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成人之路:从身体到灵魂——兼谈柏拉图哲学教育的意蕴 被引量:8
1
作者 位涛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7,共8页
每个人都是差异化的独立个体,教育的展开究其本质就是要基于每个人的自然天赋而引导他自身走向整全的发展。好的教育始于健康的身体,身体作为教育的起点也就具有了本体性的意义。良好健全的身心状态使得个体能够拥有发达的对于外部事物... 每个人都是差异化的独立个体,教育的展开究其本质就是要基于每个人的自然天赋而引导他自身走向整全的发展。好的教育始于健康的身体,身体作为教育的起点也就具有了本体性的意义。良好健全的身心状态使得个体能够拥有发达的对于外部事物的感知觉能力,这也是个体敞开自我身心,向着更广范围的探究事物,习得理智知识以及获致社会性的基础性条件。同时,个体成长的终极的目的还在于以发达的身体为基础走向灵魂的美善,以此获致幸福。柏拉图提出的个体成人路径也正是基于从身体到灵魂的整全发展的教育序列,而且哲学教育在从身体的健全到灵魂的美善之间起到着升华性的作用,也即哲学教育提升了个体成人的高贵性。从身体出发,培育美善的灵魂,提升教育的品性,这对当今德性缺失的教育现状无疑是一种大有裨益的补充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成人 身体 灵魂 哲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教育路径追寻生命的整全何以可能——评《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 被引量:6
2
作者 陶志琼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3-128,共6页
《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一书站在个体发展的视角,以个体成人为根本取向,以对个体生命、个体生命的属人性和个体的全面发展为认识基础,从教育哲学视角探讨了实现个体生命整全的可能性。成就个体生命整全性需要进行教... 《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一书站在个体发展的视角,以个体成人为根本取向,以对个体生命、个体生命的属人性和个体的全面发展为认识基础,从教育哲学视角探讨了实现个体生命整全的可能性。成就个体生命整全性需要进行教育设计:关注个体成长的过程性与阶段性,关涉人的全面发展的整合之道,追求个体整全发展教育的价值取向。"个体成长与教育的基础是身体"意味着本书是以身体作为本体论的,书中对"爱欲"术语的偏好意味着作者具有强烈的古典人文情怀,追求个体整全成人的哲学教育应该贯穿整个人生过程。理想的教育要借助整全生命思想的力量看清成全生命之路的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路径 个体成人 教育哲学 生命整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道游艺与个体成人 被引量:1
3
作者 柯小刚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共3页
一个时代的教育状况与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之间,往往是互相影响、互为镜像的。在一个机器的时代,教育也往往不自觉地想把人培养为机器。在一个物化的时代,教育也难免致力于把人培养为物质和资本的奴隶,或一种名为“劳动力资源”的商品。... 一个时代的教育状况与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之间,往往是互相影响、互为镜像的。在一个机器的时代,教育也往往不自觉地想把人培养为机器。在一个物化的时代,教育也难免致力于把人培养为物质和资本的奴隶,或一种名为“劳动力资源”的商品。现代性发展之初,人们急于把经典从教育中排除出去,目的是清除障碍,加速发展。然而,现代性片面发展的恶果很快使人明白,刻意排斥古典的现代性无异于杀鸡取卵,虽然短期内可以刺激发展,但长期效果却会整体降低人类文明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资源 长期效果 清除障碍 片面发展 个体成人 人类文明 现代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材施教与个体成人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铁芳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22,共8页
孔子因材施教的基本内涵是小以小成、大以大成,即让每个人都能从自我禀赋个性出发,经由受业而身通,都能立身行道,发挥各自的才能,由此而敞开自我人生整体发展的通道。孔子因材而教的关键质素正是爱与理的统一,爱中有礼,爱中蕴含着理智,... 孔子因材施教的基本内涵是小以小成、大以大成,即让每个人都能从自我禀赋个性出发,经由受业而身通,都能立身行道,发挥各自的才能,由此而敞开自我人生整体发展的通道。孔子因材而教的关键质素正是爱与理的统一,爱中有礼,爱中蕴含着理智,在师生交往共同体之中循循然善诱地导出每个人自我成人的可能性。因材施教乃是顺着个体自身发展的本源而引导个体成长的逐步展开,进而达成自我天性与天命的充分实现。"学而优则仕"正是一个人"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的实践方式。因材施教的最终指向是在天与人的世界中促成个体完整成人,提升个体做人的格局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材施教 个体成人 学达性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教育的古典意蕴与个体成人的诗性展开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铁芳 孙露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5,共13页
就古典劳动诗歌来分析劳动教育的意蕴,意在回返个体成人的基础性视域,拓展劳动教育的文化意涵。个体在劳动之中,不仅仅是劳其筋骨,同时也是向着劳动之物打开自我身体官能,向着他人打开自我生命之爱与希望,向着天地四时打开自我生命节律... 就古典劳动诗歌来分析劳动教育的意蕴,意在回返个体成人的基础性视域,拓展劳动教育的文化意涵。个体在劳动之中,不仅仅是劳其筋骨,同时也是向着劳动之物打开自我身体官能,向着他人打开自我生命之爱与希望,向着天地四时打开自我生命节律,劳动教育的意涵乃是以劳动的方式引导个体融身天地他人之中。劳动的展开呈现出不同的年龄阶段特征,成年人的劳动更多地呈现为向着家庭的责任分担,儿童的劳动则更多地基于儿童天性。由此,劳动教育的意涵乃是以劳动的方式促成个体在天性与责任之间趋向个体成人。个体成人趋于完成阶段,则意味着个体对劳动之艰辛的勇敢担当。今日劳动教育应体现劳动形式的多样性与简朴劳动的基础性。在个体成人初始阶段体验人类初始性的生存方式,实际上就是把人类初始性的生存方式置于个体生存的基础性结构之中,以扩展个体生活的基本视域,扩展意义生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劳动教育 古典意蕴 个体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动教育的文化之维:劳动何以促成个体之成人 被引量:12
6
作者 位涛 孙振东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当前的劳动教育实践忽视对于成为"劳动者"的文化认同的培养。而无论是以职业性为导向的劳动教育,还是以个体更高文化价值观为中心的劳动教育,其核心目的都在于"育人"。换言之,培养"劳动者"也是个体成人... 当前的劳动教育实践忽视对于成为"劳动者"的文化认同的培养。而无论是以职业性为导向的劳动教育,还是以个体更高文化价值观为中心的劳动教育,其核心目的都在于"育人"。换言之,培养"劳动者"也是个体成人的现实劳动教育实践,成为劳动者也即个体成人的过程。为此,我们要从个体成人的意义上来分析劳动以及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而个体成人是人不断超越自然性而走向文化性存在的历程,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文化之维。劳动教育的文化之维不仅包括以劳动文化作为个体成人的价值指引,也包括以劳动教育指向个体文化性的存在。同时,以个体文化性成人为旨归的劳动教育,需要走向教化性的劳动教育实践:在劳动教育的目标导向上要树立个体"作为劳动者"的文化价值观;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以提升个体的文化—精神境界为鹄;在劳动教育的具体展开途径中要汲取各种优秀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劳动教育 文化 个体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学与成人之道:论学习意志的生成及其教学实现 被引量:7
7
作者 程力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6,共13页
学习意志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持续性精神动力和理性实践倾向。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同时具有目标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等特征。设计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意向性目标,是生成学习意志的前提;价值澄清、目标追... 学习意志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持续性精神动力和理性实践倾向。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同时具有目标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等特征。设计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意向性目标,是生成学习意志的前提;价值澄清、目标追寻和理性实践是学习意志的过程;而超越自我与实现自我则是学习意志的归属。当前我国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符号认知过程,漠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意志及其对个体精神发育与品格养成的重要价值。为此,教学需要确立学习的意志过程取向,构建基于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多维学习观;将意志力纳入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在学科教学中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营造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提供生发学习意志的教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意志 个体成人 学习目标 意志力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中国少年 成生命气象——基于文化自觉与生命自信的中国少年培育实践体系建构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铁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60,共15页
当代中国教育迫切需要一种精神的自觉,也即自觉育人的使命所在,自觉地培养文化—生命意义上的中国人。中国人的培育始自少年阶段。如何从文化自觉与生命自信的双重需要出发,切实地培育文化—生命意义上的中国少年,就成了当前中小学学校... 当代中国教育迫切需要一种精神的自觉,也即自觉育人的使命所在,自觉地培养文化—生命意义上的中国人。中国人的培育始自少年阶段。如何从文化自觉与生命自信的双重需要出发,切实地培育文化—生命意义上的中国少年,就成了当前中小学学校教育的灵魂所在。中国少年培育,并不是把中国少年与他国少年简单分隔,而是一种人性成长的方式。中国少年培育实践体系,试图以培育自信豪迈的中国少年为根本取向,以"育中国少年,成生命气象"为核心理念,以"立健康身心、赏人间万物、游六艺五经、涵古今中西、养精神气魄、成中国少年"为实践序列。中国少年培育着眼于在历史的长河中彰显健全的民族个性与自信,同时又保持自身向着世界各民族的开放性,以蓬勃的生命气象与健全的人格姿态贡献于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年 文化自觉 生命自信 生命气象 古典诗教 个体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走向人本: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铁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共12页
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发生始于回归教学。素质教育的提出及其实践深化了对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认识,逐步开启教育中人的自觉,由此而提示着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深刻转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 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发生始于回归教学。素质教育的提出及其实践深化了对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认识,逐步开启教育中人的自觉,由此而提示着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深刻转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再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再到学校文化建设,带动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性变革,也带来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进一步发展。新教育实验和新基础教育实践,着力强化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整体性探索,促成当代中国教育从外在整体性改进到内在整合性提质的转变。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进一步升华,乃是要把当代中国教育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发展进程之中,从培养具体的人到培养具体的中国人,以深化个体成长成人之中的民族文化认同与生命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自觉 人的自觉 个体成人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唤起美好事物的欲求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铁芳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9,共7页
"什么是教育"的问题,乃是那种值得我们永远去探究的问题。本文试图回到个体和人类的美好教育记忆,来探寻好的教育的真谛。教育作为一种以育人为中心的活动,其核心正在于激活个体对美好事物的欲求,并以之引导人成为"人&qu... "什么是教育"的问题,乃是那种值得我们永远去探究的问题。本文试图回到个体和人类的美好教育记忆,来探寻好的教育的真谛。教育作为一种以育人为中心的活动,其核心正在于激活个体对美好事物的欲求,并以之引导人成为"人"。这里的美好事物正是包蕴在日常生活世界之中又超越于日常生活之上的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价值事物。美好事物的欲求奠定在个体生命初期,儿童教育的中心,就是给予一个人生命初期以美好事物的经历,激活个体人生之中对美好事物的爱。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的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是生动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教育不止是生活的准备,而且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总是以必要的闲暇为基本条件,以生活化的形式激励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欲求。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激励、彰显个体灵魂的美善,达成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个体成人。今日教育无疑越来越多地远离了教育的本源,其最终的结果是远离了个体完整成人的目标,这意味着不断地回返教育本源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美好事物 个体成人 苏格拉底 教育灵魂 教育本质 教育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寻生命的整全:一种生命论的教育哲学如何可能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铁芳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17年第2期151-171,150+197,共23页
当代教育的诸种问题,归结起来,中心乃是个体成人理想的迷失,也就是对教育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的思考匮乏。本文力求在对教育的理性审视与诗性观照相结合的基础上,探寻生命的整全之道与整全性教育的内在路径。个体发展的整体性,或... 当代教育的诸种问题,归结起来,中心乃是个体成人理想的迷失,也就是对教育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的思考匮乏。本文力求在对教育的理性审视与诗性观照相结合的基础上,探寻生命的整全之道与整全性教育的内在路径。个体发展的整体性,或者个体生命成长的内在整合之道,首先体现为个体成长的过程性与阶段性,即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目标,彼此之间既有差异,又有呼应,同一阶段不同要素有机组合、相互促进,由此而形成个体渐进发展、自我提升、逐步朝向整全的发展态势。我们探究一种整全性的教育理想或理念的根本意义,就是激励教育人内心之中对现实中尚不存在的教育之完善性的渴望,也即激活热爱教育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成人 整全生命 整全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生命的《论语》:《论语》研读作为一种生命的攀登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铁芳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30,共8页
本文从个体《论语》研读的历程出发,阐释《论语》研读与个体生命成长的内在关联。我对《论语》的研读经历了一个顶礼膜拜、反思批判到自我融入的阶段。就《论语》研读而言,我们需要的乃是倾入身心与孔子相遇,而不是把孔子作为仰视或俯... 本文从个体《论语》研读的历程出发,阐释《论语》研读与个体生命成长的内在关联。我对《论语》的研读经历了一个顶礼膜拜、反思批判到自我融入的阶段。就《论语》研读而言,我们需要的乃是倾入身心与孔子相遇,而不是把孔子作为仰视或俯瞰的对象。不仅如此,《论语》研读需要我们用整个的生命来绎读,用我们的一生来追寻仁爱之路,诠释仁爱的真谛。《论语》本身关乎每个中国人之个体成人的中华文化之精神根脉,《论语》研读乃是一种文化的承担。就个体自身而言,研读《论语》,意在打开我们作为中国人生命意义之本与源,让我们在一种民族文化的回返中重新甄定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仁爱 民族精神 中国人 个体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发与回返之间的生命选择——《诗经·君子于役》的教育哲学阐释
13
作者 刘铁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13,共5页
《诗》之教以诗性的方式开启个体成人的初始性视域,潜移默化之中,奠定个体成人之原型。《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作为一首妻子思念行役丈夫的忧虑之辞,其间所传达的乃是置身天地之际、家国之间的生命选择方式。在这里,天地乃是... 《诗》之教以诗性的方式开启个体成人的初始性视域,潜移默化之中,奠定个体成人之原型。《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作为一首妻子思念行役丈夫的忧虑之辞,其间所传达的乃是置身天地之际、家国之间的生命选择方式。在这里,天地乃是个体成人的基础性视域,家国乃是个体成人的社会性视域,情感乃是个体成人的内在性视域,由此而敞开的古典中国个体成人的基本范式:以天地为基本视域而展开个体的现实人生,深情地活在家国之中,活在人与人的温暖联结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于役》 个体成人 人天合一 家国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