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适宜区域与时段选择 |
杜关
车秀芬
张吉贞
李伟光
邹海平
吕润
|
《热带农业科学》
|
2024 |
0 |
|
2
|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5078高产制种技术 |
王鹤鹃
杨鹏
孙志伟
程国旺
王凤杰
王程亮
|
《园艺与种苗》
CAS
|
2024 |
0 |
|
3
|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徽两优9192高产制种技术 |
王鹤鹃
杨鹏
程国旺
王凤杰
孙志伟
王程亮
|
《园艺与种苗》
CAS
|
2024 |
0 |
|
4
|
优质广适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两优268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
陆云
申关望
祁玉良
余林闯
余新春
沈光辉
徐士库
陈庆明
|
《农业科技通讯》
|
2024 |
0 |
|
5
|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新品种清两优广湘粘的选育和制种栽培技术 |
张超福
伍健
吴合周
杨晶
贾琳
|
《农业科技通讯》
|
2024 |
0 |
|
6
|
云南两系杂交稻的发展 |
李全衡
|
《云南农业》
|
2007 |
1
|
|
7
|
两系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对播期的反应 |
谢戎
何光华
左永树
杨正林
李道荣
|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
1998 |
23
|
|
8
|
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审定和推广现状及对浙江省的启示 |
房玉伟
李荣德
陈孝赏
段敏
刘守坎
刘庆龙
|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9
|
中国两系杂交稻的发展现状及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
黄惠芳
鄂志国
祁永斌
管耀祖
|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6
|
|
10
|
两系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及相关性研究 |
郑文凯
陈光辉
周清明
王建龙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2
|
|
11
|
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两系杂交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易国英
戴平安
郑圣先
黄科延
廖育林
|
《作物研究》
|
2006 |
22
|
|
12
|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丰两优香一号的选育及应用 |
徐继萍
周桂香
张国良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8 |
13
|
|
13
|
两系杂交水稻研究现状与对策 |
孙宗修
于永红
胡国成
肖晗
斯华敏
付亚萍
|
《科技通报》
|
2000 |
13
|
|
14
|
两系杂交稻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
严钦泉
阳菊华
伏军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6
|
|
15
|
两系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及与茎鞘物质运转的关系 |
郑华
屠乃美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16
|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500的选育 |
唐文帮
陈立云
刘国华
肖应辉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7
|
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Ⅱ)——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研究 |
王守海
王德正
罗彦长
李成荃
吴爽
杜士云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02 |
3
|
|
18
|
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Ⅳ)——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与高产技术研究 |
王守海
李成荃
王德正
罗彦长
杜士云
吴爽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03 |
5
|
|
19
|
两系杂交稻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
谢炜
唐春生
刘新民
高家樟
黄守行
罗学义
曹国平
肖青
张益民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20
|
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两优6326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
胡锋
曹新国
唐小马
王美琴
熊忠炯
王学会
程秀萍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