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的自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季乃礼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43,共11页
在诸多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中,很少关注到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自主性更是很少探讨的一个领域。在探讨学科的自主性、政治学科的自主性以及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自主性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的特点:重师... 在诸多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中,很少关注到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自主性更是很少探讨的一个领域。在探讨学科的自主性、政治学科的自主性以及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自主性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的特点:重师承、士大夫身份、经世致用、决策者与民众思想的影响。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不应该只分析思想家的思想,而是应该走融合的模式: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的融合,政治思想与政治行为的融合,政治思想与一般知识(思想)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 研究方法 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萧公权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基于萧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宏云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本文本“详人之所略 ,略人之所详”之旨 ,基于萧公权撰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背景与史实 ,结合文本分析 ,对萧公权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这一主题再作探讨 ,在三个问题上展开论述 :一、萧著的背景与动机 ;二、萧著的方法及其渊源 ;三。
关键词 萧公权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来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综论 被引量:19
3
作者 葛荃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3-152,共10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始于20世纪初叶,迄今已近百年。近百年来,这一研究领域固然出现了众多学术大师,却没能够形成得到学术界公认的明显的学术派别。尽管如此,以方法论为参照,大体上还是可以划分为“新学历史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始于20世纪初叶,迄今已近百年。近百年来,这一研究领域固然出现了众多学术大师,却没能够形成得到学术界公认的明显的学术派别。尽管如此,以方法论为参照,大体上还是可以划分为“新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和“现代政治学”三个流派。其中,新学历史学流派在三四十年代最为活跃,可谓大师辈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流派的鼎盛时期是50年代至70年代的大陆学术界;现代政治学流派源起颇早,兴盛却晚,然而这一流派代表着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 新学历史学派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 现代政治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百年回眸与学术省思——本土政治理论的概念检视与话语梳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师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9,共8页
学术界运用现代政治理论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已近百年,检视贯穿其中的政治概念与理论话语,是分析近百年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概念检视的结果表明,贯穿多数中国政治思想史著作的政治概念解释停留在常识水平上,在含义上不... 学术界运用现代政治理论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已近百年,检视贯穿其中的政治概念与理论话语,是分析近百年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概念检视的结果表明,贯穿多数中国政治思想史著作的政治概念解释停留在常识水平上,在含义上不完整,在准确性上似是而非,只有少数著作贯穿了专业化的政治概念解释。贯穿了常识性政治概念解释的著作,较为关注具有当下舆论价值的话题与问题,梳理出来的中国政治思想史话语具有经世指向。贯穿专业性政治概念解释的著作,较为关注作为历史事实的中国传统政治理论的原始性及完整性,梳理出来的中国政治思想史话语注重完整知识的呈现,具有一定的启蒙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 学术省思 概念检视 话语梳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轨迹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廷勇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5-132,共8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贯穿吕振羽学术生涯始终。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应时代之要求 ,运用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开辟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新途径。四十年代为抗日救国加强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 ,修正前期相关认识。建国后进一步深化认识 ,从方法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贯穿吕振羽学术生涯始终。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应时代之要求 ,运用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开辟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新途径。四十年代为抗日救国加强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 ,修正前期相关认识。建国后进一步深化认识 ,从方法论、学风等方面对政治思想史研究进行总结 ,提出希望。其政治思想史研究过程是他不断接受时代挑战、回答社会现实问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中国政治思想 思想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 古代政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的贯通性理解与整体性呈现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师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73,共11页
通史编撰既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史之编撰并非仅仅是将思想的历史事实摆放在博物架上,而是要追求理解的贯通性和呈现的整体性,其学术使命在于从文化传承与知识创新的角度描述、批... 通史编撰既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史之编撰并非仅仅是将思想的历史事实摆放在博物架上,而是要追求理解的贯通性和呈现的整体性,其学术使命在于从文化传承与知识创新的角度描述、批判和继承中国优秀政治理论资源,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因此,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编撰的核心在于一个"通"字,一是要以尽可能完整的政治知识,追求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编撰的理论上的"通",在这方面,《中国政治思想通史》所体现的"王权主义学派"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二是要关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思潮在概念、问题、思维方式及具体观点等方面的连通性,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理解中国政治思想的宏观整体发展;三是要关注同一个时代不同思想流派之间在概念、话语、问题、观点等方面的相同、相通和互补,从时代的整体性来理解不同流派思想之间的根本共性。三方面的贯通性理解共同支撑起一个关于中国政治思想的理论上的整体性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贯通性理解 整体性呈现 王权主义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有思想的思想史──读《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祥森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 历史研究 学术价值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与创新──评《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
8
作者 朱汉国 张太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 共产党人 封建思想 新民主主义 当代中国政治 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主义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与创新——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述论
9
作者 刘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形成了以萧公权和吕振羽为代表的两个研究范式。刘泽华在三十多年的政治思想史研究中,以扎实的著作恢复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并开创了新局面,形成了新范式。他在政治思想史研究突破了以往僵化、教条的阶...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形成了以萧公权和吕振羽为代表的两个研究范式。刘泽华在三十多年的政治思想史研究中,以扎实的著作恢复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并开创了新局面,形成了新范式。他在政治思想史研究突破了以往僵化、教条的阶级分析法,但又并未完全放弃阶级分析,他认为阶级分析依然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刘泽华是从历史学进入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之后,他一直在努力拓展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领域,提出要加强统治思想的研究、加强社会普遍政治意识的研究和民本思想研究,以此提升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政治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 刘泽华 萧公权 阶级分析 统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晓峰 朱新华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5,共3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中,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知识状况和社会思潮为基础,创造性地阐发传统思想中的"民"、"群"等概念,以传统民本主义话语阐释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从而成功地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中,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知识状况和社会思潮为基础,创造性地阐发传统思想中的"民"、"群"等概念,以传统民本主义话语阐释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从而成功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奠定了社会本位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解放 民本主义 现代中国政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路径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飞 应霄燕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4-57,共4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政治文化。要推进这三大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采用的路径主要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政治文化。要推进这三大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采用的路径主要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话语来规范教学内容的设定;按照形式性和实质性的路径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教学内容;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范畴的政治理论作为教学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 课程思政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优秀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阐释中国传统政治底层逻辑的独特路径--罗隐政治思想重探
12
作者 曾极麟 王浦劬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20,215,共14页
经典政治思想史普遍想象一种“静态社会”,长期对动态的江湖社会存在系统性忽略。重返唐末五代时期思想家罗隐的历史世界,将展现江湖语境对重新解读其政治思想的独特价值。立足江湖语境,罗隐看似融会儒道,但并非融会所有方面和所有立场... 经典政治思想史普遍想象一种“静态社会”,长期对动态的江湖社会存在系统性忽略。重返唐末五代时期思想家罗隐的历史世界,将展现江湖语境对重新解读其政治思想的独特价值。立足江湖语境,罗隐看似融会儒道,但并非融会所有方面和所有立场的儒道。他认同和贯通的一是辩证而非无为的道家,二是政治而非伦理的儒家,连接两者的思想桥梁是一种“不枉其道”的富贵理想,实质是江湖世俗经验形成的功利观与传统儒家教育结合的产物。以罗隐为个案,可以发现阐释中国传统政治底层逻辑的独特路径,进而展现“江湖的思想史”对于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学术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 江湖 罗隐 功利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的逻辑理路与方法艺术
13
作者 代玉启 程凌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3,204,共8页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法宝,也是理性分析、准确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关键问题的逻辑起点。调查研究应精准发力,聚焦青年群体与“硬核问题”,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法宝,也是理性分析、准确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关键问题的逻辑起点。调查研究应精准发力,聚焦青年群体与“硬核问题”,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调研开路,以战略性调研确定重大目标和发展定位,以对策性调研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堵点淤点难点,以前瞻性调研洞悉社会历史的新现象新特点新趋势,以跟踪性调研动态掌握问题的规律性认识,以解剖式调研分析异质性群体特征、矛盾和诉求,以督查式调研保障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既要注重研究分析的科学性,也要讲求调查方法的艺术性,善用丰富的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善以不同的距离掌握调查节奏,处理好科学性和经验性的相互关系,注重由道德层面上升到方法论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 方法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晓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3-58,共6页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西方政治思想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两种思想传统,都是人类共同思想遗产的组成部分。在世界各民族思想文化相互融通的当代社会,从比较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十分必要。中西方政治思想之间的差别不仅是地域的和民族的...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西方政治思想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两种思想传统,都是人类共同思想遗产的组成部分。在世界各民族思想文化相互融通的当代社会,从比较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十分必要。中西方政治思想之间的差别不仅是地域的和民族的,而且也是时代的。准确解读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是发掘有益于现代公共生活的传统思想资源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 新儒家 西方政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4
15
作者 安丽梅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105-111,共7页
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理论研究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资源基础。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相一致,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概括说来经历了发轫期、成长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在... 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理论研究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资源基础。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相一致,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概括说来经历了发轫期、成长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它在学科名称与研究对象、历史起源与历史分期、研究内容与主要特征、历史定位与现代价值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也面临着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范式有待完善、研究内容有待深化的问题。当前加强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需要加强对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重视,完善其研究范式,深化其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 研究范式 研究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研究的新审视 被引量:3
16
作者 巩茹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48-51,共4页
自1984年我国高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来,一些学者就开展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科定位、研究内容、历史分期等方面,学术界取得很大进展。取得成绩的同时,学科建设中的研究对象、研究... 自1984年我国高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来,一些学者就开展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科定位、研究内容、历史分期等方面,学术界取得很大进展。取得成绩的同时,学科建设中的研究对象、研究框架及研究领域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未来研究中,应在明确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研究框架,拓宽研究领域,挖掘新的研究思路,凸显学科自身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学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主”: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之终极诉求
17
作者 张耀南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51,共3页
“三极”思维在中国传统宇宙观、历史观、自然观、知识论、治国方略等领域普遍存在,其表现于传统政治思想,总体上就是“天-君-民”生克循环之格局:沿相生方向,是民生君,君生天,天生民;沿相克方向,是民克天,天克君,君克民。民不能克君,... “三极”思维在中国传统宇宙观、历史观、自然观、知识论、治国方略等领域普遍存在,其表现于传统政治思想,总体上就是“天-君-民”生克循环之格局:沿相生方向,是民生君,君生天,天生民;沿相克方向,是民克天,天克君,君克民。民不能克君,故不得谓之“民主”;君不能克天,故不得谓之“君主”;天不能克民,故不得谓之“天主”。在这个生克循环中,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所追求者既非纯粹“民主”,亦非纯粹“君主”,更非纯粹“天主”,而是“无主”。此种政治不追问政权归属问题,只用心于“权力运作”,以“政权”或“政治所有权”为一块“产权不明”、“共同开发,共同经营”的“无主飞地”。“无主”、“无头”正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之“最高秘密”,“产权不明”正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之“终极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极”思维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 “无主政治 “主体-属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天学”理念与政治合法性信仰的建构 被引量:4
18
作者 萧延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7,共9页
中国古代的"天命"范畴应当包括"天象"、"天数"和"天意"三重要素,其中前二者具有较多的客观性,而后者则体现出更强的解释性。正是在客观性与解释性所构成的紧张之中,给政治合法性之权力争夺,准... 中国古代的"天命"范畴应当包括"天象"、"天数"和"天意"三重要素,其中前二者具有较多的客观性,而后者则体现出更强的解释性。正是在客观性与解释性所构成的紧张之中,给政治合法性之权力争夺,准备下了表演的舞台和施展的空间。因此,"天命"范畴是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信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内在要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中国政治思想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传统及当代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占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37,共8页
应用传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至今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之一,以"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为核心内容,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表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真学真... 应用传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至今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之一,以"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为核心内容,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表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新时代风貌,彰显出"为社会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党和国家凝神聚气、铸魂育人,为理论和实践创新确立起点、明晰方向"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传统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吉惠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78-85,共8页
一、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质疑“思想史”,梁启超早在二十年代曾用“学术史”或“政治思想史”称之,胡适则谓之“哲学史”;三十年代吕振羽复用“政治思想史”,到了四十年代,侯外庐才在其学术著作中把“思想史”这一名称固定下来。但是,严... 一、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质疑“思想史”,梁启超早在二十年代曾用“学术史”或“政治思想史”称之,胡适则谓之“哲学史”;三十年代吕振羽复用“政治思想史”,到了四十年代,侯外庐才在其学术著作中把“思想史”这一名称固定下来。但是,严格说来这一称谓很难十分准确地规定其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质和量的界限。顾名思义,所谓“思想史”,应该包括一切属于思想范畴的历史,比如:政治的、经济的、哲学的、社会的、历史的、军事的、文学的、艺术的、伦理的、宗教的、科学技术的、民俗的、民族的……等等思想,都应包括在内。由此就产生两个颇感困难的问题:一是对象广泛无边,包罗万象,没有具体的规定性,难于研究;二是若在某个方面有所侧重的话(如象有人主张思想史应以“哲学思想为主干”,也有人主张“以政治思想为主要内容”),势必造成与某一专门思想史学科(如哲学史、政治思想史等)研究对象的重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有必要对“思想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做些回顾与总结,以便吸取经验,明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 中国政治思想 社会思潮 研究对象 社会意识形态 侯外庐 哲学思想 社会思想 吕振羽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