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8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于伟峰 商植桐 李永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6,共4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参与;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面,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和胸怀,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参与;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面,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和胸怀,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的热情;在大学生角色社会化方面,可以清晰其中华民族一员的明确定位,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并努力通过奋斗去实现;在大学生个性社会化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生 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述论 被引量:20
2
作者 孙正林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6-109,共4页
研究者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进行了概括分析和实证调查,并探究了教育困境的多重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推进此项教育工程的基本原则和有效途径。通过对亚洲"儒教文化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典型经验的借鉴研... 研究者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进行了概括分析和实证调查,并探究了教育困境的多重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推进此项教育工程的基本原则和有效途径。通过对亚洲"儒教文化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典型经验的借鉴研究,论证了我国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目前,学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如下: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凸显政府的强力主导作用和设计科学合理的总体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教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论”课教学与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被引量:10
3
作者 于伟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10,共5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与加强和深化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概论"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与加强和深化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概论"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上具有同一性;"概论"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上具有一致性。"概论"课是加强和深化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和水平,才能把加强和深化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概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齐家先生对中国教育史研究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
4
作者 郭德侠 杨依依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2,共8页
郭齐家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推动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挖掘与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与创新发展。他的学术贡献对于进一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郭齐家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推动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挖掘与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与创新发展。他的学术贡献对于进一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齐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史研究 教育学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雷 孙天舒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7,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本质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在“现代化”认知上的本土化、中国化,显现出中国文化自信自强。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新时代新征程守正创新是贯穿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本质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在“现代化”认知上的本土化、中国化,显现出中国文化自信自强。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新时代新征程守正创新是贯穿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观点和方法。因此,守正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创新则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鼎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守正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管理学学术体系的反思与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
6
作者 胡海波 姜浩天 吴照云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102,共10页
经过百余年发展,中国管理学从“照着讲”“接着讲”向“自主讲”迈进,集中表现为情境异质性与文化本位性的提高。独特的基本国情与文化情境,为建构中国管理学的学术体系提供了源头活水。在象形表意字的文法结构下,中文语境中的“管理”... 经过百余年发展,中国管理学从“照着讲”“接着讲”向“自主讲”迈进,集中表现为情境异质性与文化本位性的提高。独特的基本国情与文化情境,为建构中国管理学的学术体系提供了源头活水。在象形表意字的文法结构下,中文语境中的“管理”一词有着德本位取向与国家治理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赋予了管理“修齐治平”的成长历程,呈现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经营管理、国家管理与全球管理的递进层次,使家庭、企业、国家等组织形式得到一体化治理;因管理“事在人为”的基本属性,需要根据人、事、物的客体差异,采用质性内证、案例工程与量化仿真的方法集。因此,应坚持学术体系的传承与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管理学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作出管理学科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管理学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教育传统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7
作者 申国昌 贺鹏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3,共8页
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是优质的教育历史积淀,是民族教育精神的集中体现与赓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是一个国家实现教育现代化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华优秀教育传统的当代创新,二者... 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是优质的教育历史积淀,是民族教育精神的集中体现与赓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是一个国家实现教育现代化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华优秀教育传统的当代创新,二者之间具有深厚渊源与内在关联。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涵育与滋养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传统根脉,是支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思想力量,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活力源泉。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则蕴含着和而不同与开放包容、以人为本与主体关怀、贵和尚中与和谐共生等中华优秀教育传统的精神内核。而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将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有机地嵌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紧扣时代之需,深化现代诠释,赋予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新的时代形态,有效推动中华优秀教育传统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只有立足中国本土的文化底蕴与教育传统,培植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精神与中国品格,创造中国教育发展模式,才能为世界教育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中国范式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教育传统 中国教育现代化 内在关联 教育强国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技术赋能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机制与路径
8
作者 高承海 王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2,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数字化时代,多模态技术的兴起为解决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中文化符号抽象性与幼儿认知具象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创新路径。认知心理学、教育神经科学与具身认知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数字化时代,多模态技术的兴起为解决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中文化符号抽象性与幼儿认知具象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创新路径。认知心理学、教育神经科学与具身认知理论为理解多模态技术赋能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提供了学理性解释,构建起符号转译、神经编码与具身实践的整合机制。而分层递进的多模态资源整合、具身认知导向的多模态教学创新、“园家社”协同育人网络的构建,以及教师多模态教学能力发展体系的建设,这一系列框架设计为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具体实践、深化实施创造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技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赋能心理健康教育——评《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
9
作者 陈淑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I0006-I0006,共1页
身处物质富足、信息多元的时代,个体的精神空间却在无形中日益逼仄,焦虑、抑郁、意义失落等“现代病”呈蔓延之势,也暴露出西方心理学路径的本土化困境与文化根基的缺失。在此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心性智慧就凸显出不可替代... 身处物质富足、信息多元的时代,个体的精神空间却在无形中日益逼仄,焦虑、抑郁、意义失落等“现代病”呈蔓延之势,也暴露出西方心理学路径的本土化困境与文化根基的缺失。在此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心性智慧就凸显出不可替代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心理健康教育 心性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教育“元价值”及其实现
10
作者 计宇 王颖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13-17,共5页
生命与生存价值是人的“元价值”。21世纪的“人”处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新时代,但由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与人文精神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是新时代中国人生命发展的轴心根脉、实践底色与灵魂能量。新时代... 生命与生存价值是人的“元价值”。21世纪的“人”处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新时代,但由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与人文精神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是新时代中国人生命发展的轴心根脉、实践底色与灵魂能量。新时代的教育要面对新时代中国人生命发展的现实环境,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元价值”定位:为充盈生活意义提供中国理念、为理解现实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为强健体魄意志提供中国素材、为培养审美素养提供中华美学精神、为合理体认劳动实践提供中国底版;通过深入解读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内蕴、全面建构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气质、积极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具身学习等方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教育“元价值”,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切实促进新时代中国人的生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元价值” 核心思想理念 传统美德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融通
11
作者 谭建淋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3,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华大地,起源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和转型升级。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明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追求上具有内在融通性。进入新时代,面对文化实践领域的新挑战,习近平... 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华大地,起源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和转型升级。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明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追求上具有内在融通性。进入新时代,面对文化实践领域的新挑战,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价值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融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厚底蕴与内在逻辑为中国式现代化锚定价值坐标、引领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探索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价值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助力学校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评《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开发》
12
作者 缪丽芳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I0005-I0006,共2页
作为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学校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文化基因培育、创新潜能激发的重要平台。数字化时代下,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被应用于学校教育,以加快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作为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学校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文化基因培育、创新潜能激发的重要平台。数字化时代下,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被应用于学校教育,以加快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整体来看,学校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仍存在着资源配置不优、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教学质效不高等挑战。由韩洁编著的《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开发》(2023年8月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一书在数字化语境下就如何促进学校教育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行了系统论述,强调了要在学校教育中搭建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系统,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教学方法 学校教育 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根脉 被引量:8
13
作者 冯建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确立教育学的文化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增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之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意味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 确立教育学的文化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增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之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意味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必须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中,加快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园林类专业思政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燕 马亚伟 王奎萍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期177-179,182,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历史积淀,是高职园林类专业思政教育的源泉,其融入专业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通过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园林类专业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强化整体性设计、更新融入方法和创新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历史积淀,是高职园林类专业思政教育的源泉,其融入专业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通过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园林类专业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强化整体性设计、更新融入方法和创新传承方式等方面,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思路。从注重强化教师团队的思政意识、提炼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等4个方面开展教学设计,构建高职园林类专业的思政教学体系,切实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教育 高职园林类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蓓蓓 安巧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5,49,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动力和重要源泉,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逻辑理据,弄清融入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筑牢课堂教学“主阵地”,激活第二课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动力和重要源泉,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逻辑理据,弄清融入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筑牢课堂教学“主阵地”,激活第二课堂“主引擎”,奏响宣传展示“主旋律”,以期更好地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传统文化”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项概念史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吉佐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0,共9页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它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华传统文化”等概念有什么区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一词作何解释?这些都是需要厘清的问题。目前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主要以其要素内容为切入点。但事实上,“中国...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它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华传统文化”等概念有什么区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一词作何解释?这些都是需要厘清的问题。目前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主要以其要素内容为切入点。但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原初表意是一种与“现代化”相对的价值评判,其出现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是清末以来“中国”一词原有的文化含义淡化,然后凸显国别意义的“中国文化”概念生成,随后新文化运动中“旧文化”“古代文化”“封建文化”称谓出场,最后在20世纪30年代有关“现代化”的讨论中“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完整出现。梳理“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演变过程,有益于厘清“中国文化传统”“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概念的具体所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传统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概念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论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晓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6,共11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出鲜亮的传统文化底色,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智慧。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并且以其独...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出鲜亮的传统文化底色,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智慧。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并且以其独有的精神特质、价值理念、思维特征,培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品格,涵育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启迪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指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与滋养的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崭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彰显出中华文明的新高度,充分展示了人类现代化进程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在教育基地建设中的创新研究
18
作者 刘扬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7-I0007,共1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新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当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教育基地作为一个集教育、文化、科研与实践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在文化传...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新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当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教育基地作为一个集教育、文化、科研与实践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基地建设中的创新传播模式,探索通过教育基地这一载体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尤其是通过教育基地的空间布局、教育内容、互动设计等方面的创新,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为新时代的文化传承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民族认同感 教育基地建设 传播效果 传播模式 文化传承 互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合研究——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9
作者 王锐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05,共1页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助力思政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也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艺术性、实效性,能够带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助力思政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也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艺术性、实效性,能够带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创新优化,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道德素质,实现以“文”育人,以“德”化人的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书,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及学习者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工作者 化人 道德素质 思政课程教学 人文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范式——以中国茶文化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威中 《福建茶叶》 2025年第6期7-9,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精神根基,中国茶文化作为其典型代表,在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中意义重大且价值独特。本文通过剖析中国茶文化的历史积淀与时代价值,厘清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脉络与精神内核,挖掘出中国茶文化推进文化强国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精神根基,中国茶文化作为其典型代表,在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中意义重大且价值独特。本文通过剖析中国茶文化的历史积淀与时代价值,厘清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脉络与精神内核,挖掘出中国茶文化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动力机制,以中国茶文化为切入点,探究理论融合、价值构建、全球叙事的实践路径,建构起了以中国茶文化为导向的文化强国建设框架。这一探究不仅关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在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强国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