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3篇文章
< 1 2 2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团队
1
《植物医学》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团队及研究领域上世纪九十年代组建于中国农科院原生物防治研究所,2006年随原生防所整体并入现植物保护研究所。其主要使命为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日益严重的农作物土传病害问题,分析其发生原因,开展监测预警,研究生态治理和健康维... 团队及研究领域上世纪九十年代组建于中国农科院原生物防治研究所,2006年随原生防所整体并入现植物保护研究所。其主要使命为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日益严重的农作物土传病害问题,分析其发生原因,开展监测预警,研究生态治理和健康维护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 土传病害 生物防治研究 健康维护 农业现代化进程 监测预警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永权研究员科研创新团队
2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8-398,共1页
郑永权,男,1962年出生于广东省高州,1985年南京农业大学本科毕业,199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毕业,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Griffith大学客座教授。2012年入选&... 郑永权,男,1962年出生于广东省高州,1985年南京农业大学本科毕业,199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毕业,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Griffith大学客座教授。2012年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3年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科研创新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8月,是以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系和农药系为基础,首批成立的中国农业科学院5个直属专业研究所之一,是专业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的社会公益性国家级科学研究机构。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农业科学 栽培技术 农作物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精品
4
作者 陈昶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5-95,共1页
中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是农业部直属科研机构,建所40多年来,解决了农药领域中许多重大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为中国农业生产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固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厂是植保所唯一直属农药企业,十多年来,在科研成果转化中成绩显... 中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是农业部直属科研机构,建所40多年来,解决了农药领域中许多重大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为中国农业生产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固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厂是植保所唯一直属农药企业,十多年来,在科研成果转化中成绩显著。推出的“中保”牌系列产品,配方精细、质量卓越、包装精美、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农药 病虫害防治问题 产品质量 产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永权研究员科研创新团队
5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0-250,共1页
郑永权,男,1962年出生于广东省高州,1985年南京农业大学本科毕业,199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毕业,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Griffith大学客座教授。2012年入选&... 郑永权,男,1962年出生于广东省高州,1985年南京农业大学本科毕业,199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毕业,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Griffith大学客座教授。2012年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3年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2-2014、2018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6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农科英才领军人才B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 中国农业科学院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精品
6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2-172,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是农业部直属科研机构。建所50多年来,解决了农药领域中许多重大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厂是植保所唯一直属农药企业。十多年来,在科研成果转化中成绩显...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是农业部直属科研机构。建所50多年来,解决了农药领域中许多重大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厂是植保所唯一直属农药企业。十多年来,在科研成果转化中成绩显著。推出的“中保”牌系列产品,配方精细、质量卓越、包装精美、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药企业 植物保护 研究所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精品 科研成果转化 科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智慧植保创新团队
7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I0003-I0003,共1页
团队首席TEAM LEADER袁会珠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农业农村部植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农业农村部农药研制与施药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 团队首席TEAM LEADER袁会珠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农业农村部植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农业农村部农药研制与施药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农药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农药精准使用技术研究工作,研究阐明了农药雾滴沉积流失规律,研发了农药雾滴测试卡、雾滴密度卡等工具,研发了飞防助剂,建立了农药低容量喷雾技术理论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研究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 施药技术 学会常务理事 学会副理事长 成果转化 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智慧植保创新团队
8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I0003-I0003,共1页
袁会珠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农业农村部植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农业农村部农药研制与施药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 袁会珠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农业农村部植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农业农村部农药研制与施药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农药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农药精准使用技术研究工作,研究阐明了农药雾滴沉积流失规律,研发了农药雾滴测试卡、雾滴密度卡等工具,研发了飞防助剂,建立了农药低容量喷雾技术理论技术体系;建立了农药利用率测算模型和“三步工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研究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 测算模型 农药利用率 施药技术 学会常务理事 学会副理事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揭示水稻程序性细胞死亡新机制
9
《种业导刊》 2017年第1期35-,共1页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国梁科研团队通过图位克隆方法鉴定到一个负调控水稻程序性细胞死亡的DRP类蛋白(死亡抵抗蛋白),揭示了该蛋白通过调控水稻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的释放而控制细胞程序性死亡发生的新机制。相关成果于近...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国梁科研团队通过图位克隆方法鉴定到一个负调控水稻程序性细胞死亡的DRP类蛋白(死亡抵抗蛋白),揭示了该蛋白通过调控水稻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的释放而控制细胞程序性死亡发生的新机制。相关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学》上。据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程序性细胞死亡 假病斑 植物保护 生物资源保护 中国农业科学院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创新发展农药控制释放新材料
10
《蔬菜》 2018年第11期14-14,共1页
2018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化学与应用创新团队农药剂型与分析组创新发现了碳量子点修饰的双壳层介孔二氧化硅,可实现农药吡唑醚菌酯的高效负载、可控释放以及在病原菌体内的可视化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尺度... 2018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化学与应用创新团队农药剂型与分析组创新发现了碳量子点修饰的双壳层介孔二氧化硅,可实现农药吡唑醚菌酯的高效负载、可控释放以及在病原菌体内的可视化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尺度(Nanoscale)》上。根据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环境条件,设计可合理调控活性成分释放速率的农药控制释放技术,是目前提高农药利用率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控制释放技术 农药剂型 植物保护 研究所 创新 新材料 介孔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为例
11
作者 许换平 吕鑫 +2 位作者 李菁 郑晓翠 杨振锋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118-121,共4页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硕士的培养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农业硕士培养的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应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和实践创新能力。...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硕士的培养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农业硕士培养的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应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和实践创新能力。目前农业硕士培养还存在培养模式不够健全、培养条件不够完善、培养质量不理想等问题,该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阐述农业科研单位对农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经验及取得的成效,并给出未来培养思路,以期为我国农业硕士的高质量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硕士 研究 培养模式 农业科研院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12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5年第4期F0002-F0002,I0001,I0002,共3页
1946年,为支援解放战争和战后恢复生产,原延安光华农场场长陈凌风同志受党中央委派,辗转来到东北解放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筹建,于1948年在哈尔滨伪满家畜防疫所的废墟上成立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处家畜防治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其后... 1946年,为支援解放战争和战后恢复生产,原延安光华农场场长陈凌风同志受党中央委派,辗转来到东北解放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筹建,于1948年在哈尔滨伪满家畜防疫所的废墟上成立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处家畜防治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其后,防治所历经“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兽医研究所”(1949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954年,隶属中央政府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1957年,隶属中国农业科学院),1965年定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哈兽研)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13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5年第5期F0002-F0002,I0001,I0002,共3页
1946年,为支援解放战争和战后恢复生产,原延安光华农场场长陈凌风同志受党中央委派,辗转来到东北解放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筹建,于1948年在哈尔滨伪满家畜防疫所的废墟上成立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处家畜防治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其后... 1946年,为支援解放战争和战后恢复生产,原延安光华农场场长陈凌风同志受党中央委派,辗转来到东北解放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筹建,于1948年在哈尔滨伪满家畜防疫所的废墟上成立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处家畜防治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其后,防治所历经“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兽医研究所”(1949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954年,隶属中央政府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1957年,隶属中国农业科学院),1 965年定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哈兽研)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14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I0001,I0002,共3页
1946年,为支援解放战争和战后恢复生产,原延安光华农场场长陈凌风同志受党中央委派,辗转来到东北解放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筹建,于1948年在哈尔滨伪满家畜防疫所的废墟上成立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处家畜防治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其后... 1946年,为支援解放战争和战后恢复生产,原延安光华农场场长陈凌风同志受党中央委派,辗转来到东北解放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筹建,于1948年在哈尔滨伪满家畜防疫所的废墟上成立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处家畜防治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其后,防治所历经“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兽医研究所”(1949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954年,隶属中央政府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1957年,隶属中国农业科学院),1965年定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哈兽研)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兽医研究所 哈兽研 防治所 东北解放区 家畜防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15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5年第2期I0001-I0003,共3页
1946年,为支援解放战争和战后恢复生产,原延安光华农场场长陈凌风同志受党中央委派,辗转来到东北解放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筹建,于1948年在哈尔滨伪满家畜防疫所的废墟上成立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处家畜防治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其后... 1946年,为支援解放战争和战后恢复生产,原延安光华农场场长陈凌风同志受党中央委派,辗转来到东北解放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筹建,于1948年在哈尔滨伪满家畜防疫所的废墟上成立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处家畜防治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其后,防治所历经“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兽医研究所”(1949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954年,隶属中央政府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1957年,隶属中国农业科学院),1965年定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哈兽研)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兽医研究所 哈兽研 防治所 东北解放区 家畜防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2000~2008年科技论文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志文 黄华平 徐雪莲 《热带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89-93,共5页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2000~2008年科技论文的发表数量、质量及不同水平文章的比例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对其原因进行细致剖析,以期为研究所未来的发展方向、科学管理和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提供必要素材。
关键词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科技论文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 生物入侵研究室
17
《生物安全学报》 2011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入侵研究的优势单位之一。现有在职人员、外籍客座教授、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50余人。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生物入侵 植物保护 研究所 研究 硕士研究 客座教授 博士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18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是以桑、蚕、茧、丝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家级专业科研机构。2001年3月,与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合并,保留中央科研事业单位法人和职能。2001年9月,在蚕业研究所的科研基础上建立生物技术学院,2004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是以桑、蚕、茧、丝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家级专业科研机构。2001年3月,与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合并,保留中央科研事业单位法人和职能。2001年9月,在蚕业研究所的科研基础上建立生物技术学院,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2014年起实行所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蚕业研究所 事业单位法人 江苏科技大学 科研机构 生物技术学院 国家级专业 科研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19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是以桑、蚕、茧、丝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家级专业科研机构。2001年3月,与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合并,保留中央科研事业单位法人和职能。2001年9月,在蚕业研究所的科研基础上建立生物技术学院,2004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是以桑、蚕、茧、丝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家级专业科研机构。2001年3月,与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合并,保留中央科研事业单位法人和职能。2001年9月,在蚕业研究所的科研基础上建立生物技术学院,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2014年起实行所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蚕业研究所 事业单位法人 江苏科技大学 科研机构 生物技术学院 国家级专业 科研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20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是以桑、蚕、茧、丝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家级专业科研机构。2001年3月,与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合并,保留中央科研事业单位法人和职能。2001年9月,在蚕业研究所的科研基础上建立生物技术学院,2004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是以桑、蚕、茧、丝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家级专业科研机构。2001年3月,与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合并,保留中央科研事业单位法人和职能。2001年9月,在蚕业研究所的科研基础上建立生物技术学院,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2014年起实行所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蚕业研究所 事业单位法人 江苏科技大学 科研机构 生物技术学院 国家级专业 科研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