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乳头状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获得淋巴结数目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克毅 梁广芃 +1 位作者 柴芳 刘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8-514,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单侧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预防性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获得淋巴结数目的因素,分析变化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于2019年1月至2...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单侧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预防性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获得淋巴结数目的因素,分析变化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因甲状腺乳头状癌收治入院并行单侧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预防性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193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将病理所获得淋巴结数目分为高获得淋巴结数目组(n>6枚)和低获得淋巴结数目组(n≤6枚),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高获得淋巴结数目的影响因素,通过相关分析判断获得淋巴结数目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此外,通过术后并发症分析获得淋巴结数目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获得淋巴结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r=0.240,P<0.05)和淋巴结转移率(r=0.161,P<0.05)分别呈线性正相关,控制转移淋巴结数目不变,淋巴结转移率随获得淋巴结数的上升而降低(r=-0.444,P<0.05)。两组获得淋巴结数目单因素分析比较,性别、年龄、手术时长、BMI、肿瘤最大直径、多灶性、桥本甲状腺炎、病灶位置、被膜侵犯、对侧甲状腺结节、甲状旁腺移植、BRAF基因V600E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纳米碳在两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和应用纳米碳是高获得淋巴结数目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应用纳米碳所占曲线下面积为0.658(95%CI:0.580~0.735,P<0.05),桥本甲状腺炎所占曲线下面积为0.584(95%CI:0.504~0.665,P<0.05)。此外,术后患者声带麻痹和淋巴漏的发生在高、低获得淋巴结数目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不变,获得淋巴结数目越多,淋巴结转移率越低,应用纳米碳及患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可提高获得淋巴结数目,高、低获得淋巴结数目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甲状腺炎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纳米碳 获得淋巴结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腔镜在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8
2
作者 柳学文 李强 +2 位作者 陈飞 黎志超 黄宗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2-846,共5页
目的分析3D腔镜行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2013年9月~2016年4月于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D腔镜组、2D腔镜组及开放组各30例,比较3组患者围... 目的分析3D腔镜行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2013年9月~2016年4月于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D腔镜组、2D腔镜组及开放组各30例,比较3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及对机体炎性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开放组、2D腔镜组相比,3D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D组比2D组手术时间短(P<0.05),两组间总住院费用无差异。3D组与其他两组相比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者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阳性率、对机体炎症反应等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腔镜下甲状腺全切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有效,能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机体炎症反应影响小等优势,可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的重要选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腹腔镜 甲状腺癌 甲状腺全切除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1
3
作者 潘先均 胡代星 苏新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清扫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2012年10月—2015年11月由同一位外科医师手术治疗的187例甲状腺微小乳头... 目的·探讨清扫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2012年10月—2015年11月由同一位外科医师手术治疗的187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87例患者中94例术后病理证实存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50.2%。不同性别、年龄患者间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肿瘤为多中心病灶、直径>5 mm、侵犯包膜、肿瘤位于腺叶下极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高(均P<0.05)。69例患者同期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其中22例被证实存在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这22例患者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2枚者,伴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显著增高(P<0.05)。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水平较现行颈部淋巴结阴性(cN0)标准高(P<0.05),其假阴性率(20.2%)显著低于现行cN0标准(88.8%);其与术后病理检查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0.765,P=0.000)。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有较高的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建议常规清扫中央区。术中中央区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可较准确地评估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状态,有助于指导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的手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颈部淋巴结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3
4
作者 何伟 苏新良 +5 位作者 吴凯南 周静 胡代星 曹宜嘉 毛雨 任浩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分析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Cont-CLNs)转移相关因素,探讨Cont-CLNs清扫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 目的:分析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Cont-CLNs)转移相关因素,探讨Cont-CLNs清扫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单侧PTC患者149例,均已接受甲状腺全切以及预防性Cont-CLNs清扫。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包膜外侵犯、原发灶数目、是否合并甲状腺炎、喉前淋巴结、Ipsi-CLNs与Cont-CLNs转移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Ipsi-CLNs转移率和Cont-CLNs转移率分别为73.2%和23.5%,其中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原发灶数目、是否合并甲状腺炎与Cont-CLNs转移均不相关(P=0.792、0.097、0.531、0.578、0.269、1.000),包膜外侵犯(P=0.017)、喉前淋巴结转移(P=0.006)和Ipsi-CLNs转移(P<0.001)与Cont-CLNs转移相关。但多因素分析后发现Ipsi-CLNs转移数目≥3枚是Cont-CLNs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结论:包膜外侵犯、喉前淋巴结和Ipsi-CLNs是Cont-CLNs的影响因素;当Ipsi-CLNs转移数目≥3枚,且合并喉前淋巴结或包膜外侵犯时,可考虑行ContCLNs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对侧中央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1年喉癌手术病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凌 徐宽 +5 位作者 嵇庆海 王卓颖 王宇 李端树 吴毅 朱永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51-758,共8页
背景与目的:对于喉癌患者是否常规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目前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喉癌患者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颈部复发以及疾病预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9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8例确诊为喉癌患者... 背景与目的:对于喉癌患者是否常规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目前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喉癌患者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颈部复发以及疾病预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9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8例确诊为喉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34例患者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回顾分析肿瘤原发灶分级,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临床资料,以及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率(diseas-free survival,DFS)和局控率(local control rate,LCR)。结果:在118例喉癌患者中,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11.9%(14/118),包括在34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者中证实10例,未作淋巴结清扫,在随访中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例。肿瘤声门下或者梨状窝侵犯是中央区转移以及中央区复发的危险因素(P=0.002)。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颈部IV区转移相关(P<0.001),侧颈区淋巴结包膜外侵犯(P=0.001)和血管侵犯(P=0.015)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复发和颈侧区复发的危险因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喉癌患者较阴性患者局控率低(P=0.035)。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无病生存率(P=0.014)和局控率(P=0.025)低。声门上喉癌更容易发生颈部Ⅱ区淋巴结转移(P=0.044)。结论:喉癌患者应注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声门上喉癌患者应注意颈部Ⅱ区淋巴结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应注意颈部Ⅳ区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手术 颈部淋巴结转移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林维浩 夏浩明 马浙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991-2993,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 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为c N0期PTC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目的:研究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 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为c N0期PTC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420例c N0期PTC病例,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研究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420例c N0期PTC中,c N0期PTC患者中的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4%。年龄、肿瘤大小、腺体外侵、肿瘤分期和BRAFV600E突变与c N0期PTC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45岁,肿瘤直径>1cm,腺体外侵,肿瘤分期T3~T4、BRAFV600E突变可作为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淋巴结转移 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BRAFV600E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中央区淋巴结数目及分布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华 梁晓燕 +1 位作者 王明华 王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4-146,150,共4页
目的探讨颈中央区淋巴结的数目及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科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颈部中央区及各亚区淋巴结的数目。结果双侧中央区淋巴结(9.86±3.36)枚(4~20枚)... 目的探讨颈中央区淋巴结的数目及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科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颈部中央区及各亚区淋巴结的数目。结果双侧中央区淋巴结(9.86±3.36)枚(4~20枚)。左侧中央区淋巴结(6.24±2.23)枚(2~14枚)。右侧中央区淋巴结(7.77±2.79)枚(2~15枚)。喉前区淋巴结(1.29±0.75)枚(0~4枚),气管前区(2.62±1.26)枚(0~7枚),左侧气管旁区(2.38±1.34)枚(0~6枚),右侧气管旁区(3.97±1.97)枚(0~10枚)。四个亚区淋巴结比例分别为:12.69%,24.47%,24.15%,38.47%。其中右侧气管旁区的两个亚区右侧喉返神经外侧区(1.35±1.27)枚(0~6枚),右侧喉返神经内侧区(2.64±1.75)枚(0~9枚)。结论本研究报道颈中央区淋巴结的数目及分布结果,可为外科医生在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时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 淋巴结 解剖 甲状腺癌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婷婷 陈咨苗 +1 位作者 沈飞霞 潘贻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105-2107,共3页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91例cN0 PTMC患者的资料,探讨与PTMC VI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291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5.7...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91例cN0 PTMC患者的资料,探讨与PTMC VI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291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5.7%。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肿瘤直径(>5 mm)、肿瘤多灶性、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直径(>5mm)、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是影响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男性、肿瘤直径>5 mm、包膜侵犯、BRAFV600E突变阳性为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对高危患者应积极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中央淋巴结转移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BRAF^V600E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沁 杨晓晨 査小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82-1783,1792,共3页
目的 :探索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6例PTMC患者中,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 目的 :探索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6例PTMC患者中,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率为22.6%(24/106)。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最大径(〉5 mm)、多发癌灶、双叶肿瘤与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与中央区淋巴结阳性发现率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5 mm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OR=0.092;95%CI=0.028~0.306)。结论:对于临床触诊阴性的PTMC患者,原发肿瘤直径〉5 mm、多发癌灶、双叶肿瘤者有必要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中央淋巴结转移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0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5-145,共1页
目前,虽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恶性程度一般较低,经规范化治疗后预后良好,但由于解剖位置及技术等因素限制,超声检查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并不满意,部分PTMC患者术前未发现淋巴结... 目前,虽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恶性程度一般较低,经规范化治疗后预后良好,但由于解剖位置及技术等因素限制,超声检查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并不满意,部分PTMC患者术前未发现淋巴结转移但术后病理证实有转移或存在微转移现象。目前国内外对于PTMC的手术方式及中央区淋巴结的处理方式颇有争议,对于PTM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指征尚未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特征 危险因素 PTMC 规范化治疗 恶性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和超声特征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淋巴结转移的Nomogram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嘉伟 叶晶 +3 位作者 胡俊 洪礼钊 刘胜勇 江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82-1288,共7页
目的:中央区淋巴结的状态对于确定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手术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开发用于预测中央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es,CLNM)的Nomogram。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 目的:中央区淋巴结的状态对于确定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手术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开发用于预测中央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es,CLNM)的Nomogram。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甲状腺切除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在建模组中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以确定CLNM的危险因素。开发了用于预测CLNM的Nomogram,并对其进行了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Nomogram中纳入与CLNM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瘤体最大直径、病灶数目、纵横比、边缘)。校正曲线显示Nomogram与实际临床观察的CLNM具有较好的一致性。Nomogram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和0.757。结论:Nomogram可以在术前客观量化CLNM的风险。临床医生可以用此来评估PTMC患者的淋巴结状态,并考虑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淋巴结转移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NOMOGRAM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袁欣越 姚瑶 +2 位作者 程帅 郑鑫 张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9-628,共10页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生淋巴结转移时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旨在讨论单侧PTC发生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es,CLNM)及影像学怀疑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生淋巴结转移时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旨在讨论单侧PTC发生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es,CLNM)及影像学怀疑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es,LLNM)时发生对侧LLNM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12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同一治疗组行手术治疗的526例初治的行甲状腺全切及双侧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单侧PTC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对侧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526例患者中,295例为CLNM,其中272例存在同侧CLNM(含同侧和双侧),129例存在对侧CLNM(含对侧和双侧);165例存在LLNM,其中同侧129例,对侧和双侧转移均为18例。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的365例中65例(17.8%)出现对侧CLNM;治疗性CLND的161例中68例(42.2%)出现对侧CLNM。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2 cm、CLNM数量≥6枚、多灶、无桥本甲状腺炎及肿瘤外侵与对侧CLNM有关(P均<0.05);肿瘤最大径≥2 cm与对侧LLNM有关(P<0.05),而淋巴结外侵及癌灶侧淋巴结转移是发生对侧CLNM与对侧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随访显示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97.9%,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97.5%。结论:单侧PTC患者存在多灶、无桥本甲状腺炎、肿瘤及淋巴结外侵、癌灶侧CLNM、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2 cm、CLNM数量≥6枚等高危因素时更易出现对侧CLNM,临床上对出现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考虑行双侧CLND以降低肿瘤的残留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对侧中央淋巴结转移 对侧颈侧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整块切除原则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周京安 贺建业 +1 位作者 伍冀湘 李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整块与分块切除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北京安贞医院腔镜辅助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2例资料,前24例先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继而在纳... 目的:探讨整块与分块切除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北京安贞医院腔镜辅助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2例资料,前24例先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继而在纳米碳示踪下行中央区淋巴结分块清扫(分块切除组),后38例将患侧腺叶、峡部、中央区淋巴脂肪组织连续整块切除一次完成(整块切除组)。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整块切除组较分块切除组手术时间长[(86.1±10.0)min vs .(73.5±8.9) min,t=4.997,P=0.000],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整块切除组明显多于分块切除组[(8.2±1.6)枚vs.(6.1±1.5)枚,t=5.131,P=0.000]。2组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术后暂时性声音嘶哑整块切除组3例,分块切除组4例,总发生率为11.3%(7/62),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424,P=0.515),未予特殊处理,均于术后8周内恢复正常。术后随访5~17个月,平均10个月,均无局部种植、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整块切除较分块切除更符合无瘤原则,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可以得到安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创手术 整块切除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辅助技术在T_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贺建业 侯迎晨 +1 位作者 陈东 李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技术在T.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7月我科收治并经术中冰冻切片和术后石蜡切片确诊PTC53例的临床资料,病灶最大径≤2.0cm,全...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技术在T.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7月我科收治并经术中冰冻切片和术后石蜡切片确诊PTC53例的临床资料,病灶最大径≤2.0cm,全麻下行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加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根据病人意愿分为常规手术组(n=34)和腔镜辅助组(n=19),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目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与常规手术组相比,腔镜辅助组切口短[中位数2.5cm(2.0~3.0cm)VS.4.6cm(3.8~5.0cm),Z=-6.039,P=0.000],但手术时间长[(76.6±29.0)minV8.(59.7±18.3)min,t=2.609,P=0.012]。2组清除淋巴结数、出血量和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腔镜辅助技术治疗T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效果与常规手术相似,尽管手术时间稍长,但其小切口更易于为年轻患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辅助技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对甲状旁腺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琪 王泽升 +3 位作者 高金伟 章婧 张宇鹏 屈坤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7-444,共8页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1年4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23例行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选择性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1年4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23例行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选择性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分为移植组(n=171)与非移植组(n=152)。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体循环甲状旁腺激素(PTH)、Ca2+浓度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情况,收集移植患者双臂肘窝静脉PTH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移植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高于非移植组(33.33%vs.23.03%),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率低于非移植组(0.58%vs.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移植组术后1周至术后12个月的PTH浓度均高于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移植患者术后1周至术后12个月移植侧肘窝静脉PTH浓度明显高于非移植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2个月,移植组甲状旁腺PTH分泌功能恢复至术前的85.42%,非移植组恢复至术前的67.6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移植(OR=1.671,95%CI 1.020~2.738,P=0.041)和桥本甲状腺炎(OR=1.925,95%CI 1.138~3.259,P=0.015)是甲状腺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移植(OR=0.106,95%CI 0.013~0.857,P=0.035)是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移植(OR=1.736,95%CI 1.044~2.887,P=0.034)和桥本甲状腺炎(OR=1.903,95%CI1.111~3.258,P=0.019)是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移植(OR=0.101,95%CI0.012~0.839,P=0.034)是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保护因素。结论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是预防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有效策略,但同时可导致术后短期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尽可能在原位保留上极甲状旁腺的基础上,选择性移植术中损伤或血供不良的下极甲状旁腺,更有利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 选择性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 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