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母子难分离”系统式个体治疗的团体督导
1
作者 姚玉红 许倩倩 +2 位作者 刘翠莲 魏珊丽 孟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8-822,共5页
目的:以一针对三角化个案如何自我分化的系统式个体治疗的团体督导过程来论证督导提高咨询师实践系统性思维和相关技术的有效性。方法:在连续的封闭式团体督导情境中,1位督导师带领11位团体成员运用角色扮演等团体督导方法以受督咨询师... 目的:以一针对三角化个案如何自我分化的系统式个体治疗的团体督导过程来论证督导提高咨询师实践系统性思维和相关技术的有效性。方法:在连续的封闭式团体督导情境中,1位督导师带领11位团体成员运用角色扮演等团体督导方法以受督咨询师的咨询片段(转录稿)为督导材料进行督导。结果:督导过程突出关系取向在系统式个体治疗中的应用,特别有利于被督者的系统性思维、运用情境化技术和探索互动模式,最终利于三角化个体化解自我分化僵局。结论:本次系统式个体治疗的团体督导对关系取向的系统思维和临床实操均有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式个体治疗 团体督导 关系取向 三角化 自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在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应实 张晓燕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共5页
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CRT)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患者的首选一线治疗方案,LARC患者CRT后肿瘤反应的评估直接关系到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长期预后。由于CRT引起的纤维化、水... 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CRT)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患者的首选一线治疗方案,LARC患者CRT后肿瘤反应的评估直接关系到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长期预后。由于CRT引起的纤维化、水肿和炎症反应使得肿瘤的反应性评估尤其是肿瘤是否完全缓解面临挑战。基于现有的标准区分是否完全缓解并不可靠,无法满足临床需要。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人工智能的兴起为新辅助治疗评效带来了希望,本文将围绕目前的影像学评效方法及研究现状进行评述,以期精准指导直肠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疗效评价 个体治疗 人工智能 磁共振成像 精准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标志物在华法林个体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臧月月 魏萌 +1 位作者 王李腾(综述) 周国华(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华法林是用于防治静脉和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为广泛的抗凝药物,其治疗窗窄、个体药效差异大,一直以来都是个体化用药关注的焦点。同等剂量的华法林对于不同患者可能出现剂量不足达不到抗凝疗效,或剂量过大而引发出血的不同治疗反应。... 华法林是用于防治静脉和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为广泛的抗凝药物,其治疗窗窄、个体药效差异大,一直以来都是个体化用药关注的焦点。同等剂量的华法林对于不同患者可能出现剂量不足达不到抗凝疗效,或剂量过大而引发出血的不同治疗反应。对于华法林剂量的预测,即使联合基因组学,也有50%的剂量差异得不到解释。近年来,随着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为实现华法林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机会。深入了解患者的代谢物谱和肠道微生物群,可更准确预测患者的华法林剂量需求,从而改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文章主要对与华法林个体化治疗相关的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标志物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标志物 代谢组学 微生物组学 个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个体化抗栓治疗进展
4
作者 杨佳洁 张亮 黄立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1-1117,共7页
抗栓治疗是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关键手段。随着多组学研究的进展和越来越多影响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基因被发现,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阐述了药物基因组学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抗栓治疗中的指... 抗栓治疗是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关键手段。随着多组学研究的进展和越来越多影响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基因被发现,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阐述了药物基因组学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抗栓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的研究进展,旨在挖掘通过基因检测优化药物选择与剂量调整的潜力。研究表明,氯吡格雷等药物的疗效因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2亚家族C成员19(cytochrome P450 family 2 subfamily C member 19,CYP2C19)基因多态性而异,携带CYP2C19*2或CYP2C19*3等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患者对标准抗血小板治疗反应较差,不能有效降低卒中复发风险,但通过基因检测指导药物选择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心源性卒中患者目前常选择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作为主要的抗栓治疗选择。华法林的剂量效应与多个基因,如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2亚家族C成员9(cytochrome P450 family 2 subfamily C member 9,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C1(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complex 1,VKORC1)的多态性密切相关。基因检测能够帮助医师个体化调整华法林剂量,减少出血或血栓事件的发生。综上所述,药物基因组学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抗栓治疗中的应用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药物基因组学 个体治疗 抗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急性和维持性治疗在抑郁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明珠 阎浩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29,共9页
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复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在MDD急性期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维持治疗中展现出一定潜力... 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复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在MDD急性期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维持治疗中展现出一定潜力。然而,rTMS在急性期治疗中的疗效影响因素以及长期疗效的可持续性尚未完全明确,其维持治疗方案亦未达成共识。本文对近年来应用于MDD的急性和维持性rTMS研究证据进行梳理,旨在总结当前研究进展,为rTMS在临床实践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难治性抑郁 维持治疗 个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引导下鞘内镇痛泵植入结合子午流注开穴法用于肿瘤患者癌痛治疗的专家共识
6
作者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麻醉及镇痛治疗专委会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分委会 +26 位作者 鲁义 刘存志 耿武军 郑孝振 谢敬敦 张广防 刘超 李云 瞿燕 陈磊 黄希照 田航 黎玉辉 李红新 钟和英 陶荣贵 钟杰 庄越 马钧阳 胡艳 方剑 赵高峰 肖建斌 屠伟峰 孙嘉泽 段玉婷 王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00-1808,共9页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鞘内镇痛泵植入结合子午流注开穴法在肿瘤患者癌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小组讨论形成推荐意见,经过专家咨询达成共识。共识内容包括术前评估与准备、手术操作流程、术...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鞘内镇痛泵植入结合子午流注开穴法在肿瘤患者癌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小组讨论形成推荐意见,经过专家咨询达成共识。共识内容包括术前评估与准备、手术操作流程、术后管理、中医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共识内容全面,涵盖术前评估、手术操作、术后管理、中医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显示,该中西医结合方案在有效缓解癌痛、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机体免疫功能。术后随访表明,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制订的共识内容全面,可为临床医生应用DSA引导下鞘内镇痛泵植入结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癌痛 DSA引导 子午流注开穴法 中西医结合 个体治疗 生活质量 免疫功能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他克莫司剂量/体质量调整谷浓度个体化预测模型
7
作者 蒋卉 唐亮 +4 位作者 汪鑫 姜凡 王德光 蓝晓锋 解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50,共7页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ML)算法建立他克莫司剂量/体质量调整谷浓度(TAC C0/D)预测模型。方法收集来自72例接受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手术患者的264份TAC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特征、联合用药及超声特征参数对TAC C0/D的影...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ML)算法建立他克莫司剂量/体质量调整谷浓度(TAC C0/D)预测模型。方法收集来自72例接受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手术患者的264份TAC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特征、联合用药及超声特征参数对TAC C0/D的影响。选择在TAC C0/D的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特征纳入随机森林(RF)算法进行重要性分析,筛选重要特征,并利用偏依赖图对重要特征进行解释。使用RF、支持向量回归(SVR)、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决策树(DT)和人工神经网络(ANN)5种ML算法建立TAC C0/D预测模型,并对性能最佳的RF模型进行超参数调优。结果保留了重要性评分>5的10个特征变量并纳入ML模型,分别是:谷氨酰胺转氨酶、红细胞计数、尿素氮、体质量、血肌酐、肾段动脉阻力指数、肾主动脉阻力指数、血细胞比容、肾盂杨氏模量值和移植术后时间。偏依赖图显示筛选出的10个重要变量均与TAC C0/D呈正相关。调优后的RF模型性能优于其他模型,其R 2为0.81,RMSE为43.93,MAE为29.97。结论ML模型预测TAC C0/D的表现良好,创新性地利用偏依赖图对特征进行了解释。调优后的RF模型性能最佳,为肾移植患者TAC个体化调整用药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肾脏移植 他克莫司 多普勒超声 偏依赖图 机器学习 个体化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类器官模型的建立及个体化治疗策略的筛选
8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99,共1页
近年来,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PDAC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化疗反应差异大,导致5年相对生存率低。对癌症患者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可以较大程度改善临床患者预后。类器官(patient-... 近年来,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PDAC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化疗反应差异大,导致5年相对生存率低。对癌症患者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可以较大程度改善临床患者预后。类器官(patient-derived organoid,PDO)是由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形成的组织或器官样结构,是近年来新兴的体外3D培养模型。肿瘤PDO模型可以较好地维持原发瘤的组织形态特征。其构建策略是从患者肿瘤组织中提取原代细胞,利用生长因子和基质胶来创建模拟人体内的三维生长环境。类器官能在体外模拟肿瘤细胞的病理状态,比人体临床试验中的药物反应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可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药物筛选,为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此外,通过深度测序或表型分析发现的基因突变和药物治疗靶点,对研究PDAC的发病机制和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作者重点探索了PDAC类器官模型的培养条件和构建方法,分析了影响类器官模型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同时利用病理分析和DNA测序证明了PDAC类器官保持了原发肿瘤组织的生物学特征。进一步选择了4种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进行单一或联合治疗,分析药物在PDO模型中的敏感性,为PDO模型广泛应用于胰腺导管癌患者个体化药物筛选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胰腺导管腺癌 个体治疗 化疗反应 原发瘤 药物筛选 原发肿瘤 药物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类器官模型的建立及个体化治疗策略的筛选
9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5,共1页
近年来,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PDAC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化疗反应差异大,导致五年相对生存率低。对癌症患者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可以较大程度改善临床患者预后。类器官(patient... 近年来,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PDAC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化疗反应差异大,导致五年相对生存率低。对癌症患者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可以较大程度改善临床患者预后。类器官(patient-derived organoid,PDO)是由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形成的组织或器官样结构,是近年来新兴的体外3D培养模型。肿瘤PDO模型可以较好地维持原发瘤的组织形态特征。其构建策略是从患者肿瘤组织中提取原代细胞,利用生长因子和基质胶来创建模拟人体内的三维生长环境。类器官能在体外模拟肿瘤细胞的病理状态,与人体临床试验中的药物反应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可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药物筛选,为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类器官 个体治疗 化疗反应 原发瘤 相对生存率 药物反应 恶性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NA疫苗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于晶 杨振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452,共9页
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攀升,传统疗法局限性凸显,亟需更精准的免疫治疗方法。mRNA疫苗因其在抗原设计、生产和安全性上的优势,成为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mRNA癌症疫苗的分子设计优化(如核苷修饰、UTR和ORF优化以增效和稳... 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攀升,传统疗法局限性凸显,亟需更精准的免疫治疗方法。mRNA疫苗因其在抗原设计、生产和安全性上的优势,成为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mRNA癌症疫苗的分子设计优化(如核苷修饰、UTR和ORF优化以增效和稳定)、关键抗原类型(包括病毒抗原、肿瘤相关抗原TAA、肿瘤特异性抗原TSA/新抗原及免疫调节因子)、递送系统以及临床研究进展。该类疫苗通过在体内表达特定抗原,激活免疫系统以识别和清除癌细胞。目前已有多种mRNA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常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尽管其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面临mRNA不稳定性、靶向递送困难、免疫耐受和肿瘤逃逸等挑战,未来需在抗原预测、靶向递送载体及联合用药上持续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疫苗 新肿瘤抗原 癌症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个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一穴肛个体化手术与康复初探
11
作者 王睿 彭琨 +1 位作者 马体栋 庄严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41-744,共4页
目的总结婴幼儿一穴肛的个体化手术与康复及随访经验,为婴幼儿一穴肛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2016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5例一穴肛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术前临床资料、诊断方... 目的总结婴幼儿一穴肛的个体化手术与康复及随访经验,为婴幼儿一穴肛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2016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5例一穴肛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术前临床资料、诊断方法、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康复、长期随访情况。结果5例均为女性,首诊时间均为出生后1 d,确诊后均先行横结肠造瘘术,手术时日龄2~6 d。5例经膀胱镜测量共同管(common channel,CC)长度分别为1.6 cm、2.0 cm、2.5 cm、3.0 cm、4.0 cm;尿道长度分别为2.3 cm、3.0 cm、3.2 cm、3.4 cm、4.5 cm;阴道长度分别为2 cm、2.8 cm、3 cm、3.1 cm、4.5 cm。5例均接受个体化根治手术,其中2例行后矢状入路骶会阴肛门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联合尿生殖窦整体游离移位术(total urogenital mobilization,TUM),3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肛门成形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anorectoplasty,LAARP)+TUM;术后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排尿功能评分:1例未满2岁未评分,2例评分为Ⅱ级,2例评分为Ⅰ级;关瘘后3个月膀胱残余尿量均≤8 mL。5例中2例接受排便功能评分:1例6分,1例5分。结论婴幼儿一穴肛采取个体化诊治与康复策略,可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疗效,适合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一穴肛 外科手术 肠造口术 个体治疗 排便 排尿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猫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争祯 肖桂兰 +3 位作者 石昊源 万娟 刘慧 张鑫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1期104-107,共4页
近年,随着兽医科学的发展,犬、猫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取得显著进展。心脏疾病是犬、猫等宠物健康的常见威胁,随着其年龄增长,患心脏疾病的风险也持续增加,且犬、猫之间存在品种差异,心脏疾病症状及诊疗手段不同,因此,及早诊断筛查和有... 近年,随着兽医科学的发展,犬、猫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取得显著进展。心脏疾病是犬、猫等宠物健康的常见威胁,随着其年龄增长,患心脏疾病的风险也持续增加,且犬、猫之间存在品种差异,心脏疾病症状及诊疗手段不同,因此,及早诊断筛查和有效治疗对于提高宠物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至关重要。该文从犬、猫心脏疾病的分类、诊断、治疗和预后4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期为临床犬、猫心脏疾病的诊疗及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诊断 个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夏君 谢晓娜 +1 位作者 刚晓坤 高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1-194,共4页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是临床管理方面的一个重大挑战。老年糖尿病患者有着独特的、多样化的需求,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在内,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管理应个体化,并根据其...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是临床管理方面的一个重大挑战。老年糖尿病患者有着独特的、多样化的需求,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在内,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管理应个体化,并根据其并发症的进展情况和低血糖的发生风险随时调整。本文作者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从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及自我管理方面就个体化治疗原则及目标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 个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个体化治疗与3D打印技术 被引量:114
14
作者 王燎 戴尅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3-199,共7页
个体化治疗是骨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无论是个体化假体的应用还是常规假体的个体化植入,理论上均可改善骨关节假体与邻近骨性结构的匹配,从而改善病患功能状态。个体化治疗理论上的优越性无法代偿其在术前规划、设计、制造等方面程序... 个体化治疗是骨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无论是个体化假体的应用还是常规假体的个体化植入,理论上均可改善骨关节假体与邻近骨性结构的匹配,从而改善病患功能状态。个体化治疗理论上的优越性无法代偿其在术前规划、设计、制造等方面程序上复杂及时限上滞后的缺陷,因而,个体化治疗常常停留在一种曲高和寡的概念。伴随图像技术的发展及3D打印技术的成熟,个体化设计及制造的生产效率有望显著提高,从而弥补传统个体化治疗效率上的不足,将个体化从概念落地为治疗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个体治疗 3D打印 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在泌尿外科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时佳子 王杰 +2 位作者 王志向 刘冰 王林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957-3959,共3页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其基本原理是将所需产品分层加工、层层叠加,最终生成实物。近年来3D打印在临床医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主要用于假体制作、组织工程等,在泌尿外科中也崭露头角。3D打印的技术原理和特点决定了其可以按照人...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其基本原理是将所需产品分层加工、层层叠加,最终生成实物。近年来3D打印在临床医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主要用于假体制作、组织工程等,在泌尿外科中也崭露头角。3D打印的技术原理和特点决定了其可以按照人类意愿制造出任意形状的物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外科 个体治疗 打印 应用 医学领域 组织工程 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蛋白检测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高志强 韩宝惠 +7 位作者 沈策 金先桥 董竞成 万欢英 唐洁 沈洁 顾爱琴 姜丽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8-333,共6页
背景与目的: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参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ERCC1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在晚期NSCLC患者... 背景与目的: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参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ERCC1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在晚期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从2006年8月-2009年7月,共入组222例晚期(Ⅲb-Ⅳ期)NSCL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蛋白在患者肺癌组织的表达。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个体化治疗组(n=147)及标准治疗组(n-75)。标准治疗组采用含铂化疗方案健择川顷铂或诺维本/顺铂。个体化治疗组中ERCC1蛋白高表达的患者采用非铂化疗方案健择/诺维本,ERCC1蛋白低表达的患者采用健择朋顷铂或诺维本/顺铂化疗方案。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有效率、总生存期及疾病进展时间。两组问比较采用X^2检验。1年生存率和生存期的比较采用Lifetable和Kaplan-meier方法分析。结果:随访数据截至2012年9月30日。标准治疗组的有效率为26.6%,个体化治疗组为27.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1)。标准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40.0%,个体化治疗组为4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79,P=0.24)。标准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2个月(95%CI:8.67-11.73个月),个体化治疗组为13.3月(95%CI:12.46-14.14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标准治疗组的疾病进展时间为4.8个月(95%CI:4.12-5.48个月),个体化治疗组的疾病进展时间为4.7个月(95%CI:3.88-5.5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结论:个体化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较标准治疗组有所延长,但ERCC1蛋白的检测指导晚期NSCLC的个体化治疗并未体现出有效率、生存期及疾病进展时间方面的优势,分子指标的检测能否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有待于更深入的临床研究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蛋白表达 个体治疗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青松 李明 +4 位作者 刘星 瞿向阳 周海 翁刘其 郑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196例,其中男134例,女62例。年龄1.7~15.0岁,平均年龄(10.1±3.4)岁。根据Salter-Harris分型标准:Ⅰ型31例... 目的:探讨个体化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196例,其中男134例,女62例。年龄1.7~15.0岁,平均年龄(10.1±3.4)岁。根据Salter-Harris分型标准:Ⅰ型31例,Ⅱ型75例,Ⅲ型55例,Ⅳ型33例,Ⅴ型2例。根据年龄、受伤机制、营养状况、局部软组织血供情况、骨折类型等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10~69(36.5±14.6)月,根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价:所有病人总优良率为87.8%(172/196);各型骨折优良率为:Ⅰ型100%(31/31)、Ⅱ型88.0%(66/75)、Ⅲ型83.6%(46/55)、Ⅳ型84.8%(28/33)、Ⅴ型50.0%(1/2);各型骨折不同固定方法在优良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型骨折麻醉下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在优良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1.000)。结论: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应尽早明确诊断,将其分型并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法,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恢复踝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骺骨折 个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阴道微生态在细菌性阴道病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0
18
作者 李桂军 蒋琰瑛 +1 位作者 周建娟 蔡文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个体化对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中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以降低BV复发的效果。方法:147例BV患者,其中复发性BV(RBV)50例,被随机分成A、B两组。A组67例,其中RBV21例;B组80例,其中RBV29例。两组均接受个体化治疗并维持3个月。A... 目的:探讨在个体化对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中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以降低BV复发的效果。方法:147例BV患者,其中复发性BV(RBV)50例,被随机分成A、B两组。A组67例,其中RBV21例;B组80例,其中RBV29例。两组均接受个体化治疗并维持3个月。A组治疗至临床症状消失、Amsel正常后,继续调节阴道微生态至Nugent评分≤3分、AV评分≤2分、阴道菌群密集度Ⅱ~Ⅲ度且乳杆菌占明显优势、H2O2≥2μmol/L时停药;B组治疗至临床症状消失、Amsel正常时即停药。两组停药后均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3个月后复发率及A组在治疗过程中继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需氧菌性阴道炎(AV)及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结果:A组5例因治疗不规范被剔除。A组随访3个月复发率16.13%、B组4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治疗过程中,A组继发AV17例(27.42%)、继发VVC24例(38.71%)。A组BV患者经甲硝唑、奥硝唑及克林霉素个体化治疗,继发VVC及AV的患者经唛咪康帕、克林霉素个体化治疗9疗程后,阴道微生态均得到完全恢复。结论:个体化对症治疗中动态监测并消除继发感染和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可明显降低BV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 个体治疗 阴道微生态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需氧菌性阴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转移瘤患者不同个体化治疗方案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福献 郑艳 +3 位作者 买买提江.卡斯木 杨晓辉 张逸鲲 王桂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8-83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转移瘤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为改善颅内转移瘤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提供依据。方法:本组颅内转移瘤患者186例,根据患者病情及影像学资料分为Ⅰ组(手术+放疗+化疗组)81例、Ⅱ组(放疗+化疗组)66例、Ⅲ组(化疗组)14例... 目的:探讨颅内转移瘤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为改善颅内转移瘤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提供依据。方法:本组颅内转移瘤患者186例,根据患者病情及影像学资料分为Ⅰ组(手术+放疗+化疗组)81例、Ⅱ组(放疗+化疗组)66例、Ⅲ组(化疗组)14例、Ⅳ组(放疗组)14例及Ⅴ组(支持治疗组)11例。比较各组患者颅内高压、神经压迫症状治疗的有效率及平均生存期,对可随访到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患者颅内高压、神经压迫症状治疗的有效率及平均生存期分别较Ⅱ、Ⅲ及Ⅴ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与Ⅳ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转移瘤患者要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首选为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其次为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转移瘤 个体治疗 颅内高压 神经压迫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例耐多药肺结核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学锐 高微微 +2 位作者 卜建玲 戈启平 马玙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 观察与分析 6 9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根据耐药情况将病人分为 3组 ,HR耐药组 (Ⅰ组 )、HR + 1药耐药组 (Ⅱ组 )和≥HR + 2药耐药组 (Ⅲ组 )制定个体化方案 ,观察痰菌阴转率及胸部X线好转率。结果  3... 目的 观察与分析 6 9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根据耐药情况将病人分为 3组 ,HR耐药组 (Ⅰ组 )、HR + 1药耐药组 (Ⅱ组 )和≥HR + 2药耐药组 (Ⅲ组 )制定个体化方案 ,观察痰菌阴转率及胸部X线好转率。结果  3组 6、12及 2 4月的痰菌阴转率及胸部X线好转率各为Ⅰ组 :76 .5 % ,94 .1% ,94 .1% ,94 .1% ;Ⅱ组 :6 0 .0 % ,6 5 .0 % ,70 .0 % ,80 .0 % ;Ⅲ组 :4 6 .9% ,5 0 .0 % ,4 6 .9% ,5 6 .3%。Ⅰ组、Ⅲ组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P <0 .0 1)而与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个体化方案治疗失败与耐多种药物、肺部不可逆性病变及病变广泛有关。根据药敏结果及早建立个体化的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对M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治疗 个体化方案 耐多药肺结核 痰菌阴转率 胸部X线 药组 病人 目的观 结论 显著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