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细鳞鲑生物学参数研究及其个体变化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建禄 许涛清 +3 位作者 黄吉芹 边坤 方程 王启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121,共5页
探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tsinlingensis)个体生物学参数及个体小型化现象,为该鱼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于1991年8月、1992年11月,对秦岭黑河流域秦岭细鳞鲑进行了两次调查,采集到样本178尾,对样本进行了生物学数... 探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tsinlingensis)个体生物学参数及个体小型化现象,为该鱼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于1991年8月、1992年11月,对秦岭黑河流域秦岭细鳞鲑进行了两次调查,采集到样本178尾,对样本进行了生物学数据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秦岭细鳞鲑体长为48~290 mm,体重为3~475 g,50 g以下个体占比达75.84%。体长(L)-体重(W)关系式为:W=3×10^(-5)L^(2.9105),R^(2)=0.982,雌雄性比为1:1.44。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雌、雄秦岭细鳞鲑的肥满度、比肠长、脏体比、腹腔脂肪指数等4个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与2014年相同流域的秦岭细鳞鲑数据比对后发现,平均体重和100 g以下个体所占百分比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现有关于秦岭细鳞鲑个体小型化的报道,认为秦岭细鳞鲑个体小型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细鳞鲑 生物学参数 秦岭黑河 个体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吻鲈幼体α—淀粉糖化酶基因表达的个体发育变化
2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尖吻鲈 幼体 α-淀粉糖化酶 基因表达 个体发育变化 早期发育过程 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海四种蛸类不同生长阶段角质颚的形态特征
3
作者 刘佳翔 王超 方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0,I0002,I0003,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估我国近海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卵蛸(Amphioctopus ovulum)、长蛸(Octopus minor)和中华蛸(Octopus sinensis)等4种主要蛸类的角质颚形态与生长特征,为探索蛸类物种在复杂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系统评估我国近海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卵蛸(Amphioctopus ovulum)、长蛸(Octopus minor)和中华蛸(Octopus sinensis)等4种主要蛸类的角质颚形态与生长特征,为探索蛸类物种在复杂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4个蛸类物种角质颚形态研究的分组样本50~80对,采用27个地标点,根据性腺成熟度将4个蛸类物种划分为不同发育阶段,基于几何形态测量法系统分析角质颚形态随个体生长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长蛸与中华蛸在上、下颚形态上明显区别于短蛸和卵蛸;长蛸和中华蛸的角质颚形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明显变化,卵蛸则在未成熟阶段角质颚形态变化更大,短蛸角质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则无明显形态变化。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长蛸、中华蛸在上、下颚形态上与短蛸、卵蛸有明显区别,尤其在PC1轴上的变异最为突出。形态可视化结果表明,喙部、翼部和侧壁是发生明显变化的关键结构,不同物种在发育过程中呈现各自独特的生长轨迹与形态转变方向。此外,多元回归分析表明,4种蛸类角质颚存在明显的异速生长特征。卵蛸的上颚和短蛸的下颚在未成熟阶段呈现快速生长趋势,而中华蛸和长蛸的颚部在成熟阶段则趋于减缓,呈现功能结构趋稳趋势。这种异速生长模式与其摄食习性及生态位利用密切相关,说明角质颚不仅是摄食器官,也是体现物种生态适应和进化压力的重要表型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蛸类 角质颚 几何形态测量学 个体生长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