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蒙视阈下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疾病隐喻——以鲁迅、丁玲、张爱玲的小说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建伟 杨金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30年(1919-1948)的文学史框架内,疾病已经超越了个体生命痛苦的维度,成为社会、文化、道德、人性病态的隐喻。中国现代作家与生俱来的"文化医生情结",使得疾病隐喻与他们的启蒙思想紧紧结合在一起。中国现代小... 在中国现代文学30年(1919-1948)的文学史框架内,疾病已经超越了个体生命痛苦的维度,成为社会、文化、道德、人性病态的隐喻。中国现代作家与生俱来的"文化医生情结",使得疾病隐喻与他们的启蒙思想紧紧结合在一起。中国现代小说疾病隐喻的文本书写随着现代化主题的延伸和变化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特征:在第一个十年中,疾病隐喻主要在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启蒙的视阈下进行;第二个十年中,疾病隐喻主要在社会意识与时代使命感的启蒙视阈下进行;第三个十年中,疾病隐喻主要在个体存在价值的启蒙意识视阈下进行。中国现代小说中疾病隐喻的启蒙三重奏——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的启蒙,社会意识与时代使命感的启蒙,个体存在价值意识的启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由此展现了现代知识分子在启蒙道路上的心路历程和病痛之后的精神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视阈 中国现代小说 疾病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城镇题材创作与中国现代小说 被引量:7
2
作者 易竹贤 李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4-108,共5页
小城镇是中国现代小说重要的题材类型之一。小城镇题材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人情风貌和人物系列,展示了近现代中国“乡土”社会蜕变初期复杂的历史文化状态。将“小城镇题材创作”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对深化现代... 小城镇是中国现代小说重要的题材类型之一。小城镇题材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人情风貌和人物系列,展示了近现代中国“乡土”社会蜕变初期复杂的历史文化状态。将“小城镇题材创作”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对深化现代小说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小城镇题材创作 中国现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读夏志清教授《中国现代小说史》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德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7,共11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夏志清 教授 现代中国文学 重读 中国文学研究 二十世纪 反右运动 文学革命 中国小说 文化研究 参考资料 不可或缺 影响力 专著 人物 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讽”:打开中国现代小说精神空间的另一钥匙——以对鲁迅《故事新编》的解读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李金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0,124,共4页
引入“新批评”的“反讽”理论解读中国现代小说,就能打开一个个丰富而深邃的精神空间。以对鲁迅《故事新编》的解读为例,就由此进入了一个由鲁迅独特的生命意识、历史意识、文化意识与哲学意识所组成的,具有巨大认识价值和警示意义的... 引入“新批评”的“反讽”理论解读中国现代小说,就能打开一个个丰富而深邃的精神空间。以对鲁迅《故事新编》的解读为例,就由此进入了一个由鲁迅独特的生命意识、历史意识、文化意识与哲学意识所组成的,具有巨大认识价值和警示意义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 中国现代小说 《故事新编》 精神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视景”与“感时忧国”: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再审视 被引量:2
5
作者 乔琦 邓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受“新批评”派及利维斯《伟大的传统》之影响,早已是学界老生常谈的事实。但为什么是“新批评”和“大传统”,亦即新批评和大传统如何影响着夏氏的选择和批评判断,以及这种“影响”在什么意义上才是有效的,却...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受“新批评”派及利维斯《伟大的传统》之影响,早已是学界老生常谈的事实。但为什么是“新批评”和“大传统”,亦即新批评和大传统如何影响着夏氏的选择和批评判断,以及这种“影响”在什么意义上才是有效的,却缺少追问。从道德的形式到形式的道德,夏氏孜孜矻矻于小说史对“道德视景”的呈现,在其持久的道德热情背后,映射出的是一个华人知识分子有关家国和文化传统的道德焦虑及其孤悬海外的道德身影。当我们对这部问世已60年的著作重审细读可以发现,夏氏认同、珍视中国现代小说“感时忧国”的大传统,正是其当年孤悬海外、反观故国时,以学术研究的形式而“感忧”的道德生活与道德抉择,以小说史的写作来完成对自身生命“不完整”的补偿和深切拥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形式”的道德 道德视景 感时忧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史》絮语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义 《中国出版》 1987年第7期57-60,共4页
真正的研究者,当是耐得寂寞的。寂寞可使思想趋于深沉。3卷本140余万言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才出版了第1卷,写完了第2卷,就要絮絮叨叨,发点议论,未免为时过早吧。然而,每逢去讲学,总有一群人围着说:你的书我们可以读,就讲讲书后面的一... 真正的研究者,当是耐得寂寞的。寂寞可使思想趋于深沉。3卷本140余万言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才出版了第1卷,写完了第2卷,就要絮絮叨叨,发点议论,未免为时过早吧。然而,每逢去讲学,总有一群人围着说:你的书我们可以读,就讲讲书后面的一些想法好了。一股温暖的心流冲击着一颗准备忍耐寂寞的心。回想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新文学作家 文学传统 小说 研究者 新时期 现代文学研究 夏志清 历史时期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文化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肖向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2-135,共4页
家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本文以家族文化为例,从家族文化的特质、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人物类型以及家族文化对现代小说的双重影响等三个层面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小说及其作家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家族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影响作用 三个层面 双重影响 人物类型 家族小说 代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视角理论评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涛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81-87,共7页
关键词 小说视角 观察点 第三人 小说 中国现代小说 理论评析 小说理论 夏丐尊 视角理论 限制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与《圣经》文本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剑龙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8,共7页
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受到《圣经》文本的濡染,构成了小说创作的罪孽与忏悔、堕落与拯救、受难与皈依等叙事模式。他们在创作中,努力摆脱中国古典小说的伦理教诲传统模式,注重人的外部世界的观照与英雄叙... 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受到《圣经》文本的濡染,构成了小说创作的罪孽与忏悔、堕落与拯救、受难与皈依等叙事模式。他们在创作中,努力摆脱中国古典小说的伦理教诲传统模式,注重人的外部世界的观照与英雄叙事的传统模式;将对人的处境与出路的思考置予重要的位置,注重于人的内在心灵的袒露与展示、平民百姓人生的关注与描写,使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叙事模式 《圣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风景书写的话语实践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晓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9,共14页
“风景”在中国小说的现代叙事建构中,常常被作为一种历史的象征,被符号化和话语化。“风景”到“风景书写”正是一个话语意义的生成和获得话语主体性的过程。一方面,风景书写是现代话语实践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风景赋予了现代话... “风景”在中国小说的现代叙事建构中,常常被作为一种历史的象征,被符号化和话语化。“风景”到“风景书写”正是一个话语意义的生成和获得话语主体性的过程。一方面,风景书写是现代话语实践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风景赋予了现代话语不证自明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因此,在现代话语实践指导下的风景,呈现出多种话语矛盾冲突但又向内趋同的张力建构;在叙事层面,修辞机制成为风景话语由文学实践层面到达现实实践层面的途径和策略。它不断打造着具有丰富现代内涵的风景话语,不断探索着话语干预的实践途径和书写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话语实践 书写策略 风景 现代话语 叙事建构 中国小说 话语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人日记》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建立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海波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3-42,共10页
《狂人日记》发表的一百年间,有关研究著述浩若烟海,几乎穷尽一篇不到五千字的短篇小说的各个方面。综观《狂人日记》发表以来的评论、研究,大致走过现实主义叙事、启蒙叙事、病理学叙事等几个阶段,无论哪一阶段的研究,大都围绕“... 《狂人日记》发表的一百年间,有关研究著述浩若烟海,几乎穷尽一篇不到五千字的短篇小说的各个方面。综观《狂人日记》发表以来的评论、研究,大致走过现实主义叙事、启蒙叙事、病理学叙事等几个阶段,无论哪一阶段的研究,大都围绕“吃人”意象展开讨论,对“狂人”或者“吃人”意象的不同阐释,形成不同的学术观点,揭示鲁迅小说不同的叙事方式。本文不准备对这篇小说的意蕴进行再阐释,而仅就《狂人日记》与中国现代小说文体的建立,进一步讨论作品的文体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中国现代小说 “吃人”意象 启蒙叙事 短篇小说 现实主义 学术观点 叙事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不为例:也谈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弱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3-155,共3页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我读得较早。二十年前我到香港中文大学念书,修习都在新亚书院诚明馆,那间饶宗颐先生几乎不去的敦煌研究室,里面堆了好几包这书的中译本,是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年所出,我的导师用作教材。前一阵广西师大出版...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我读得较早。二十年前我到香港中文大学念书,修习都在新亚书院诚明馆,那间饶宗颐先生几乎不去的敦煌研究室,里面堆了好几包这书的中译本,是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年所出,我的导师用作教材。前一阵广西师大出版社出了新的大陆版,约我谈一谈这本书,我比照了香港版和大陆版,还借来了此书英文版的第二版,扉页上题为许倬云先生赠给浙江大学图书馆的藏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夏志清 香港中文大学 浙江大学图书馆 新亚书院 出版社 研究室 饶宗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流浪汉形象 被引量:2
13
作者 司新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8,共5页
"流浪汉"是指中国现代小说中为了生存(物质生存或精神生存)而被迫离开故土,到处流动,艰苦追寻的人。20世纪20年代的流浪汉形象、30年代的流浪汉形象以及40年代的流浪汉形象构成了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流浪汉形象系列。流浪汉的流... "流浪汉"是指中国现代小说中为了生存(物质生存或精神生存)而被迫离开故土,到处流动,艰苦追寻的人。20世纪20年代的流浪汉形象、30年代的流浪汉形象以及40年代的流浪汉形象构成了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流浪汉形象系列。流浪汉的流浪方式基本有两种:生活流浪和精神流浪。精神流浪比生活流浪更见其复杂性、悲壮性和超越性。流浪汉的回归色彩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流浪中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向往。流浪是永恒的,回归是暂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流浪汉 流浪方式 回归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海外形态——以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为中心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南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7,共7页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为20世纪80年代的大陆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坐标和参照。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为研究对象,可以从现代小说史的文学史形象,海外汉学研究内部的差异性以及文学史研究的...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为20世纪80年代的大陆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坐标和参照。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为研究对象,可以从现代小说史的文学史形象,海外汉学研究内部的差异性以及文学史研究的意识形态性几个向度,梳理出海外汉学研究的内在特质以及文学史研究无法回避的"权力"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中国现代小说史》 文学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意识与中国现代小说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凤高 《江汉论坛》 1986年第8期50-55,共6页
茅盾的小说《追求》中的王仲昭,是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时刻浮现在他的意识上的便是他所追求的一个"身材苗条的女子"陆俊卿的身影.他选定新闻事业,只是为了通过这项工作,获取陆女士的爱情;他半步半步地"改革"报纸的... 茅盾的小说《追求》中的王仲昭,是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时刻浮现在他的意识上的便是他所追求的一个"身材苗条的女子"陆俊卿的身影.他选定新闻事业,只是为了通过这项工作,获取陆女士的爱情;他半步半步地"改革"报纸的第四版,也是为的得到她的"嘉许的笑容".当陆俊卿的形象出现在他的幻想中时,对他来说,这"苗条的艳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意识 中国现代小说 弗洛伊德 小说 集体无意识 至上主义者 心理分析 作家 茅盾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风波》和《故乡》对于农村题材小说的开拓——《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片断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非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5期75-83,共9页
在长期存在的封建社会里,农民是人数最多的阶层,他们是这个社会的生产者,他们理应要求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可是他们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他们没有可能掌握较高的文化,无法产生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无法写出表达自己内心愿望的作品... 在长期存在的封建社会里,农民是人数最多的阶层,他们是这个社会的生产者,他们理应要求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可是他们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他们没有可能掌握较高的文化,无法产生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无法写出表达自己内心愿望的作品,而一般的封建士大夫作家(或市民作家),自然也不可能将他们的注意力投射到农民身上去。当他们间或写到农村生活时,也总是表现那些地主豪绅和公子小姐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鲁迅 中国现代小说 文学创作 小说月报 作品 封建社会 封建士大夫 知识分子 小说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中国现代小说的一种镜像 被引量:1
17
作者 冒建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6,共5页
在当下社会时尚背景下回眸中国现代小说"善"的承传与变异,在古代、现代与当代的坐标系上透视现代小说在特定时代氛围与历史语境中道德倾向的差异性,探究深蕴其后的审美嬗变与丰厚内蕴,并对现代小说中的"善"作定位... 在当下社会时尚背景下回眸中国现代小说"善"的承传与变异,在古代、现代与当代的坐标系上透视现代小说在特定时代氛围与历史语境中道德倾向的差异性,探究深蕴其后的审美嬗变与丰厚内蕴,并对现代小说中的"善"作定位分析与理论评价,为当下小说的创作提供多维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意识”与“事意识”: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的诗学建构品格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103,共8页
叙事学本土化最本源的冲动,是建构中国叙事学。众所周知,这至少需要三个方面的理论资源:西方叙事理论、中国古代叙事思想、中国现代叙事经验。目前前二者的工作卓有成效,而后者,中国现代叙事经验的总结是一个有待拓展的领域。从叙事性... 叙事学本土化最本源的冲动,是建构中国叙事学。众所周知,这至少需要三个方面的理论资源:西方叙事理论、中国古代叙事思想、中国现代叙事经验。目前前二者的工作卓有成效,而后者,中国现代叙事经验的总结是一个有待拓展的领域。从叙事性的叙意识和事意识的角度观察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经验,本文认为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有两个特征鲜明的时段,即20世纪初期以鲁迅、茅盾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小说叙事初期,体现为"叙意识"的觉醒;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先锋小说肇始至今,体现为"叙意识"的自觉。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经验具有以下特色:(一)"叙意识"经历了从觉醒到自觉、从叙事的边缘走向中心的过程,最极端的体现是叙述者个性的极度张扬。(二)中国古典叙事精神与现代意识的日益融合。(三)兼备叙事技术探索与生命精神的灌注。(四)叙事伦理上体现为大叙事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 叙意识 事意识 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的风貌》:叶维廉道家美学探索的生长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晖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48,共7页
叶维廉的《中国现代小说的风貌》一书于1969年即已问世,台湾学界一直以来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研究台湾"现代小说"的经典。而大陆的叶维廉研究虽已历经34年,但整个学界却对该书从未置一词,这使得叶维廉本人都对大陆这... 叶维廉的《中国现代小说的风貌》一书于1969年即已问世,台湾学界一直以来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研究台湾"现代小说"的经典。而大陆的叶维廉研究虽已历经34年,但整个学界却对该书从未置一词,这使得叶维廉本人都对大陆这种冷淡的学术反应感到不可思议。本文正是对此种学术现象的首次回应,在台湾学界对该书的定位之后另有解读,认为:叶氏在文艺评论领域的重要转向——从借镜西学到溯源道家,以及他于1971年提出的"纯粹经验美学"和1974年提出的"模子寻根说"这些重要学术观点,溯其原初生长形态,根在此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维廉 中国现代小说的风貌》 道家 纯粹经验美学 模子寻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流小说”及其对小说艺术的贡献——兼谈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翼明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8年第3期24-29,共6页
从世界小说发展的历史来看,一百年来,在小说艺术上最大的进展就是"意识流小说"的出现,没有比这更大的。现在各种旗帜五花八门,但是真正实质性的进展,在我看来是"意识流小说"。
关键词 意识流小说 追忆似水年华 小说艺术 小说形态 中国现代小说 夏志清 心理小说 心理现象 传统小说 尤利西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