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次分析-熵权法结合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高乌头根酒蒸工艺研究
1
作者 马佳荣 王玉辉 +2 位作者 李莉 赵敏 李芸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3-731,共9页
探究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本研究以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含量。为探究加黄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蒸高... 探究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本研究以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含量。为探究加黄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蒸高乌头根炮制工艺的影响,开展了单因素考察试验。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确定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冉乌头碱含量的权重,以三者的综合评分结合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确定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表明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为:高乌头根重量15%的加酒量、闷润时间2 h、蒸制时间5 h、蒸制温度127℃、蒸制压力0.15 MPa。本研究拓宽了高乌头根炮制方法且所建立的炮制工艺评价体系准确、可信,为高乌头根炮制相关研究及临床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熵权法 中心复合设计-响应 酒蒸高乌头根 总生物碱 高乌甲素 冉乌头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权法联合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薄荷超微粉碎工艺优化
2
作者 陈雪婷 张建军 何承砚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61-166,239,共7页
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以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挥发性成分薄荷脑、薄荷酮,非挥发性成分新绿原酸、原儿茶醛、芦丁、柚皮苷、橙皮苷、迷迭香酸、蒙花苷含量及平均粒径D90的综合评分值为指标,对薄荷超微粉碎工艺含水量、投药量... 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以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挥发性成分薄荷脑、薄荷酮,非挥发性成分新绿原酸、原儿茶醛、芦丁、柚皮苷、橙皮苷、迷迭香酸、蒙花苷含量及平均粒径D90的综合评分值为指标,对薄荷超微粉碎工艺含水量、投药量、粉碎时间3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薄荷的最佳超微粉碎工艺为饮片含水量6.0%、粉碎时间18 min、投药量70 g。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的薄荷超微粉碎工艺简便快捷,模型具有较高拟合度、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熵权法 星点设计-响应 超微粉碎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面响应法的开沟施肥装置优化设计
3
作者 黄敞 王玲玲 +2 位作者 郑勇 黎土煜 刘友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1-58,共8页
为进一步优化开沟施肥装置设计参数,采用响应面法(RSM)和中心组合旋转设计(CCRD)优化法,综合探究了刮板深度、施肥机前进速度和转盘转速3个影响因素对施肥规律的影响,以施肥效率和施肥密度为响应值,确定优化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影... 为进一步优化开沟施肥装置设计参数,采用响应面法(RSM)和中心组合旋转设计(CCRD)优化法,综合探究了刮板深度、施肥机前进速度和转盘转速3个影响因素对施肥规律的影响,以施肥效率和施肥密度为响应值,确定优化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施肥效率和施肥密度的3个关键影响因子的影响顺序均为转盘转速>刮板深度>施肥机前进速度。优化方案为:刮板深度33.53 mm、施肥机前进速度0.65 m/s、转盘转速5.95 r/min时,以最优参数组合得到的施肥效率为15.00 g/s、施肥密度为25.00 g/m。在此条件下,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为-5.88%~+16.93%,实验值与理论预测值一致。通过研究,初步掌握了开沟施肥装置的优化设计方法和排肥规律,为精准化、智能化施肥机械关键部件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装置 中心组合旋转设计 参数优化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曲面法优化淫羊藿苷超声波提取工艺 被引量:8
4
作者 侯莹莹 赵岩 +7 位作者 唐国胜 郭帅 韩玲玲 李学军 张志东 杨鹤 刘双利 张连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5-181,共7页
【目的】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淫羊藿苷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乙醇用量、超声提取时间、液(mL)固(g)比及其交互作用对淫羊藿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通过岭脊分析确定... 【目的】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淫羊藿苷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乙醇用量、超声提取时间、液(mL)固(g)比及其交互作用对淫羊藿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通过岭脊分析确定的淫羊藿苷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8%、超声提取时间23min、液(mL)固(g)比32∶1,该条件下淫羊藿苷的提取率可达到0.661%,与理论值0.663%十分接近。【结论】确定了淫羊藿苷的最佳提取工艺,该工艺具有耗时短、提取率高、能量消耗少且工艺稳定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淫羊藿苷 提取工艺 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新大黄牡丹汤提取工艺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磊 张启立 +3 位作者 汪洁 夏琦 夏鹏飞 张延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优选新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桃仁等)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析因设计、最速上升试验的基础上,以浸膏得率与总蒽醌得率的权重和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新大黄牡丹汤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回流提取60 min,... 目的优选新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桃仁等)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析因设计、最速上升试验的基础上,以浸膏得率与总蒽醌得率的权重和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新大黄牡丹汤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回流提取60 min,提取溶剂为40%乙醇,料液比为1∶40。结论该方法准确有效,简便可行,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大黄牡丹汤 提取工艺 中心复合设计-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莽吉柿果皮中总氧杂蒽酮的超声提取工艺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岩 蔡恩博 +3 位作者 唐强 李哲 张燕娣 张连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21,共5页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优化莽吉柿果皮中总氧杂蒽酮的提取工艺,研究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液固比及其交互作用对总氧杂蒽酮提取率的影响。应用SAS软件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和可信度,并通过岭脊分析得...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优化莽吉柿果皮中总氧杂蒽酮的提取工艺,研究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液固比及其交互作用对总氧杂蒽酮提取率的影响。应用SAS软件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和可信度,并通过岭脊分析得到最佳的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0.9%、超声时间73.8min、液固比17.1:1(mL/g)。该条件下提取率为7.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莽吉柿 氧杂蒽酮 提取工艺 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参苓咀嚼片提取工艺探究中心组合响应面法与正交试验法的区别
7
作者 吴承潮 陆丽蓉 +4 位作者 钟绍辉 鲁方奇 郑云枫 刘陶世 程建明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1-717,725,共8页
目的:分别应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与正交试验,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EWM)优化中药复方的提取工艺,为中药提取试验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以葛根素、橙皮苷、甘草苷转移率及复方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以加水倍数、提取... 目的:分别应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与正交试验,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EWM)优化中药复方的提取工艺,为中药提取试验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以葛根素、橙皮苷、甘草苷转移率及复方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以加水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关键工艺参数,采用AHP-EWM法确定各种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进行综合评分,以中心组合响应面法及正交试验分别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与比较。结果:以参苓咀嚼片的提取工艺为例,分别采取正交试验法与响应面法得出的最佳工艺不同,但3批验证实验相对标准差(RSD)均小于3.0%,综合评分接近各自试验预测值。结论:响应面法工艺优选设计相对精细,但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好,较正交试验更精细,更适合参苓咀嚼片的生产实际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咀嚼片 功能性食品 提取工艺优选 高效液相色谱法 层次分析法-信息熵权重法 中心组合-响应 正交试验法 生产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银杏活脑胶囊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
8
作者 漆立军 覃鸿恩 黄华斌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6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索银杏活脑胶囊的提取工艺,优化制剂工艺。方法以加水倍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紫丁香苷和大黄素转移率及固形物保留率的权重化值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对银杏活脑胶囊水提部位的提取工艺进行筛选。结果银... 目的探索银杏活脑胶囊的提取工艺,优化制剂工艺。方法以加水倍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紫丁香苷和大黄素转移率及固形物保留率的权重化值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对银杏活脑胶囊水提部位的提取工艺进行筛选。结果银杏活脑胶囊水提部位的优选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0倍,提取时间160 min,提取2次。结论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用于筛选银杏活脑胶囊水提部位的提取工艺可行,预测性较高,所得优选工艺方法简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活脑胶囊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柑桔皮中柚皮苷提取工艺 被引量:6
9
作者 白云凤 袁辉 薛胜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提取柑桔皮中柚皮苷的优化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及提取次数5个因素对柚皮苷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柑桔皮中柚皮...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提取柑桔皮中柚皮苷的优化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及提取次数5个因素对柚皮苷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柑桔皮中柚皮苷提取工艺。结果:在料液比为1∶30、超声时间30min、提取温度58℃、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2次的实验条件下,柑桔中柚皮苷具有最高的提取率3.38%。结论: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超声波提取法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提取效率高,是一种工艺简单、高效、节能的新型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 响应分析 柚皮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二冬膏多糖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学军 林先燕 +2 位作者 陈锡赟 冯光维 李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63-1865,共3页
目的:优化二冬膏多糖提取工艺。方法:以二冬膏多糖得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响应面法(RSM)对其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优工艺参数为液固比18∶1,提取温度94℃,提取时间1.48 h,提取2次。结论:响应面法可在连续范围内进... 目的:优化二冬膏多糖提取工艺。方法:以二冬膏多糖得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响应面法(RSM)对其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优工艺参数为液固比18∶1,提取温度94℃,提取时间1.48 h,提取2次。结论:响应面法可在连续范围内进行分析,具有实验周期短,精密度高的优点。优化结果可为制剂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冬膏 多糖 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烟梗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丽 谭正兰 +5 位作者 伊奥尔 袁大林 廖晓祥 乔丹娜 曹秋娥 汤建国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964-1967,共4页
为了提高造纸法再造烟叶原料烟梗的提取率,以水为溶剂,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进行3因素5水平的中心组合设计,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烟梗提取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9℃,提取时间45 min,液料... 为了提高造纸法再造烟叶原料烟梗的提取率,以水为溶剂,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进行3因素5水平的中心组合设计,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烟梗提取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9℃,提取时间45 min,液料比9.1∶1,对最佳工艺条件提取率的预测值为38.33%,实测值为38.03%,相对误差仅为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梗 提取 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烟叶碎片萃取工艺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丽 伊奥尔 +4 位作者 乔丹娜 汤建国 袁大林 曹秋娥 孟昭宇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2-25,29,共5页
为了提高造纸法再造烟叶原料中烟叶碎片的萃取率,以水为溶剂,以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液料比进行3因素5水平中心组合设计,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烟叶碎片萃取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9℃,萃取时... 为了提高造纸法再造烟叶原料中烟叶碎片的萃取率,以水为溶剂,以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液料比进行3因素5水平中心组合设计,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烟叶碎片萃取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9℃,萃取时间39 min,液料比10.6∶1(mL∶g);得到了数学预测模型,对最佳工艺条件萃取率的预测值为40.46%,与实测值(40.22%)的相对误差仅为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 烟叶碎片 萃取 造纸法再造烟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法对棉针织物湿蒸染色工艺的优化
13
作者 俞成丙 陶开鑫 +1 位作者 侯颀骜 吴聪杰 《现代纺织技术》 2019年第3期73-77,共5页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试验方案,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了雷马素金黄RGB在棉针织物湿蒸染色时,元明粉和纯碱质量浓度、汽蒸时间对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通过模型的回归分析、3个影响因子方差分析,响应面图...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试验方案,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了雷马素金黄RGB在棉针织物湿蒸染色时,元明粉和纯碱质量浓度、汽蒸时间对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通过模型的回归分析、3个影响因子方差分析,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的直观分析,以及所设计染色工艺的实验验证,证明响应面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棉针织物湿蒸染色中各工艺条件对K/S值的影响,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元明粉质量浓度52.5 g/L、纯碱质量浓度53.8 g/L、饱和蒸汽下汽蒸15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分析 中心组合设计 湿蒸染色 活性染料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对高填特种纸浆料助滤系统的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卫晓林 李杰辉 +1 位作者 羡羽佳 庄金风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3,共6页
对高填特种纸浆料的助滤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考查了助剂种类、用量、搅拌转速、反应时间对高填高定量特种纸浆料滤水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最佳助滤系统,为3#CPAM+高支化PAM系统;然后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优化了该系... 对高填特种纸浆料的助滤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考查了助剂种类、用量、搅拌转速、反应时间对高填高定量特种纸浆料滤水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最佳助滤系统,为3#CPAM+高支化PAM系统;然后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优化了该系统的使用工艺条件,得出了实验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发现,模型值与实验值吻合。因此,可通过该模型计算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的编码值,CPAM用量、搅拌转速、反应时间、高支化PAM用量编码值的计算结果分别为0.3、1、-2.3、0.2,对应的真实值分别为0.016%、1000 r/min、21 s及0.032%,相应的比过滤阻力为6.9 c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纸 助滤剂 响应 中心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法对染色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管宇 冒亚红 +1 位作者 关钰林 郑庆康 《针织工业》 2010年第3期52-54,共3页
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法考察了碳酸钠用量、氯化钠用量、染色温度和固色时间对纯棉针织物活性染料染色K/S值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影响因子的方差分析、响应面和等高线图分析及实际染色实验验证,证明响应面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各工艺... 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法考察了碳酸钠用量、氯化钠用量、染色温度和固色时间对纯棉针织物活性染料染色K/S值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影响因子的方差分析、响应面和等高线图分析及实际染色实验验证,证明响应面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各工艺条件对K/S值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氯化钠用量29.9g/L、碳酸钠用量14.5g/L、染色温度63.5℃、固色时间37.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分析 中心组合设计 纯棉针织物 染色 活性染料 优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毛竹竹筒车削去青工艺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守恒 陈李璨 +3 位作者 邵迎涛 张水珍 王新洲 李延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7-792,共6页
【目的】由于竹筒竹青的存在会对竹材展平加工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亟需研究优化竹筒的去青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来确定竹筒车削去青工艺中车削参数的最佳条件。以竹筒的去青度作为因变量,采用中心组合设计(Box-... 【目的】由于竹筒竹青的存在会对竹材展平加工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亟需研究优化竹筒的去青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来确定竹筒车削去青工艺中车削参数的最佳条件。以竹筒的去青度作为因变量,采用中心组合设计(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对车削参数(竹筒转速、进给速度、气缸压力)进行研究,运用Design Expert 12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去青度与各车削参数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优化竹筒车削去青工艺。【结果】当竹筒转速为60 r·min^–1,进给速度为0.25 m·min^–1,气缸压力为0.20 MPa时,得最大去青度为66.97%。采用上述的工艺条件进行实际验证,得到的去青度为65.36%,与理论预测值的误差为–2.37%。【结论】本研究所得模型是合理的,可用于实际去青度的预测。图5表6参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车削工艺 竹筒去青 中心组合设计(Box-Behnken Design)响应 去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单宁酶固态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帅 刘飞 +3 位作者 朱华伟 农嘉仪 林健辉 曹庸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91-96,共6页
通过优化单宁酶固态发酵培养基组成,以期最大程度提高产酶活力。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固态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重要性筛选,并确定可显著影响单宁酶活力的3种组分:麸皮、水及单宁酸。通过最速上升试验接近最大响应区域后,再经中... 通过优化单宁酶固态发酵培养基组成,以期最大程度提高产酶活力。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固态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重要性筛选,并确定可显著影响单宁酶活力的3种组分:麸皮、水及单宁酸。通过最速上升试验接近最大响应区域后,再经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试验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发酵培养基最优组成确定为:麸皮9.23 g,水0.78 m L,单宁酸0.76 g,NH4NO31.20 g,Mn Cl20.024 g,Na Cl 0.004 g,Mg SO4·7H2O0.004 g,KH2PO40.004 g。在此条件下发酵单宁酶,酶活力达462.72 U/m L,与模型预测值467.57 U/m L非常接近。结果表明,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单宁酶固态发酵培养基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酶 发酵培养基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 中心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优化S-Cr-TiO_2催化剂光降解工艺条件 被引量:6
18
作者 曹晖 刘少友 +2 位作者 杨晓艳 杨再相 赵钟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77,共4页
在确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研究了固相反应法合成的硫与铬共掺杂二氧化钛(S-Cr-TiO)2光催化剂与水溶苯胺蓝(ANB)可见光降解过程中的三个作用因子:催化剂的浓度、水溶苯胺蓝水溶液的pH值及其初始浓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 在确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研究了固相反应法合成的硫与铬共掺杂二氧化钛(S-Cr-TiO)2光催化剂与水溶苯胺蓝(ANB)可见光降解过程中的三个作用因子:催化剂的浓度、水溶苯胺蓝水溶液的pH值及其初始浓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到了影响因子与降解速率之间的回归方程及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响应面图。结果表明,S-Cr-TiO2光催化剂对水溶苯胺蓝的可见光降解过程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当催化剂浓度为2.05g/L,水溶苯胺蓝的浓度为42.57mg/L、pH=6.63时,光降解速率常数为0.01432 min-1,比未优化工艺条件时所得光降解反应速率常数0.01348min-1提高了6.2%。中心组合设计对筛选光降解工艺条件,提高光降解效率是十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铬共掺杂二氧化钛 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方法 可见光降解 水溶苯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月见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维希 张源源 苟琼心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0-362,共3页
以月见草全草为材料,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月见草总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选择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总黄酮得率作为因变量,对自变量各因素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多项式拟合,通过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得最佳... 以月见草全草为材料,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月见草总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选择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总黄酮得率作为因变量,对自变量各因素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多项式拟合,通过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得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43%、液料比35 mL∶1 g、提取时间2.5 h。在此工艺条件下月见草总黄酮得率为5.543%,与模型预测值偏差-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见草 总黄酮 提取工艺 优化 星点设计-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心组合的排气歧管响应曲面优化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伟 张勇 +1 位作者 程天才 王海燕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7-144,共8页
为解决发动机排气歧管结构优化通常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或正交试验法带来的参数交互作用不显著等局限问题,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方法中的面心组合法构建响应曲面优化。以某重型载货汽车的发动机排气歧管为... 为解决发动机排气歧管结构优化通常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或正交试验法带来的参数交互作用不显著等局限问题,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方法中的面心组合法构建响应曲面优化。以某重型载货汽车的发动机排气歧管为研究对象,实现了排气歧管38组结构参数的快速匹配,建立了多项式数学模型,得出了响应目标回归方程,拟合出了排气歧管最佳的结构参数及对应的流动均匀指数,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响应曲面优化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四支管组合排气时,基于面心组合试验设计下的排气歧管经过响应曲面方法优化出最优结构的流体流动均匀指数由原来的0.76提升到0.82,比初始结构升高了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歧管 组合设计 响应优化 回归方程 流动均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