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曲霉型豆豉纯种发酵制曲工艺(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建华 李里特 丁长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中心组合设计法 曲霉 豆豉 纯种发酵 制曲工艺 Hart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提取工艺 被引量:2
2
作者 苏秦 包强 +3 位作者 李喜香 王雪梅 殷润良 王建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46-152,共7页
目的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以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含量及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选... 目的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以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含量及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类成分提取工艺;以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含量及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当归-川芎饮片酚酸类成分提取工艺。结果苯酞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加7倍量90%乙醇,每次提取130 min,提取2次;酚酸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加7.5倍量65%乙醇,每次提取120 min,提取2次。结论优选的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川芎饮片 苯酞类成分 酚酸类成分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酸枣仁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祝洪艳 林海成 +4 位作者 杨鹤 王国丽 赵岩 郜玉钢 张连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3718-3726,共9页
目的优选酸枣仁中酸枣仁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酸枣仁总皂苷含量,运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研究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对酸枣仁皂苷提取的影响,SAS软件建立预测模型,响应面法分析最佳提取条件。结果... 目的优选酸枣仁中酸枣仁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酸枣仁总皂苷含量,运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研究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对酸枣仁皂苷提取的影响,SAS软件建立预测模型,响应面法分析最佳提取条件。结果优选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14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验证实验结果酸枣仁总皂苷平均含量为34.26 mg/g。结论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酸枣仁总皂苷提取工艺的可信度高,皂苷含量验证实验检测值与模型预测值接近,模型预测性好,工艺稳定,可为酸枣仁总皂苷的工业化提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总皂苷 酸枣仁皂苷A 提取工艺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毛竹竹筒车削去青工艺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守恒 陈李璨 +3 位作者 邵迎涛 张水珍 王新洲 李延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7-792,共6页
【目的】由于竹筒竹青的存在会对竹材展平加工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亟需研究优化竹筒的去青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来确定竹筒车削去青工艺中车削参数的最佳条件。以竹筒的去青度作为因变量,采用中心组合设计(Box-... 【目的】由于竹筒竹青的存在会对竹材展平加工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亟需研究优化竹筒的去青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来确定竹筒车削去青工艺中车削参数的最佳条件。以竹筒的去青度作为因变量,采用中心组合设计(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对车削参数(竹筒转速、进给速度、气缸压力)进行研究,运用Design Expert 12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去青度与各车削参数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优化竹筒车削去青工艺。【结果】当竹筒转速为60 r·min^–1,进给速度为0.25 m·min^–1,气缸压力为0.20 MPa时,得最大去青度为66.97%。采用上述的工艺条件进行实际验证,得到的去青度为65.36%,与理论预测值的误差为–2.37%。【结论】本研究所得模型是合理的,可用于实际去青度的预测。图5表6参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车削工艺 竹筒去青 中心组合设计(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 去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建立荔止痛方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钟远坚 杨玉婷 +2 位作者 潘可 王刚 赵立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0期1096-1101,共6页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最优的“荔止痛方”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原儿茶酸、柠檬苦素、车叶草苷以及干膏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与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结合来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最优的“荔止痛方”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原儿茶酸、柠檬苦素、车叶草苷以及干膏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与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结合来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8,煎煮110 min,浸泡51 min,煎煮3次。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 信息熵权 荔止痛方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LF法提取蔗渣半纤维素工艺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宏文 谢桂贞 +1 位作者 李晨 杨春发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利用中心组合设计法(CCD),对蔗渣半纤维素的纤维素溶剂的木质纤维素组分分离(CSLF法)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确定磷酸质量分数、磷酸蔗渣液固比和水浴温度是影响蔗渣半纤维素提取的3个关键因素.以半纤维素提取率为响应目标,采用... 利用中心组合设计法(CCD),对蔗渣半纤维素的纤维素溶剂的木质纤维素组分分离(CSLF法)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确定磷酸质量分数、磷酸蔗渣液固比和水浴温度是影响蔗渣半纤维素提取的3个关键因素.以半纤维素提取率为响应目标,采用CCD和响应面分析法(RSM),确定CSLF法半纤维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磷酸质量分数为83%,磷酸蔗渣液固比为8.95mL·g-1和水浴温度为48.94℃.结果表明:蔗渣半纤维素提取率可达到75.29%,比优化前提高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渣 半纤维素 CSLF 中心组合设计法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联合色谱法优化燥湿洗剂的提取工艺
7
作者 陈晓双 宋毅 费小凡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5期849-853,867,共6页
目的:通过中心组合设计法(CCD)优化燥湿洗剂的提取工艺,以色谱法测定燥湿洗剂中黄芩苷的含量,提升其质量标准。方法:以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Plackett-Burman设计和CCD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3个主要影... 目的:通过中心组合设计法(CCD)优化燥湿洗剂的提取工艺,以色谱法测定燥湿洗剂中黄芩苷的含量,提升其质量标准。方法:以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Plackett-Burman设计和CCD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3个主要影响因素对燥湿洗剂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提取工艺。对燥湿洗剂中黄芩主要成分黄芩苷进行方法学考察,以验证CCD试验结果。结果:CCD优化得燥湿洗剂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数2次,黄芩苷的量可达1.1836 mg·mL^(-1),与模型预测值1.2042 mg·mL^(-1)相近。结论:综合运用响应面CCD联合色谱法优化燥湿洗剂的提取工艺,且优化所得工艺稳定、可行,优化的工艺参数可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湿洗剂 提取工艺 中心组合设计法 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箍锚定式井下节流器锚定机构性能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建宁 郑舜泽 +3 位作者 李中文 席文奎 卫亚明 杨旭东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前苏里格气田广泛应用的卡瓦式井下节流器在打捞时存在解卡工艺复杂、卡瓦咬死油管导致打捞成功率低等问题,为此研发了一种接箍锚定式井下节流器,依靠卡爪锚定于油管接箍槽间隙,具有易解卡、不卡死油管、不下滑和钢丝作业一趟完成打... 目前苏里格气田广泛应用的卡瓦式井下节流器在打捞时存在解卡工艺复杂、卡瓦咬死油管导致打捞成功率低等问题,为此研发了一种接箍锚定式井下节流器,依靠卡爪锚定于油管接箍槽间隙,具有易解卡、不卡死油管、不下滑和钢丝作业一趟完成打捞的特点。为了提高接箍锚定式井下节流器锚定机构的工作性能,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锚定机构与油管接箍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锚定机构在锚定、打捞时的工作过程;利用中心组合设计法建立了节流器最小打捞力以及下击作业时卡爪所受最大应力与卡爪长度、卡爪厚度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影响变化规律,得出最佳卡爪长度、卡爪厚度分别为95.6mm和2.9mm,最小打捞力为1.9kN,下击作业时卡爪所受最大应力为732 MPa,与原节流器相比明显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接箍锚定式井下节流器锚定机构设计合理,在保证节流器锚定机构安全工作的同时,优化了节流器锚定机构的卡爪参数组合,为接箍锚定式井下节流器的现场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节流器 锚定机构 打捞性能 中心组合设计法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墨刮刀电刷镀层厚度与刷镀工艺参数关系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时礼平 张金超 +2 位作者 吴玉国 秦海波 张沪东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3,3,共3页
油墨刮刀表面强化层的厚度是影响刮刀制作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应用电刷镀方法对传统刮刀进行镀覆,分析了电刷镀工艺参数对油墨刮刀镀层厚度的影响。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和响应面法,建立了镀层厚度与刷镀电压... 油墨刮刀表面强化层的厚度是影响刮刀制作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应用电刷镀方法对传统刮刀进行镀覆,分析了电刷镀工艺参数对油墨刮刀镀层厚度的影响。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和响应面法,建立了镀层厚度与刷镀电压及镀头运动速度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刷镀层厚度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镀头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刷镀过程中可以根据该模型控制电压,动态优化镀头运动速度,实现镀层厚度的均匀化和精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墨刮刀 电刷镀 镀层厚度 中心组合设计法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米曲霉产酶活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甜 黄韬睿 李玉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5-98,120,共5页
在原有Plackett-Burman设计及试验结果基础上,通过中心组合设计法研究添加剂对米曲霉产酶活力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uSO4·5H2O、植酸对蛋白酶活力影响极显著,五种添加剂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当MnSO4·7H2O,CuSO4·5H2O,MgSO... 在原有Plackett-Burman设计及试验结果基础上,通过中心组合设计法研究添加剂对米曲霉产酶活力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uSO4·5H2O、植酸对蛋白酶活力影响极显著,五种添加剂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当MnSO4·7H2O,CuSO4·5H2O,MgSO4·7H2O,K2HPO4,植酸分别为0.8,0.72,0.28,1.36,0.5g/L时,蛋白酶活力达到2507.12U/g干基,比原来提高了20%,该研究可对郫县豆瓣制曲工艺的改进提供参数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米曲霉 蛋白酶活力 中心组合设计法 郫县豆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评价优选煨木香的工艺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娟 李跃辉 +4 位作者 王银 彭宇 彭俊 彭艳梅 肖德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5期12-16,共5页
目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结合中心组合设计(BBD)响应曲面法优选煨木香的炮制工艺。方法以煨木香的外观性状、挥发油、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BBD响应曲面法对平铺层数、纸煨温度、纸煨时间进行考察,筛选最佳... 目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结合中心组合设计(BBD)响应曲面法优选煨木香的炮制工艺。方法以煨木香的外观性状、挥发油、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BBD响应曲面法对平铺层数、纸煨温度、纸煨时间进行考察,筛选最佳炮制工艺参数,并对优化后的炮制工艺进行验证。结果煨木香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将湿木香饮片用1层草纸包裹后,间隔平铺5层,置100℃烘箱中烘煨约2 h,木香呈棕黄色取出。结论优选出的木香纸煨炮制工艺简单、可行、稳定,能为制定木香饮片的炮制工艺和标准规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煨木香 多指标评价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曲面 木香烃内酯 去氢木香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滨湖新区软土固化最优配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邵艳 马士雨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8-24,共7页
选择粒化高炉矿渣微粉(Ground Granulated Blast Slag,简称GGBS)作为固化剂,MgO和Na_(2)SiO_(3)作为激发剂固化合肥滨湖软土。其中影响因子为GGBS、MgO、Na_(2)SiO_(3)的掺量,响应值为养护7 d和28 d的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通过中心组... 选择粒化高炉矿渣微粉(Ground Granulated Blast Slag,简称GGBS)作为固化剂,MgO和Na_(2)SiO_(3)作为激发剂固化合肥滨湖软土。其中影响因子为GGBS、MgO、Na_(2)SiO_(3)的掺量,响应值为养护7 d和28 d的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简称CCD法)确定三种外掺剂的最优配合比。研究表明:经过7 d和28 d的养护,三种外掺剂对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曲面和线性效应均显著;两两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有着一定的区别,7 d养护龄期下GGBS和MgO的交互作用显著,而28 d养护龄期下GGBS和Na_(2)SiO_(3)的交互作用显著。试验得出:GGBS、MgO与Na_(2)SiO_(3)三掺量固化软土的最优配合比分别为12.46%、3.90%与6.73%。在最优配合比条件下,7 d与28 d的预测抗压强度分别为1015.04 kPa与1166.48 kPa。最后分别对养护7 d和28 d固化土的实测抗压强度值与预测抗压强度值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到实测值与预测值相接近,故此试验研究成果可为实际软土固化工程的矿渣类复合固化剂配方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化高炉矿渣微粉 MGO Na_(2)SiO_(3)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 交互作用 最优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