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系统中骨桥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依玟 史亚军 +2 位作者 孟倩 崔娜 丁一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29,共5页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组织、器官及体液中。该蛋白具有经典的RGD结构域,能够与多种整合素及CD44等受体结合,从而参与体内各种病理过程,如感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和组织损伤等。最近多种研...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组织、器官及体液中。该蛋白具有经典的RGD结构域,能够与多种整合素及CD44等受体结合,从而参与体内各种病理过程,如感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和组织损伤等。最近多种研究揭示了OPN在中枢神经系统高度表达,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着不同调控作用,即在某些条件下OPN可发挥促炎作用激发神经毒性,而在其他条件下又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尽管OPN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物学功能已逐渐受到关注,但缺少系统性的归纳综述。该文旨在从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角度,来综述OPN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 生物学功能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区域特异性突触可塑性参与吗啡耐受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韩雅洁 王健 宋宗斌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100-2104,共5页
连续使用吗啡易引发耐受,导致镇痛效果下降及不良反应增多,严重影响临床应用。突触功能可塑性通过谷氨酸能受体介导的钙信号通路、PKA/PKC/MAPK级联及胶质细胞触发的神经炎症信号,调节突触传递效能的持久性变化,促进吗啡耐受的发展。结... 连续使用吗啡易引发耐受,导致镇痛效果下降及不良反应增多,严重影响临床应用。突触功能可塑性通过谷氨酸能受体介导的钙信号通路、PKA/PKC/MAPK级联及胶质细胞触发的神经炎症信号,调节突触传递效能的持久性变化,促进吗啡耐受的发展。结构可塑性则涉及树突棘密度与形态的动态重塑、突触连接的新增或修剪,以及突触活性区的重构。吗啡处理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可塑性呈现区域特异性改变,协同推动耐受进程。本文系统综述了突触可塑性在吗啡耐受中的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新型镇痛药物和优化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耐受 突触 功能可塑性 结构可塑性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1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宋晨蕊 刘艳群 毕晓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9-1324,共6页
目的探究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IDDs)进程中,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残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其中IIDDs患者25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脱髓鞘疾病患者20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10... 目的探究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IDDs)进程中,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残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其中IIDDs患者25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脱髓鞘疾病患者20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10例。用ELISA的方法测定患者血清ET-1水平,并进一步分析IIDDs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与实验室检验指标、情绪认知功能及疾病残疾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在三组中,IIDDs组血清ET-1含量最高(P<0.0001),血清ET-1在血管性脱髓鞘疾病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IIDDs中EDSS评分重度障碍患者血清ET-1水平较EDSS评分轻中度障碍患者升高(Z=-3.250,P=0.001);EDSS评分与血清ET-1水平(r_(s)=0.503,P=0.010)、脑脊液总蛋白(r_(s)=0.475,P=0.016)、脑脊液白蛋白(r_(s)=0.480,P=0.020)、脑脊液IgG(r_(s)=0.544,P=0.007)、脑脊液IgA(r_(s)=0.660,P=0.002)及脑脊液IgM(r_(s)=0.555,P=0.011)水平存在正相关性。(3)IIDDs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与脑脊液IgM水平(r_(s)=0.455,P=0.044)存在正相关性,与外周免疫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ET-1水平反映了IIDDs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且与外周免疫指标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脑脊液IgM水平存在正相关性,提示血清ET-1水平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程度,并在IIDDs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 内皮素-1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脱髓鞘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残疾程度 情绪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连接组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可忻 张体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非侵入性研究人体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方法愈加多样化和多元化。目前,基于MRI数据,利用不同的连接组学方法,已经揭示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大脑不同层次和维度异常,为疾病发生发展、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预测与早期干...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非侵入性研究人体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方法愈加多样化和多元化。目前,基于MRI数据,利用不同的连接组学方法,已经揭示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大脑不同层次和维度异常,为疾病发生发展、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预测与早期干预等提供了多角度的科学分析和解释。然而,基于脑连接组学的研究主要为结构或功能的单一角度,缺乏对连接组学的系统描述,不利于深入理解大脑网络的复杂性以及神经疾病的多维影响。因此,本文对脑连接组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助于合理选择相关技术和方法,加深对神经系统疾病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磁共振成像 连接组学 结构连接 功能连接 有效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亮 贾宏宇 +5 位作者 白雪 牛茜 肖庆颖 李厚伸 杨丽娟 刘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2-565,共4页
免疫反应是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主要原因,正常情况下由于血脑屏障结构阻止免疫细胞进入脑实质,从而避免了免疫细胞对脑组织的破坏作用[1,2].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尤其是T细胞对维持大脑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包括心理压力应答、空间学... 免疫反应是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主要原因,正常情况下由于血脑屏障结构阻止免疫细胞进入脑实质,从而避免了免疫细胞对脑组织的破坏作用[1,2].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尤其是T细胞对维持大脑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包括心理压力应答、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等[3-5]。我们主要是通过讨论T细胞对中枢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来说明免疫细胞对大脑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T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免疫细胞 中枢神经功能 大脑功能 免疫反应 屏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碧云 陈自谦 李铭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10-214,共5页
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的发展,不仅能够无创性观察活体内器官的情况,并且能够评价它们的功能。随着示踪剂的不断研发和图像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应用于帕金森病、颅内... 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的发展,不仅能够无创性观察活体内器官的情况,并且能够评价它们的功能。随着示踪剂的不断研发和图像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应用于帕金森病、颅内肿瘤、癫痫、外伤、痴呆、药物滥用成瘾及脑科学研究中,成为当代脑功能研究的热点。作者将PET和fMRI的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余剑 陈向燕 +4 位作者 范玉华 赵湛 崔春梅 黄如训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观察在免疫功能正常个体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例免疫功能正常PCNSL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结果 免疫功能正常的PCNSL临床特点为颅内压增高、颅神经损害和肢体运动感觉障碍 ,... 目的 观察在免疫功能正常个体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例免疫功能正常PCNSL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结果 免疫功能正常的PCNSL临床特点为颅内压增高、颅神经损害和肢体运动感觉障碍 ,影像学多为颅内单发病灶 ,病理类型以低、中度恶性B细胞源性为主。结论 免疫功能正常PCNSL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均与免疫缺陷或抑制相关的PCNSL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免疫功能 临床表现 病理类型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与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郝宁 吕广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5-719,共5页
miRNA(microRNA)的发现揭示了一个未知的基因调控层面,在多细胞生物体,成百上千的miRNA能够在转录,转录后水平调节大约三分之一编码mRNA的基因。miRNA是一类长度为19-23个核苷酸序列的非编码小RNA,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它的发现是由Vict... miRNA(microRNA)的发现揭示了一个未知的基因调控层面,在多细胞生物体,成百上千的miRNA能够在转录,转录后水平调节大约三分之一编码mRNA的基因。miRNA是一类长度为19-23个核苷酸序列的非编码小RNA,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它的发现是由Victor Ambros和他的同事等人在研究lin4基因调节线虫发育作用时发现的。之后大量的miRNA在不同的物种中被证实和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形成 机制 神经系统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构象丝氨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阳洪波 袁建刚 彭小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2-854,共3页
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 D 构象丝氨酸的区域性高浓度分布与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相一致 .它主要由丝氨酸消旋酶将 L 丝氨酸直接消旋而来 ,也可能通过肠道菌群产生后吸收至体内 ,最终被 D 构象氨基酸氧化酶氧化 .这种从胶质细... 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 D 构象丝氨酸的区域性高浓度分布与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相一致 .它主要由丝氨酸消旋酶将 L 丝氨酸直接消旋而来 ,也可能通过肠道菌群产生后吸收至体内 ,最终被 D 构象氨基酸氧化酶氧化 .这种从胶质细胞而非神经元来源的“异常”构象氨基酸作为一种新型神经递质 ,不仅更新了传统“神经递质”的定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构象丝氨酸 丝氨酸消旋酶 NMDA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二) 被引量:59
10
作者 缪鸿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上一节介绍了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和促进因素以及脑可塑性理论的发展与概念。本节将讨论脑可塑性理论的形态和生理学依据及其在人和动物身上的证明。并且依据Luria的功能重组理论,用图说明了影响脑可塑性的内、外因素。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损伤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及MR波谱技术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11
作者 贺俊景 周丽格 +3 位作者 孙杰梅 沈智威 张刚 邢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1-1486,共6页
目的观察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价值及其与MR波谱(MRS)及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39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及34名健康人(对照组),行头颅平扫MR、3D-APT及丘脑MRS并检... 目的观察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价值及其与MR波谱(MRS)及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39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及34名健康人(对照组),行头颅平扫MR、3D-APT及丘脑MRS并检测肺功能;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分析结果、多脑区APT值及丘脑MRS代谢物测值,分析APT值与丘脑MRS代谢物及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肺功能测值均低于对照组,而脑脊液体积(CSFV)及全脑体积(TIV)均较对照组增大(P均<0.05)。相比对照组,COPD组双侧丘脑、右颞叶及右枕叶APT值均升高,双侧丘脑N-乙酰天冬氨酸(NAA)峰值及右丘脑NAA/肌酸数值均降低(P均<0.05)。COPD组内双侧丘脑APT值呈正相关(r=0.641),左丘脑APT与NAA值(r=-0.435)及予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r=-0.432)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APT升高而NAA降低,且左丘脑APT与NAA及FEV_(1)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呼吸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三) 被引量:7
12
作者 缪鸿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6年第2期49-55,共7页
此部分介绍了CNS损伤的自由基理论及自由基损伤的防治。并介绍了急性损伤阶段有利于功能恢复的部分因素。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损伤 功能恢复 理论 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五) 被引量:7
13
作者 缪鸿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6年第4期145-150,共6页
本节继续分析自发恢复的内部因素。同时介绍外界的影响。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损伤 功能恢复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水通道蛋白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郁凯琳 朱宇杰 +4 位作者 吕叶辉 奚盈盈 陆怡颖 杨明真 童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族表达于细胞膜上,对水分子高效通透的特异性孔道蛋白,其在全身广泛分布,与多个生物过程关系密切,同时也与较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AQPs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液体流动、能量代谢、神经修复...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族表达于细胞膜上,对水分子高效通透的特异性孔道蛋白,其在全身广泛分布,与多个生物过程关系密切,同时也与较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AQPs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液体流动、能量代谢、神经修复与发生、血脑屏障的发育与稳定、信号转导以及CSF的产生与循环密切相关。AQPs还与脑水肿、阿尔茨海默病、视神经脊髓炎、原发性颅内高压及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虽然已经发现较多种类的AQPs存在,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AQP1、AQP4及AQP9三个水通道蛋白上。对于AQPs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中枢神经系统的认识,并提供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AQP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分布、调节机制、生理功能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联,为相关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 表达分布 调节机制 生理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病理多功能调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傅晓晴 蔡宗苇 +2 位作者 黎先春 王小如 杨显荣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3期373-376,共4页
大部分中药都具有对人体的多功能调节治疗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丹参是具有多功能调节治疗作用的代表性药物,综述了10多年来国内医药学界在丹参对神经系统多功能调节治疗作用方面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丹参 中枢神经系统 生理病理 功能调治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四) 被引量:4
16
作者 缪鸿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6年第3期97-102,共6页
本节介绍伤后早期有利于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自发恢复的内部因素。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损伤 功能恢复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I在眼底疾病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变化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季禹 程琪 +1 位作者 傅文文 吴晓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178,共6页
眼底疾病是眼科领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复杂性和对视力的严重威胁,深入研究和有效治疗显得尤为关键。近年来,随着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在眼底疾病的研究中也取得... 眼底疾病是眼科领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复杂性和对视力的严重威胁,深入研究和有效治疗显得尤为关键。近年来,随着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在眼底疾病的研究中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通过这一技术,我们逐渐认识到,眼底疾病并非仅仅局限于眼部的病理变化,而是可能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改变。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多模态MRI技术对眼底疾病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旨在提高对眼底疾病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机制的认识,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扩散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灌注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贝类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研究简介
18
作者 李文桂 唐超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CAS 1993年第3期56-57,39,共3页
淡水贝类中的腹足纲(Gastropoda)螺类及少数瓣鳃纲(Iamellibranchia)双壳类在传播寄生虫等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对其功能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尤其对淡水贝类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研究,可为螺类的病理组织学及病理生理学提供重要资... 淡水贝类中的腹足纲(Gastropoda)螺类及少数瓣鳃纲(Iamellibranchia)双壳类在传播寄生虫等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对其功能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尤其对淡水贝类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研究,可为螺类的病理组织学及病理生理学提供重要资料,并为灭螺药物的筛选及灭螺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贝类 中枢神经系统 生物学功能 螺类 电生理 生理活动调控 病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适应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喻琬童 任长虹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31-635,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通常会导致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需要探索安全有效的手段,发展形式多样的康复治疗方案,以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低氧适应对神经修复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潜在的康复手段,有研究发现其可通过神经再生及成熟、血管新生和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通常会导致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需要探索安全有效的手段,发展形式多样的康复治疗方案,以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低氧适应对神经修复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潜在的康复手段,有研究发现其可通过神经再生及成熟、血管新生和神经网络重建,在神经系统损伤后促进运动功能恢复。该文从低氧适应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案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探索其应用的适应证、方法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功能恢复 低氧适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非生发中心亚型 被引量:13
20
作者 Hattab E M Martin S E +1 位作者 Al-Khatib S M 刘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8-388,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功能缺陷 生发中心 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亚型 结外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