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1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2
1
作者 孙育玮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66,共6页
法治文化是指与法治紧密关联,体现法治精神和理念、原则和制度、运作实践和生活方式,与人治文化相对立而存在的进步文化形态,其实质和核心是一种现代人的法文化共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既是具有人类法治文... 法治文化是指与法治紧密关联,体现法治精神和理念、原则和制度、运作实践和生活方式,与人治文化相对立而存在的进步文化形态,其实质和核心是一种现代人的法文化共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既是具有人类法治文化共有属性的法治文化,又是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具有中国特殊个性特点的法治文化,其必须被放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世界法治文明成果、中华传统文化、"五大建设"实践、"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关联中来加以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实践中应坚持把文化自觉与综合创新作为重要战略理念,务求实效地继续推进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工程",坚持把培育宪政法治文化作为统领和核心,把培育公平正义的司法法治文化作为突出着力点,把培育网络法治文化作为紧迫的重要课题,把培育公民法治文化作为基础性、归宗性的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理论解析 实践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被引量:21
2
作者 周叶中 祝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519-524,共6页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基础,以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为核心,以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为要...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基础,以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为核心,以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为要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具有政治和文化双重作用。在现阶段,探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构途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文化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现实趋向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3-248,共6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当前法治建设的主要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当前法治建设的主要目标。"完整意义的法治包括三个方面,即法律制度、法治体制、法治文化"[1]。在中国当前的法治实践中,法律制度和法治体制的建构已经基本完备,但良好的法治文化十分匮乏。法治文化不仅是建成法治国家的重要一环,也可以有效地保障法治建设中其他内容的实现。因此,法治文化的建设就显得极为必要。在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的法治文化应当是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解决现实问题,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应当从立法文化、执法文化、司法文化等领域着手,提高全国人民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早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构成要素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雁鹏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35,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的集中反映,它是在吸收和借鉴中西方法律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特殊环境和体制而形成的。因此,我国的法治文化拥有其它法治国家所不具备的特殊的要素,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的集中反映,它是在吸收和借鉴中西方法律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特殊环境和体制而形成的。因此,我国的法治文化拥有其它法治国家所不具备的特殊的要素,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与中国法治实践相匹配的法治理念、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以上三个要素分别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法治理念以及传统文化三个方面诠释了法治文化中的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法治文化 构成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逻辑
5
作者 孙成武 盛莉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价值功能分别服务于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是两种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但两者又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具有高度的历史和现实的内在统一性。在生成逻辑上,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在价值逻辑上,二者都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内容,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价值取向;在发展逻辑上,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引领和推动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
6
作者 姜澄 郑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4,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既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关系到中国式研究生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种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萌生于近代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艰难求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既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关系到中国式研究生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种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萌生于近代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艰难求索,发展于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选择,确立于新时代文化思想创新的价值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是在摸索开拓中国研究生教育道路中牢固的“文化自立”,是在变革更新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中形成的“文化自建”,是在凝练总结中国研究生教育理论中追求的“文化自强”。新时代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历史主动、坚持回归人本和坚持开放包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的凝聚力、推动力、创造力和引领力,稳步提升对其在意识和心理层面的信心和认同,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 研究生教育 文化自信 历史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根脉 被引量:6
7
作者 冯建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确立教育学的文化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增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之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意味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 确立教育学的文化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增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之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意味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必须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中,加快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支柱与实践典范——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石 袁同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5,共10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行的理论灯塔与实践标杆,深刻阐释了文化在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中的核心作用,为新时代的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航向。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实现文化强国、保障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自信,以及...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行的理论灯塔与实践标杆,深刻阐释了文化在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中的核心作用,为新时代的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航向。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实现文化强国、保障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自信,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行动指南。通过全面展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彰显其对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被引量:6
9
作者 颜晓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5,共4页
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结晶、实践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经历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的时代,必将创造出属于这个新时代的新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阐述新时代新的文化... 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结晶、实践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经历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的时代,必将创造出属于这个新时代的新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阐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使命 实践创新 文化传承发展 社会变革 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明燕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5,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其中蕴含一以贯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人民至上”是整个思想的价值支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整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其中蕴含一以贯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人民至上”是整个思想的价值支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整个思想贯彻落实的根本保障,“守正创新”是整个思想建构的基本方式。这些一以贯之的精神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又合理继承、转化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理解“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是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两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1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8,共2页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下午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下午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总书记 集体学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信息技术发展 文化强国战略 锚定 根本指导思想 文化根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重要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继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3,共10页
“两个结合”重要论断以新的视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刻揭示了其形成发展规律。这主要表现为:丰富和发展“一个结合”“两个逻辑”思想,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同时是中华文明演进和中华优... “两个结合”重要论断以新的视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刻揭示了其形成发展规律。这主要表现为:丰富和发展“一个结合”“两个逻辑”思想,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同时是中华文明演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坚定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以“第二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凸显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突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彰显了中国道路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优势;明确了新征程党的理论创新方向,昭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理论上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两个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纲 被引量:69
13
作者 白晋湘 万义 龙佩林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40,共8页
在梳理、归纳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对2020年到21世纪中叶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使命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征程和新路径。提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 在梳理、归纳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对2020年到21世纪中叶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使命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征程和新路径。提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治理体系,实现政府与民众参与主体的治理能力现代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标志之一,民众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方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昂扬的姿态成为服务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建设的意义与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视角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金华 古江波 孙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7-191,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一,其建设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建设应从挖掘内涵与时代价值、增强感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一,其建设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建设应从挖掘内涵与时代价值、增强感染力与影响力、推动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着手,在理论研究、成果转化、资源整合、教育创新等方面发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红色文化 建设 意义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机制研究——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吕永祥 王立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39,共7页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两大基石,目前学术界对两者统筹推进的动态分析主要从立法和执法两个法治环节展开,改进该研究需要进一步从完整的法治过程分析出发,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全面贯穿于立法、执法、司...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两大基石,目前学术界对两者统筹推进的动态分析主要从立法和执法两个法治环节展开,改进该研究需要进一步从完整的法治过程分析出发,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全面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这四个前后衔接的法治过程。构建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机制,需要以党组制度、党政机关联合发文制度、领导小组制度等政治制度为支撑,健全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一系列机制,在法治运行过程中着力构建政党立规与国家立法统筹推进机制、政党执规与国家执法统筹推进机制、党内问责与司法机关法律问责统筹推进机制、党员守规和全民守法统筹推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依规治党 统筹推进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语境下党内法规特性的考问与澄清 被引量:19
16
作者 欧爱民 李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58,共7页
党内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特色所在与优势所在,但学术界与实务界对党内法规的研究及认识还不够深入,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党内法规是"法",但只是软法;党内法规是治党之"法",但不是治国之"法";... 党内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特色所在与优势所在,但学术界与实务界对党内法规的研究及认识还不够深入,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党内法规是"法",但只是软法;党内法规是治党之"法",但不是治国之"法";党内法规严于国法,但效力低于国法;党内法规是执规依据,但不是执法依据。上述观点似是而非,影响很大,有必要对之进行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党内法规 国家法律 党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永贵 郑海祥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9,共5页
制度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彰显着特殊的功能。从制度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体现着制度与价值的统一,并在制度与价值的二维互动中不断地发展完善,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根本性的制度保障。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制... 制度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彰显着特殊的功能。从制度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体现着制度与价值的统一,并在制度与价值的二维互动中不断地发展完善,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根本性的制度保障。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制度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和旨归,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在社会主义制度建构、完善与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建设,就要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构建多层次的复合式制度体系,以此来保证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的合理、健康、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范式功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福胜 杨昌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79,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标识性概念,体现了“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法治中国独特性,是中国法治走向成熟的标志性创新成果。这一体系从诞生起就承担了面向中国与世界的实践建构、理论证成和法理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标识性概念,体现了“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法治中国独特性,是中国法治走向成熟的标志性创新成果。这一体系从诞生起就承担了面向中国与世界的实践建构、理论证成和法理转化的重要使命,表现出强大的范式功能:对西方法治中心主义思维立场的有效克服,为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提供了崭新的框架;对法学知识形态的时代更新,丰富了世界范围内的“法样式”;对中国法治模式精神内核的承载,促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法制化;对中国特色国家治理规范体系的续造,促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对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积极构建,实现了从政治话语到法学话语的转换。针对当前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的现实,多角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范式功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在全面依法治国中总抓手的作用,夯实法治体系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习近平法治思想 范式功能 法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渊源、特征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6
19
作者 杜艳艳 董贵成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1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法制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新成果。从纵向看,它包括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历代领导集体的法治思想。从横向看,这一思想体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法制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新成果。从纵向看,它包括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历代领导集体的法治思想。从横向看,这一思想体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什么是依法治国、如何实现依法治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动中国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党的十八大将"法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关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等新理念新提法,都具有十分丰富的价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渊源 特征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思考——学习党的十八大关于法治建设的论述 被引量:7
20
作者 聂秀华 邱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6-89,共4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部署,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由"法律体系"的构建向"法治体系"构建的转变。这一转变,更加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的机制方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部署,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由"法律体系"的构建向"法治体系"构建的转变。这一转变,更加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的机制方略和行动纲领及其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价值意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内涵;勾勒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价值分析 基本内涵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