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遮荫对中华蚊母树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2
1
作者 刘泽彬 程瑞梅 +2 位作者 肖文发 郭泉水 王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遮荫环境对中华蚊母树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分析苗期中华蚊母树对不同遮荫环境的适应性,为城市园林建设中合理进行乔、灌木布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遮荫网,设置全光CK、中度遮荫L1(25%全光)和重度遮荫L2(7... 【目的】探讨不同遮荫环境对中华蚊母树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分析苗期中华蚊母树对不同遮荫环境的适应性,为城市园林建设中合理进行乔、灌木布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遮荫网,设置全光CK、中度遮荫L1(25%全光)和重度遮荫L2(7%全光)3种光环境,测定不同光环境下苗期中华蚊母树生长、光合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经过60天的遮荫处理,L1和L2植株基径增量和比叶质量显著低于CK植株,而L1和L2植株叶长和最大叶宽显著高于CK植株;受遮荫影响,L1植株株高增量显著高于CK植株,而L2植株株高增量与CK植株差异不显著;遮荫导致了苗期中华蚊母树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以及光饱和点等光合指标降低,且随着遮荫程度增加,这些光合指标的降低程度也逐渐增加,L1植株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以及光饱和点分别比CK植株降低了11.8%,46.3%,48.6和15.5%,L2植株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以及光饱和点分别比CK植株降低了35.2%,65.7%,64.2%和20.4%;遮荫对苗期中华蚊母树叶片表观量子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经过60天遮荫处理,L1和L2植株叶片表观量子效率均与CK植株差异不显著;遮荫使苗期中华蚊母树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有所增加,其中L1植株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显著高于CK植株,而L2植株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与CK植株差异不显著;遮荫降低了苗期中华蚊母树叶片光化学猝灭和电子传递速率,L1植株叶片光化学猝灭和电子传递速率均显著低于CK植株,L2植株叶片光化学猝灭显著低于CK植株,但叶片电子传递速率与CK植株差异不显著;遮荫虽然降低了苗期中华蚊母树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但L1和L2植株叶片非光化学猝灭均与CK植株差异不显著。【结论】苗期中华蚊母树具有很强的耐荫能力,遮荫可使其对自身形态结构进行调整,如增加株高、叶长和叶宽和降低比叶质量等,以及叶片光合生理的调整,如降低叶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维持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光化学效率等,来尽可能多地捕获光能及提高对弱光的利用率,同时也能使其减少对基径生长的能量分配以及降低叶片暗呼吸速率来减少对光合产物的消耗。因此,在进行城市园林建设时,可以尝试将中华蚊母树作为一种耐荫景观树种与乔木进行复合搭配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蚊母树 遮荫 生长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水淹对中华蚊母树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泽彬 程瑞梅 +2 位作者 肖文发 郭泉水 王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3-81,共9页
通过设置对照(CK)、持续性水淹(CF)、间歇性水淹(PF)和全淹(FF)4个水淹处理,模拟三峡库区秋冬季消落带土壤水淹变化,研究2年生中华蚊母树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水淹形式并没有显著影响中华蚊母树的株高和基径,而光合色素含... 通过设置对照(CK)、持续性水淹(CF)、间歇性水淹(PF)和全淹(FF)4个水淹处理,模拟三峡库区秋冬季消落带土壤水淹变化,研究2年生中华蚊母树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水淹形式并没有显著影响中华蚊母树的株高和基径,而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在不同水淹形式下却有所差异,CF和PF植株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qP)以及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出现了显著下降,但PF植株下降的幅度要小于CF植株,除光合色素含量、Gs和Tr外,其他指标均差异显著,而FF植株光合色素含量、Pn、Gs、Tr、Fv/Fm、qP以及ETR均未受到水淹的影响,与CK植株差异不显著;CF和PF植株叶片非光化学淬灭(qN)未受到水淹的影响,但FF植株叶片qN与CK相比却显著下降。虽然CF植株较其他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Pn、Gs、Tr、Fv/Fm、qP以及ETR均下降明显,但水淹处理植株能够通过形成不定根、特化的皮孔以及减少叶片数量来增加耐淹能力。因此,中华蚊母树具有较强的耐淹能力,在不同水淹形式下均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 中华蚊母树 生长 光合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幼苗对秋、冬季淹水的生长及生理响应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泽彬 程瑞梅 +3 位作者 肖文发 郭泉水 王彦辉 王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5-413,共9页
为阐明三峡库区岸生植物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幼苗对水淹的耐淹机理,通过设置对照组(CK)、半淹组(PF)、全淹组(CF)3个水淹处理,模拟库区消落带秋、冬季淹水情况,研究中华蚊母树幼苗在不同水淹时间和深度下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特... 为阐明三峡库区岸生植物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幼苗对水淹的耐淹机理,通过设置对照组(CK)、半淹组(PF)、全淹组(CF)3个水淹处理,模拟库区消落带秋、冬季淹水情况,研究中华蚊母树幼苗在不同水淹时间和深度下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淹水显著影响中华蚊母树幼苗的生物量,水淹150 d后,PF组植株和CF组植株根、茎、叶生物量均呈显著降低趋势,同时受水淹影响,植株根冠比也显著降低;中华蚊母树幼苗在水淹前90 d 2组水淹处理植株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均与CK组植株差异不显著,水淹120 d后,中华蚊母树幼苗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加,且随着水淹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在各水淹处理中的变化有所差异,水淹前60 d,淹水并没有影响CF组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但从水淹90 d开始,CF组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上升,而PF组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整个淹水期间均与CK组植株差异不显著;2组水淹处理植株脯氨酸在水淹前期均显著上升,但自水淹90 d后逐渐下降至CK组水平;与MDA对水淹的响应一致,水淹前期PF组和CF组植株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均没有出现明显影响,但水淹后期2组水淹处理植株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水淹处理下有所差异,PF组植株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整个淹水期间均与CK组植株差异不显著;而CF组植株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研究证明,中华蚊母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对秋、冬季水淹环境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是中华蚊母树幼苗能够在库区消落带存活生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 消落带 中华蚊母树幼苗 生物量 生理生化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蚊母树染色体制片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汪祥 李晓玲 +2 位作者 杨进 张德春 陈发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42-1748,共7页
以中华蚊母树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比较材料的不同采集时间、预处理方法、固定剂、解离方法、解离时间及染色方法对中华蚊母树根尖染色体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制片技术为:取材时间为上午9:00-11:00或下午13:00-15:... 以中华蚊母树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比较材料的不同采集时间、预处理方法、固定剂、解离方法、解离时间及染色方法对中华蚊母树根尖染色体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制片技术为:取材时间为上午9:00-11:00或下午13:00-15:00,以饱和对二氯苯预处理3 h,用1 mol.L^-1盐酸60℃下解离8 min,卡诺固定剂固定,以改良石碳酸品红染色10 min.以该最佳制片方案对中华蚊母树进行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首次揭示了中国特有植物———中华蚊母树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x=24,染色体基数x=1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24=12m(2SAT)+10sm+2st,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2L+8M2+12M1+2S,核型不对称指数为64.29%,属于2A型.结果显示中华蚊母树核型对称程度较高,在进化中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蚊母树 染色体制片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污染环境下中华蚊母树的镉积累与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响应 被引量:4
5
作者 甘龙 罗玉红 +2 位作者 戴泽龙 王林泉 黄应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5-672,共8页
以三峡库区优势物种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为试验对象,在其生长土壤中添加不同w(Cd^(2+))(0、2、5、15、30 mg·kg^(-1)),研究植物镉积累、生长高度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对不同含量镉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中、高含量镉胁迫对... 以三峡库区优势物种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为试验对象,在其生长土壤中添加不同w(Cd^(2+))(0、2、5、15、30 mg·kg^(-1)),研究植物镉积累、生长高度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对不同含量镉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中、高含量镉胁迫对植物的生长高度及叶绿素总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植物的耐受性可以进行生理学解释,镉胁迫下植物光反应中心PSⅡ受到可逆性损伤,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与RET值随胁迫时间先降低后逐渐恢复;添加w(Cd^(2+))为2 mg·kg^(-1)时,根、茎、叶的镉富集系数最大,分别为7.4、8.1和8.2;茎、叶的转移系数最大,分别为1.01和0.94;中华蚊母树具有很强的富集性和转移能力,可以作为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潜能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蚊母树 镉污染 荧光参数 叶绿素 富集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蚊母树在干旱-水淹交叉胁迫下形态和活性氧代谢的适应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晓玲 杨进 +6 位作者 孙雷 黄应平 朱士江 吕坤 胥焘 黄桂云 张国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7966-7977,共12页
为阐明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在消落带干旱-水淹交叉胁迫下的形态和活性氧(ROS)代谢适应机制,通过控制实验模拟了三峡水库消落带的水文节律,研究了干旱-水淹交叉胁迫及恢复过程施加不同外源物质对中华蚊母树形态学和ROS清除的... 为阐明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在消落带干旱-水淹交叉胁迫下的形态和活性氧(ROS)代谢适应机制,通过控制实验模拟了三峡水库消落带的水文节律,研究了干旱-水淹交叉胁迫及恢复过程施加不同外源物质对中华蚊母树形态学和ROS清除的变化。结果表明:(1)前期干旱胁迫增强了中华蚊母树对后期水淹胁迫的适应,主要表现在叶片脱落、大量不定根的形成及茎基部膨大等形态学的变化;(2)干旱或水淹单一胁迫下,中华蚊母树·OH、-O_(2)等RO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表现出氧化应激反应,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及脯氨酸(Pro)等抗氧化系统小分子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对照,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防御作用机制,且在复合胁迫下,SOD、CAT、APX酶活性及Pro含量显著高于单一胁迫;(3)恢复阶段,相关性分析表明,中华蚊母树清除ROS(·OH、-O_(2)的酶促(SOD、CAT、APX)及非酶促(Pro)系统具有一定的协同性。同时,恢复阶段施加脱落酸(ABA),内源Pro显著高于正常水平;施加Pro,S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施加可溶性糖(Glu),APX活性显著升高。表明外源添加ABA、Pro、Glu,均对ROS的清除产生显著影响,同时,SOD活性显著高于CAT和APX活性,因此SOD可能是中华蚊母树清除冗余ROS的主要因子。因此,中华蚊母树形态学的变化、较高的脯氨酸积累和对ROS有效的清除防御,可能是其适应干旱-水淹交叉胁迫的主要机制,ABA、Pro、Glu等外源物质的添加对中华蚊母树的胁迫恢复过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前期干旱可提高中华蚊母树植株对后期水淹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中华蚊母树 干旱-水淹交叉胁迫 活性氧 适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对中华蚊母树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桂芳 蔡孔瑜 +1 位作者 李在军 娄利华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2-44,共3页
通过盆栽淹水试验,对中华蚊母树部分生长及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淹水处理的前3个月,植株株高生长明显受抑制;淹水5个月后,苗木保存率在98.6%以上;随淹水时间延长,不同淹水强度下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叶片相对电导率随淹水时间... 通过盆栽淹水试验,对中华蚊母树部分生长及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淹水处理的前3个月,植株株高生长明显受抑制;淹水5个月后,苗木保存率在98.6%以上;随淹水时间延长,不同淹水强度下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叶片相对电导率随淹水时间延长和强度增大而增加;脯氨酸含量随淹水时间延长而不断积累,但不同淹水强度对其影响程度各异.中华蚊母树是一种耐水淹能力较强的植物,适合在水位波动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蚊母树 淹水胁迫 生长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蚊母树光合作用日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桂芳 蔡孔瑜 +1 位作者 娄利华 李在军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3,共3页
用CB-1102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中华蚊母树的光合作用日进程主要指标.结果表明:在夏季晴天,中华蚊母树光合日动态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16∶00,在14∶00左右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光... 用CB-1102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中华蚊母树的光合作用日进程主要指标.结果表明:在夏季晴天,中华蚊母树光合日动态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16∶00,在14∶00左右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2∶00,为9.37μmol/m2.s;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到12∶00达到1天最大值,约为4.34μmol/m2.s;蒸腾速率、大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及胞间CO2浓度等生理生态因子对光合速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日变化 中华蚊母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蚊母树形态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丽 张云贵 邓洪平 《南方农业》 2010年第1期63-65,共3页
本文在对酉水河和巫峡两岸8个中华蚊母树居群的大小、分布与生存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形态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蚊母树有36.84%的形态指标分化较大,且几乎是营养器官,表明中华蚊母树的各部营养器官形态受环境影响较大... 本文在对酉水河和巫峡两岸8个中华蚊母树居群的大小、分布与生存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形态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蚊母树有36.84%的形态指标分化较大,且几乎是营养器官,表明中华蚊母树的各部营养器官形态受环境影响较大;聚类分析表明,中华蚊母树在居群水平上表现出较高相似性的同时,在个体水平上却出现了一定的分化趋势,极个别的个体还出现了极端分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蚊母树 形态多样性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河岸带植物中华蚊母树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谢春花 李晓玲 +3 位作者 栾春艳 杨进 陈发菊 李争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1-319,共9页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北省河岸带植物中华蚊母树的4个自然居群和1个迁地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蚊母树物种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7对SRAP引物进行PCR扩增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F)为80.43%,每个...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北省河岸带植物中华蚊母树的4个自然居群和1个迁地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蚊母树物种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7对SRAP引物进行PCR扩增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F)为80.43%,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2,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34,总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p)为0.215 9,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350 9。在居群水平上,5个居群总的遗传变异Ht为0.218 8,居群内的遗传变异Hs为0.193 4,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16 1,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有88.39%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仅11.61%存在于居群间,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3.807 2,表明居群间有较大程度的基因交流。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中华蚊母树主要分为两个居群组,在长江三峡沿岸香溪和乐天溪由于遗传距离比较近聚为一小类再与高家堰聚为一大类,而沿渡河和三峡植物园居群聚为另一大类,表明迁地居群三峡植物园的中华蚊母树与来自巴东沿渡河居群的样本亲缘关系最近,且三峡植物园迁地保护居群基本保育了其遗传多样性总水平。同时在分析讨论了中华蚊母树遗传多样性与其繁育系统、生境及其起源进化的关系的基础上,评价了中华蚊母树的保护策略,并在评价保护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进一步保育的策略。结果还表明SRAP标记是分析中华蚊母树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非常可靠的一种标记,而且这是使用SRAP标记研究中华蚊母树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蚊母树 SRAP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淹和不同贮藏方法对中华蚊母树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特征和幼苗生长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玲 温浩然 +2 位作者 程岁寒 杨进 黄成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33-2041,共9页
以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种子为材料,分别设置4个贮藏时间(0、30、60和90d),以及2m水淹(FSW)、低温沙藏(CSS)、低温干藏(CDS)、室温沙藏(RSS)、室温干藏(RDS)和低温层积(CSF)6个贮藏方式对种子进行贮藏实验,并测定分析各处理... 以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种子为材料,分别设置4个贮藏时间(0、30、60和90d),以及2m水淹(FSW)、低温沙藏(CSS)、低温干藏(CDS)、室温沙藏(RSS)、室温干藏(RDS)和低温层积(CSF)6个贮藏方式对种子进行贮藏实验,并测定分析各处理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幼苗生长状况,明确不同储藏方式和时间对中华蚊母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CSF处理30d后,中华蚊母树的种子有65.37%发生霉烂,最后萌发种子数为贮藏种子的30.93%;FSW处理90d的种子的萌发率为35.67%。(2)室内贮藏90d后,CSS、CDS、RSS和RDS处理的种子萌发率较新鲜种子萌发率(26.37%)显著增大,并以4℃下CDS处理90d的种子萌发率最大(70.65%),萌发速率系数为1 956.97。(3)CDS处理90d的种子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新鲜种子分别降低了38.75%和20.16%,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31.47%;FSW处理后的种子淀粉、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均较新鲜种子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48.75%、62.62%和6.29%。(4)不同贮藏方式贮藏90d后,各处理间中华蚊母树幼苗的生长活力表现出显著差异,并以CDS处理的幼苗活力最高,而FSW处理的种子萌发后幼苗的活力显著低于其他贮藏方式。研究表明,低温条件下中华蚊母树种子萌发率及幼苗活力显著高于室温贮藏,可能是在低温贮藏条件下种子的贮藏物质由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更利于种子吸收并为种子萌发提供了能量,从而加快了破除种子生理休眠的进程,而且中华蚊母树种子对水淹有一定的耐受性,故中华蚊母树可以作为三峡水库消落带高海拔区域植被恢复与重建优先考虑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蚊母树 水淹 室内贮藏 种子萌发 生态适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不同生境下中华蚊母树叶片表型可塑性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李晓玲 温浩然 +2 位作者 王雪松 杨进 黄成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581-3591,共11页
探究中华蚊母树在不同生境水文节律下的生态适应性——表型可塑性,以及它的土壤环境影响因子,对其在异质生境下的生存适应策略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调查中华蚊母树在自然消落带、反季节消落带及无消涨节律生长区等3种异质生境下36个... 探究中华蚊母树在不同生境水文节律下的生态适应性——表型可塑性,以及它的土壤环境影响因子,对其在异质生境下的生存适应策略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调查中华蚊母树在自然消落带、反季节消落带及无消涨节律生长区等3种异质生境下36个不同种群叶片主要结构性状叶长(LL)、叶宽(LW)、叶面积(LA)、叶干物重(LDW)以及比叶面积(SLA)的可塑性及其土壤环境影响因子。对各异质生境下中华蚊母树叶片性状的差异显著性进行分析,将LL、LW、LA、LDW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用经典异速方程来描述。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中华蚊母树叶片性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华蚊母树种群的LL、LW、LA、LDW及SLA等5个叶片功能性状在异质生境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变异系数平均值在4.80%—26.12%之间,其中LA和SLA在各生境中变异系数最大。各异质生境下中华蚊母树LW与LL、LDW与LL、LW及LA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异速生长关系。其异速系数lgβ均表现极显著差异(P<0.01),但其异速指数ɑ却表现相同的规律:LW与LLɑ<1,LDW与LL、LWɑ>1,LDW与LAɑ≈1,即在不同生境下叶片各性状的生长速率均表现为:LA≈LDW>LL>LW。各异质生境中叶片较大的表型可塑性和一致的异速生长规律表明了中华蚊母树面对不同的水文节律具有较宽的生态幅,且表现出生长的一致性。CCA排序结果显示,全磷(TP)、水解氮(AN)、速效钾(AK)及土壤含水量(SWC)是中华蚊母树叶片表型可塑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华蚊母树主要通过这些土壤环境因子的驱动改变叶片结构性状使其能在不同水文节律的异质生境中表现出最佳的适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蚊母树 表型可塑性 异质生境 异速生长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自治州虫瘿多样性调查初报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腾 张世鑫 刘世彪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9期85-88,共4页
调查了湘西自治州部分地区的植物虫瘿多样性,并对中华蚊母树的虫瘿进行了类别划分。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地区有15种植物上长有虫瘿,虫瘿在植物上的着生部位、颜色、形态和虫室结构具有多种类型,致瘿昆虫在种类、每室数量和幼虫发育阶段... 调查了湘西自治州部分地区的植物虫瘿多样性,并对中华蚊母树的虫瘿进行了类别划分。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地区有15种植物上长有虫瘿,虫瘿在植物上的着生部位、颜色、形态和虫室结构具有多种类型,致瘿昆虫在种类、每室数量和幼虫发育阶段也显著不同。中华蚊母树上的虫瘿可分为叶(枝)上大型虫瘿、叶上泡状虫瘿和叶柄(果)上球型虫瘿等3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自治州 虫瘿 多样性 中华蚊母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californicus XY3-1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4
作者 孔德帅 夏桂汝 +4 位作者 何颖 唐官美 卢振鸿 张雪晴 郭志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96-2502,共7页
从三峡地区濒危植物内生菌中寻找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过程中,发现中华蚊母树叶片得到的内生放线菌XY3-1粗提物显示较强抑制植物病原菌活性。以抗菌活性指导分离从Streptomyces californicus XY3-1液体发酵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9个化合... 从三峡地区濒危植物内生菌中寻找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过程中,发现中华蚊母树叶片得到的内生放线菌XY3-1粗提物显示较强抑制植物病原菌活性。以抗菌活性指导分离从Streptomyces californicus XY3-1液体发酵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9个化合物,运用核磁共振,质谱及文献对照等方法确定其确定结构,分别为Benzodipyran(1),Okicenone(2),2-(2'-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3),2-(6-methyl-8-oxo-5,8-dihydronaphthalen-1-yl)-acetic acid(4),3,8-dihydroxy-1-methyl-4a,9a-dihydroanthracene-9,10-dione(5),dibutylphthalate(6),bis(2-ethylhexyl)benzene-1,2-dicaroxylate(7),p-hydroxybenzaldehyde(8),indole-3-aldehyde(9)。以滤纸片法评价化合物1~9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番茄枯萎病原菌、角斑病原菌、柑橘溃疡病菌、鳗弧病菌均有抑制效果,MIC值分别为62.50μg·mL^(-1)、7.81μg·mL^(-1)、62.50μg·mL^(-1)、7.80μg·mL^(-1);化合物2对角斑病原菌,鳗弧病菌两种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7.80μg·mL^(-1)、3.90μg·mL^(-1);化合物4仅对鳗弧病原菌有抑制作用,MIC值为7.80μg·mL^(-1),其余化合物对四种指示病原菌均无有意义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蚊母树 植物内生放线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