和外推法;中海拔... 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受研究尺度的影响,总结大尺度空间上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及影响机制。各种出版物、腊叶标本和相关数据库是数据资料的主要来源;物种丰富度的估算方法包括插值法、稀疏法和外推法;中海拔物种最丰富的单峰曲线分布格局最普遍,其次是丰富度随海拔增加而单调下降的分布格局;物种特有率一般在树线附近达到最大值,但在科、属级水平上特有率在海拔梯度上有多种变化格局;面积、气候因子、中间地带效应和Rapoport海拔法则等是物种丰富度海拔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且中间地带效应的影响最大,甚至是唯一与丰富度格局显著相关的因子;物种的系统发育、地质历史等因素在物种丰富度的海拔分布格局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还难以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多样性 内插值法 稀疏法 面积 中间地带效应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法政策调整与富尔一九六三年中国之行 被引量:7
15
作者 姚百慧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48,共15页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调整了外交总战略,从"一边倒"、集中力量孤立和打击美帝逐步转变为同时反对美帝国主义和苏联修正主义,并相应地提出了"第二中间地带"理论。为了在"第二中间地带"取得突破,中国积极发...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调整了外交总战略,从"一边倒"、集中力量孤立和打击美帝逐步转变为同时反对美帝国主义和苏联修正主义,并相应地提出了"第二中间地带"理论。为了在"第二中间地带"取得突破,中国积极发展对法关系,把邀请法国前总理富尔访华作为重要措施之一。中国外交战略、对法政策的调整,中法在反对"两个中国"问题上的共识,富尔的能言善辩和中方的形式让步,保证了1963年富尔访华的最终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中法关系 中法建交 第二中间地带 富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理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21,共8页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受到来自美、苏的双重压力。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它标志着中国外交已从过度强调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世界革命义务转到强调国家安全及和平发展为第一需要,这是中国共产党...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受到来自美、苏的双重压力。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它标志着中国外交已从过度强调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世界革命义务转到强调国家安全及和平发展为第一需要,这是中国共产党外交战略和指导原则的根本性转变。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在于,理论思维模式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世界和平发展的基本趋势,过度夸大世界战争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间地带 三个世界划分 外交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世界多极化的思想及其战略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石斌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7,共6页
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处境和发展需求出发,毛泽东始终是世界多极化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几个重要战略理论,都蕴含着关于世界多极化的丰富内涵。从“中间地带”理论、“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到“三个世界” 的划分,乃... 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处境和发展需求出发,毛泽东始终是世界多极化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几个重要战略理论,都蕴含着关于世界多极化的丰富内涵。从“中间地带”理论、“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到“三个世界” 的划分,乃至今天中国政府强调多样性、推动多极化的基本战略主张,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既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基本的对外关系诉求,也反映了世界格局演进的客观趋势。这是理解新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世界多极化 发展中国家 中间地带”理论 “三个世界”理论 外交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晓洁 陈树新 《经济研究参考》 2005年第29期38-40,48,共4页
被征地农民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他们正处在从农业劳动向非农职业转化的中间地带,相关制度、政策及保障条件都非常薄弱,由此产生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尽快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社... 被征地农民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他们正处在从农业劳动向非农职业转化的中间地带,相关制度、政策及保障条件都非常薄弱,由此产生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尽快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的稳定和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建设研究 被征地农民 可持续发展 特殊群体 发展过程 中间地带 农业劳动 相关制度 保障条件 城乡经济 建立健全 城镇化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对中国引进城市规划教育模式的一些意见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鹤年 《城市规划》 1986年第1期38-41,共4页
前言 我对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和专业教育的直接认识仅限于1985年春回国讲学所经过的地方。接触是多方面的,但因时间所限,观察可能是片面的。虽是如此,但每到一处发现的问题都是大同小异,印象极为深刻,说明我的观察大致是正确的。
关键词 城市规划教育 中国城市规划 中间地带 行为科学 功能主义 城市规划专业 “功能” 现代建筑 多元化社会 规划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体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捷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1-68,共8页
毛泽东是一位具有非凡洞察力和宏伟气魄的伟大战略家和思想家。他高瞻远瞩,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驾驭全局,把握历史机遇,调整战略策略方针,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掌握有利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战略格局和趋向。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 毛泽东是一位具有非凡洞察力和宏伟气魄的伟大战略家和思想家。他高瞻远瞩,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驾驭全局,把握历史机遇,调整战略策略方针,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掌握有利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战略格局和趋向。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对国际战略格局的正确观察与判断,以及由此产生的科学的国际战略思想。一早在抗日战争中后期,毛泽东即已萌发关于国际战略思想的若干片断。这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初步形成,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1939年9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的外交政策,很明显的,应该是抗日的外交政策。这个政策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不放弃一切可能争取的外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国际战略思想 国际战略格局 中间地带 中国人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战略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国际形势 初步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