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9篇文章
< 1 2 1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向昱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95,285,共7页
从审美历史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浪漫主义是发生在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学思潮,它建立在个人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审美理想由和谐向崇高的历史转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文学思潮的浪漫主义有着多种表现形态,其复杂变异生动地展现了中... 从审美历史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浪漫主义是发生在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学思潮,它建立在个人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审美理想由和谐向崇高的历史转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文学思潮的浪漫主义有着多种表现形态,其复杂变异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现代性历史进程的特殊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 和谐 崇高 启蒙 现代 文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卢梭《忏悔录》的译介与接受管窥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文化间性
2
作者 杨淑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70,112,共7页
文章从译介和接受的角度探索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传统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对卢梭《忏悔录》的译介与接受的考察和分析,文章认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是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由中国文... 文章从译介和接受的角度探索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传统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对卢梭《忏悔录》的译介与接受的考察和分析,文章认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是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由中国文学传统生发而来,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传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中西文化经由翻译互动的产物。因此,它具有文化互动中的商讨塑型和文化间性特征,具体呈现是:(1)移植并改造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个体精神;(2)接受并重塑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情感意志论;(3)经历并呈现了伦理教化层面的视域变焦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介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 影响与接受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生的中国基础
3
作者 李延江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1,共8页
中国新文学中现代主义文学的发生具有深厚的内在基础。无论是文学的技巧、方法还是其所揭示的生活现象、情感态度,都能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找到与之共鸣的丰厚基因。资源的有限性、局限性与人的权利欲望之间的天然矛盾所造成的中国社会... 中国新文学中现代主义文学的发生具有深厚的内在基础。无论是文学的技巧、方法还是其所揭示的生活现象、情感态度,都能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找到与之共鸣的丰厚基因。资源的有限性、局限性与人的权利欲望之间的天然矛盾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普遍异化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深厚土壤;沉沦时代里中国知识分子的自觉求索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生的内在推动力;中国传统文学积淀的许多极具表现力的技巧、手法及其内在的艺术追求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 文学 知识分子 艺术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新变实景——21世纪乡土文学与影视的现实指向
4
作者 古世仓 周倩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6,共11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之下,21世纪以来的乡土文学与影视呈现出一种回归、贴近、反哺现实的强烈导向。这一现实指向中包含着三重意蕴,其一是宏观性与实践性,在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进程中,创作者将个人的自觉追求汇入书写时代文...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之下,21世纪以来的乡土文学与影视呈现出一种回归、贴近、反哺现实的强烈导向。这一现实指向中包含着三重意蕴,其一是宏观性与实践性,在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进程中,创作者将个人的自觉追求汇入书写时代文学命题的主流,对乡土文明的现代化衍变进行在场性观照,树立国际视野中的中国乡村形象。其二是真实性与建设性,经由现实书写的边界拓展,实现叙事模式与策略的突破,发挥具有还原性与超前性的文学功能,追求贴近土壤的真实记录,同时提出对乡村未来发展的建设性思考。其三是普泛性与延展性,借助影视、综艺等多媒介路径赋能,面向社会大众广泛展现乡村变革奋斗史与现代农村新形象,激活田园疗愈城市的精神慰藉效能,在全社会层面引发还乡、寻根的情感共鸣,使“新乡愁”在现代化社会中代际赓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乡村叙事 乡土文学 乡土影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百年历程及发展特征
5
作者 赵学勇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8,248,共13页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是整个中国现代化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学现代化与民族、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具有内在的同步性、相通性、互融性。在百年演变中,中国文学在现代化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行,在启蒙、革命、救亡、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是整个中国现代化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学现代化与民族、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具有内在的同步性、相通性、互融性。在百年演变中,中国文学在现代化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行,在启蒙、革命、救亡、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始终谋求进步与创新,其不断追求并显现于各不同时段的现代性思想意识和文学精神,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表征和时代特征。回望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之路,人民性始终是百年中国文学的思想根基和精神指向,决定了百年中国文学现代化的主体构成与人民文艺的实践路径。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视域中审视百年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之路,有助于认识和总结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正视并反思当下中国文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对新时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现代 人民文艺 人的文学 中国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重审现代中国的“唯美/颓废”文学思潮 被引量:5
6
作者 贺昌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3,共8页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唯美/颓废"倾向不能被看做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学思潮形态。西方的唯美主义思潮本身即是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之时的某种过渡形态。由于中国特定的现代性境遇的限制,唯美主义在进入汉语语境之后即出现了分化...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唯美/颓废"倾向不能被看做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学思潮形态。西方的唯美主义思潮本身即是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之时的某种过渡形态。由于中国特定的现代性境遇的限制,唯美主义在进入汉语语境之后即出现了分化。"唯美/颓废"的思想倾向一直是作为附带性的因素参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基本建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 浪漫主义 唯美/颓废 现代主义 唯美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何为?——论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学使命
7
作者 蒋承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90,共11页
“现代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有不同内涵。从文化与人文角度看,西方现代化未曾跳出自身之悖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之间失衡导致人性异化。由是,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反思与批判之声,优秀的文学作品则是其重要发声源。... “现代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有不同内涵。从文化与人文角度看,西方现代化未曾跳出自身之悖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之间失衡导致人性异化。由是,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反思与批判之声,优秀的文学作品则是其重要发声源。特别就19世纪而言,西方文学记录、见证并反思着该时期现代化的历史,表现出对人自身的关注与呵护,蕴含了独特的人文价值,与马克思恩格斯反思与批判现代化的视角、立场与价值达成了很大程度的契合。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本质与宗旨是人的现代化,而文化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一种重要表征。新时代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其特殊使命是从人文维度呵护人的精神—心灵之自由,维护人性的和谐,进而从文化软实力层面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因此,作为“人学”的文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作用与功能的发挥,在根本上有赖于其描写与呵护人性之深度与力度,也即有赖于其推进人的现代化的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文化现代 人的现代 文学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盘西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兴起、消解与融合
8
作者 栾梅健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之时,鲁迅、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周作人等以全然决绝的姿态抛弃中国传统文学,力倡“全盘西化”;不过,他们对传统文学的批判与排斥只是一场短暂的尝试和交锋。五四运动不久,绝大多数新文学工作者就务实地站到了中... 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之时,鲁迅、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周作人等以全然决绝的姿态抛弃中国传统文学,力倡“全盘西化”;不过,他们对传统文学的批判与排斥只是一场短暂的尝试和交锋。五四运动不久,绝大多数新文学工作者就务实地站到了中国这片独有的土壤上,重新思考起中国文学的出路与未来。到民间去,到大众中去,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去,是他们在曲折的道路中得出的经验教训与实践总结。“全盘西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兴起、消解与融合的过程,其实就是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幻想着以西方文学全面取代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作家数量极少,且以其悲剧性的历史教训宣告了“全盘西化”的彻底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全盘西化”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国情 消解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浪漫精神的文学诉求——论浪漫主义研究对中国现代文论建构的贡献 被引量:3
9
作者 汤奇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35,共5页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研究经过5种形态的理论阐发,完成了浪漫主义艺术理念的“中国化”过程,使现代中国文论围绕着浪漫艺术精神的诉求,在与现实主义权威话语的论争中,深化了本民族对文学艺术的见解,完成了本土文艺审美言说体系的现代化建构...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研究经过5种形态的理论阐发,完成了浪漫主义艺术理念的“中国化”过程,使现代中国文论围绕着浪漫艺术精神的诉求,在与现实主义权威话语的论争中,深化了本民族对文学艺术的见解,完成了本土文艺审美言说体系的现代化建构。20世纪中国文论史几乎成为了百年浪漫文学精神的辩护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艺术精神 中国现代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志清、夏济安与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确立
10
作者 黄杉 郑家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5,共12页
夏志清、夏济安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创立了影响深远的范式。夏志清取法美国“新批评”学派,形成了以文本为中心的道德批评模式;夏济安则有意突破文学内部与外部的界限,引入政治、思想史、精神分析等视角以呈现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种... 夏志清、夏济安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创立了影响深远的范式。夏志清取法美国“新批评”学派,形成了以文本为中心的道德批评模式;夏济安则有意突破文学内部与外部的界限,引入政治、思想史、精神分析等视角以呈现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种种复杂面向。兼备中西文学素养、身处中西学术的交错空间,夏氏兄弟以西方文学为镜,映照出中国文学内蕴的特质。他们的学术研究为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汉学界建树了与过往文学研究迥然有别的新范式,启发了李欧梵、耿德华、金介甫等后继海外学者的作家作品研究,呈现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面性以及中国现代学术的生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夏济安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左翼文学 道德批评 精神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与左翼:中国现代文学在岭南的发生
11
作者 李明刚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1-176,共6页
思考中国现代性的南方路径,需要在历史的多声部中聆听岭南文学的独特声音。从新文学的发生来看,作为岭南文化发祥地和近代革命策源地的广东,有区别于京沪两地和其他内地省份的不同特点。“五四”时期的岭南,以广州岭南大学和广东高等师... 思考中国现代性的南方路径,需要在历史的多声部中聆听岭南文学的独特声音。从新文学的发生来看,作为岭南文化发祥地和近代革命策源地的广东,有区别于京沪两地和其他内地省份的不同特点。“五四”时期的岭南,以广州岭南大学和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为根据地,诞生了两个重要的新文学创作群体。随着社会形势发展,这两个群体分别衍生出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学形态:自由主义文学与左翼革命文学。前者追求文学的审美现代性与独立自由品格,不仅将世界带到岭南,更将岭南推向了世界。后者从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走向“行动者的诗学”,并由此汇入中国革命洪流。两种文学形态在岭南的发生与争奇斗妍,展现了现代性与地方性、启蒙与革命、中心与边缘的力量交织,阐释了广东何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具张力的“南方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自由主义文学 左翼革命文学 岭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的鲁迅论说
12
作者 王明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共10页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书写呈现出“核心-非核心-准核心”的变化轨迹,对鲁迅杂文的论说与阐释,也迥异于中国学者著述的文学史。这种差异的形成与韩国鲁迅接受史、韩国文学批评场域存在密切关系。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学者洪...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书写呈现出“核心-非核心-准核心”的变化轨迹,对鲁迅杂文的论说与阐释,也迥异于中国学者著述的文学史。这种差异的形成与韩国鲁迅接受史、韩国文学批评场域存在密切关系。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学者洪昔杓另辟蹊径,将鲁迅对韩国诗人李陆史的影响纳入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范畴,这意味着在全球化与区域国别研究互动的学术视域下,鲁迅研究经历了更加多元的跨国比较研究范式转型。本文通过考察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论说,试图呈现其中脉络与存在问题,剖析地缘政治、学术传统与文化认同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以期为鲁迅文学的世界性研究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中国现代文学 鲁迅论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的老人形象塑造及其反思
13
作者 袁循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13,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老人形象“多数”是负面的,即作为封建家长专制扼杀人性的代表,其塑造与研究具有观念化特征。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与对封建专制批判、青春崇拜、倡导西方个性启蒙与人性解放有关。不过,中国现代作家还塑造了另一类老人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的老人形象“多数”是负面的,即作为封建家长专制扼杀人性的代表,其塑造与研究具有观念化特征。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与对封建专制批判、青春崇拜、倡导西方个性启蒙与人性解放有关。不过,中国现代作家还塑造了另一类老人形象,这在林语堂、废名、沈从文、萧红等人笔下多有体现。此类老人具有中国传统美德,随时代之变呈现代品质,这是长期被专制异化家长形象遮蔽的重要存在。此类作家多为传统型的,也有学贯中西的,还有重文化反思的。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老人形象塑造的科学研究,有助于拓展研究视野,深化对作家作品的认知,改变思想观念,重获文化价值的选择认同;对于应对老龄化、完善家庭教育、确立中国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老人形象 观念化塑造 辩证理解 反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百年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图景——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14
作者 陈心洁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I0006-I0006,共1页
在各类文学史著作汗牛充栋的今天,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非典型的撰述方式突破现有视野,借由海德格尔提出的“世界中”(worlding)概念,重新思考“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学史”的内涵,呈现出更为丰富与复杂的... 在各类文学史著作汗牛充栋的今天,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非典型的撰述方式突破现有视野,借由海德格尔提出的“世界中”(worlding)概念,重新思考“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学史”的内涵,呈现出更为丰富与复杂的文学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性图景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主义与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
15
作者 韩靖 《河北学刊》 2001年第5期66-68,共3页
浪漫主义的文学和艺术昭示着爱与美的生活本身,它是存于现实中的通往天国的永远等候归人的隐秘林间路,但这路的出现又是源于世间迷路的人的永恒的向往和呼唤。因此,浪漫主义体现着人间本位的个人主义。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文学思潮 个人主义 浪漫主义 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拆解指涉性、反讽阅读与空间诗学——论美国华人学者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策略
16
作者 李石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6,共10页
美国华人学者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深受后结构主义的他者伦理的影响。他们将后结构主义对总体性话语的批判,转移为对中国写实/现实主义文学的反思。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拆解指涉性,通过质疑知识与地理起源、文学与意识形态、形式与... 美国华人学者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深受后结构主义的他者伦理的影响。他们将后结构主义对总体性话语的批判,转移为对中国写实/现实主义文学的反思。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拆解指涉性,通过质疑知识与地理起源、文学与意识形态、形式与内容的稳固指涉关系,挑战了文化本质论以及现实主义的逼真性原则;二是反讽阅读,主要表现为对叙述者的权力及其阶级位置的审视与解构;三是空间诗学,从“细节”“意象”“空间”等视角来反思革命/启蒙的线性时间观,试图提供更多样的文学现代性及其诗学可能。他者伦理尽管推动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丰富与扩容,但也暴露出对象预设、理论预设等值得反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解构主义 反讽 空间诗学 他者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门档案馆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写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40周年之际
17
作者 王军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共3页
1992年3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全国档案馆网的结构,使一切具有研究价值和查考价值的重要档案,得到妥善的保管和有效的利用。在全国档案馆布局中,中央层面准备设置4个... 1992年3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全国档案馆网的结构,使一切具有研究价值和查考价值的重要档案,得到妥善的保管和有效的利用。在全国档案馆布局中,中央层面准备设置4个专门档案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档案馆网 国家档案局 设置原则 布局方案 全国档案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兹华斯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学 被引量:5
18
作者 邹建军 覃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4-140,175-176,共7页
华兹华斯及其诗歌在近代以来的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20世纪上半叶的史实进行清理,进一步以由其译介所引发的中国诗人创作实绩为考察对象,将探讨的焦点置于诗语、诗情、想象与自然观之上,一一检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学如何从最... 华兹华斯及其诗歌在近代以来的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20世纪上半叶的史实进行清理,进一步以由其译介所引发的中国诗人创作实绩为考察对象,将探讨的焦点置于诗语、诗情、想象与自然观之上,一一检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学如何从最初的仿效、移植到批判、创造性转化的发展历程,重点发掘它们二者关系背后所指涉的多面向度,对于当今诗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中国现代诗学 浪漫主义 时间镜像性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社会革命潮流中行进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兴泽 石小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41,共19页
浪漫主义是开放的审美范畴,也是时代情绪和历史思潮的镜像。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从20世纪初的滥觞到50年代"定于一",走过半个世纪的路程。其发展轮廓,大致是20年代多元并举,30年代深刻变异,战争年代"三足鼎立"。... 浪漫主义是开放的审美范畴,也是时代情绪和历史思潮的镜像。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从20世纪初的滥觞到50年代"定于一",走过半个世纪的路程。其发展轮廓,大致是20年代多元并举,30年代深刻变异,战争年代"三足鼎立"。浪漫主义诗歌被时代大潮裹挟着前进,形成了"个性""现代""革命"和"审美"等浪漫主义诗体。诗体不同,"诗力"特色和命运遭际也有很大差异。至20世纪40年代末,"个性""现代""审美"等诗体形态均遭重创,始于20年代、扩张于30年代、盛行于40年代延安的革命浪漫主义"定于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歌 浪漫主义文学 革命潮流 革命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潜隐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寿桐 《河北学刊》 2001年第5期61-64,共4页
在现代主义似乎都已被无情地“后”掉的现在,浪漫主义无疑是一个悖时的题目。但它作为一个似乎已经沉寂多年的文学史概念还在时常敲击着我们的耳鼓,有关现代中国浪漫主义的研究成果正以逐渐走旺的势头被陆续推出。质之于中国,五四时... 在现代主义似乎都已被无情地“后”掉的现在,浪漫主义无疑是一个悖时的题目。但它作为一个似乎已经沉寂多年的文学史概念还在时常敲击着我们的耳鼓,有关现代中国浪漫主义的研究成果正以逐渐走旺的势头被陆续推出。质之于中国,五四时代究竟是否形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潮势,由此确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涵.此后这样的传统是否一直得到了承续和发展,革命的罗曼蒂克和革命浪漫主义是否而且如何冲击和消解了浪漫主义的真正品质,说到底,浪漫主义是否在现代中国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有着怎样的命运以及如何会有这样的命运。都是不容忽视的文学史问题。在我主讲的博士课程<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上,围绕着这些问题,近30位博士研究生以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以“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命运”为专题的讨论,那情形可以说是在热融的气氛中精彩纷呈。限于篇幅,从中抽出了一些角度不同的论题,组成此一小辑。就教于大方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 潜隐性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