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务印书馆新书介绍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50册)
1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3-F0004,共2页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是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第一批20册,曹志耘主编,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7年出版;第二批30册,曹志耘、王莉宁、李...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是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第一批20册,曹志耘主编,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7年出版;第二批30册,曹志耘、王莉宁、李锦芳主编,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22年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三个维度的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春雨 刘景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94,共9页
后疫情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语言文化传播将迎来一场重大的调整与革新,中国语言文化的跨语境传播呈现出传播主体民间化、传播内容生活化、传播手段数字化等特征。在这一进程中,有“温度”的传播姿态将提供充满人文情怀的对话语境,有... 后疫情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语言文化传播将迎来一场重大的调整与革新,中国语言文化的跨语境传播呈现出传播主体民间化、传播内容生活化、传播手段数字化等特征。在这一进程中,有“温度”的传播姿态将提供充满人文情怀的对话语境,有“深度”的传播内容将构建精神交流的深层空间,有“广度”的传播格局将打开精神与技术高度融合的新境界。在跨文化传播的视野下,反观中外语言文化对话的历史,在讲述中国故事的框架下,审视当下语言文化互动的新态势,将为新的国际人文交流环境下的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提供多元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中国语言文化 文化传播 国际中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高丽大学李充阳教授获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
3
作者 颜安鹤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语言文化 李充 高丽大学 友谊奖 韩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中国文化语言学的三大流派 被引量:9
4
作者 邵敬敏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7-30,共4页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国语言学界的前辈学者,如赵元任、罗常培、王力等都有精辟的论述,尤其是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大学1950)虽然篇幅不长,然而讨论范围却涉及古今中外的语言与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先驱之作。可惜的是...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国语言学界的前辈学者,如赵元任、罗常培、王力等都有精辟的论述,尤其是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大学1950)虽然篇幅不长,然而讨论范围却涉及古今中外的语言与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先驱之作。可惜的是,从五十年代以来在我国,文化语言学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种不正常的状态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被一批以上海为主体的中青年学者的呐喊声所冲破,他们著书立说,大声疾呼,努力把丰富复杂的中国语言与方言同多姿多彩的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上海青年语言小组”率先举办了“语言与文化”专题讨论会,编辑出版了《青年学者论语言与文化》专集,《语文导报》杂志还专门开辟了“语言与文化”专栏,《汉语学习》也辟有“语言·文化·社会”专栏,从而造成了一种声势,影响了全国的语言学界,并引起了文化学界、社会学界和历史学界等多方面的关注,这就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对于究竟什么是“文化”,据说有多达二百多种解释,对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如何理解,各人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而尽管不少人都在讲“文化语言学”,各人的内涵实际上相距甚远,有的甚至于是对立的。目前国内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三种主要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语言 三大流派 语言文化 文化 中国语言 方言地理 汉语学习 语文 双向交叉 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性的反拨:中国文化语言学 被引量:17
5
作者 申小龙 《学习与探索》 1987年第3期36-43,共8页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困惑是西方语言流派中科学主义思潮与汉语独特的人文性征的深刻对立。由此,作者提出,应从文化心态来加强语言学研究,即加强文化语言学的研究,重新认识汉语中的人文价值。并且,文化语言学的方法应以中国文化为...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困惑是西方语言流派中科学主义思潮与汉语独特的人文性征的深刻对立。由此,作者提出,应从文化心态来加强语言学研究,即加强文化语言学的研究,重新认识汉语中的人文价值。并且,文化语言学的方法应以中国文化为参照系,向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认同,从而实现中国语言学的历史性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语言 中国现代语言 汉语方言 西方语言 语言研究 历史性 人文性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中国语言 形态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扬弃──以汉语语法研究为例
6
作者 杨启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9-16,共8页
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当代中国学术的一种新范型,它的初创成功对于中国现代语言学是一场涉及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科学革命,以致二者之间不再存在"共同语言"。中国文化语言学又是从中国现代语言学中脱胎而来,以致二者之间又构成复... 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当代中国学术的一种新范型,它的初创成功对于中国现代语言学是一场涉及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科学革命,以致二者之间不再存在"共同语言"。中国文化语言学又是从中国现代语言学中脱胎而来,以致二者之间又构成复杂的扬弃关系。本文从汉语语法观、词论、句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清理并显示了中国文化语言学与中国现代语言学之间的扬弃关系,论证了中国文化语言学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因西文已有之规矩"的研究方法、治学范型与汉语汉字不可调和之文化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分析了中国文化语言学学者之所以能够初步实现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扬弃的原因,指出了继续扬弃中国现代语言学于中国文化语言学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语言 中国现代语言 学术新范型 扬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语言学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启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本文通过对西方人类语言学产生、发展过程的评述,归结出了其缘起逻辑、理论基座与理论核心并相较于中国文化语言学,剖析了二者的本质差异,认为中国文化语言学既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也不是对它的简单模仿,再次论证了中国文化语言学是... 本文通过对西方人类语言学产生、发展过程的评述,归结出了其缘起逻辑、理论基座与理论核心并相较于中国文化语言学,剖析了二者的本质差异,认为中国文化语言学既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也不是对它的简单模仿,再次论证了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在批判继承古今中外语言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融汇贯通了20世纪以来人类文化研究对语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探索汉语汉字的文化真谛和中华文化的语言本质而构建起来的学术新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语言 西方人类语言 本质差异 学术新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精神: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紧迫课题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丹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期96-100,共5页
§1 文化语言学在中国的勃生、兴盛与寂寞“文化语言学”在国内是个新生的学科名称,但在国际上并不新鲜。它习惯上以“语言与文化”、“文化中的语言”、“人类语言学”和“语言人类学”等名称存在于学术界。关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 §1 文化语言学在中国的勃生、兴盛与寂寞“文化语言学”在国内是个新生的学科名称,但在国际上并不新鲜。它习惯上以“语言与文化”、“文化中的语言”、“人类语言学”和“语言人类学”等名称存在于学术界。关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是伴随着西方学术界的文化研究(包括文化人类学、文化哲学等)而兴起的。如果从博厄斯算起,它在学术舞台上已发展了约一个世纪.假如追溯到摩尔根、洪堡德.则历史还要长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语言 语言人类学 文化系统 汉语 文化 中国文化语言 重要性 英语 文化研究 现代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2年中国文化语言学研究述评
9
作者 邵敬敏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8,共3页
1992年的中国文化语言学,一方面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与反思,另一方面则在理论上,特别在方法论上作了较为深入而细致的探索。一、理论研究 (一)多角度的回顾与展望张国扬、苏新春《当代中国汉语人文研究的兴起及其历史原因和发... 1992年的中国文化语言学,一方面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与反思,另一方面则在理论上,特别在方法论上作了较为深入而细致的探索。一、理论研究 (一)多角度的回顾与展望张国扬、苏新春《当代中国汉语人文研究的兴起及其历史原因和发展趋势》(《汉字文化》1992.1)是一篇比较全面的综述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言学研究 中国文化语言 文化导入 苏新春 中国汉语 汉字文化 人文研究 语言教学 汉语教学 传统语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申小龙的中国文化语言学
10
作者 陈炯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1期30-36,共7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语言学界发生的一件重大事情,乃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崛起。其代表人物申小龙同志对自1898年《马氏文通》以来的中国现代语言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自己的理论体系。短短几年内,申氏向中国学术界倾销了一百余...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语言学界发生的一件重大事情,乃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崛起。其代表人物申小龙同志对自1898年《马氏文通》以来的中国现代语言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自己的理论体系。短短几年内,申氏向中国学术界倾销了一百余篇论文和几本专著。纵观他的论著,笔者认为,如此尖锐地抨击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种种弊病,如此坚决地提出要建立具有汉民族特色的语言理论和创建文化语言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语言 语言学理论 中国语言 《马氏文通》 西方语言 语言研究 理论体系 语言哲学 汉语语法 描写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类型化趋势——第二届全国语言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
11
作者 林归思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7-39,共3页
自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国兴起文化语言学思潮以来,在短短的几年中,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已在语言学的各个领域深入展开。尤其是首届全国语言与文化研讨会于1989年在大连辽宁师大召开以来,文化语言学的论著成批涌现。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语言文... 自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国兴起文化语言学思潮以来,在短短的几年中,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已在语言学的各个领域深入展开。尤其是首届全国语言与文化研讨会于1989年在大连辽宁师大召开以来,文化语言学的论著成批涌现。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语言文化学会和广州师范学院、广州语言文学学会于1991年12月在广州召开了第二届全国语言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出版社、杂志社的代表和日本、香港一些大学的代表近百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从这次会议讨论的情况来看,近年来的中国文化语言学在研究的类型上呈多样化的趋势。 近年来的文化语言学研究主要有六种类型: 其一,文化表现型。即研究语言中所反映或者说表现的种种文化现象。这是一种最为普遍的研究类型。例如黎辉亮《汉族人的取名与汉民族传统语言文化》指出汉语汉字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汉族人的命名方式,而从汉族人的姓名又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对男性与女性、君与臣、父与子、长与幼相互关系的认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求美、尚贤、宗教迷信、纪念历史等社会心理。董超凤《灯谜与民族文化论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语言 雅学 研讨会纪要 国语 文化学术 类型化 文化表现 社会语言 言语策略 汉族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语言学》即将出版
12
作者 令皓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4-14,共1页
申小龙著《中国文化语言学》即将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三十余万字,是我国语言学界第一部文化语言学学科体系著作。作者是我国文化语言学的倡导者。数年前他就以语法研究为中心,对文化语言学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作了长期、深入的研究,... 申小龙著《中国文化语言学》即将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三十余万字,是我国语言学界第一部文化语言学学科体系著作。作者是我国文化语言学的倡导者。数年前他就以语法研究为中心,对文化语言学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作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先后撰写了一百余篇论文,出版了《中国句型文化》《中国语言的结构与人文精神》《汉语人文精神论》《人文精神,还是科学主义——20世纪中国语言学思辨录》等著作。在这些具体研究的基础上,作者逐步形成了他对中国文化语言学的语言本体论、方法论和理论体系的完整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语言 人文精神 中国语言 思辨录 语言本体论 语言学者 语法研究 语言文化 科学主义 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月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9-34,共6页
语言与文化的研究是一个富有魅力的课题。近十年来,随着国内“文化热”的掀起,语言与文化的研究也迅速展开,许多语言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语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这一领域,成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主力。他们高举“文化语言学”的旗帜,大声呐喊... 语言与文化的研究是一个富有魅力的课题。近十年来,随着国内“文化热”的掀起,语言与文化的研究也迅速展开,许多语言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语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这一领域,成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主力。他们高举“文化语言学”的旗帜,大声呐喊,勤奋工作,奉献了一大批论文和专著,在语言学界乃至哲学界、文化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总的说来,我国关于语言与文化方面的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因此在欣喜地看到近十年来所获得的成果和进展的同时,也觉得有些理论问题尚待进一步明确和澄清,我们在这里提出来,希望能够与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同志共同讨论,以期促进语言与文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化 中国文化语言 汉字 语言材料 语言文化 理论问题 汉语学习 语音形式 文化研究 语言社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人文科学统一的基础与纽带——《文化语言学丛书》总序 被引量:14
14
作者 申小龙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7-28,共2页
语言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比民族的历史要长得多。在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只有语言和遗传代码是人类从祖先传给后代的两种最基本的信息。然而我们今天谈论、研究的语言又无一不是民族的语言。当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作为... 语言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比民族的历史要长得多。在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只有语言和遗传代码是人类从祖先传给后代的两种最基本的信息。然而我们今天谈论、研究的语言又无一不是民族的语言。当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一种在语言、居住地域、经济生活、心理状态上稳定的共同体出现时,语言就深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成为民族和民族文化最典型的表征。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吸收,都要通过语言去实现。因而语言的历史往往同文化的历史相辅而行。它就象一面色彩斑斓的镜子,摄下了民族经济、文化、心理素质各方面的特点;它又象一副隐形眼镜,规范着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样式,规范着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因而在人对世界、对自身的困惑、探究和理解的无穷进程中,语言占有核心的地位。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所说;“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它是“打开人们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它是人们表达思想的至高无上的工具,是维系民族的纽带,是历史的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语言 人文科学 民族文化 通约性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主导意识形态 研究汉语 居住地域 中青年学者 深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与服饰文化浅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岑运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5-40,共6页
一、文化语言学与服饰文化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出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把语言和中国文化结合研究,必将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语言学。 周一良先生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主要指可... 一、文化语言学与服饰文化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出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把语言和中国文化结合研究,必将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语言学。 周一良先生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主要指可感觉到的物质文化,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中层文化,指制度文化,包括人际关系、各种体制规范等;深层文化,指观念文化。服饰文化是表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平常所说的人类须臾不可出开“衣、食、住、行”四大基本要素中,“衣”占据首位。文化语言学把考察语言和文化的双向关系作为基本方法。考察语言和服饰文化的关系也不例外。一方面,人类的服饰文化大大丰富了语言要素,特别是词语、语义:另一方面,从有关服饰的语言要素中,我们又可以考察出人类的服饰文化以及其它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文化 中国文化语言 浅探 衣服 表层文化 纹身 服饰语 服装 紧身上衣 社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语言学答疑 被引量:4
16
作者 游汝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共3页
自从1985年提出建立中国文化语言学以来,不少同志一方面对文化语言学产生了兴趣,另一方面又有种种疑惑不解。拙著《方言与中国文化》和若干篇拙作发表以来,已收到一百多封读者来信,讨论有关问题;笔者曾两度执教《中国文化语言学》选修课... 自从1985年提出建立中国文化语言学以来,不少同志一方面对文化语言学产生了兴趣,另一方面又有种种疑惑不解。拙著《方言与中国文化》和若干篇拙作发表以来,已收到一百多封读者来信,讨论有关问题;笔者曾两度执教《中国文化语言学》选修课,课内外也常有讨论。师友、同学和读者常提出种种质询和质疑。有的同志对能否建立文化语言学表示怀疑。本文打算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期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语言 语言的社会功能 中国语言 社会语言 解释性 人类语言 描写语言 人文生态环境 本体 描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接二十大,语言文字这十年”系列活动第四场报告 暨国家语委科研项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语言景观调查研究”开题会召开
17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5月26日,“迎接二十大,语言文字这十年”系列活动第四场报告暨国家语委科研项目开题会在线上召开。在上午举行的报告会上,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负责同志指出,教育部、国家语委依托重大语言文化工程,推动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创造性转... 5月26日,“迎接二十大,语言文字这十年”系列活动第四场报告暨国家语委科研项目开题会在线上召开。在上午举行的报告会上,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负责同志指出,教育部、国家语委依托重大语言文化工程,推动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希望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和语言文字专家学者积极研究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经验、现状问题和政策举措,研究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科学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构建,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项目 科研机构 语言文字 创造性转化 国家语委 创新性发展 语言景观 中国语言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全国文化语言学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18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0-30,共1页
第三届全国文化语言学研讨会于1994年
关键词 文化语言 国际语言 语言学会 汉字结构 单音 中国语言文化 中国语文 科研处 研究传统 理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文化语言学刍议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文国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1-34,共4页
一、文化语言学的崛起 近几年来,文化语言学已经逐渐成为中国语言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陈建民先生指出:“从结构语言学到文化语言学,标志着从语言结构系统的研究转向语言功能的应用研究,从单一学科到综合学科的发展,从小语言学到... 一、文化语言学的崛起 近几年来,文化语言学已经逐渐成为中国语言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陈建民先生指出:“从结构语言学到文化语言学,标志着从语言结构系统的研究转向语言功能的应用研究,从单一学科到综合学科的发展,从小语言学到大语言学的过渡。文化语言学的出现具有使我国语言研究由单纯的描写型向人文型转折的重大意义”(陈1989,17),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化语言学的崛起是中国语言学界的一件大事,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将使汉语语言学终于有可能为世界语言学研究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文化语言学崛起在八十年代后半期的中国,这不是偶然的。其中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有当前时代的要求;有外界因素的推动,也有语言研究自身发展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言 汉语文化 中国语言 语言文化 研究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文化语言 结构语言 语言研究 社会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申小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91-96,共6页
论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申小龙我国现代语言学是以西方语言学为参照系来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的。由于人类各民族文化本质上是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历史经验和心理结构的人,在不同的社会实践中,对面临的不同的自然和世界提出... 论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申小龙我国现代语言学是以西方语言学为参照系来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的。由于人类各民族文化本质上是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历史经验和心理结构的人,在不同的社会实践中,对面临的不同的自然和世界提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因此各种文化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 中国语言 人文主义 中国现代语言 中国文化语言 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 形式化 中国知识分子 中国语文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