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琳琳 《现代园艺》 2025年第4期128-130,共3页
中国传统园林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借鉴意义。基于此,从设计理念、造景手法、植物配置和空间布局4个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今后的设... 中国传统园林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借鉴意义。基于此,从设计理念、造景手法、植物配置和空间布局4个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今后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 空间规划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与意义
2
作者 肖潇 王思颖 +1 位作者 李镕吉 邱金梁 《现代园艺》 2025年第2期147-149,共3页
通过引入国内外相关研究,阐述了传统园林中岩石的哲学意义,分析了岩石与其他园林元素的互动及岩石在拙政园、西湖等标志性园林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岩石在园林艺术的传统应用基础,探讨了岩石元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期推动园... 通过引入国内外相关研究,阐述了传统园林中岩石的哲学意义,分析了岩石与其他园林元素的互动及岩石在拙政园、西湖等标志性园林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岩石在园林艺术的传统应用基础,探讨了岩石元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期推动园林艺术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园林 岩石应用 园林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中国传统园林传承发展的实践探索——以成都蜀园为例
3
作者 赵茜 韩炳越 王忠杰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58,共7页
公园城市以传承与发扬地域历史文化为责任担当,在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中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造园理念。以孟兆祯院士生前全程指导的作品——成都蜀园的建设实践为例,深入研究巴蜀文化与川西园林文化,明旨立意,以“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法序... 公园城市以传承与发扬地域历史文化为责任担当,在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中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造园理念。以孟兆祯院士生前全程指导的作品——成都蜀园的建设实践为例,深入研究巴蜀文化与川西园林文化,明旨立意,以“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法序列”为指导展开设计。蜀园因势利导绘山水,因境安景始问名,布局有秩成章法,穷理尽微显文脉,达到艺海妙谛的愿景,余韵可期。以此探索在当代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中国优秀传统园林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方法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城市 中国传统园林传承与发展 成都蜀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DAR点云的中国传统园林视觉空间定量分析方法——以寄畅园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冠亭 彭予洋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4,共7页
【目的】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复杂多变,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深入探索传统园林复杂的三维视觉空间特征。三维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点云技术在传统园林空间研究方面具有精度高、信息全等优势,借助LiDAR点云技术深入探... 【目的】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复杂多变,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深入探索传统园林复杂的三维视觉空间特征。三维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点云技术在传统园林空间研究方面具有精度高、信息全等优势,借助LiDAR点云技术深入探索中国传统园林视觉空间特征,可为现代人居环境空间营造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基于LiDAR点云技术提出一套适用于中国传统园林视觉空间分析的方法,并以三维可视性、视野舒展度及景物视野占比3项指标量化描述视觉空间。【结果】以寄畅园为例,构建了寄畅园LiDAR点云体素模型,利用提出的方法对锦汇漪西侧滨水步道11个视点的视觉空间进行了量化分析,解析了寄畅园的视觉空间特征,并探究了该步道的空间感知序列。【结论】证实了利用LiDAR点云技术展开传统园林视觉空间研究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提出的方法可应用于其他传统园林视觉空间的分析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园林 LIDAR点云 空间视觉感知 景观视觉特征 视觉量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煌实隽香——中国传统园林橘造景历史
5
作者 陈妍祺 陈意微 《广东园林》 2024年第5期76-81,共6页
“橘”是中国传统园林重要的经济和造景植物,具有独特的营造手法和文化内涵。通过考察历代植物专著、园诗、园记,结合图像史料,探讨橘在古代语境下的定义、在历代园林中配置手法的演进与审美趣味变迁。研究结果表明:从先秦到晚清,园林... “橘”是中国传统园林重要的经济和造景植物,具有独特的营造手法和文化内涵。通过考察历代植物专著、园诗、园记,结合图像史料,探讨橘在古代语境下的定义、在历代园林中配置手法的演进与审美趣味变迁。研究结果表明:从先秦到晚清,园林橘配置手法经历了从独立的粗放布局到与其他造园要素细腻融合的演变过程;园林橘的审美趣味,从早期集中于对其形色与贡品地位的歌颂,到逐渐侧重对其香气的品赏,直至强调闲趣致用的审美维度,并结合地区民俗文化,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橘的造景历史反映了传统园林植物从单一实用性到艺术观赏性的变迁过程,为深入理解传统园林植物的造景历史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 植物配置 植物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园林中“题咏”参与审美的机制探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许晓明 刘志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8-82,共5页
大量"题咏"参与审美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之一,目前对"题咏"在园林审美中作用和参与机制的认识仍不够全面和深入。借助美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题咏"参与园林审美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可知题咏在... 大量"题咏"参与审美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之一,目前对"题咏"在园林审美中作用和参与机制的认识仍不够全面和深入。借助美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题咏"参与园林审美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可知题咏在园林审美的准备、初始和高潮阶段,分别对审美注意、审美需要、审美感知、审美联想和想象、审美判断和理解、审美情感等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园林审美的发生、发展、深化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 题咏 审美 参与机制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园林时间设计的整体空间“法式”初探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晶晶 田芃 田朝阳 《风景园林》 2015年第8期125-129,共5页
从中西方不同时空观入手,指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质在于对动态的时间维度的关注,而西方传统园林偏重于静态的空间维度的考虑,揭示了"步移景异"是时间设计的代名词,提出了实现时间设计的必要条件和必要线形,归纳出中国传统... 从中西方不同时空观入手,指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质在于对动态的时间维度的关注,而西方传统园林偏重于静态的空间维度的考虑,揭示了"步移景异"是时间设计的代名词,提出了实现时间设计的必要条件和必要线形,归纳出中国传统园林实现"时间设计"的5个常见"法式",即复合形、中心水面、凸角物体、池岛结构、复合路径,并将其图示化。为传承中国园林"时间设计"的精髓,提供了可以操作的、简单易行的整体构图设计初步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设计 时间设计 中国传统园林 西方古典园林 风景园林 构图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设计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体现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滢 邹志荣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4-198,共5页
分析了传统园林的生态设计在园林各构成要素中的具体体现:山水构架、植物配置、园林建筑等,并探讨了传统园林的环境容量对园林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生态设计 中国传统园林 造园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光景 被引量:23
9
作者 邱坚珍 李雅婷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139,共4页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着大量体现优秀传统营造理念及经验的光景案例。缘起于吴硕贤院士提出的"光景"概念以及开展"光景学"学科研究的倡议,对在园林文献典籍、诗词歌赋中所描述的历史上...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着大量体现优秀传统营造理念及经验的光景案例。缘起于吴硕贤院士提出的"光景"概念以及开展"光景学"学科研究的倡议,对在园林文献典籍、诗词歌赋中所描述的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现今留存的传统园林中的若干典型光景及其营造案例加以介绍与解读。中国传统园林讲求形、影、光、声、香交织相辅,充分体现与自然和谐及以人为本的设计及营造理念,值得我们在现代景观规划及风景园林设计中予以遵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景观园林中的光景维护与营造,对于更好地提升我国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及留住乡愁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 文化 光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声音美意匠 被引量:32
10
作者 袁晓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63,共6页
从"邀风引雨""集鸟纳蝉"等方面,就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中蕴含的声音美营造经验进行总结;并就松风、竹韵等与植物造景相关的自然声响的人文内涵进行概括;结合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之典型景点,就中国传统园林... 从"邀风引雨""集鸟纳蝉"等方面,就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中蕴含的声音美营造经验进行总结;并就松风、竹韵等与植物造景相关的自然声响的人文内涵进行概括;结合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之典型景点,就中国传统园林如何利用植物将自然声响引导入园,并在整体的景观意匠中实现其审美内涵提升与拓展的艺术法则进行解析,系统揭示了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声音美意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声音美 植物造景 中国传统园林 营造意匠 人文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园林的表现绘画创作途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丹丹 宫晓滨 《风景园林》 2016年第6期86-91,共6页
在风景园林学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从园林美术基础课和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课相结合的视角出发,本着创作性、实用性和示范性三个原则,园林学院开设了"素描风景画"特色课程。在... 在风景园林学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从园林美术基础课和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课相结合的视角出发,本着创作性、实用性和示范性三个原则,园林学院开设了"素描风景画"特色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中国传统园林的表现绘画创作途径,提出了系统构建"素描风景画"课程的思考,力求使这门精品课程更能适应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和综合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 素描风景画 绘画创作途径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制器尚象”到“立象尽意”——以“意象”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方法 被引量:21
12
作者 朱建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45,共9页
中国园林长期忽视对设计方法的关注和研究。首先溯源古人的造物设计思想,分析传统造物设计过程,阐明了"制器尚象"的造物设计方法。循此在造园活动中,由于对"意境"的更高追求,形成了"立象尽意"的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长期忽视对设计方法的关注和研究。首先溯源古人的造物设计思想,分析传统造物设计过程,阐明了"制器尚象"的造物设计方法。循此在造园活动中,由于对"意境"的更高追求,形成了"立象尽意"的传统园林设计方法。这种方法根源于国传统的形象思维方式,并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和相对局限性。因此,要认清中西方园林设计方法的利弊,并借鉴西方逻辑思维方法,取长补短,中国园林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 设计方法 意象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认知与传承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杨滨章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7-80,共4页
中国传统园林被喻为世界古代园林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一直为中外学者所关注,对它的研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而日益呈现出多样化态势。绝大多数学者在肯定其宝贵价值的同时,亦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探寻推陈出新和与时共进2方面。然而,近来... 中国传统园林被喻为世界古代园林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一直为中外学者所关注,对它的研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而日益呈现出多样化态势。绝大多数学者在肯定其宝贵价值的同时,亦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探寻推陈出新和与时共进2方面。然而,近来也有学者对其大加讨伐,将其视为封建主义的糟粕,并称其为"伪艺术"。对此,作者认为,某些学者否定传统园林的主张,反映出他们在认知方面的偏差。如果对这些主张熟视无睹,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亵渎,也会引起更多的思想混乱。中国传统园林不仅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而且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文化 文化认知 继承与发展 借鉴与创新 文化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俗则屏之,嘉则收之”:论中国传统园林的声音美营造智慧 被引量:14
14
作者 袁晓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4-59,共6页
立足中国传统造园理论,就其整体景观意匠中蕴含的声音美营造智慧进行解析,主要内容包括:1)园林院落空间的隔声降噪功能"屏俗";2)"掇山理水""莳花艺树""动物点缀"和"建筑经营"的声音... 立足中国传统造园理论,就其整体景观意匠中蕴含的声音美营造智慧进行解析,主要内容包括:1)园林院落空间的隔声降噪功能"屏俗";2)"掇山理水""莳花艺树""动物点缀"和"建筑经营"的声音美营造意匠"收嘉"。结合中国传统"静"之哲学美学思考,揭示了中国园林艺术境界之生命颐养特征,由此阐明了园林声音与静谧的内在统一关系。中国园林通过"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整体景观意匠,将生命的颐养目标落实到了园林的境界营造,由此统一了声音与各种有形、无形构景要素的营造过程。不但跨越了物理学安静与声音美营造的二律背反,还实现了园林降噪、声音美营造乃至静谧境界经营的整体把握,其中蕴含的营造智慧对当前声环境面临的瓶颈问题解决具有积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声音美 屏俗 收嘉 静谧 中国传统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园林中借景的概念、类型及特性 被引量:14
15
作者 许晓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目前对传统园林借景概念、类型及特性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仍存在一些不足。尝试借助"属加种差"的科学定义方法,借助美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从传统园林"景象"系统层面入手,从传统园林"景象建构"角度出发,... 目前对传统园林借景概念、类型及特性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仍存在一些不足。尝试借助"属加种差"的科学定义方法,借助美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从传统园林"景象"系统层面入手,从传统园林"景象建构"角度出发,对借景概念进行实质定义,并依据所借景象类型的不同,将借景划分为实借和虚借两大类型。此外将"借景"与"造景"进行对比研究,归纳了借景的5种特性。明确这些基本问题对借景研究的深入开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 借景概念 借景类型 借景特性 景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 被引量:8
16
作者 陆旭东 孟祥彬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4年第S1期68-71,共4页
“自然”是园林艺术永恒的主题,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与当前人类发展和城市发展中生态学、美学、园林工程学的应用有着某种不谋而合的趋同.对“自然”的概念加以诠释,重新反悟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观”及其发展历程,能对中国传统... “自然”是园林艺术永恒的主题,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与当前人类发展和城市发展中生态学、美学、园林工程学的应用有着某种不谋而合的趋同.对“自然”的概念加以诠释,重新反悟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观”及其发展历程,能对中国传统园林有一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当前的园林建设会产生某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园林 自然 观念 自然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园林“时空合一”空间构图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芃 陈晶晶 田朝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89-93,共5页
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中西方的园林空间意象差异入手,根据对现存中国传统园林空间构图的分析、归纳,提出了实现中国"时空设计"目标的五个空间构图要点,即复合型边界、中心水面、占角建筑、一池三岛、循环复合路径,为传... 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中西方的园林空间意象差异入手,根据对现存中国传统园林空间构图的分析、归纳,提出了实现中国"时空设计"目标的五个空间构图要点,即复合型边界、中心水面、占角建筑、一池三岛、循环复合路径,为传承中国园林"时空设计"的精髓,提供了可以操作的、简单易行的构图设计原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西方园林不同设计方法背后隐含的不同的时空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深刻解读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园林形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设计法 园冶 中国传统园林 构图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传统园林叠山“法”与“式”研究的初探 被引量:10
18
作者 顾凯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2期27-31,共5页
"法"与"式"是中国传统园林及叠山设计营造研究的重要命题,二者分属不同层面,又关系密切。对叠山之"法",需从历史风格角度认识动势叠山与画意叠山的差别,以及从实践营造角度认识物态与过程中的各种类型之&... "法"与"式"是中国传统园林及叠山设计营造研究的重要命题,二者分属不同层面,又关系密切。对叠山之"法",需从历史风格角度认识动势叠山与画意叠山的差别,以及从实践营造角度认识物态与过程中的各种类型之"法",研究中可借鉴"类型学"的方法。对叠山之"式",要认识到"有法无式"的特定内涵与历史现实中"式"的明确存在及其一定的合理意义,并且在与"法"的关联中、合目的性的灵活运用中加以深入理解,"模式语言"的方法可以用于总结与实践的关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园林 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中国传统园林“借景”理法之时间要素 被引量:11
19
作者 薛晓飞 《风景园林》 2014年第3期90-92,共3页
中国传统园林理景手法中具有鲜明的时间追求,借时间而生之景,会令人常看常新,百看而不厌。对时间要素的"季相"、"时相"、"气象"三方面进行了研究,藉以阐述"时间要素"在传统园林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园林 借景 时间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园林在现代住宅小区景观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北京顺义万科四季花城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全惠民 鹿璐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5年第3期66-67,共2页
文章以北京顺义万科四季花城为例,重点分析了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对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思想与设计手法的传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创新性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住宅小区景观环境提供启示。
关键词 住宅小区景观 中国传统园林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