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法东渐中的知识自主:以里昂中法大学法学博士培养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明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155,共17页
学界常视近代西方法学知识传入为被动接受欧美知识的过程,忽略了我国知识精英的自主性。然而,里昂中法大学所见之博士论文写作过程显示,近代留法法学博士不仅对自己所欲学的知识以及学到这些知识的最佳途径有明确认知,而且为了实现心目... 学界常视近代西方法学知识传入为被动接受欧美知识的过程,忽略了我国知识精英的自主性。然而,里昂中法大学所见之博士论文写作过程显示,近代留法法学博士不仅对自己所欲学的知识以及学到这些知识的最佳途径有明确认知,而且为了实现心目中的最佳学业选择,不断与指导教师和中法大学管理层沟通乃至争执。他们的论文中普遍表达了对近代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政府解决社会问题之方法的关注。这种选择既受到里昂法学院学术氛围的影响,又是当时留法学生共性的体现。他们延续了里昂倾向于社会科学研究和同情社会主义的特点。与此同时,他们又像其他留学生一样,时刻关注祖国时局的发展,对当时的中央集权的政府抱乐观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昂中法大学 法学教育 中法交流 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法大学:文学、人文教育及文科生 被引量:2
2
作者 段怀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120,共8页
作为20世纪上半期中法教育合作交流的典范,中法大学,尤其是里昂中法大学,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和学术文化发展进步所作出的贡献,正逐渐得到更多关注及研究讨论。它在现代文科及人文教育领域所展开的实践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不仅极大地改变... 作为20世纪上半期中法教育合作交流的典范,中法大学,尤其是里昂中法大学,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和学术文化发展进步所作出的贡献,正逐渐得到更多关注及研究讨论。它在现代文科及人文教育领域所展开的实践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知识分类、价值判断及其结构形态,而且影响、塑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界、学术界对于法国文学以及人文学术研究的认知与实践,同时也参与推动了中国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以及人文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大学 文学生 文学教育 人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理工大学与中法大学之渊源分析
3
作者 陈雁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30-134,共5页
华北大学工学院处于北京理工大学特定的历史阶段,它吸收了北京中法大学的部分资源,使得北京理工大学与中法大学产生深厚的历史渊源。据史料考证及数据分析,北京中法大学资源的并入,对华北大学工学院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校... 华北大学工学院处于北京理工大学特定的历史阶段,它吸收了北京中法大学的部分资源,使得北京理工大学与中法大学产生深厚的历史渊源。据史料考证及数据分析,北京中法大学资源的并入,对华北大学工学院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校舍、师资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变化,也为之后北京理大学的学术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理工大学 中法大学 历史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昂中法大学与中山大学的历史渊源 被引量:1
4
作者 蓝澍德 黄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64,共12页
里昂中法大学(1921—1946)是近代中国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所高等教育机构,也是当时由政学两界人士携手促成的中法文教合作独特范例。在与里昂中法大学的合作互动中,中山大学(包括其前身广东大学)和北京大学一道,扮演了重要角色:孙中山大... 里昂中法大学(1921—1946)是近代中国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所高等教育机构,也是当时由政学两界人士携手促成的中法文教合作独特范例。在与里昂中法大学的合作互动中,中山大学(包括其前身广东大学)和北京大学一道,扮演了重要角色:孙中山大力支持推动从广东输送赴法国留学人才,并从法国庚子赔款筹措经费用以建立国立广东大学;国立广东大学是中法大学筹备委员会成员;赴里昂中法大学留学生中,粤籍学生人数超过总人数三分之一,其中部分校友回到中山大学工作并成为教学科研及行政的骨干人才。中法大学与中山大学深厚的历史渊源,为研究20世纪中法文教交流之发端,提供了新颖的视角和生动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昂中法大学 广东大学 中山大学 孙中山 新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法人文交流视野下中国世界语运动再探
5
作者 黄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32,共12页
20世纪初,世界语(Esperanto)传入中国。在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鲁迅、陈独秀等人大力支持倡导下,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成为中国世界语运动的重要基地。中国知识界数次开展关于世界语是否应取代汉语的论争。值得探究的是,中国世界语... 20世纪初,世界语(Esperanto)传入中国。在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鲁迅、陈独秀等人大力支持倡导下,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成为中国世界语运动的重要基地。中国知识界数次开展关于世界语是否应取代汉语的论争。值得探究的是,中国世界语运动发轫于法国巴黎,与同盟会成员组织的旅欧教育运动关系密切,并在1930年代广州得以复兴发展。其中,同盟会核心成员、里昂中法大学创始人与部分师生积极促成世界语从法国到广东的传播,里昂中法大学部分学生如黄尊生与区声白留法回国后,任教于中山大学,并在广州积极推动开展世界语教学实践,使得广东地区中国世界语运动得以复兴发展,并积极参与欧洲世界语运动,扩大国际影响,为中国世界语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世界语运动 同盟会 旅欧教育运动 里昂中法大学 中山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法协进会第一、二次公会始末
6
作者 田丹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7-51,共5页
2013年,笔者在查阅北京市档案馆有关中法大学档案资料时,发现了"中法协进会第二次公会撮影"及"中法协进会第二次公会闭会式撮影",该会作为华法教育会、留法俭学会的联合团体,为推进中法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出很大作用,但在目前的研... 2013年,笔者在查阅北京市档案馆有关中法大学档案资料时,发现了"中法协进会第二次公会撮影"及"中法协进会第二次公会闭会式撮影",该会作为华法教育会、留法俭学会的联合团体,为推进中法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出很大作用,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却很少见到相关的论述。笔者着重对此进行考究,旨在进一步细化、补充并丰富这一段被传为佳话的中法教育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档案馆 协进 华法教育会 教育史 李石曾 里昂中法大学 档案资料 谭熙鸿 留法勤工俭学会 湖北省教育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堃:早期中国社会学的另类铺陈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璞君 周晓虹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6-203,共8页
社会学及民族学是西方“泊来”的产物,在早期中国社会学的成长中离不开留洋学生开拓式的贡献。与在早期中国社会学发展中占主体的留美社会学人相比,作为“旁门”的留学欧洲尤其是英法的社会学人一样为这门学科的“东渡”作出了杰出的贡... 社会学及民族学是西方“泊来”的产物,在早期中国社会学的成长中离不开留洋学生开拓式的贡献。与在早期中国社会学发展中占主体的留美社会学人相比,作为“旁门”的留学欧洲尤其是英法的社会学人一样为这门学科的“东渡”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以留学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杨堃为个案,通过查证杨堃在法求学时留存于里昂市立图书馆中法大学档案库的相关史料,追溯其留法生活,探寻其学术轨迹,并结合其早期的翻译及研究成果,从语言能力、学术旨趣、学科积淀、批评意识等方面揭示了留法经历对于杨堃学术之路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社会学 里昂中法大学 杨堃 学术研究 视域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不该被遗忘的女作家——罗淑 被引量:1
8
作者 艾以 《社会科学研究》 1983年第3期65-69,共5页
罗淑(1903——1938)是三十年代一位有影响的四川女青年作家。由于逝世过早,迄今很少为人所知,在解放后出版的各种现代文学史中,对她的作品亦较少论及。为了纪念其逝世四十五周年,本刊特选择以下三篇文章发表于此,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位几... 罗淑(1903——1938)是三十年代一位有影响的四川女青年作家。由于逝世过早,迄今很少为人所知,在解放后出版的各种现代文学史中,对她的作品亦较少论及。为了纪念其逝世四十五周年,本刊特选择以下三篇文章发表于此,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位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作家及其作品重新进行研究并给予应有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年代 女青年 里昂中法大学 罗淑 大使馆 巴黎 处女作 简阳县 家乡 女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台湾阳明书屋所藏鲁迅致蔡元培的两封信 被引量:1
9
作者 坂元弘子 方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6,共2页
关键词 蔡元培 鲁迅 里昂中法大学 周建人 吴稚晖 近代史研究 中央研究院 阳明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资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书华与白兰传真技术在华传播
10
作者 王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4-780,共7页
依据原始期刊文献,研究近代物理学家、教育家李书华在中法大学代理校长任内,于1926年10月邀请法国电传发明家白兰来华在北京中法大学讲演早期传真技术的历史经过,并对白兰演讲、李书华所译的《传递图像的电报》作了文本分析。结论认为,... 依据原始期刊文献,研究近代物理学家、教育家李书华在中法大学代理校长任内,于1926年10月邀请法国电传发明家白兰来华在北京中法大学讲演早期传真技术的历史经过,并对白兰演讲、李书华所译的《传递图像的电报》作了文本分析。结论认为,这是近代传真技术在中国的首次公开演示,开启了中国传真技术经由实物传播的新路径,标志着传真技术在华传播的新起点。李书华在其传者选择、名词术语命名、系统绍介、公开发表于期刊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成为这一重大技术的首要传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书华(1890—1979) 中法大学 传真技术 白兰(M.Edonard Belin 1876—1963) 中国现当代科学技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苑翘楚 风范长存——忆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吕斯百先生
11
作者 王启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58-61,共4页
吕斯百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1905年10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太平桥一个贫寒家庭。1927年进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受教于徐悲鸿先生。在校学习期间,艺术才能崭露头角,1929年由徐悲鸿先生推荐,去法国里昂美术专科... 吕斯百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1905年10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太平桥一个贫寒家庭。1927年进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受教于徐悲鸿先生。在校学习期间,艺术才能崭露头角,1929年由徐悲鸿先生推荐,去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从师达望贝,同时在里昂中法大学学习,193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巴黎儒里昂油画研究院深造,从师劳郎斯。在法期间,曾至意大利、比利时、英国、德国等国,对世界各国艺术大师的作品,进行考察和研究。1934年毕业后回国,先后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系主任,直至1949年。解放后进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所学习一年,1950年来到位于西北高原的兰州,任西北师院艺术系教授、系主任。1957年调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系主任。从1934年留学回国至1973年含冤去世,在我国艺术界和美术教育界勤勤恳恳、辛勤耕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育 艺术系 徐悲鸿 系主任 教育事业 艺术创作 艺术教育 现实主义 学习 里昂中法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林克明诞辰110周年(2010.7.11)
12
《南方建筑》 2010年第3期4-4,共1页
前言林克明(1900~1999)的建筑活动始于1920年赴法留学。对其生平,在晚年已自成专著,但对早年建筑活动,涉及不多。近年经调查研究,发现他早年以设计、论著及举办建筑教育,传播法国进步现代建筑思潮,功不可没。现以文字、图片等作补充,... 前言林克明(1900~1999)的建筑活动始于1920年赴法留学。对其生平,在晚年已自成专著,但对早年建筑活动,涉及不多。近年经调查研究,发现他早年以设计、论著及举办建筑教育,传播法国进步现代建筑思潮,功不可没。现以文字、图片等作补充,以纪念故人。"1922年6月24日林克明考入里昂中法大学,先攻读中国哲学,并准备写作关于孔子的论文。然而,在里昂美术专科学校接触到建筑学后,他毅然放弃哲学专业,开始专心到里昂建筑工程学院修读建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活动 里昂中法大学 中国建筑学会 建筑教育 现代建筑思潮 中国哲学 调查研究 专科学校 传播法 哲学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