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创立中药壮骨效应评价新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韦英杰 王长梅 +1 位作者 詹扬 贾晓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6-200,共5页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功效正日益受到重视,但壮骨中药及其成分特别是量微成分的活性评价却难以高效开展。新模型、新方法的建立有益于丰富中药壮骨效应评价的思路与方法。模式生物斑马鱼是一种极好的、热门的药学研究工具,根据其骨骼发育...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功效正日益受到重视,但壮骨中药及其成分特别是量微成分的活性评价却难以高效开展。新模型、新方法的建立有益于丰富中药壮骨效应评价的思路与方法。模式生物斑马鱼是一种极好的、热门的药学研究工具,根据其骨骼发育的生理、遗传学特点和优势,将斑马鱼用于中药复杂体系及其成分的壮骨效应评价,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本文概述了中药壮骨效应评价的现状及不足,分析了斑马鱼中药壮骨效应评价模型建立的依据,提出了斑马鱼中药壮骨效应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对该模型的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中药壮骨 思路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壮骨中药对成骨质量和骨钙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闫宝勇 董福生 +3 位作者 董玉英 郝福良 张扬 陈爱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59-164,170,共7页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中药对下颌骨牵张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6只英国小猎兔犬(beagle)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并行其右侧下颌骨劈开,植入常规组合式骨牵张器,经7d延迟后,以0.5mm每12h的速度连续牵张10d。中药组自牵张器植入术后第1天,口...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中药对下颌骨牵张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6只英国小猎兔犬(beagle)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并行其右侧下颌骨劈开,植入常规组合式骨牵张器,经7d延迟后,以0.5mm每12h的速度连续牵张10d。中药组自牵张器植入术后第1天,口服补肾壮骨中药至试验结束。分别于固定后的1、2、3、4周,每组处死小猎兔犬2只,留取标本后行组织学观察、骨组织计量学分析和骨钙蛋白检测。结果 1)大体标本:在第1~2周时,两组大体标本无明显差异,牵张间隙处骨膜增厚,牵张间隙有轻微的动度;第3周时,两组标本增生的骨膜变薄,两骨断端动度消失;第4周时,两组骨膜厚度逐渐恢复到正常骨膜的厚度,两切骨断端已难以辨认。中药组牵张间隙处骨组织较致密且光滑。2)组织形态学改变:在第1周时,牵张沟少量区域充满蜂窝状的结缔组织,在接近于切开的近髓腔处有膜状新骨形成;第2周时,牵张间隙内由中央向两侧,依次有纤维区带、指状类骨质区带和新生骨小梁区带;第3周时,牵张沟内大部分区域有新骨形成,中药组成骨细胞的数量较多且较活跃,新生骨小梁区带较宽,而纤维区带较窄;中药组牵张间隙内新骨形成活跃,新生骨小梁粗大,新生骨组织也较为成熟;第4周时,牵张间隙3个区带消失,代之以近似平行排列的新生骨小梁;中药组骨小梁排列密集,形态粗大且均匀,而对照组骨小梁则稀疏且粗细不均。3)骨组织计量学分析:在第1~2周时,中药组骨小梁的面积、周长和面密度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在第3~4周时,中药组骨小梁的面积、周长和面密度均高于对照组。4)骨钙蛋白的mRNA检测:骨钙蛋白mRNA主要表达于成骨细胞的细胞质和新生骨的表面。第1周时,中药组骨钙蛋白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在第2、3、4周时,中药组骨钙蛋白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壮骨中药能有效地加速下颌骨牵张中新生骨质的生成与成熟,通过增加成骨基因(骨钙蛋白)的表达促进牵张成骨中骨的再生并加速了骨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猎兔犬 补肾中药 钙蛋白 牵张成 组织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