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刍议中小学评价之“四重四轻” |
王全
|
《教师》
|
2013 |
0 |
|
2
|
深化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改革 |
夏新宇
吴青
|
《江苏教育》
|
2024 |
0 |
|
3
|
由问责走向合作: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PAR模式研究 |
郝世文
饶从满
|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4
|
论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变异机理与修复策略 |
龙宝新
孙瑞芳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5
|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中小学课程评价方法应用研究——以长春地区两所中小学校为例 |
张璐璐
赵艳
|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6
|
自编《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教师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
董军
李洪玉
杜晖
张维
|
《心理学探新》
CSSCI
|
2002 |
19
|
|
7
|
对我国中小学生评价的历史研究 |
卢文汇
连仙枝
|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2
|
|
8
|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六个方面 |
|
《青海教育》
|
2007 |
0 |
|
9
|
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质量监测的融合 |
芦垚
|
《教育界(高等教育)》
|
2014 |
0 |
|
10
|
新课改20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校长评价:经验、困境与对策 |
王中华
农伟梦
李春红
|
《中小学教师培训》
|
2021 |
1
|
|
11
|
哲学解释学视野下中小学校长评价的问题及对策 |
王中华
周洁方
|
《中小学教师培训》
|
2021 |
1
|
|
12
|
一种用于中小学书法评价的机器学习数据集的实践研究 |
郝晓芳
冯俊青
|
《江苏教育》
|
2021 |
0 |
|
13
|
农村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
陈德政
王升先
|
《当代教育科学》
|
1992 |
0 |
|
14
|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评价机制构建 |
刘梅
|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5
|
信息技术赋能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 |
陈拥贤
|
《教育家》
|
2021 |
0 |
|
16
|
对中小学教师考评现状的思考 |
向进梅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03 |
0 |
|
17
|
关于学生评价的尝试与思考 |
李晓丽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8
|
例谈成长记录袋 |
綦春霞
|
《今日教育》
|
2005 |
1
|
|
19
|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郑焕珍
|
《环渤海经济瞭望》
|
2008 |
0 |
|
20
|
引乡土“活水” 润学生心灵 |
吴又存
李雄心
|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