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体铜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志彪 赵云龙 +2 位作者 周忠良 李娜 杨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8-124,共7页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添加0·01、0·10、1·00、5·00mg/L的铜(Cu2+)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血淋巴和鳃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高,肝胰腺和血淋巴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添加0·01、0·10、1·00、5·00mg/L的铜(Cu2+)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血淋巴和鳃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高,肝胰腺和血淋巴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和血蓝蛋白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鳃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钙镁三磷酸腺苷酶(Ca2+,Mg2+-ATPase)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均随着Cu2+浓度的增高而降低。随着Cu2+浓度的增高,肝胰腺髓性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水环境中添加0·01mg/L Cu2+就可对中华绒螯蟹代谢酶产生显著影响,并随着Cu2+浓度的增高,对中华绒螯蟹机体的影响逐渐加剧。表明代谢酶活力的变化可以灵敏地反映Cu2+的胁迫程度和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肝胰腺 血淋巴 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生殖系统发育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群 赵云龙 +1 位作者 马强 陈立侨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1-357,共7页
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及肝胰腺各组织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蛋白质、葡萄糖和糖原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全年胆固醇含量在肝胰腺、血淋巴和精巢中均有 2个高峰 ,分别在 6月和 1 2月、7月和 1 2月、9月和次年 1... 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及肝胰腺各组织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蛋白质、葡萄糖和糖原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全年胆固醇含量在肝胰腺、血淋巴和精巢中均有 2个高峰 ,分别在 6月和 1 2月、7月和 1 2月、9月和次年 1月 ,且第二峰值均明显高于第一峰值 ;肝胰腺葡萄糖含量最高值出现在 6月 ,之后逐渐下降 ,而血淋巴和精巢则在 7月 ,之后亦逐渐下降 ;肝胰腺和血淋巴出现糖原峰值的时间和葡萄糖相似 ,但精巢在 9月 ,而副性腺在8月时已达到较高含量 ,最高值出现在次年 1月 ;蛋白质的变化与上述 3种物质基本相似 ,但血淋巴出现峰值的时间要早于肝胰腺。上述各生化成分变化的先后顺序和连续性表明 ,肝胰腺内上述物质在进入性腺快速发育期前 ,经血淋巴向精巢和副性腺转移 ,精巢对胆固醇和葡萄糖的积累要早于副性腺 ,这些物质的变化与生殖周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肝胰腺中甘油三酯始终处于积累状态 ,而精巢和副性腺在前期对甘油三酯的积累极少 ,直至后期才略有上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雄性生殖 生化成分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晓玲 周忠良 陈立侨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9-63,共5页
将中华绒螯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浸泡在2.0mg/L氯化镉(CdCl_2)溶液中,分别于第0、6、12、24、48、72、96小时提取河蟹的肝胰腺,测定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 将中华绒螯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浸泡在2.0mg/L氯化镉(CdCl_2)溶液中,分别于第0、6、12、24、48、72、96小时提取河蟹的肝胰腺,测定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活性,探讨了镉(Cd^(2+))对河蟹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浓度Cd^(2+)环境下,河蟹肝胰腺的抗氧化酶活性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暴露于Cd^(2+)后,河蟹肝胰脏SOD活性降低,随时间的延长,在暴露72h后,SOD活性恢复并超过未染毒时22.3%。表明Cd^(2+)中毒导致细胞内氧自由基大量积累从而诱导酶活性升高;CAT活性先下降后增高,随后减少,最后以低于对照的水平趋于平衡;肝胰腺中GPx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SOD相似,在解除氧自由基毒性方面有一定的协调性。实验表明河蟹抗氧化系统酶对Cd^(2+)很敏感。而酶活性在短时间内的变化规律可以为镉对河蟹早期的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抗氧化酶活性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谷肮甘肪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环境下中华绒螯蟹的肉脂品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费志良 周刚 +1 位作者 秦钦 华元渝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5-110,共6页
选取长江野生、湖泊放流、网围养殖、池塘养殖4种生态环境的同规格成蟹,对其进行64个肉脂品质指标的测算.结果表明,组内雌、雄可食部分比例、粗脂肪、灰分、脂肪酸、微量元素等指标差异较小;水分、粗蛋白、氨基酸等指标差异较大,粗蛋白... 选取长江野生、湖泊放流、网围养殖、池塘养殖4种生态环境的同规格成蟹,对其进行64个肉脂品质指标的测算.结果表明,组内雌、雄可食部分比例、粗脂肪、灰分、脂肪酸、微量元素等指标差异较小;水分、粗蛋白、氨基酸等指标差异较大,粗蛋白、氨基酸各有显著差异的指标均为雄蟹小于雌蟹.同性别不同生态环境成蟹粗蛋白、氨基酸各指标的差异较小;可食部分比例、粗脂肪、水分、灰分、脂肪酸、微量元素等指标差异较大.综合均值比较结果和实践经验分别选取13个和16个指标,对4组雄蟹、4组雌蟹进行判别分析.判别结果表明所选取指标可较好反映中华绒螯蟹肉脂品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生态环境 肉脂品质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免疫因子—溶菌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贵华 钟青 +1 位作者 曹义虎 陈道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研究了在自然状态下中华绒螯蟹成蟹血淋巴和大眼幼体组织匀浆上清液中溶菌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成蟹血淋巴中均检测出溶菌酶的活性,为(0.0286±0.0081)活力单位(n=30),而在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组织匀浆上清液中亦检测到... 研究了在自然状态下中华绒螯蟹成蟹血淋巴和大眼幼体组织匀浆上清液中溶菌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成蟹血淋巴中均检测出溶菌酶的活性,为(0.0286±0.0081)活力单位(n=30),而在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组织匀浆上清液中亦检测到溶菌酶的活性,为(0.0318±0.0073)活力单位(n=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大眼幼体 溶芮酶(LSZ)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链藻强化的轮虫对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Ⅱ期与Ⅲ期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庆 唐晟凯 杨家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用直链藻强化培养的轮虫,其EPA和DHA含量显著增加,以强化72 h效果最佳,其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0.36%和3.12%;用不同密度的强化轮虫培养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Ⅱ期与Ⅲ期(Z2与Z3),结果表明:轮虫密度为20 ind/mL时Z2的变态率与存活率分别为60.... 用直链藻强化培养的轮虫,其EPA和DHA含量显著增加,以强化72 h效果最佳,其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0.36%和3.12%;用不同密度的强化轮虫培养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Ⅱ期与Ⅲ期(Z2与Z3),结果表明:轮虫密度为20 ind/mL时Z2的变态率与存活率分别为60.60±2.64%和63.20±2.48%,密度为30 ind/mL时Z3的变态率与存活率分别为57.40±1.63%和62.00±2.98%,均为最佳;收集该阶段溞状幼体,对其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强化轮虫培养的溞状幼体的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5.09%和7.24%,显著高于未经强化的酵母轮虫培养的溞状幼体(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HUFA EPA DHA 存活率 变态牢 轮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的形态和顶体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夏爱军 丁淑燕 +3 位作者 潘建林 黄亚红 严维辉 葛家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研究了利用离子载体A23187诱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产生顶体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从雌性中华绒螯蟹纳精囊中获得的精子,在pH值为6.0,CaCl2浓度为0.2%的人工海水中,用离子载体A23187(40μg/mL)诱导70min,可以得到最... 研究了利用离子载体A23187诱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产生顶体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从雌性中华绒螯蟹纳精囊中获得的精子,在pH值为6.0,CaCl2浓度为0.2%的人工海水中,用离子载体A23187(40μg/mL)诱导70min,可以得到最大的精子顶体反应率(72%).在此基础上用光镜观察了顶体反应过程中精子显微结构的变化,并采用天然海水配制的台盼蓝染色液和曙红B染色液对中华绒螯蟹精子的形态进行观察,确定中华绒螯蟹精子的顶体反应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辐射臂收缩,头帽鼓起;第二阶段为顶体囊外翻;第三阶段为顶体管前伸;第四阶段为顶体丝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精子 顶体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营养需求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立侨 李二超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共6页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驰名中外。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天然海水、人工配制半咸水河蟹育苗技术的突破,蟹苗从湖泊放流到中小湖泊养殖、围栏养殖以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多种形式养殖技术的...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驰名中外。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天然海水、人工配制半咸水河蟹育苗技术的突破,蟹苗从湖泊放流到中小湖泊养殖、围栏养殖以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多种形式养殖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使我国河蟹养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营养需求 养殖 湖泊养殖 中华 天然海水 育苗技术 人工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饵中不同大豆浓缩蛋白含量对中华绒螯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二超 陈立侨 +4 位作者 蔡永久 顾顺樟 洪美玲 张璐 刘超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14-21,共8页
研究了大豆浓缩蛋白作为饵料蛋白源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中华绒螯蟹对饵料蛋白源的内在适应机理。根据中华绒螯蟹的营养需求,用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作为蛋白源配制成6种近似等蛋白等能的饵料,其中大豆浓缩蛋白... 研究了大豆浓缩蛋白作为饵料蛋白源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中华绒螯蟹对饵料蛋白源的内在适应机理。根据中华绒螯蟹的营养需求,用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作为蛋白源配制成6种近似等蛋白等能的饵料,其中大豆浓缩蛋白在饵料中的含量分别为0、11%、22%、33%、44%和56%(分别替代鱼蛋白质量的0、18.64%、37.93%、56.90%、77.19%和100%),对照饵料全部以鱼粉作为蛋白源。用上述6种饵料喂养中华绒螯蟹50 d后,测定蟹肝胰腺各种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随着饵料中大豆浓缩蛋白含量的升高,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均呈降低之势。当大豆浓缩蛋白含量达到44%时,与全鱼粉对照组相比,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显著性降低(P<0.05);同时,淀粉酶稍呈升高之势,而纤维素酶则稍呈降低的趋势;A/T比例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当大豆浓缩蛋白含量达44%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河蟹对植物蛋白有很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浓缩蛋白 中华绒螫蟹 消化酶 鱼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对苦草生境的依赖与破坏 被引量:2
10
作者 居超明 舒少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00-704,共5页
确定浅水草型湖泊水草资源对放养中华绒螯蟹的承载量是探明水草多元功能的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构建中华绒螯蟹栖息与生长所需的小生境,观察和分析了蟹-草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显示苦草对放养中华绒螯蟹的承载量为1.08ind/100g/m^2... 确定浅水草型湖泊水草资源对放养中华绒螯蟹的承载量是探明水草多元功能的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构建中华绒螯蟹栖息与生长所需的小生境,观察和分析了蟹-草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显示苦草对放养中华绒螯蟹的承载量为1.08ind/100g/m^2,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比速SGR(%/day)与其对苦草的拥有量Vp(g/m^2/ind)呈正相关,即SGR=0.464+0.003Vp。中华绒螯蟹特别是雄蟹对苦草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性,破坏率VD(g/ind/m^2/d)与雌、雄蟹的放养密度(S_F,S_m,ind/m^2)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即V_D=2.08+0.11S_F+5.83S_M。实验结果为草型湖泊渔-蟹混养生态渔业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苦草 草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茵种群和长江种群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生长比较
11
作者 马小荣 沈全华 +2 位作者 褚秋芬 陆全平 边文冀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0-51,共2页
随着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养殖规模的扩大,各种成蟹养殖模式不断涌现,其中以大规格河蟹选育及健康养殖技术作为重点的相关研究在江苏各地展开。本项目在成功培育莱茵河河蟹一龄蟹种的基础上,
关键词 养殖 中华绒螫蟹 生长比较 种群 大规格河 长江 健康养殖技术 中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幼蟹蜕壳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超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60,共3页
在养殖水温为(26.62±1.19)℃时,规格为1.03~10.95g/只的幼蟹蜕壳后,体重平均增长率为(45.515±15.630)%,壳长增长率为(10.159±5.687)%,壳宽增长率为(9.994±5.302)%,壳长/壳宽增长率为... 在养殖水温为(26.62±1.19)℃时,规格为1.03~10.95g/只的幼蟹蜕壳后,体重平均增长率为(45.515±15.630)%,壳长增长率为(10.159±5.687)%,壳宽增长率为(9.994±5.302)%,壳长/壳宽增长率为(1.235±0.712)%。其中不同规格组蟹的体重和壳长/壳宽的增长率没有显著差异,而壳长、壳宽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大,与体重的关系不明显。所蜕壳的干重占蜕壳前后体重的比率分别为(16.159±5.734)%和(11.319±3.648)%,两者都随体重的增加而趋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蜕壳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帆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8期49-50,共2页
中华绒螫蟹又称河蟹、大阐蟹和螃蟹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海域沿岸和通海的河流和湖泊中。自20世纪70年代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后,中华绒螯蟹的人工养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关键词 中华 池塘生态养殖 人工育苗技术 中华绒螫蟹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中华绒螯蟹蟹苗交易会暨河蟹苗种管理论坛在江苏省如东县隆重举行
14
作者 王彤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9,共1页
关键词 苗种 中华绒螫蟹 苗种管理 如东县 江苏省 交易会 第二届 论坛 水产技术推广 中国渔业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培育出首个河蟹新品种——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
15
《水产养殖》 CAS 2012年第7期15-15,共1页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历经10年,成功培育出的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1)。这是国家农业部4月25日公布2011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9个新品种之一,是江苏...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历经10年,成功培育出的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1)。这是国家农业部4月25日公布2011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9个新品种之一,是江苏省迄今培育出的第一个河蟹新品种,也是我国审定通过的第一个淡水蟹类新品种,对我国淡水虾蟹类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中华绒螫蟹 品种 培育 长江 水产研究所 审定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蟹类的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配合饲料研制 被引量:18
16
作者 艾春香 林琼武 +2 位作者 李少菁 王桂忠 陈学雷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2期205-212,共8页
概述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青蟹(Scyllasp)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等几种主要养殖蟹类的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配合饲料研制的进展,主要包括蟹类的蛋白质、氨基酸、脂类、脂肪酸、磷脂、胆固醇、碳水化合物、维... 概述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青蟹(Scyllasp)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等几种主要养殖蟹类的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配合饲料研制的进展,主要包括蟹类的蛋白质、氨基酸、脂类、脂肪酸、磷脂、胆固醇、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配合饲料研制成果.最后,对今后开展蟹类营养需求研究以及系列配合饲料研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三疣梭子 营养需求 配合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眼柄神经内分泌细胞Glu受体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金生 高春蕾 相建海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7-652,共6页
作者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了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眼柄视神经节端髓X器官 (MTXO)神经内分泌细胞对 0 0 1— 10mmol/L谷氨基酸 (Glu)的反应 ,并结合药理学方法进行了Glu受体研究。结果表明 ,Glu激活A型和B型细胞离子型Cl... 作者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了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眼柄视神经节端髓X器官 (MTXO)神经内分泌细胞对 0 0 1— 10mmol/L谷氨基酸 (Glu)的反应 ,并结合药理学方法进行了Glu受体研究。结果表明 ,Glu激活A型和B型细胞离子型Cl-通道蛋白受体 ,诱导快速激活、快速失活的配体门控Cl-通道电流 (IGlu)。依据内外液的Cl-浓度比例引发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 ,继续施加Glu ,细胞快速出现脱敏反应 ;去除Glu后 ,细胞约需 2 0s恢复对Glu的敏感状态。IGlu幅值呈浓度依赖性 ,量 效关系曲线呈线形 ,激活阈值为 0 0 1mmol/L ,约 5mmol/L达到饱和。河蟹眼柄神经内分泌细胞IGlu明显受到Cl-通道阻断剂picrotoxin(0 5mmol/L)抑制 ;对离子型Glu受体激动剂Quisqualate、Kainate、NMDA、AMPA不敏感。Ibotenicacid(IA)可模拟Glu诱导快速激活、快速脱敏的Cl-电流 ,并与Glu产生交互脱敏作用。Glu和GABA对河蟹眼柄神经内分泌细胞无交叉脱敏和交叉激活作用 ,甘氨酸 (Gly)没有诱导细胞产生任何反应 ,提示中枢神经系统通过Glu和GABA两套系统实现对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精确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柄 神经内分泌细胞 中华绒螫蟹 L谷氨基酸 受体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河蟹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凛 韩飞 朱成德 《水产养殖》 CAS 2012年第9期41-42,共2页
河蟹,学名中华绒螫蟹(西iocheirsinensisH.Milne—Eswards)凶一生中需往返于江海间作生殖和生长洄游而必经闸坝,故苏南、浙江、上海一带人称大闸蟹,为我国名贵水产品之一。早在《春秋外传》和《吴越春秋》中就有吴国“稻蟹不遗种... 河蟹,学名中华绒螫蟹(西iocheirsinensisH.Milne—Eswards)凶一生中需往返于江海间作生殖和生长洄游而必经闸坝,故苏南、浙江、上海一带人称大闸蟹,为我国名贵水产品之一。早在《春秋外传》和《吴越春秋》中就有吴国“稻蟹不遗种”的记载。河蟹的珍贵和市场需求是它能够形成产业的重要条件。昔口世人雅俗共赏的人间美味,孰知今天已经成就为江苏省农村脱贫致富举足轻重的产业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产业 《吴越春秋》 历史 中华绒螫蟹 市场需求 脱贫致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业科技入户河蟹养殖成果之三 湖泊围拦生态养蟹——宝应模式(上)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应森 王武 +1 位作者 徐进 叶国平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5,共2页
一、概述 扬州市宝应县地处江苏省中部、里下河水网地区,有水面滩地资源73万多亩。宝应河蟹人工养殖起始于1994年,起始是粗放养殖,面积仅为5500亩,产量不足30吨。2004年,江苏水仙实业有限公司宝应湖大闸蟹基地被国家质检局确定为... 一、概述 扬州市宝应县地处江苏省中部、里下河水网地区,有水面滩地资源73万多亩。宝应河蟹人工养殖起始于1994年,起始是粗放养殖,面积仅为5500亩,产量不足30吨。2004年,江苏水仙实业有限公司宝应湖大闸蟹基地被国家质检局确定为标准化示范区,2006年宝应成为全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县,其主导品种为长江中华绒螫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 湖泊 中华绒螫蟹 水网地区 滩地资源 人工养殖 粗放养殖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湖泊二龄河蟹种群数量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4-196,共3页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标志重捕法 Petersen公式 种群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