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陆芳芳 郝传铮 沈晓笑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信迪利单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3周为1个周期,疗程4个周期。检测临...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信迪利单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3周为1个周期,疗程4个周期。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肿瘤标志物指标(CEA、SCCA、CYFRA21-1)、营养指标(血清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细胞(CD4^(+)、CD8^(+)、CD4^(+)/CD8^(+))、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肿瘤标志物指标、CD8^(+)降低(P<0.05),营养指标(观察组总蛋白除外)、CD4^(+)、CD4^(+)/CD8^(+)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可安全有效地增强中晚期胃癌抗肿瘤疗效,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信迪利单抗 常规治疗 胃癌中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效果评价
2
作者 刘英 于付 +1 位作者 锁延明 朱峰博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90例,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将两组分别命名为A组(45例)、B组(45例),样本收录时间设置为2019年1月—2022年12月。A组采取常规化疗,B组采取常规...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90例,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将两组分别命名为A组(45例)、B组(45例),样本收录时间设置为2019年1月—2022年12月。A组采取常规化疗,B组采取常规化疗联合华蟾素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清免疫因子、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及中医证候评分、Karnofsky评分(KPS评分)、生活质量积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将治疗3个月后A、B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后者高于前者;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清CD_(3)^(+)、CD_(4)^(+)、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B组高于A组;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2、1β(interleukin-12,IL-12、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B组低于A组;治疗3个月后,两组KPS评分、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QLQ-C30)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B组高于A组;将治疗3个月后A、B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进行对比,后者低于前者;均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改善免疫功能,降低炎性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胶囊 化疗 中晚期肺癌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7例中晚期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型分布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袁菊花 崔宁 +5 位作者 郝腾腾 吴娇 邹建华 徐晓华 李刘生 吴煜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探索中晚期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的中医证型分布及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97例经诊断为不可切除中晚期PLC患者,其中50例为暴露组,47例为非暴露组。非暴露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暴... 目的探索中晚期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的中医证型分布及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97例经诊断为不可切除中晚期PLC患者,其中50例为暴露组,47例为非暴露组。非暴露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暴露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并酌情选用中成药的综合治疗,治疗至少2个月。比较两组生存率、证型分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变量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证型分布频次依次为脾虚痰凝证、肝郁血瘀证和肝肾阴虚证;②暴露组1年生存率(45.8%,22/48)和1年半生存率(36.2%,17/47)与非暴露组1年生存率(34.9%,15/43)和1年半生存率(19.5%,8/41)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暴露组2年生存率(27.9%,12/43)与非暴露组1年生存率(10.3%,4/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中医治疗、病理诊断、门脉癌栓、肝外转移、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 PS)评分、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分期和基线症状评分与预后相关(P<0.05);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则显示中医治疗、病理诊断和ECOG PS评分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对中晚期不可切除PLC患者的生存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 中医辨证论治 队列研究 预后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芪白术方辅助化疗在中晚期胃癌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应鸿莺 叶益平 傅荣铃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归芪白术方辅助化疗在中晚期胃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8月—2022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7例中晚期胃癌分为Ⅰ组(63例)与Ⅱ组(64例)。Ⅰ组采取常规化疗治疗,Ⅱ组在Ⅰ组基础上使用归芪白术方辅助治疗,两组... 目的探讨归芪白术方辅助化疗在中晚期胃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8月—2022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7例中晚期胃癌分为Ⅰ组(63例)与Ⅱ组(64例)。Ⅰ组采取常规化疗治疗,Ⅱ组在Ⅰ组基础上使用归芪白术方辅助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化疗周期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功能状态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更高;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 QLQ-C30)、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arnofsky functional status,KPS)评分、血清CD_(3)^(+)、CD_(4)^(+)、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水平均上升,Ⅱ组高于Ⅰ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D_(8)^(+)、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21-1,CYFRA21-1)、癌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CA19-9)、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水平均降低,Ⅱ组低于Ⅰ组;与Ⅰ组比较,治疗期间Ⅱ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芪白术方辅助化疗在中晚期胃癌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功能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晚期 化疗 归芪白术方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中晚期宫颈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熊灵玲 华丽 陈绍俊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8-213,共6页
宫颈癌起病隐匿,发现时大多处于中晚期。中晚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模式主要包括手术和放疗相关的两大类,但目前指南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术前或根治性放化疗前联合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以及术后或根治性放化疗后使用辅... 宫颈癌起病隐匿,发现时大多处于中晚期。中晚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模式主要包括手术和放疗相关的两大类,但目前指南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术前或根治性放化疗前联合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以及术后或根治性放化疗后使用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ACT)这两大类常用治疗模式的适宜人群及有无生存获益都存在争议,缺乏明确的共识推荐。影像组学能从不同模态的影像中提取高通量影像特征,定量评估肿瘤病变,有利于对获益人群的筛选及对疗效和生存的评估,有可能可以为中晚期宫颈癌综合模式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临床决策依据。本文对影像组学在中晚期宫颈癌手术和放疗相关综合治疗模式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晚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手术 同期放化疗 辅助化疗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踝关节炎治疗方案选择原则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恒宇 阮耀宽 +5 位作者 姜振德 张汉阳 牛宇璇 李璞 梅南 常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6-274,共9页
中晚期踝关节炎是一种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为明显的软骨退化和软骨下骨硬化,同时伴随关节周围骨赘的生成,常导致关节畸形。这一病症导致患者在行走时出现剧烈疼痛,活动受到严重限制,影响其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医... 中晚期踝关节炎是一种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为明显的软骨退化和软骨下骨硬化,同时伴随关节周围骨赘的生成,常导致关节畸形。这一病症导致患者在行走时出现剧烈疼痛,活动受到严重限制,影响其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针对中晚期踝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限制活动、矫形支具、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及胫距关节腔内注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关节牵张成形术、关节周围截骨术、全踝关节置换术以及踝关节融合术;组织工程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也备受关注。本文系统性地综述中晚期踝关节炎的传统治疗、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组织工程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及研究进展。通过深入分析各治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劣势,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构建科学完整的临床决策参考体系,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清晰全面的治疗选择,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踝关节炎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组织工程治疗 踝关节融合术 临床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芍药甘草汤缓解中晚期结肠癌患者癌性疼痛的效果
7
作者 王文雯 孙颖 +3 位作者 李哲 王爱丽 赛佳洋 董莹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26,共5页
目的评价加味芍药甘草汤缓解中晚期结肠癌患者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中晚期结肠癌癌性疼痛患者79例,分为A组(39例)与B组(40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均进行... 目的评价加味芍药甘草汤缓解中晚期结肠癌患者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中晚期结肠癌癌性疼痛患者79例,分为A组(39例)与B组(40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A组于此基础上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B组则在A组治疗方案上加用加味芍药甘草汤,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治疗期间镇痛剂应用情况,不同时间NRS得分,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炎性因子、疼痛因子,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镇痛剂每日平均剂量低于A组;平均起效时间短于A组;平均持续时间长于A组;与治疗前比,两组数字分级法(NRS)得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B组同期NRS得分低于A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A8)、S100A9、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内皮素1(ET-1)水平降低,且B组更低;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升高,且B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结肠癌患者加用加味芍药甘草汤相较于单一西药治疗疗效更佳,可有效改善镇痛剂使用情况,降低炎性因子水平,阻断负向循环,改善疼痛因子,并缓解癌性疼痛,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结肠癌 癌性疼痛 硫酸吗啡缓释片 加味芍药甘草汤 炎性因子 疼痛因子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郑州地区仰韶中晚期石铲再加工技术
8
作者 吴超明 吴倩 +1 位作者 宋国定 顾万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0,共11页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的再加工现象,以往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本文运用类型学、微痕分析、考古背景分析、岩性鉴定等方法,对郑州地区仰韶中晚期石铲的再加工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如下初步认识:第一,石铲再加工以维持其原有功能及改制...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的再加工现象,以往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本文运用类型学、微痕分析、考古背景分析、岩性鉴定等方法,对郑州地区仰韶中晚期石铲的再加工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如下初步认识:第一,石铲再加工以维持其原有功能及改制为各类小型工具为主要目的,主要采用打、琢、磨等手段,加工部位集中于刃部,具有明显的权宜性,可视作石器工业的重要补充;第二,石铲所需的大块坯料不易获取,所用石料岩性偏软,成品形制规整,是促使再加工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第三,再加工技术的专业化水平明显弱于生产技术,表明再加工者可能与使用者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 仰韶文化中晚期 石铲 再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丸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怡 李晓晓 +2 位作者 杨国旺 富琦 王笑民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29-2333,共5页
目的:探讨化瘀丸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和病房的中晚期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是否应用化瘀丸分... 目的:探讨化瘀丸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和病房的中晚期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是否应用化瘀丸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接受必要的物理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化瘀丸8周,2组共随访24周。观察2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率、凝血指标变化、中医证候积分、静脉血栓栓塞(VTE)大出血发生,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4周后,观察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率为43.75%,对照组为29.41%(P>0.05);8周后,观察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率为65.63%,对照组为41.18%(P<0.05)。进一步分析凝血相关指标变化,发现4周和8周后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的总有效率为50.00%,对照组为14.81%(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情况,观察组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论:化瘀丸可以在必要的物理支持治疗外,进一步改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缓解血瘀证相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化瘀丸 中晚期恶性肿瘤 血液高凝状态 血瘀证 凝血指标 中医证候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胃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向前 袁婷婷 +4 位作者 崔伟锋 魏征 李波 王宇亮 张俊萍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2,共5页
目的 筛选影响中晚期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中晚期胃癌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河南省郑州市4所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2014—2020年收治的中晚期胃... 目的 筛选影响中晚期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中晚期胃癌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河南省郑州市4所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2014—2020年收治的中晚期胃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住院患者病历信息和随访数据资料,采用RWS模式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资料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情病史特征、实验室指标、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转移情况、中医证候等信息以及死亡事件发生情况。以随访过程中“患者死亡”为结局因变量,同时,以从研究对象进入队列到出现死亡重点事件的时间为时间因变量,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中晚期胃癌预后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该研究最终纳入了538例患者,发生死亡终点事件组293例,未发生组245例,队列随访累积观察时间为1590人年,中晚期胃癌病死率为18.428/100人年(95%CI:15.678/100人年~21.177/1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为危险因素,其中分化程度使中晚期终点事件风险增加0.44倍(HR=1.44,95%CI:1.13~1.84),远处转移可使中晚期胃癌终点事件的风险增加0.60倍(HR=1.60,95%CI:1.26~2.04);中药为保护因素,中药可降低中晚期胃癌终点事件的风险0.3倍(HR=0.7,95%CI:0.51~0.96)。结论 该研究发现远处转移、分化程度为中晚期胃癌独立危险因素,中药是保护因素,临床上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中晚期胃癌病人死亡风险的预防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胃癌 危险因素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中晚期朱子学的自我拯救及其学术史意义--以李元春为中心的探讨
11
作者 李敬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8,212,213,共11页
清代中晚期是朱子学趋于势微、日渐羸弱的时期,以李元春为代表的朱子学者以道自担,奋力自救,力图从卫朱子之道、辨心学之偏和斥考据学之僻三个维度展开对朱子学的拯救,呈现尊朱而不佞朱、谴取心学和考据学的学术取向,并仰赖其在中晚清... 清代中晚期是朱子学趋于势微、日渐羸弱的时期,以李元春为代表的朱子学者以道自担,奋力自救,力图从卫朱子之道、辨心学之偏和斥考据学之僻三个维度展开对朱子学的拯救,呈现尊朱而不佞朱、谴取心学和考据学的学术取向,并仰赖其在中晚清朱子学营垒中的学术地位,相应地涵具了重要的学术史意义:一是提振了朱子学的地位,推动学术思潮由汉学独大向汉宋(朱子学)兼采转进;二是促使关中地区成为中晚清朱子学研究的重镇;三是力促关学的学术形态由崇尚阳明学向尊奉朱子学转进。以李元春这一典范学者为切入口,不仅可以具体而微地呈现清代中晚期朱子学的学术样态,更可以弥缝以往学界研究的缺漏之处,进一步完善清代朱子学演进、发展的学术图谱,从而呼应和落实“明清朱子学将是宋明理学研究的新增长点”的学术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元春 清代中晚期 朱子学 阳明学 考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中晚期民间饮茶习俗及其社会功能的探究——以明代小说戏曲材料为中心
12
作者 李竹雨 《茶叶》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明代广泛的饮茶行为在明代民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这些民间饮茶习俗罕有系统的记载,零散见于不同的文献。而明代中晚期的通俗小说戏曲发展蓬勃,这些文学作品生动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状态,通过整理分析这些文学作品中的茶事... 明代广泛的饮茶行为在明代民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这些民间饮茶习俗罕有系统的记载,零散见于不同的文献。而明代中晚期的通俗小说戏曲发展蓬勃,这些文学作品生动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状态,通过整理分析这些文学作品中的茶事活动,系统展示明代中晚期民间饮茶之习俗,探索当时饮茶习俗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 民间饮茶习俗 社会功能 小说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对高龄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芬芬 赖林强 +3 位作者 叶泽康 张登科 陈洁 涂建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13-1319,共7页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DEB-BACE)和单纯静脉化疗对高龄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丽水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年龄>65岁的中晚期肺癌患者213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化疗组和DEB-B...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DEB-BACE)和单纯静脉化疗对高龄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丽水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年龄>65岁的中晚期肺癌患者213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化疗组和DEB-BACE组。匹配前化疗组107例,DEB-BACE组106例,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化疗组和DEB-BACE组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利用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1、3、6个月DEB-BACE组的疾病控制率和客观缓解率均优于化疗组。匹配前DEB-BACE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7.0个月,化疗组为6.0个月(P<0.001)。匹配后DEB-BACE组mPFS为7.0个月,化疗组为5.0个月(P=0.001)。匹配前DEB-BACE组中位生存时间(mOS)为23.0个月,化疗组为20.0个月(P<0.001)。匹配后DEB-BACE组mOS为24.0个月,化疗组为18.0个月(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治疗方式、肿瘤大小、TNM分期是总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匹配前后DEB-BACE组治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应用DEB-BACE治疗高龄中晚期肺癌,比全身静脉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肺癌 高龄人群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 载药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应用仑伐替尼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肝癌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军红 姚红兵 +5 位作者 王雪尧 郭威 陆才进 吴嘉兴 蒋建晖 赵东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2-767,共6页
目的 探讨卡瑞丽珠单抗(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和FOLFOX方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 探讨卡瑞丽珠单抗(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和FOLFOX方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并且接受每日一次口服仑伐替尼治和卡瑞丽珠单抗静脉输注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观察组给予FOLFOX方案经HAIC化疗,并且接受每日一次口服仑伐替尼治和卡瑞丽珠单抗静脉输注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复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采用m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体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然而,观察组在疾病控制率、总体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这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OLFOX-HAIC化疗方案联合卡瑞丽珠单抗及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安全有效,不会造成不良反应,且可以延长患者的OS和PFS,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仑伐替尼 FOLFOX方案 中晚期肝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丝粒蛋白F、miR-1-3p在中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健 刘松杰 +3 位作者 张观朝 沈裕厚 李凤臣 徐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370,共6页
目的探讨着丝粒蛋白F(CENPF)、miRNA-1-3p(miR-1-3p)在中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即为研究组,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 目的探讨着丝粒蛋白F(CENPF)、miRNA-1-3p(miR-1-3p)在中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即为研究组,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血清CENPF、miR-1-3p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中CENPF、miR-1-3p水平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CENPF、miR-1-3p表达与中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中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CENPF水平明显升高,miR-1-3p水平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中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CENPF和miR-1-3p水平呈负相关(r=-0.650,P<0.001)。不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下CENPF、miR-1-3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NPF高表达组患者3年生存率63.33%(19/30)显著低于低表达组93.33%(28/30)(χ^(2)=7.954,P<0.001);miR-1-3p高表达组患者3年生存率96.67%(29/30)显著高于低表达组60.00%(18/30)(χ^(2)=11.882,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CENPF、miR-1-3p表达是影响中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CENPF水平显著升高,miR-1-3p水平显著降低,二者与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蛋白F 微小核糖核酸-1-3p 中晚期胃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散结方联合载药微球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金忠 朱冬霞 +3 位作者 李富永 郭晓青 亓久德 谭国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8-221,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散结方联合载药微球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医院2021年8月—2022年12月住院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健脾散结方联合载药微球栓塞治... 目的观察健脾散结方联合载药微球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医院2021年8月—2022年12月住院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健脾散结方联合载药微球栓塞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实体瘤客观疗效,症状改善率,体质量变化和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s, KPS)评分,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体瘤客观疗效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33%(25/30)、66.67%(2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稳定率分别为96.67%(29/30)、73.33%(22/3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3.33%(28/30)、70.00%(21/3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体质量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并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1.31±9.22)分vs (64.54±7.26)分](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标志物AFP、CA199、CA125水平降低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72±6.34)μg/L、(34.08±3.10)U/mL、(127.71±29.65)kU/L vs (34.08±5.26)μg/L、(37.67±4.35)U/mL、(156.83±27.54)kU/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散结方联合载药微球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能够更好地抑制肿瘤病灶的生长、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并且安全性良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癌提供了可行的思路、方法及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中晚期 健脾散结方 载药微球栓塞 疗效 生活质量 肿瘤标志物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CA50、TSGF、TPA的中晚期乳腺癌放化疗敏感性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国华 张浩宇 +1 位作者 韩升波 何建鑫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糖类抗原50(CA50)、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组织多肽抗原(TPA)表达对中晚期乳腺癌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通过建立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与评价。方法选取82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紫杉醇化疗联合放... 目的探究血清糖类抗原50(CA50)、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组织多肽抗原(TPA)表达对中晚期乳腺癌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通过建立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与评价。方法选取82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紫杉醇化疗联合放疗,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敏感组(n=57)和不敏感组(n=25)。统计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清CA50、TSGF、TPA表达水平及差值,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效用。结果2组比较,肿瘤直径、脉管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敏感组血清CA50、TSGF、TPA表达水平高于敏感组,CA50、TSGF、TPA差值低于敏感组(P<0.05)。将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ASSO回归,选出3个预测变量,分别为CA50、TSGF、TPA差值。logistic回归显示,CA50、TSGF、TPA差值是中晚期乳腺癌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CA50、TSGF、TPA差值构建列线图模型,校准曲线、ROC曲线、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准度和临床效用。结论中晚期乳腺癌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治疗后血清CA50、TSGF、TPA表达水平较高,且三者差值是影响放化疗敏感性的因素。基于血清CA50、TSGF、TPA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抗原50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组织多肽抗原 中晚期乳腺癌 放化疗敏感性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中晚期正常发育胎儿眼球的MRI研究
18
作者 徐理敏 张国福 沈敏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938,共8页
目的分析孕中晚期正常发育胎儿眼球各径线与胎儿性别和胎龄的相关性及胎儿眼球MRI形态学特征,为产前MRI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行产前MRI检查无异常,且超声随访至出生前未见... 目的分析孕中晚期正常发育胎儿眼球各径线与胎儿性别和胎龄的相关性及胎儿眼球MRI形态学特征,为产前MRI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行产前MRI检查无异常,且超声随访至出生前未见任何异常的胎儿MRI资料。在T2-HASTE横断面及矢状面上分别测量胎儿左、右眼球最大横径、前后径和上下径(两侧眼环外缘间最大距离),比较两侧眼球各测量值的差异性及与胎儿性别的相关性,并对各测量值与胎龄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观察孕中晚期不同胎龄正常胎儿眼球的MRI形态特征,并量化分析两侧眼球横径/前后径、横径/上下径及前后径/上下径随胎龄增长的变化规律。结果孕中晚期正常胎儿左、右两侧眼球横径、前后径及上下径无显著差异(t=0.198、-0.963、0.774),且与胎儿性别均不相关(r=-0.047、-0.040、-0.030、-0.022、-0.026、-0.026)。随胎龄增加,孕中晚期胎儿左、右眼球横径、前后径及上下径均呈高度线性增长(r=0.964、0.962、0.966、0.966、0.972、0.972,P均<0.001),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左眼球横径(cm)=0.044×胎龄(周)+0.368(R2=0.930),右眼球横径(cm)=0.045×胎龄(周)+0.359(R2=0.926),左眼球前后径(cm)=0.049×胎龄(周)+0.078(R2=0.934),右眼球前后径(cm)=0.049×胎龄(周)+0.007(R2=0.933),左眼球上下径(cm)=0.044×胎龄(周)+0.242(R2=0.946),右眼球上下径(cm)=0.045×胎龄(周)+0.237(R2=0.945)。胎儿眼球形态由20周时的类锥体形态向38周时的近似球体形态转变,眼球横径/前后径、横径/上下径随胎龄增大逐渐减小,前后径/上下径随胎龄增长逐渐增大,晚孕期三者逐渐趋近于1.0,但眼球横径在整个孕中晚期始终最大。结论孕中晚期正常胎儿眼球发育具有对称性且与性别无关,眼球横径、前后径及上下径均随胎龄高度线性增长,眼球形态由类锥体向近似球体形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MRI 胎儿 眼球发育 中晚期 胎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热疗与TACE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昌南 潘岐作 +3 位作者 黄活勋 舒小清 龚辉 叶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20-220,共1页
关键词 TACE术 结合治疗 体外热疗 中晚期肝癌 临床研究 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远期疗效 药物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中晚期的中国东部高原:埃达克岩的启示 被引量:379
20
作者 张旗 钱青 +4 位作者 王二七 王焰 赵太平 郝杰 郭光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8-255,共8页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岩广泛发育 ,其中有一类具埃达克岩的特征 ,并根据埃达克岩的成因提出中国东部在燕山中晚期可能为一个高原。本文就中国东部高原的范围、高原存在的依据、高原隆升和减薄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指出中国东部高原大规模的...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岩广泛发育 ,其中有一类具埃达克岩的特征 ,并根据埃达克岩的成因提出中国东部在燕山中晚期可能为一个高原。本文就中国东部高原的范围、高原存在的依据、高原隆升和减薄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指出中国东部高原大规模的抬升事件大约发生在中 -晚侏罗世期间 ,在早白垩世之后塌陷。高原的隆升与板块消减作用无关 ,是陆内事件的产物。高原的塌陷是下地壳拆沉作用的结果。拆沉作用不仅可以解释高原的减薄 ,而且可以解释新生代玄武岩喷发和中国东部盆地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高原 燕山中晚期 埃达克岩 高原隆升机制 拆沉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