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录》时代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跨产业参与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苑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33-136,共4页
随着农业部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颁布,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正式进入《名录》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第二产业的工业,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以及作为第四产业的文化产业,也不可能不与农业文化遗产发生某种程度的关联。那... 随着农业部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颁布,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正式进入《名录》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第二产业的工业,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以及作为第四产业的文化产业,也不可能不与农业文化遗产发生某种程度的关联。那么,它们会与农业文化遗产发生怎样的文化关联?如果参与,这四大产业又将以何种形式参与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中来呢?这是文章将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名录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评《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
2
作者 李亚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21,共2页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着差异巨大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在上万年的农耕文明发展过程当中,诞生了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相互统一、特色鲜明、种类多样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也为亿...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着差异巨大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在上万年的农耕文明发展过程当中,诞生了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相互统一、特色鲜明、种类多样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也为亿万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必要的生产与生活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 农业遗产 传承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 被引量:33
3
作者 崔峰 尚久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94-1304,共11页
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学术界对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为系统考察和直观反映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以“农业文化遗产”为主题,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 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学术界对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为系统考察和直观反映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以“农业文化遗产”为主题,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出2006—2019年相关文献共240篇进行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9年,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大体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增长和平稳发展3个阶段。在刊文载体上,已形成由《中国农史》《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资源科学》《中国生态农业学报》《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等8种期刊组成的核心期刊群;在研究机构上,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占据重要地位;在发文作者上,以闵庆文、王思明及其团队为引领而取得的成果最为丰硕;在研究内容上,多侧重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旅游开发、价值评价等方面;在研究案例选择上,主要集中于拥有全球及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广西等省;在研究方法上,仍以个案分析、定性分析居多。今后应继续深化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分类、保护机制与模式等基础理论研究;拓展农业文化遗产时空动态演变、监测预警机制构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效应评估等新领域研究;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一带一路”、大运河、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不断拓宽研究视野,推进多学科理论、方法、技术集成和综合应用,打造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多元融合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文献计量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本农业文化遗产耦合机制与活化利用——《生态文化视野下永顺油茶林复合系统研究》述评
4
作者 周永健 《古今农业》 2025年第1期133-135,95,共4页
《生态文化视野下永顺油茶林复合系统研究》是侯有德博士的学位论文,经修改完善后,2024年4月,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24年9月,湖南省教育厅公布了2024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此篇博士论文名列其中,足见其学术价值已经得到广... 《生态文化视野下永顺油茶林复合系统研究》是侯有德博士的学位论文,经修改完善后,2024年4月,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24年9月,湖南省教育厅公布了2024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此篇博士论文名列其中,足见其学术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2020年1月19日,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生态文化视野下永顺油茶林复合系统研究》一书,正是以此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民族学的相关理论,将文献梳理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开展研究。从选题的现实性、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以及谋篇布局、逻辑分析诸方面,对于相关研究的深入推进,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永顺油茶林复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A分析法的新疆哈密瓜农业文化遗产地游客满意度调查
5
作者 罗玥 白祥 王凯豪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78-182,共5页
根据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新疆哈密瓜栽培与贡瓜文化系统所在地——哈密市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20个指标构建哈密市农业文化遗产地游客体验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哈密瓜园景区作为调研地点,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 根据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新疆哈密瓜栽培与贡瓜文化系统所在地——哈密市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20个指标构建哈密市农业文化遗产地游客体验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哈密瓜园景区作为调研地点,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用SPSS 2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基于重要性-绩效性分析法(IPA)对游客重要性、满意度进行象限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哈密市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住宿设施完善程度、游览娱乐设施齐全程度、设施服务的便捷程度、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景区价格性价比、特色活动的参与程度较为重视,但满意度相对较低。在此基础上,从完善住宿和交通等外部基础设施、改造景区内部服务设施及游乐设施、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景区价格性价比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促进哈密市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哈密瓜栽培 贡瓜文化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IPA分析法 游客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梯田类遗产的保护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佩霞 于湛瑶 《古今农业》 2018年第3期92-101,共10页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开发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中梯田类遗产保护和管理难度尤其大。在对我国六个梯田遗产地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系统梳理了其现状和基本情况,针对各遗产地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认为需要...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开发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中梯田类遗产保护和管理难度尤其大。在对我国六个梯田遗产地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系统梳理了其现状和基本情况,针对各遗产地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认为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自觉保护、合力保护的内生动力,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梯田类遗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策划与实施思路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付娟 《古今农业》 2019年第1期108-112,95,共6页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的举办成功,得益于好的策划与实施思路。本文旨在通过对展览策划与实施思路的分析,探讨临时展览策划实施的关键要素,对博物馆临时展览策划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临时展览 策划 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兰 姜卫兵 宋居宇 《农学学报》 2021年第2期79-85,91,共8页
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中国学者们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之路。回顾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上2006—2019年学者们发表的学术论文,对具有代表性的刊物上发... 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中国学者们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之路。回顾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上2006—2019年学者们发表的学术论文,对具有代表性的刊物上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结合部分实地考察的案例,阐述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传统生产模式退变、生态系统退化、文化传承意识薄弱、申报资料欠妥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包括创新生产模式、激发文化创意内涵、完善相关文件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探索其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让其一直生存下去的根本,而这条道路不仅需要各位学者的学术研究,更需要政府和实践家的资金、时间和实践的投入,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策略 发展价值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温海樱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5-51,共7页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延伸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现阶段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还面临着不当开发破坏其生态环境、农民认知存在偏差、保护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延伸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现阶段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还面临着不当开发破坏其生态环境、农民认知存在偏差、保护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为此,应加快实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环境保护与产业振兴的耦合衔接、有效提升农民保护认知度与接受度、深入推进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扶持政策研究课题组 《古今农业》 2016年第3期92-104,共13页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对遗产地保护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好经验、好机制。当前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全国范围内农业文化遗产底数不清、保护制度与组织机构不够完善、遗产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的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对遗产地保护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好经验、好机制。当前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全国范围内农业文化遗产底数不清、保护制度与组织机构不够完善、遗产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的遗产地保护与传承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制定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方案,尽快完成农业文化遗产普查摸底工作;二是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制订完善;三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体制机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四是分类分阶段开展遗产地保护政策制定与项目资金扶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遗产地 保护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荣昌猪养殖系统、江津花椒栽培系统成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被引量:1
11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9期35-35,共1页
近日,农业农村部认定公布50项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重庆荣昌猪养殖系统、江津花椒栽培系统成功入选。据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每两年认定一批,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农耕实践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传统农业系统,... 近日,农业农村部认定公布50项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重庆荣昌猪养殖系统、江津花椒栽培系统成功入选。据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每两年认定一批,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农耕实践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传统农业系统,需要具有传承发展我国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价值、具有明确的核心保护要素和核心保护区域、具有特色鲜明的传统农业产业和农耕技术知识体系、具有以农耕为基础的传统乡土文化、具备可持续保护传承的社会基础、存在消亡风险共六大申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保护 农业产业 农耕技术 栽培系统 农耕文化 猪养殖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江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秭归柑桔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被引量:1
12
作者 向长海 《中国果业信息》 2023年第9期54-55,共2页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 向长海)9月15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发布通知(农社发[2023]3号),公布了全国50项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湖北秭归柑桔栽培系统(序号28)入选,是湖北省第三个、宜昌市首个入选中国重...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 向长海)9月15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发布通知(农社发[2023]3号),公布了全国50项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湖北秭归柑桔栽培系统(序号28)入选,是湖北省第三个、宜昌市首个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栽培 农村社会事业 农社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湖北秭归 传统农业系统 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订阅2004年《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27)、(28)辑 被引量:1
13
《农业考古》 2003年第4期326-326,共1页
《农业考古》为国内外首创篇幅最大的专业性考古杂志,着重从考古学的生产力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历史,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普及农业历史知识。为了弘扬中国茶文化,自1991年起将原有的“茶叶”专栏扩充为“中国茶文化专... 《农业考古》为国内外首创篇幅最大的专业性考古杂志,着重从考古学的生产力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历史,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普及农业历史知识。为了弘扬中国茶文化,自1991年起将原有的“茶叶”专栏扩充为“中国茶文化专号”,每年2、4期固定集中发表有关茶文化的研究文化和诗歌、小说、散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4年 农业考古·中国文化专号》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文物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畜牧兽医类农业文化遗产的分类和展望
14
作者 佘玥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第6期57-59,共3页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畜牧兽医类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畜牧兽医类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首先搞清楚其分类、特征,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畜牧兽医 分类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荔枝文化遗产的特点、价值及保护——基于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飞 廖美敬 +2 位作者 章家恩 黄敏 张湛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35-1442,共8页
中国是荔枝的原产地,是荔枝产业第一大国,拥有全球最丰富、最优质的荔枝品种。同时荔枝历史上有“百果之王”等美称,是中国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果品之一。荔枝文化遗产极具中国特色且拥有全球影响力,对其保护与发展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荔枝的原产地,是荔枝产业第一大国,拥有全球最丰富、最优质的荔枝品种。同时荔枝历史上有“百果之王”等美称,是中国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果品之一。荔枝文化遗产极具中国特色且拥有全球影响力,对其保护与发展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为案例,采用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荔枝文化遗产的特点、价值及保护进行了探讨。遗产地荔枝栽培历史悠久,‘挂绿’驰名中外,种质与古树资源丰富,拥有完备的生产技术体系,荔枝文化资源厚重多元。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是一个生态、经济与文化价值俱佳,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生产和文化系统,但当前面临着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冲击、古荔树保护力度不够、遗产价值认知不足等威胁。提出以下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建议:选择山枝与水枝的代表性区域,建设田园空间博物馆;实施古荔树保护工程,强化古树的管理与护养;加大荔枝文化普及力度,提升民众文化自觉能力;以荔枝产业园、特色小镇、果场为重点,推动荔枝产业升级发展。荔枝相关遗产地应联合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推动中国荔枝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保护与宣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社会经济特征对农业种植意愿的影响——基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的的福州茉莉种植户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永勋 闵庆文 +2 位作者 王维奇 何璐璐 郑江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14-1721,共8页
因城市用地侵占和种植成本增加等原因,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锐减,严重威胁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持续性。保证茉莉种植可持续性的根本在于花农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本研究通过问... 因城市用地侵占和种植成本增加等原因,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锐减,严重威胁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持续性。保证茉莉种植可持续性的根本在于花农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农户访谈获取花农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对茉莉种植意愿的数据,使用描述统计法对调查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进行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花农社会基本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获取信息手段、对茉莉花用途的认识深度)和经济特征(当前茉莉单位面积收益、种植者收入在熟悉人群的位置、种植者希望茉莉花单位面积收益)与其种植意愿的关系,找出影响农户种植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花农群体呈老龄化趋势,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获取信息方式较落后单一;对茉莉花的综合认知水平整体不高,一半以上的花农打算继续种植茉莉花;花农掌握信息能力和对茉莉单位面积收入的预期是影响花农是否愿意继续种植的两个主要因素。保证茉莉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提高茉莉种植补贴、通过政策倾斜吸纳青年人才经营茉莉产业,建立种植业的可持续机制;推动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农户的合作,稳定种植业收入;充分利用茉莉种植业的多功能性,发展旅游业、休闲农业等多种产业模式;借鉴传统种植技术原理,研发高效的生产设备,提高茉莉种植的生产效率,以降低劳动强度和增加农户收入;加强对花农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知识普及和传统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开设中小学生农业文化遗产文化课和遗产地教育实践课,增进他们对于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感情与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种植意愿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被引量:33
17
作者 闵庆文 骆世明 +9 位作者 曹幸穗 苑利 成升魁 杨庆文 孙庆忠 李先德 孙业红 赵立军 张红榛 吴敏芳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6-868,共13页
为了应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农耕技术和乡村文化丧失、食物与生计安全等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在该倡议提出20周年之际,为了系统认识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为了应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农耕技术和乡村文化丧失、食物与生计安全等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在该倡议提出20周年之际,为了系统认识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科学分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问题与发展前景,邀请了11位来自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遗产保护实践者,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关系;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农业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农业文化遗产对粮食安全保障的意义;农业文化遗产中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征与价值,农业文化遗产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与可持续旅游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对国际公约履约与国际合作的支撑作用;中国典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实践经验等。访谈结果表明:以活态性、动态性、系统性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技术、传统农耕文化和结构合理的生态景观,对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建立全新的范式,在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建立政策激励机制、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多方参与及惠益共享机制,以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 农业生物多样性 生态农业 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结构的影响——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晓 焦雯珺 +1 位作者 闵庆文 杨伦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5-893,共9页
德清县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的所在地,20多年来,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德清县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刻画近年来德清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揭示其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结构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基... 德清县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的所在地,20多年来,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德清县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刻画近年来德清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揭示其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结构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基于访谈资料、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数据以及GlobeLand 30土地利用数据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德清县在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扩张推动下,自2005年到2020年建设用地增加了53.36 km^(2),耕地减少了62.33 km^(2);在环境治理政策、经济效益和多种技术的综合作用下,养殖水面的面积快速增加,15年内共增长了117.75 km^(2);但桑地因经济效益不佳,1992年到2019年间面积减少了19.76 km^(2)。在空间分布上,变化主要集中在东部水网平原区,这也是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所在地。研究显示,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改变了当地“粮桑鱼畜”这一传统生态农业景观的结构及其背后的生态过程,减弱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与循环,使得遗产系统面临较大的威胁。未来应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同感,保护相关的传统知识和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 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 土地利用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认知与保护研究——以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杨波 何露 闵庆文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5期110-116,共7页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人地关系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形成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与世界遗产中农业类文化景观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联系。文化景观所提供的物质与非物质统一、自然与人文互动的理论视角,为全面提升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提供...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人地关系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形成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与世界遗产中农业类文化景观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联系。文化景观所提供的物质与非物质统一、自然与人文互动的理论视角,为全面提升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基于两者共性和标准,构建了文化景观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框架,即以遗产内涵和价值认知为基础,结合农业文化遗产与农业类文化景观的异同,从遗产特征、要素构成和价值解读等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文化景观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本文以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分析了遗产特征,从农业生产系统中茶农、茶树和古茶园的关系出发,明确遗产要素的构成与互动关系;从价值关联、价值领域、价值载体、价值认知多个层次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进行解读,提出自然类、生产类和文化类价值体系下古茶山生态环境状况、茶对当地人生计保障作用、茶文化与茶树栽培的关系等价值认知内容;并基于遗产特征、要素构成和价值体系,提出正确认知遗产价值和建立遗产保护体系的动态保护机制,以及保护自然要素完整性、传承与活化文化要素、发展生产要素、强化多学科研究支撑和推动茶文化遗产区域性保护等五项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文化景观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发掘与保护 被引量:21
20
作者 闵庆文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3期116-127,共12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不断发展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结合当地生态地理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流传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农业文化遗产,就是其中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不断发展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结合当地生态地理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流传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农业文化遗产,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为基础的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因其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内涵丰富而堪称典型代表。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118项涉及136个县级行政区域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中,少数民族地区有38项涉及45个县级行政区域;在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15项,涉及30个县级行政区域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中,少数民族地区有6项,涉及11个县级行政区域。通过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区域、民族、类型以及经济、生态、技术、文化与景观特征,阐释了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对于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并在总结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和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保护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深入发掘、有效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发掘与保护 少数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