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更新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闫淑君 洪伟 吴承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5-31,共7页
 对福建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林隙和非林隙林分进行调查 ,分析主要树种在林隙内外的数量特征、树种对林隙大小的更新反应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树种在林隙内和非林隙林分中重要值不同。根据不同树种在林隙内外重要值位序的差异大...  对福建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林隙和非林隙林分进行调查 ,分析主要树种在林隙内外的数量特征、树种对林隙大小的更新反应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树种在林隙内和非林隙林分中重要值不同。根据不同树种在林隙内外重要值位序的差异大小 ,将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树种划分为 7种类型 :(1)只出现于林隙中 ;(2 )只出现于非林隙林分中 ;(3)对林隙更新反应不显著 ;(4 )对林隙有强烈正更新反应 ;(5 )对林隙有强烈负更新反应 ;(6 )对林隙有中等正更新反应 ;(7)对林隙有中等负更新反应的树种。不同树种对林隙大小的更新反应不同 ,山矾在林隙面积为 10 0m2 左右时其更新密度达到最大 ,木荷在林隙面积为 30 0~ 4 0 0m2 时 ,其更新密度达到最大 ,其他几种的更新密度都在林隙面积为 10 0~ 2 0 0m2 时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隙 更新反应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福建 树种 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种类组成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9
2
作者 廖成章 王新功 +3 位作者 洪伟 吴承祯 程煜 封磊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2-356,共5页
首次对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种类组成进行区域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研究 ,结果表明 :① 6个区域和 6个海拔梯度群落的植物类型中 ,物种数基本上是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②各区域群落植物存在不同比... 首次对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种类组成进行区域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研究 ,结果表明 :① 6个区域和 6个海拔梯度群落的植物类型中 ,物种数基本上是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②各区域群落植物存在不同比例的共有种、偏宜种和特征种 ,群落各层次结构的物种及其数量差异很大 ,群落与群落之间的物种相似性存在一定规律性 ;③各海拔梯度由于生态因子的差异 ,物种在海拔梯度和层次结构上的分布产生明显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群落 物种相似性 种类组成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裸子植物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林种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仙居典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水飞 李垚 +4 位作者 葛晓敏 周旭 王乐 陈婷婷 丁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9-1116,共8页
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浙江省内少有的一个天然植物"基因库"和"植物博物馆"。2016年,在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 hm2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完成了第1次野外调查,并从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 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浙江省内少有的一个天然植物"基因库"和"植物博物馆"。2016年,在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 hm2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完成了第1次野外调查,并从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了其群落特征。结果显示:样地内有维管植物68科126属194种。其中乔木层胸径≥1cm的木本植物36科67属121种;热带性质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和属数的66.67%和59.70%,温带性质的科和属分别占33.33%和38.81%。样地内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有1和2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的"近危"以上等级的物种10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1种,中国特有种53种,具有良好的保护和研究价值。稀有种23种,占总树种数的19.01%。重要值最大的为甜槠(Castanopsis eyrei)8.69%,其次为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6.80%和木荷(Schima superba)5.92%。平均胸径为6.95 cm,小径级木较多。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物种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括苍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边缘木高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闫淑君 洪伟 吴承祯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共4页
通过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4个林隙的559株边缘木的调查,研究其径级和高度级的结构特征,用韦布尔分布(Weibull)模型和正态分布分别拟合径级和高度级分布.结果表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边缘木径级分布符合Weibull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 通过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4个林隙的559株边缘木的调查,研究其径级和高度级的结构特征,用韦布尔分布(Weibull)模型和正态分布分别拟合径级和高度级分布.结果表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边缘木径级分布符合Weibull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而高度的分布既符合Weibull又符合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征 边缘木 林隙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径级 高度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边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闫淑君 洪伟 吴承祯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8-722,共5页
对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的两个边缘区,运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边缘效应强度指数,对其边缘效应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的林隙边缘区的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8433~1.1... 对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的两个边缘区,运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边缘效应强度指数,对其边缘效应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的林隙边缘区的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8433~1.1913;而用生态优势度值测定的林隙边缘区的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6531~2.74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效应 林隙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动态与森林景观格局研究——以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闫淑君 洪伟 吴承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5-8,共4页
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动态与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隙的不断发展,林隙冠空隙斑块形状的不规则性增强,林隙冠空隙斑块形状的破碎化程度加深,而林隙冠空隙斑块的分形维数... 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动态与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隙的不断发展,林隙冠空隙斑块形状的不规则性增强,林隙冠空隙斑块形状的破碎化程度加深,而林隙冠空隙斑块的分形维数减小。林隙冠空隙的斑块分形维数小于扩展林隙的斑块分形维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林隙动态 景观格局 林隙冠空隙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内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1
7
作者 闫淑君 洪伟 吴承祯 《中南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31,共6页
物种多度分布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应用对数模型对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的物种多度进行预测与检验.结果表明: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内外的乔木和灌木物种多度都遵从对数级数分布.
关键词 森林生态 物种多度分布 林隙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林捷 叶功富 +6 位作者 黄石德 高伟 谭芳林 金昌善 徐自坤 游慧明 欧阳亚群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10期1-5,共5页
通过11年来对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进行监测所积累的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这一地带性植被演替过程中凋落物量动态变化格局及组成特征,并分析了米槠林和甜槠林群落凋落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凋落物总量... 通过11年来对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进行监测所积累的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这一地带性植被演替过程中凋落物量动态变化格局及组成特征,并分析了米槠林和甜槠林群落凋落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凋落物总量的联系。结果表明: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平均年凋落物量为3879.45kg hm^-2,年际波动显著;凋落物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变化曲线为双峰形,夏季和冬季为两个峰值季;树枝、树叶、花果、树皮、碎屑等5个组成部分以落叶占比最大,年平均落叶量占凋落物总量的7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凋落物量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主要常绿阔叶树种的分布与热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2
9
作者 洪必恭 李绍珠 《生态学报》 CAS 1981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植物分布主要受气候因子制约,在气候因子中温度又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作为植物地理学的一条原理早已为人们所接受。可是,植物分布与温度之间的定量研究工作在我国做得还比较少。日本大阪大学吉良教授(1967,1977)曾用两种热量指标(温暖... 植物分布主要受气候因子制约,在气候因子中温度又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作为植物地理学的一条原理早已为人们所接受。可是,植物分布与温度之间的定量研究工作在我国做得还比较少。日本大阪大学吉良教授(1967,1977)曾用两种热量指标(温暖指标Warmth index和寒冷指标Coldness index)分析日本森林带的分布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阔叶树种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树种分布 青冈 热量指标 植物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 北界 红楠 热量 分布地点 植被区划 植被分区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莘口格氏烤省级自然保护区
10
《福建林业》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1958年由中国著名林学家郑万均教授提议建立莘口天然林保护区,1960年设立了莘口天然林保护区管理站,1980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护区位于三元区和永安市境内,总面积800hm²。主要保护对象是以格氏拷林和米赭林为主的中亚热... 1958年由中国著名林学家郑万均教授提议建立莘口天然林保护区,1960年设立了莘口天然林保护区管理站,1980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护区位于三元区和永安市境内,总面积800hm²。主要保护对象是以格氏拷林和米赭林为主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自然保护区 莘口 天然林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 三元区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生态系统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
《福建林业》 202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2001年6月,长汀圭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获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1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地处长汀县,总面积达10397.7公顷,主要保护原生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汀江源头重要水源涵养林,... 2001年6月,长汀圭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获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1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地处长汀县,总面积达10397.7公顷,主要保护原生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汀江源头重要水源涵养林,以及境内珍稀、濒危和特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汀江源 自然保护区 圭龙山 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
《福建林业》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1985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上杭县、连城县和新罗区交界地带,总面积22168.5hm²。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 1985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上杭县、连城县和新罗区交界地带,总面积22168.5hm²。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类型 省级自然保护区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 交界地带 新罗区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和发展阔叶林刻不容缓──兼谈阔叶林的地位和作用
13
作者 邓双文 《林业与生态》 1998年第7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阔叶林 保护和发展 阔叶树木材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方红豆杉 抗肿瘤作用 发掘生产潜力 马蹄荷 白兰花 亮叶水青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4
《福建林业》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龙栖山保护区于1989年5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将乐县,总面积1.5693万hm^(2),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
关键词 濒危野生动植物 省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龙栖山 生态系统 将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5
《福建林业》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1988年1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永安市,总面积1.l hm^(2),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的长苞铁杉林、原生性的猴头杜鹃林、南方山间盆地泥炭藓沼泽、中亚热带常... 1988年1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永安市,总面积1.l hm^(2),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的长苞铁杉林、原生性的猴头杜鹃林、南方山间盆地泥炭藓沼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资源 省级自然保护区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长苞铁杉林 主要保护对象 猴头杜鹃 山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风景区主要植被类型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世品 马祥庆 林开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7-41,共5页
对武夷山风景区现存植被主要类型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面积小,但结构复杂,种类丰富,层次分化明显。生于山谷岩隙中的岩生植物群落以青冈为建群种,因其生境特殊而有较特殊的群落结构。针阔混交林有较多常绿阔叶林的残余成分,乔... 对武夷山风景区现存植被主要类型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面积小,但结构复杂,种类丰富,层次分化明显。生于山谷岩隙中的岩生植物群落以青冈为建群种,因其生境特殊而有较特殊的群落结构。针阔混交林有较多常绿阔叶林的残余成分,乔木层分为明显的二层,上层由马尾松占据,马尾松林林相单一,乔木层仅一层,马尾松的优势极显著。九曲溪两岸的毛环竹林林相整齐,立竹均匀,但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风景区 植被 类型 群落 结构特征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生态恢复 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米槠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何建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7-10,共4页
本文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GEF项目成果之一,调查了保护区内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定位站定位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米槠群落是保护区内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性类型之一.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 本文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GEF项目成果之一,调查了保护区内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定位站定位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米槠群落是保护区内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性类型之一.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Simpson指数和PIE对武夷山米槠群落维管束植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前三者是较好的多样性指标,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值为39.058,ShannonWiener指数值H′为4.665,Pielou均匀度为81.56%,Simpson指数为59.022,种间相遇机率PIE为0.983.群落乔木层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前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11.949,3.740,82.32%,26.792,0.963;后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19.658,4.110,81.59%,36.897,0.9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研究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群落 米槠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Simpson指数 物种丰富度指数 物种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 GEF项目 生物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多样性指标 维管束植物 定位研究 代表性 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家洞水源林保护区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林 《广西林业》 1996年第4期20-20,共1页
千家洞水源林保护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灌阳县的东面,由千家洞林区、老棚林区、都庞岭林场所组成,处于湘江上游灌江的主要源头,总面积125km^2。1982年经广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水源林保护区,由国营都庞岭林场代管,主要保护对象为水源涵养林。... 千家洞水源林保护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灌阳县的东面,由千家洞林区、老棚林区、都庞岭林场所组成,处于湘江上游灌江的主要源头,总面积125km^2。1982年经广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水源林保护区,由国营都庞岭林场代管,主要保护对象为水源涵养林。 自然环境 该保护区属南岭山系都庞岭西侧的中低山山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一般海拔450~10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林保护 都庞岭 水源涵养林 长苞铁杉 福建柏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方铁杉 保护对象 自然环境 灌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叶含笑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吉华 娄开华 +2 位作者 邬玉芬 徐洪波 孙亚闽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年第B12期176-176,179,共2页
关键词 金叶含笑 试验初报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引种 自然分布 园林绿 含笑属 木兰科 新品种 乔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姑婆山水源林保护区 被引量:1
20
《广西林业》 1998年第6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水源林保护 姑婆山 天然阔叶林 珍稀濒危植物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生物资源 人工杉木 花岗岩 拟赤杨 马蹄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