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重读夏志清教授《中国现代小说史》 |
王德威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1
|
|
2
|
198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史编撰模式的流变 |
张海生
吴玉玉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3
|
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海外形态——以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为中心 |
任南南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4
|
“意识流小说”及其对小说艺术的贡献——兼谈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
唐翼明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08 |
1
|
|
5
|
从源头研说中国现代小说史 |
何向阳
|
《云梦学刊》
|
2014 |
0 |
|
6
|
众说纷纭下的一种坚持——论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偏见” |
杨峰霞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7
|
评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 |
丁尔纲
|
《鲁迅研究动态》
|
1983 |
6
|
|
8
|
知识背景与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写作风格的生成 |
孙连五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9 |
3
|
|
9
|
试论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洞见”与“不见” |
马登春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0
|
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
王海玲
|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1
|
作家主体式小说史的杰作——略评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
王攸欣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3 |
0 |
|
12
|
中国现代小说理论:从碎片呈现到系统整合——评谢昭新著《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史》 |
方维保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13
|
个性化的言说:《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史》读后 |
石兴泽
隋清娥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4
|
作家型学者刘恪的学术语言特色——以《中国现代小说语言史》为例 |
刘海燕
|
《云梦学刊》
|
2015 |
0 |
|
15
|
宏观视野下的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小说的现代意识 |
张玉萍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6
|
现代文学版本学的理论与实践——评金宏宇《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版本校评》 |
巫小黎
|
《长江学术》
|
2006 |
0 |
|
17
|
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管窥 |
季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8
|
论夏志清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遗产 |
邓文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9
|
王德威谈中国现代文学进入欧美世界 |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1 |
3
|
|
20
|
中国乡土小说创作审美观念的蜕变 |
丁帆
|
《当代文坛》
|
198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