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分子机制到治疗策略: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1
作者 王天鸽 高爽 +1 位作者 林树梅 赵冬冬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64-4470,共7页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是中性粒细胞在应对炎症反应时释放的复杂结构,由DNA、组蛋白和多种抗菌蛋白质交织而形成的一种网状物,在防御病原体入侵的同时,过度积累也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加剧。近年...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是中性粒细胞在应对炎症反应时释放的复杂结构,由DNA、组蛋白和多种抗菌蛋白质交织而形成的一种网状物,在防御病原体入侵的同时,过度积累也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加剧。近年来,NETs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中的病理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笔者综述了NETs在ALI中形成的分子机制、病理影响及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首先概述了NETs的组成、结构和形成过程,揭示了NETs中的DNA骨架及组蛋白和抗菌蛋白的结合模式,以及中性粒细胞激活后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 4,PAD4)使组蛋白瓜氨酸化,降低其与DNA的结合力最终导致NETs的形成和排出。其次分析了NETs形成的信号通路和调控机制,包括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产生、染色质解聚及自噬的作用,这些过程共同促进了NETs的形成。接着讨论了NETs在ALI中的病理作用,包括其与多种刺激因素的关系、对肺泡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NETs成分对肺泡上皮和内皮细胞的破坏作用。此外,还评估了NETs作为ALI治疗靶点的潜力,包括NETs成分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及在ALI中NETs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最后,对NETs在ALI治疗中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包括药物干预和免疫调节方法,以及其在调节NETs的形成和降解中的作用,期望为ALI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陷阱 急性肺损伤 分子机制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对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的免疫逃逸策略
2
作者 彭掁洋 彭露萱 +7 位作者 王涛 俞卓荦 梁喜才 刘鸿 吴运谱 张泽辉 崔子寅 王春田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238-243,共6页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动物机体防御细菌侵袭而形成的先天性免疫机制,能通过氧化与非氧化途径捕获并杀灭病原菌。细菌为躲避NETs的攻击而演化出相应的免疫逃逸机制,阐述NETs的抗菌作用以及细菌逃逸...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动物机体防御细菌侵袭而形成的先天性免疫机制,能通过氧化与非氧化途径捕获并杀灭病原菌。细菌为躲避NETs的攻击而演化出相应的免疫逃逸机制,阐述NETs的抗菌作用以及细菌逃逸NETs的主要策略,主要包括抑制关键信号或分泌毒素阻断NETs形成途径、分泌酶水解NETs的DNA网状骨架以及通过表面修饰、形成生物被膜或抗氧化酶抵抗NETs的捕杀作用。通过分析细菌对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的免疫逃逸策略,可为动物细菌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陷阱 细菌 免疫逃逸 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许金回 岳红梅 +3 位作者 刘苗苗 李雅亭 武兴东 朱浩斌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59,共7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浸润所致炎症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发生COPD后,中性粒细胞持续聚集可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浸润所致炎症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发生COPD后,中性粒细胞持续聚集可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过度形成,在局部捕获与清除病原体、快速控制感染、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COPD发生与NETs形成机制以及NETs在COPD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并梳理基于NETs进行COPD治疗的相关药物靶点,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性粒细胞陷阱 靶向治疗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杨总黄酮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网的释放减轻大鼠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3
4
作者 杨锐 舒翊秦 +5 位作者 文晖杰 蔡熹 王震 张棽 向阳 吴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5-1652,共8页
目的探讨枫杨总黄酮(PHSTF)干预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制,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将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IA组)、枫杨总黄酮低剂量组[CIA+PHSTF(45 mg/kg)]、枫杨总黄酮高剂量组[CIA+PHSTF(90 mg/k... 目的探讨枫杨总黄酮(PHSTF)干预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制,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将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IA组)、枫杨总黄酮低剂量组[CIA+PHSTF(45 mg/kg)]、枫杨总黄酮高剂量组[CIA+PHSTF(90 mg/kg)]、雷公藤多苷片组[CIA+TPG(10 mg/kg)],5只/组。除正常组外,对其余大鼠采用二次免疫法建立CIA大鼠模型。二次免疫结束后,枫杨总黄酮组和雷公藤多苷片组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1次/d,连续4周。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水平;HE染色检测踝关节组织损伤情况;免疫组化(IHC)检测踝关节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网(NETs)标志物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H3)的表达水平。建立细胞模型,设立枫杨总黄酮不同剂量组(0、12.5、25、50、100、200μg/mL),利用CCK-8探索PHSTF用药浓度,采用迪夫快速染色法观察中性粒细胞的形态;设立对照组(Control),佛波酯(PMA)刺激中性粒细胞模拟NETs形成建立模型组(PMA),枫杨总黄酮低剂量组[CIA+PHSTF(100μg/mL)],枫杨总黄酮高剂量组[CIA+PHSTF(200μg/mL)]。Western blotting检测枫杨总黄酮干预后NETs标志性蛋白Cit-H3,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I4),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Cit-H3的表达观察NETs形成。结果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较枫杨总黄酮可明显改善CIA大鼠踝关节的肿胀程度(P<0.05),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P<0.05),显著改善踝关节组织病理程度,降低血清以及踝关节软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浓度,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释放(P<0.05)。体外实验中,枫杨总黄酮并未对中性粒细胞活性有明显影响(P<0.01),此外枫杨总黄酮显著抑制PMA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释放(P<0.05)。结论枫杨总黄酮可以通过抑制NETs的产生,达到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杨总黄酮 中性粒细胞陷阱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唐颖 黄元平 +1 位作者 荆文花 关英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7-610,F0003,共5页
目的:检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Ts)的形成,评价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NETs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6例和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检测... 目的:检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Ts)的形成,评价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NETs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6例和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检测2组研究对象NETs的形成情况,并根据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将NETs的形成情况分成Ⅰ、Ⅱ和Ⅲ级,计数2组研究对象不同级别NETs形成细胞数量;观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处理前后病例组患者NETs的形成情况。结果:病例组患者Ⅰ和Ⅱ级NETs形成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Ⅲ级NETs形成细胞数量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处理后病例组患者Ⅰ和Ⅱ级NETs形成细胞数量明显少于用药前(P<0.05),而Ⅲ级NETs形成细胞数量多于用药前(P<0.05)。结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能形成大量具有高效抗菌功能的NETs,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以抑制NET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中性粒细胞网状陷阱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SF刺激荷瘤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促进U14小鼠宫颈癌细胞成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颜彬 李艳丽 +5 位作者 马全富 周志刚 郭玉琳 戴璇 高晗 吴绪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8-392,共5页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用下荷瘤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TBM-PMN)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对U14宫颈癌细胞成瘤、血管生成及凋亡的作用。方法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TBM-PMN,在体外实验中用G-CSF刺激TBM-PMN产生...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用下荷瘤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TBM-PMN)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对U14宫颈癌细胞成瘤、血管生成及凋亡的作用。方法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TBM-PMN,在体外实验中用G-CSF刺激TBM-PMN产生NET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ETs的生成。体内实验研究U14肿瘤细胞与TBM-PMN混合成瘤后,用G-CSFR干扰G-CSF作用或DNA酶Ⅰ抑制NETs形成,研究其对U14肿瘤细胞成瘤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对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影响。在体外实验中将U14肿瘤细胞与TBM-PMN共培养,用anti-G-CSF阻断G-CSF作用或DNA酶Ⅰ抑制NETs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U14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G-CSF刺激TBM-PMN产生NETs。在体内实验中TBM-PMN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加入G-CSFR或DNA酶Ⅰ后其促肿瘤生长作用及促血管生成作用减弱。在体外TBM-PMN与U14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用anti-G-CSF阻断G-CSF作用或者用DNA酶Ⅰ抑制NETs形成后其抑制凋亡的能力可部分恢复。结论 G-CSF作用下小鼠TBM-PMN能够产生NETs,其对U14小鼠宫颈癌细胞株具有促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陷阱 促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TS-5在加速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恶化颅内动脉瘤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俊 王巍 +1 位作者 王帮奎 曾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469-2474,共6页
目的探讨ADAMTS-5在加速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恶化颅内动脉瘤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颅内动脉瘤小鼠模型。采用腺病毒介导颅脑右侧脑池Willis环动脉血管壁过表达或敲低ADAMTS-5。实验分组为Sham组、Model组、shRNA-NT组、shRN... 目的探讨ADAMTS-5在加速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恶化颅内动脉瘤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颅内动脉瘤小鼠模型。采用腺病毒介导颅脑右侧脑池Willis环动脉血管壁过表达或敲低ADAMTS-5。实验分组为Sham组、Model组、shRNA-NT组、shRNA-ADAMTS-5组、OE-vector组和OE-ADAMTS-5组,每组10只小鼠。采用HE染色分析小鼠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免疫细胞浸润情况;采用免疫组化(IHC)对中性粒细胞标志物MPO、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标志物H3Cit和ADAMTS-5在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的表达情况进行染色;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Sham组和Model组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ADAMTS-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对6个分组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MPO、H3Cit、CollagenⅣ和ADAMTS-5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HE染色显示,在Model组小鼠颅内动脉瘤处血管壁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浸润。IHC-MPO染色、IHC-H3Cit染色和IHC-ADAMTS-5染色显示,在此处血管壁存在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NETs,且ADAMTS-5的染色阳性区域与H3Cit染色阳性区域存在部分重叠的现象。与Sham组相比,Model组ADAMTS-5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odel组相比,敲低ADAMTS-5/过表达ADAMTS-5降低/增加颅内动脉瘤小鼠模型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NETs的形成(P<0.05)。结论ADAMTS-5在驱动形成NETs促进颅内动脉瘤小鼠模型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中性粒细胞陷阱 金属蛋白酶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化样滑膜细胞mRNA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玥 黄赛赛 +2 位作者 耿林玉 丁从珠 王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09-913,共5页
目的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与RA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章旨在研究NETs对RA成纤维化样滑膜细胞(FLS)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收集RA患者8例以及8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5 mL分别作为RA组和对照组。分离RA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 目的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与RA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章旨在研究NETs对RA成纤维化样滑膜细胞(FLS)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收集RA患者8例以及8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5 mL分别作为RA组和对照组。分离RA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ETs的生成。同时ELISA检测RA组与对照组血清中游离核小体的水平。体外分离健康供者的中性粒细胞,以PMA诱导NETs生成。将FLS以1×10~6的数量接种在6孔板中,以含10%FBS的DMEM培养基培养,加或不加所分离的NETs刺激,分为未刺激的FLS组和NETs刺激后的FLS组。全基因组分析NETs对RA FLS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外周血中NETs形成数量(6.67±1.45)相比,RA组(18.67±2.33)显著增多(P<0.05);与对照组(0.11±0.02)相比,RA组血清中NETs组分游离核小体的水平(0.20±0.02)也显著升高(P<0.05)。基因芯片结果进一步提示与未刺激的FLS对比,NETs刺激培养后的FLS共有差异表达mRNA469个,其中mRNA上调257个,下调212个。全基因组学分析显示NETs可以作用于RA FLS,上调炎性反应、细胞增殖、细胞迁移、蛋白酶等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生长阻滞、DNA损伤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NETs诱导RA FLS的侵袭表型和炎症反应,NETs可通过影响FLS的生物学功能参与RA滑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性粒细胞陷阱 成纤维化样滑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洪良 施健 +1 位作者 娄雪莹 俞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47-751,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也是重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机制复杂。DR是一种低度慢性炎症,中性粒细胞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是最新发现的一种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也是重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机制复杂。DR是一种低度慢性炎症,中性粒细胞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是最新发现的一种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机制,在各种刺激因素下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向细胞外释放由解聚的染色质和细胞内颗粒蛋白组成的网状结构,能够捕获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原体以及活化的血小板、趋化因子等多种诱导物。最新研究表明,NETs参与了DR的发病过程,尤其在增生型DR的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NETs在DR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DR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陷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相互作用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向肝细胞癌转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涵 田德安 +2 位作者 WANG H ZHANG H WANG Y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5-195,共1页
【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1年12月报道】题: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相互作用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向肝细胞癌的转化(作者Wang H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困扰着很大一部分西方人口,并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非... 【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1年12月报道】题: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相互作用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向肝细胞癌的转化(作者Wang H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困扰着很大一部分西方人口,并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NAFLD的一种侵袭性形式。在美国,10%~20%的NASH患者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肝病,如肝硬化,并在5~10年内进一步发展为肝细胞癌(HCC)。迄今为止,尚无能够阻止或者逆转NASH及其并发症的有效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淋巴细胞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中性粒细胞陷阱 终末期肝病 NAFLD 侵袭性 NASH 干预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蒋海萍 尹硕 +1 位作者 李生兰 李文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8-454,共7页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最丰富的白细胞,在不同的疾病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中性粒细胞作为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存在促肿瘤和抗肿瘤的双重作用。本文深入讨论了中...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最丰富的白细胞,在不同的疾病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中性粒细胞作为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存在促肿瘤和抗肿瘤的双重作用。本文深入讨论了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分型以及其对肿瘤的双重作用,同时探索了中性粒细胞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肿瘤靶向中性粒细胞的治疗方法为后续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尤其像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性粒细胞载体可携带药物穿过血-脑脊液屏障到达肿瘤组织,为后续脑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陷阱 肿瘤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型和功能鉴定
12
作者 王时佳 张宇丝 +6 位作者 马樱 张春梅 张圆 左佳佳 许晓悦 庄然 张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5-871,共7页
目的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表型和功能鉴定。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红细胞裂解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利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中性粒细胞表面标记,及其在中性粒细胞亚群中的分布特征。通过pHrodo^(TM) Gre... 目的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表型和功能鉴定。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红细胞裂解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利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中性粒细胞表面标记,及其在中性粒细胞亚群中的分布特征。通过pHrodo^(TM) Green E.coli BioParticles^(TM)吞噬实验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利用Wright-Giemsa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体外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的形态学特征。结果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高表达表面标记CD66b、CD11b和CD16,且CD16分子表达百分率高于CD11b。中性粒细胞可根据CD16分子表达密度不同分为CD16 hi、CD16 int和CD16 lo三个亚群,其中CD16 hi细胞亚群的百分率远高于CD16 int细胞亚群和CD16 lo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亚群均表达抑制性分子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但在三个亚群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抑制性分子CD300LD在CD16 hi细胞亚群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CD16 int细胞亚群和CD16 lo细胞亚群中的表达。中性粒细胞亚群均高表达黏附分子CD62L,且三个亚群无明显差异。pHrodo^(TM) Green E.coli BioParticles^(TM)在CD16 int亚群上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值高于其在CD16 hi和CD16 lo亚群上的MFI值,且其在CD16 hi亚群的MFI值高于CD16 lo亚群。Wright-Giemsa染色结果显示,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多呈现分叶核形态;经佛波酯(PMA)刺激后,细胞核不再呈现分叶状态,并产生网状结构。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经PMA刺激后,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释放增加,并呈现网状结构。结论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存在异质性,不同中性粒细胞亚群表面标记分子的表达存在差异,可能发挥不同的免疫功能;PMA可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NET,不同中性粒细胞亚群产生NET能力的差异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免疫表型 吞噬作用 中性粒细胞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细胞外陷阱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一白 张丹枫 +2 位作者 朱开鑫 张叶磊 侯立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92-797,共6页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含量最高的免疫细胞,可通过趋化、吞噬及直接杀菌等方式杀灭病原体。近年来,中性粒细胞细胞外陷阱(NET)这一新的中性粒细胞抗菌方式被发现,其不仅能够通过释放核酸物质及颗粒蛋白形成网状结构捕获杀灭病原体,还与人体...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含量最高的免疫细胞,可通过趋化、吞噬及直接杀菌等方式杀灭病原体。近年来,中性粒细胞细胞外陷阱(NET)这一新的中性粒细胞抗菌方式被发现,其不仅能够通过释放核酸物质及颗粒蛋白形成网状结构捕获杀灭病原体,还与人体多个病理生理过程相关,如肿瘤细胞迁移、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自身免疫等。中枢神经系统曾被认为是免疫特权部位,而研究发现在受到外伤、炎症、脑血管病变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过程中,脑微血管和脑实质内有大量NET形成,这可能加重了脑血管和脑实质损害。本文就中性粒细胞及NET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陷阱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炎症 自身免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细胞外陷阱网与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宇 朱昭蓉 +1 位作者 吴亚菲 赵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04-310,共7页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成员之一,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细胞外陷阱网(NET)是新近发现的中性粒细胞发挥作用的一种形式,除了能够诱获并杀灭病原体而发挥作用之外,还可能对机体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损伤。NET不仅出...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成员之一,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细胞外陷阱网(NET)是新近发现的中性粒细胞发挥作用的一种形式,除了能够诱获并杀灭病原体而发挥作用之外,还可能对机体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损伤。NET不仅出现在牙周组织中,还与牙周致病菌息息相关。本文对NET与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细胞陷阱 中性粒细胞 牙周炎 牙周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组织修复的启动者 被引量:5
15
作者 蔡卜磊 杨璐颖 +5 位作者 王乐 曹锋 鲍涵 刘亚 佘建祯 孔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3-561,共9页
组织修复是一个复杂有序的动态过程,免疫细胞在其各个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而中性粒细胞作为人体内数量最多、最快进入损伤区的免疫细胞,最新研究发现其不仅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器官的稳态维持、组织的修复... 组织修复是一个复杂有序的动态过程,免疫细胞在其各个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而中性粒细胞作为人体内数量最多、最快进入损伤区的免疫细胞,最新研究发现其不仅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器官的稳态维持、组织的修复再生中的也发挥着关键作用。此文重点讨论中性粒细胞在组织损伤初期被募集与激活、促进局部血管网络形成,参与组织修复以及其归宿影响组织修复结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揭示中性粒细胞在组织修复初期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以期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陷阱 组织损伤 组织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收敛模型下肝素和疫苗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
16
作者 周洋 谢旻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828-2838,共11页
凝血收敛模型整合凝血、炎症与先天免疫的交互作用,为解析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和疫苗诱导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的复杂病理生... 凝血收敛模型整合凝血、炎症与先天免疫的交互作用,为解析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和疫苗诱导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的复杂病理生理及指导其差异化诊疗提供了新视角。本文系统对比了两者在模型下的核心病生差异:二者虽共享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 4, PF4)依赖性血栓形成通路,但在抗体特性及免疫放大效应上存在显著差异。HIT与VITT的诊断优化新进展:HIT的快速诊断框架TORADI-HIT与VITT的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标志物检测的诊断实用性。针对难治性与重症病例,在常规治疗与免疫优化治疗以外,基于模型引入靶向治疗策略成为研究热点,包括抑制NETs形成(NETs formation, NETosis)通路、阻断补体级联及干预FcγRⅡa信号等,其临床应用前景值得关注,NETs降解产物、补体活化片段等监测亦助于治疗调整与预后管理。本综述构建并图示了HIT与VITT“诊断-治疗-监测”整合临床路径,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标准化管理工具,该模型揭示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NETs-免疫血栓轴,亦为理解并分层精准干预此类复杂免疫性血栓疾病提供了关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收敛模型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疫苗诱导的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胞胞外陷阱 诊断优化 靶向治疗 临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阐明免疫血栓形成的分子特性与诊疗潜力
17
作者 王雅芬 吴晓双 +4 位作者 刘志新 李欣蕾 陈要臻 安宁 胡兴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5,共8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血栓形成的共同分子特征,以期深入理解由免疫炎症反应所诱发的血栓形成过程,为发掘潜在的诊疗靶点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和功能富集分析,...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血栓形成的共同分子特征,以期深入理解由免疫炎症反应所诱发的血栓形成过程,为发掘潜在的诊疗靶点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和功能富集分析,随后与中性粒细胞外陷阱(NET)的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得到SLE-NET和VTE-NET的串扰基因(CG)。对这些CG进行功能富集和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分析,以识别中枢(hub)基因。使用维恩图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最佳共享诊断CG,并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数据集中进行了验证。结果 SLE和VTE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富集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而SLE-NET-CG和VTE-NET-CG则共同涉及白细胞迁移、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等途径。通过PPI网络分析,识别出多个hub基因,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被鉴定为SLE[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936和0.832]和VTE(AUC分别为0.719和0.759)的最佳共享诊断CG。在GVHD数据集中,也证实MMP9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0.696)。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SLE、 VTE和NET的共同分子特征,筛选出MMP9和S100A12作为最佳共享诊断CG,为免疫血栓形成的诊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MMP9在GVHD中的表达验证了其在免疫系统疾病VTE风险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血栓形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中性粒细胞陷阱(NET)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血浆游离DNA水平的影响、机制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长林 王晓慧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6,共6页
血浆游离DNA(cfDNA)是指血浆中游离于细胞外的单链或双链DNA片段,主要来自于组织细胞主动分泌,或凋亡、坏死时DNA片段释放入血。近年来运动对血浆cfDNA的影响及其意义越来越受研究者关注。急性或慢性的大强度、大负荷量运动均可使血浆cf... 血浆游离DNA(cfDNA)是指血浆中游离于细胞外的单链或双链DNA片段,主要来自于组织细胞主动分泌,或凋亡、坏死时DNA片段释放入血。近年来运动对血浆cfDNA的影响及其意义越来越受研究者关注。急性或慢性的大强度、大负荷量运动均可使血浆cfDNA水平在运动后显著增加。急性运动所致的血浆cfDNA的增加与运动强度、运动负荷量以及运动方式没有密切关系,而慢性运动所致的血浆cfDNA增加与运动强度、运动负荷量有关,且以过度训练增加地最显著。运动增加血浆cfDNA水平与过多的活性氧及含氮类自由基密切相关。活性氧等在急性运动中通过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和细胞主动分泌,在慢性运动中通过细胞凋亡或坏死来增加血浆cfDNA水平。血浆cfDNA水平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成为过度训练的新监控指标。本文综述了运动对血浆cfDNA的影响和机制,以及血浆cfDNA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旨在揭示cfDNA在运动过程中时程变化规律和机制,以及建立标准的血浆cfDNA的检测方法,为过度训练提供早期、敏感、检测方便的监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cfDNA 过度训练 活性氧及含氮自由基 中性粒细胞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