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渊源、特征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6
1
作者 杜艳艳 董贵成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1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法制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新成果。从纵向看,它包括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历代领导集体的法治思想。从横向看,这一思想体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法制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新成果。从纵向看,它包括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历代领导集体的法治思想。从横向看,这一思想体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什么是依法治国、如何实现依法治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动中国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党的十八大将"法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关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等新理念新提法,都具有十分丰富的价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渊源 特征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创新论纲 被引量:6
2
作者 史璇 张士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6,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为什么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怎样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这一主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战略地位、主要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为什么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怎样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这一主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战略地位、主要目标、价值意蕴、政治前提、关键环节、鲜明品格、条件支撑、内在诉求等基本问题上,提出了新理念和新思想,推出了新举措和新战略,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科学体系基本形成。其立意深远、逻辑严谨、蕴涵丰富,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全面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行动指南和基本依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创新 逻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根本立场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共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推动国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应始终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做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人民权益的维护者。本文首先围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以人为本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审计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外在现实需求和自身能力供给视角,系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的生成基础、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以期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思想内涵 生成基础 价值意蕴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四重维度
4
作者 马福运 周鑫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开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新境界。应从理论之魂、文化之根、实践之基、未来之钥等四重维度,在“六个必须坚持”对马克...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开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新境界。应从理论之魂、文化之根、实践之基、未来之钥等四重维度,在“六个必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继承中把握其发展性逻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把握其批判性逻辑、对中国共产党实践经验的升华中把握其创新性逻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中把握其真理性逻辑,从而更好地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逻辑理路和实践要求,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观和方法论 六个必须坚持 生成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精品教材——兼评逄锦聚教授主编、南开大学编写组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5
作者 林木西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共7页
由逄锦聚教授主编、南开大学编写组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中的中国经济学系列第一批出版发行的“双子座”教材之一。这部重点教材是推进习近平经济思... 由逄锦聚教授主编、南开大学编写组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中的中国经济学系列第一批出版发行的“双子座”教材之一。这部重点教材是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化体系化研究和阐释的示范性成果,是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是推进全国高校经济学原创性教材的先导性成果,是一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品教材。该教材从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研究内容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进行了学理性阐述,从制度导向上对社会主义经济赋予新的内容、对新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结构进行了系统化分析,从而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和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进行先行尝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开展研究型审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汉文 曹强 +1 位作者 贺东航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模型,具有定位精准、宏微结合、顶天...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模型,具有定位精准、宏微结合、顶天立地、切中本质的特征。该理论模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包含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等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具体表现在:坚持人民至上,审计工作要关注和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守正创新,“守”审计政治属性与经济监督主责主业之正,“创”审计政治功能、宏观管理职能与工作方式之新;坚持系统观念,用全面系统的视野、普遍联系的观点、统筹规划的方法和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与解决审计问题;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审计方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审计工作要敏于发现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由此本文得出结论,研究型审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审计领域的深刻贯彻与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审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方法论 审计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法解读
7
作者 杜丽华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从辩证法维度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有助于进一步明证这一磅礴思想的真理伟力,又有助于彰显这一恢宏思想蕴含的辩证智慧,便于我们把握其精髓,提升辩证思维能力。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体现真理... 从辩证法维度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有助于进一步明证这一磅礴思想的真理伟力,又有助于彰显这一恢宏思想蕴含的辩证智慧,便于我们把握其精髓,提升辩证思维能力。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体现真理辩证法,是真理相对性向绝对性转化的里程碑式的环节;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将联系发展观贯通始终;最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准把握唯物辩证法核心,善用矛盾辩证法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真理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
8
作者 姜澄 郑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4,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既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关系到中国式研究生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种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萌生于近代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艰难求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既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关系到中国式研究生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种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萌生于近代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艰难求索,发展于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选择,确立于新时代文化思想创新的价值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是在摸索开拓中国研究生教育道路中牢固的“文化自立”,是在变革更新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中形成的“文化自建”,是在凝练总结中国研究生教育理论中追求的“文化自强”。新时代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历史主动、坚持回归人本和坚持开放包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的凝聚力、推动力、创造力和引领力,稳步提升对其在意识和心理层面的信心和认同,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 研究生教育 文化自信 历史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材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几点思考
9
作者 田心铭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2,共8页
加快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指导”的科学内涵,是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还是找个别词句,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以为引用有... 加快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指导”的科学内涵,是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还是找个别词句,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以为引用有关本学科具体对象的论述就是坚持“指导”,找不到这样的论述就无法坚持“指导”,是把马克思主义仅仅当成了学术资源,而不是当作指导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论,防止和克服历史唯心主义“一般社会”论的影响,把问题摆到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去分析,不能从虚构的“一般社会”出发讨论问题。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各学科中的问题,建构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等在内的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建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材体系 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之维
10
作者 孙建茵 孙希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6,共9页
习近平大历史观整体思维方法是从历史的整体性、系统性和人民性视角分析并把握历史趋势、历史脉动和历史走向的分析方法,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创新性发展。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时间、空间和主—客体间存在着普... 习近平大历史观整体思维方法是从历史的整体性、系统性和人民性视角分析并把握历史趋势、历史脉动和历史走向的分析方法,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创新性发展。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时间、空间和主—客体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即历史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空间上的关联性,以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具体而言,首先从历时性上看,历史是持续的和发展的总过程,应从整体性视角认识历史趋势;其次从共时性上看,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并非孤立地存在于世界历史之外,而是作为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或环节,应从系统性视角把握历史脉动;最后从主—客观因素来看,历史的客观条件与人的主观创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应从人民性视角看待历史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历史观 整体思维 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实践——以“贵州旅游资源概论”课程为例
11
作者 杨涛 苏姝 +1 位作者 于鑫 张竹昕 《贵州农机化》 2024年第4期46-48,共3页
通过深入研究“贵州旅游资源概论”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深化高等教育。借助案例引导、知识融合、实践探究等多元教学策略,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效力和对提升学生认同感、促进... 通过深入研究“贵州旅游资源概论”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深化高等教育。借助案例引导、知识融合、实践探究等多元教学策略,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效力和对提升学生认同感、促进认知接受的潜在价值。教材设计与实践环节,特别强调思想在旅游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中的应用,致力于培养全球视野和深刻社会洞见的新一代青年。结合显性与隐性思政教学方法,提出了“趣点、要点、创点”等多维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促进深刻思考和个人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课程思政 路径 贵州旅游资源概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逻辑结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玲玲 邱耕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4,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等重大问题的根本观点,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方法。在世界观和方法论视阈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等重大问题的根本观点,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方法。在世界观和方法论视阈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两种逻辑:知识逻辑和观念逻辑;表现为两种形态:科学知识形态和观念意识形态。该思想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具有解释世界的功能;又是一种观念形态,具有改造世界的功能。该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知识和观念两大形态的逻辑架构下,分别实现着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统一。作为真理性和人民性统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本源性意义,为新时代深入理解和掌握“六个必须坚持”提供了答案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观 方法论 知识形态 观念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论要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凡健 刘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4-96,共3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实现凝心铸魂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实现凝心铸魂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主题教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以此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想建设 凝心铸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支柱与实践典范——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石 袁同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5,共10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行的理论灯塔与实践标杆,深刻阐释了文化在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中的核心作用,为新时代的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航向。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实现文化强国、保障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自信,以及...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行的理论灯塔与实践标杆,深刻阐释了文化在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中的核心作用,为新时代的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航向。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实现文化强国、保障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自信,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行动指南。通过全面展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彰显其对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和指导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鹏 罗文东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89,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研判中国历史方位,提出引领时代潮流和建设美好世界的新思想,擘画民族复兴、强国建设和文明转型的新蓝图,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党和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研判中国历史方位,提出引领时代潮流和建设美好世界的新思想,擘画民族复兴、强国建设和文明转型的新蓝图,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而且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和新阶段,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世界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明燕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5,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其中蕴含一以贯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人民至上”是整个思想的价值支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整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其中蕴含一以贯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人民至上”是整个思想的价值支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整个思想贯彻落实的根本保障,“守正创新”是整个思想建构的基本方式。这些一以贯之的精神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又合理继承、转化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理解“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是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两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静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0,34,共10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责任担当的关键课程。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过程的关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责任担当的关键课程。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对于更好运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只有深入领会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价值逻辑,全面考察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实逻辑,树立科学转化的理念逻辑,构建卓有成效的实践逻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建设高质量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教材体系 教学体系 科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成效与提升——基于高校思政课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的实效性考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4,共9页
摸清高校思政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真实成效是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关键课程作用的实践前提。课题组构建入脑入心成效的“认知-认同-践行-信仰”四重维度的考量机制,经实证研究发现,高... 摸清高校思政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真实成效是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关键课程作用的实践前提。课题组构建入脑入心成效的“认知-认同-践行-信仰”四重维度的考量机制,经实证研究发现,高校思政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在理论认知度、情感认同度、理论指导性、整体性成效上均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症候分析,主要存在本领恐慌、主体缺位、方式单一、理论发散、深度匮乏、案例平庸等问题,这影响了入脑入心成效。故应以构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问题”的问题链教学体系为抓手,切实推进入脑入心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入脑入心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拯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38,共3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了方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的行动纲领与精神指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对于丰富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了方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的行动纲领与精神指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对于丰富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凸显课程价值意义重大。高校要明确“融入目标”、理清“融入思路”、敲定“融入重点”、创新“融入方法”,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的思想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融入目标 融入思路 融入重点 融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海外研究的动态与评析——基于WOS核心合集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昊举 张富豪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6,共12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海外研究具有相当关注度,具备成果产出、作者群体、期刊平台等基本要素支撑;研究内容聚焦“道路之问”“强国之问”“强党之问”,分别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筑牢道路根基、何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海外研究具有相当关注度,具备成果产出、作者群体、期刊平台等基本要素支撑;研究内容聚焦“道路之问”“强国之问”“强党之问”,分别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筑牢道路根基、何以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方向、何以破解“历史周期率”难题;研究方法出现注重“小问题、多学科、重实践”趋向的局部转圜,但在研究价值立场上,“西方中心论”疴症影响深远。未来研究应遵循“破局—立语—传意”原则,在解构海外学界话语霸权与专制叙事的基础上,完善外宣话语体系与传播平台,运用共情传播方式扩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影响力与辐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