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4篇文章
< 1 2 1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ESG理念——基于《道德经》和“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世忠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2,共10页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基于《道德经》、“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对ESG所蕴含的思想理念进行历史溯源,指出ESG的许多思想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有之,与之契合的思想精髓散见于国学典籍之中。在环境维度,《道德经》的“道法自然”...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基于《道德经》、“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对ESG所蕴含的思想理念进行历史溯源,指出ESG的许多思想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有之,与之契合的思想精髓散见于国学典籍之中。在环境维度,《道德经》的“道法自然”、《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以及《周易》的阴阳平衡与“三才”理念等国学经典表述,均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为企业遵循自然规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社会维度,《礼记》的“天下大同”、《论语》的“仁者爱人”、《墨子》的“兼爱非攻”等理念,均体现了“天下大同,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思想,为企业关爱员工、投身公益、回馈社会、促进公平正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治理维度,《论语》《孟子》等的“德主刑辅”、《道德经》的“无为而治”和《周易》的“厚德载物”,均体现了“德法相济,天地人和”的思想,启迪企业在强化诚信操守和道德修养的同时,应当建章立制,建立健全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以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臻于“浑然天成”。本文的研究表明,尽管ESG的名称源自国外,但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等思想理念早已蕴含在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之中。本研究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让我们从国学经典中汲取古代智慧,秉持“敬天爱人,从善向善”的理念,推动ESG实践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 天人合一 天下大同 浑然天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助力学校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评《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开发》
2
作者 缪丽芳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I0005-I0006,共2页
作为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学校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文化基因培育、创新潜能激发的重要平台。数字化时代下,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被应用于学校教育,以加快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作为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学校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文化基因培育、创新潜能激发的重要平台。数字化时代下,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被应用于学校教育,以加快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整体来看,学校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仍存在着资源配置不优、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教学质效不高等挑战。由韩洁编著的《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开发》(2023年8月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一书在数字化语境下就如何促进学校教育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行了系统论述,强调了要在学校教育中搭建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系统,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教学方法 学校教育 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传统文化”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项概念史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付吉佐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0,共9页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它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华传统文化”等概念有什么区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一词作何解释?这些都是需要厘清的问题。目前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主要以其要素内容为切入点。但事实上,“中国...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它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华传统文化”等概念有什么区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一词作何解释?这些都是需要厘清的问题。目前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主要以其要素内容为切入点。但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原初表意是一种与“现代化”相对的价值评判,其出现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是清末以来“中国”一词原有的文化含义淡化,然后凸显国别意义的“中国文化”概念生成,随后新文化运动中“旧文化”“古代文化”“封建文化”称谓出场,最后在20世纪30年代有关“现代化”的讨论中“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完整出现。梳理“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演变过程,有益于厘清“中国文化传统”“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概念的具体所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传统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概念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新价值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季少融 杨程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8-249,共12页
目的在以全球化市场与本土化营销为特征的新设计时代,将传统文化融入设计,以确保本土创意来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差异化变得愈发重要。通过两项研究,开发并验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价值分级系统,以衡量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创设计中的创新价值。... 目的在以全球化市场与本土化营销为特征的新设计时代,将传统文化融入设计,以确保本土创意来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差异化变得愈发重要。通过两项研究,开发并验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价值分级系统,以衡量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创设计中的创新价值。方法在研究1中,通过广泛的文献综述及1632名受测者参与的问卷调查,开发并验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价值量表。建立了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价值评价系统,通过3个维度及15项标准来衡量中国消费者对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的态度。在研究2中,68位设计专业学生使用该评价系统对10个文创产品进行了评价。该研究验证了评价系统的可行性并促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价值分级系统的开发。结论新开发的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价值量表是有效且可靠的。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价值分级系统规范了衡量传统文化设计创新价值的标准。该分级系不仅有助于在设计实践中评估传统文化的设计创新价值,而且促进了传统文化在设计中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价值 文创产品设计 创意思维 量表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认同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类短视频传播维度与优化策略
5
作者 罗文雪 王义仁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66,共6页
近年来,随着内容创作观念的迭代演进与短视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大量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短视频作品涌入公众视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多样化转译与多维度传播实现文化传承方式的现代转型,其核心效能指向文化认同的双重面向——自我... 近年来,随着内容创作观念的迭代演进与短视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大量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短视频作品涌入公众视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多样化转译与多维度传播实现文化传承方式的现代转型,其核心效能指向文化认同的双重面向——自我认同建构与跨文化认同培育。当下,相关短视频的创作实践虽在激活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但仍存在内容深度不够、传播广度不足,以及跨文化创作在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创作者应在题材选择、表现手法等方面深入探索,既深化公众的民族文化归属意识,又推动传统文化符号在国际传播场域中实现意义增殖,以使短视频的文化效能得到充分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短视频 文化认同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百年论争——学术史的回顾与展望
6
作者 张英魁 王梅琳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6,共9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百年来中国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百年来关于二者关系的论争可归纳为四大基本观点:以正统意识形态之争为中心的“异质冲突论”、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为中心的“有限共生论”、以中华文化新生为中...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百年来中国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百年来关于二者关系的论争可归纳为四大基本观点:以正统意识形态之争为中心的“异质冲突论”、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为中心的“有限共生论”、以中华文化新生为中心的“吸纳融合论”,以及以各自独立功能为中心的“二维发展论”。这四种观点既具有相继承接的历时性,也具有主次分明的共时性。除了“异质冲突论”之外,其他三种观点均能在某种程度上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需求。展望未来,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提下,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在思维观念、制度设计与建设实践等维度上的协同推进,将是二者关系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异质冲突 有限共生 吸纳融合 二维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影像转化
7
作者 刘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1,共5页
在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进行现代化影像转化成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这一转化过程不仅要求电影创作者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其独特的文化元素,还需要他们尊重电影本体语言的特性,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 在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进行现代化影像转化成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这一转化过程不仅要求电影创作者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其独特的文化元素,还需要他们尊重电影本体语言的特性,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语言相结合。创新电影叙事、运用先进技术和拓展想象空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构建电影想象力的三大支柱,通过重新诠释和想象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和人物,电影创作者能够创造出新的叙事结构和情节,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为观众传递文化价值的同时,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影像转化 想象力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吕晓萌 李明慧 韩逸飞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4期175-177,共3页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深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正经历着理念与方法的多样化变革,在此过程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造性转化成为提升设计品质的关键环节,作为世界文明瑰宝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哲学智慧、审美体系和艺术语言为当代园...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深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正经历着理念与方法的多样化变革,在此过程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造性转化成为提升设计品质的关键环节,作为世界文明瑰宝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哲学智慧、审美体系和艺术语言为当代园林营造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与创新资源。基于此,本研究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意义,重点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旨在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形成新型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使园林景观设计能够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提高现代景观设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元素 现代园林景观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成药包装视觉设计里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惠 赵佳宁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13-318,345,共7页
目的基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探索更能体现传统文化特质和赢得用户认可的中成药包装视觉设计路径。方法探究现有中成药包装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时存在的视觉设计问题,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中成药包装视觉设计里的可用元素,在此基础上... 目的基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探索更能体现传统文化特质和赢得用户认可的中成药包装视觉设计路径。方法探究现有中成药包装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时存在的视觉设计问题,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中成药包装视觉设计里的可用元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成药包装视觉设计的应用与应用原则,并辅之以案例进一步说明。结论如果遵循文章提出的应用原则,在传统文化理念指导下将传统图案、色彩、文字、艺术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中成药包装设计,能够帮助中成药包装充分展现产品自身特质,满足用户个性需求,赢得目标用户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认同,提高中成药市场竞争力,为中成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中国传统文化 包装设计 视觉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互主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成龙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2,共10页
互主体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根本价值追求,突出表现在对不同主体间相互和合关系、相互敬爱关系、相互平等关系、相互包容关系、相互诚信关系一以贯之的追求和建构。这与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独特的人文基础、地理环境以及社... 互主体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根本价值追求,突出表现在对不同主体间相互和合关系、相互敬爱关系、相互平等关系、相互包容关系、相互诚信关系一以贯之的追求和建构。这与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独特的人文基础、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互主体思想,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互主体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主性和自信心,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互主体思想 逻辑可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在冰雪雕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11
作者 李佳阳 冯茹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56-559,564,共5页
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代表了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文化传承,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容易被人们遗忘,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的瑰宝,如何传承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方法冰雪雕刻作为一种艺术... 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代表了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文化传承,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容易被人们遗忘,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的瑰宝,如何传承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方法冰雪雕刻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可以将具有地域特色的冰雪材料以各种艺术形式展现于人前,作为一种展示方法,将美与创新篆刻进人们的心中,可以作为一种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以不同的形式示于人前,留于人心。结论借此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多提供了一个渠道,也为冰雪雕创意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将传统文化融入冰雪雕刻,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也有助于创造文化创意产业。这些作品可以成为文化产品,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冰雪雕刻 传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逻辑及现代反思
12
作者 魏长领 冯展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2,F0002,共9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德法之争、王霸之争不仅出现在思想领域,也应用于政治军事实践中。这一时期是德法分离时期。第三阶段孕育于汉朝、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通过“引礼入法”“阳儒阴法”及儒生涉政后以儒释法等途径,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形成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德法统一的主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合理性包括:其一,“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其二,“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体现了中国传统德法文化的人文性质。其三,“子帅以正”“为政以德”的政治道德观,强调从政者的道德素养是政治和法律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局限性包括:其一,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礼治(礼德法混合)文化阻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阻碍了法治的民主化。其三,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阻碍了法律和法治的独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德法关系 历史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造型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
13
作者 陈俊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2-592,共1页
新能源汽车自诞生之日起便以一种昂扬的势头不断变化发展,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功能完备、设计科学,还以其新颖独特的造型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尤其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汽车造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的发展增添了许多活力。由邹波... 新能源汽车自诞生之日起便以一种昂扬的势头不断变化发展,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功能完备、设计科学,还以其新颖独特的造型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尤其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汽车造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的发展增添了许多活力。由邹波著,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新能源汽车造型设计与文化因素》一书,通过对新能源汽车概论、外观造型设计、内饰造型设计、中国传统符号等章节的讲述,充分分析了新能源汽车造型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可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造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中国书籍出版社 外观造型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 汽车造型 中国传统符号 新颖独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影场景设计中的应用
14
作者 闫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6-50,共5页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电影场景设计中有效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电影场景为手段讲述传统文化故事,为观众带来精彩的文化视觉盛宴。为了让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影场景设计中得到有效应用,通过对电影...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电影场景设计中有效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电影场景为手段讲述传统文化故事,为观众带来精彩的文化视觉盛宴。为了让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影场景设计中得到有效应用,通过对电影场景的涵义解析,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影场景设计中的作用与体现,更加明确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影外景、实景、内景及特技景等设计中融入的方法,从而通过电影场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电影场景设计 电影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视频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新路径 被引量:17
15
作者 徐兆寿 何田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8-176,共9页
短视频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传播方式和话语叙事形态,为现代化包裹的中国人建构起一条寻唤民族记忆、回归中华传统的有效路径。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短视频传播现状发现,主流媒体和大众媒介联手构成了多元共存的传播路径,尤其通过对抖音... 短视频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传播方式和话语叙事形态,为现代化包裹的中国人建构起一条寻唤民族记忆、回归中华传统的有效路径。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短视频传播现状发现,主流媒体和大众媒介联手构成了多元共存的传播路径,尤其通过对抖音短视频平台上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短视频内容的分类梳理找到了当下传统文化的短视频传播模式。但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中也存在诸如强教化、弱共鸣,质量良莠不齐,缺少创新和缺乏引导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应本着兼容并包、守正创新的原则积极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优质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中国传统文化 传播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对当代生命教育的价值引领及实现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耀玲 张曦予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深邃的生命智慧。从伦理学的角度,儒家重视生命,认为生死由命,注重人生命的社会价值;道家从“道”的视角认识生命,认为生死自然,重其“生”之个体价值;墨家则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待生命,反对“宿命论”,提倡“...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深邃的生命智慧。从伦理学的角度,儒家重视生命,认为生死由命,注重人生命的社会价值;道家从“道”的视角认识生命,认为生死自然,重其“生”之个体价值;墨家则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待生命,反对“宿命论”,提倡“非命观”。这些思想对当代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加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 道家 墨家 生命哲学 生命教育 价值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130,共4页
戏曲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矛盾的纽结,其注重承接旧传统,强调本土文化脉络的赓续,却因过于强调传统文化陷入保守主义,在自我约束中失去创作活力。实际上,戏曲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纽结关系,将根据文化视角的转变而自行解除。... 戏曲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矛盾的纽结,其注重承接旧传统,强调本土文化脉络的赓续,却因过于强调传统文化陷入保守主义,在自我约束中失去创作活力。实际上,戏曲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纽结关系,将根据文化视角的转变而自行解除。在开放的文化视角下,戏曲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可通过呈现人情事理、承袭审美规范、复现话语制式达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则可通过跨媒介的手段加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创新 跨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语境下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图书走出去——以广西美术出版社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雅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34,共4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在跨文化语境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图书走出去,实现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是当前文化输出的重要议题。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图书版权输出面临跨文化语境差异、国际竞争力不足、输出途径单一、本土化战略不足等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在跨文化语境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图书走出去,实现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是当前文化输出的重要议题。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图书版权输出面临跨文化语境差异、国际竞争力不足、输出途径单一、本土化战略不足等挑战。广西美术出版社积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为中国传统文化图书的国际传播提供有益借鉴:精选图书主题,突出文化特色;加强国际合作,拓宽海外市场;实施本土化战略,实现有效供给;借助多方优势,提高市场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美术出版社 中国传统文化 图书版权输出 文化语境 国际传播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天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2,共9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理论之一就是孔子总结的仁学礼学,仁学要求君子治国富民,礼学要求君子按公认的准则获取有限的私利,旨在社会共同富裕,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优秀之处和核心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理论之一就是孔子总结的仁学礼学,仁学要求君子治国富民,礼学要求君子按公认的准则获取有限的私利,旨在社会共同富裕,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优秀之处和核心价值观所在。根据这一理论的发展轨迹,可将中国思想文化史分为五个时期:五帝夏商周春秋九代治国理论产生并定型的“先王之道”时期;九代后九代之交孔子师徒祖孙总结发展“先王之道”,创造“新王之道”的时期;后九代“百家争鸣”的战国子学时期;汉至清代反复解读“先秦经典”,间出己意的经学时期;清末民国要求全盘西化实未全盘西化的时期。如此分期长处有二: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理论和核心价值观发展脉络很清晰;二是可实证每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虽然千差万别,言人人殊,但基本理论和核心价值观一以贯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基本理论 核心价值观 历史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规约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长吉 安云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有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在高校教师身份与立德树人内在一致性上,中国传统文化在四个方面给出了回答: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职业的天然属性,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工作场域内的内在规定,立德树人是高校...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有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在高校教师身份与立德树人内在一致性上,中国传统文化在四个方面给出了回答: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职业的天然属性,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工作场域内的内在规定,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评价的根本标准,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称号的核心内涵。在高校教师如何看待立德树人的价值上,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校教师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