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适宜区域与时段选择
1
作者 杜关 车秀芬 +3 位作者 张吉贞 李伟光 邹海平 吕润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掌握两系杂交稻在海南制种的气象灾害风险,是科学合理安排两系杂交稻制种生长期的重要依据。针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的3个关键阶段(育性敏感安全期、抽穗扬花授粉安全期和灌浆安全期)的气象灾害概率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实例验... 掌握两系杂交稻在海南制种的气象灾害风险,是科学合理安排两系杂交稻制种生长期的重要依据。针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的3个关键阶段(育性敏感安全期、抽穗扬花授粉安全期和灌浆安全期)的气象灾害概率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实例验证得出各地区制种的安全时段,以及需重点考虑的气象灾害。海南两系杂交水稻育性敏感安全期可安排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三亚、陵水地区从3月上旬开始;乐东、东方、昌江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临高在4月中旬至下旬左右,不同界限温度变化略有先后。各地花期的阴雨天气较为随机且概率较小;临高、昌江地区制种重点关注灌浆安全期干热风等危害,提早播种。目前海南水稻制种区域和时段合理,可根据不育系材料不育起点温度阈值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短,适当调整播种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制种 风险 气象灾害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5078高产制种技术
2
作者 王鹤鹃 杨鹏 +3 位作者 孙志伟 程国旺 王凤杰 王程亮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4期92-93,共2页
两优507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株型好、产量高、适口性好等优点,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该文简述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特征特... 两优507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株型好、产量高、适口性好等优点,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该文简述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优5078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徽两优9192高产制种技术
3
作者 王鹤鹃 杨鹏 +3 位作者 程国旺 王凤杰 孙志伟 王程亮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2期70-71,74,共3页
徽两优9192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具有丰产性良好、株型好、生育期适中、抗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 徽两优9192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具有丰产性良好、株型好、生育期适中、抗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根据徽两优9192的亲本特性及制种地区福建省建宁县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从选择制种区域、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徽两优9192的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优9192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广适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两优268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4
作者 陆云 申关望 +5 位作者 祁玉良 余林闯 余新春 沈光辉 徐士库 陈庆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两优268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自育光温敏核不育系2029S与自育恢复系R26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该品种聚合了长势繁茂、稻米品质优、广适抗逆性强、制种产量高等特性,202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具有较强的市场应用前景。
关键词 优268 异交习性 两系杂交水稻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新品种清两优广湘粘的选育和制种栽培技术
5
作者 张超福 伍健 +2 位作者 吴合周 杨晶 贾琳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0期182-184,共3页
清两优广湘粘是湖南桃花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清S与强优势恢复系广湘粘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倒等特点,2023年通过长江中下游中稻国审。本文作者介绍了清两优广湘粘的选育过程,并根据大穗型品种分蘖力弱... 清两优广湘粘是湖南桃花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清S与强优势恢复系广湘粘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倒等特点,2023年通过长江中下游中稻国审。本文作者介绍了清两优广湘粘的选育过程,并根据大穗型品种分蘖力弱的生长特性,提出了增加用种量和基本苗、争取较多低位分蘖成穗的栽培技术,并总结了该品种的制种技术要点,对其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 优广湘粘 选育 制种技术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两系杂交稻的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全衡 《云南农业》 2007年第12期36-37,共2页
我省两系杂交稻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云南省科技厅“九五”、“十五”期间将“云南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与巾试开发”列为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促进了云南两系杂交稻研究的自主创新。“十五”期间己累计种植247万亩,平均亩产650k... 我省两系杂交稻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云南省科技厅“九五”、“十五”期间将“云南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与巾试开发”列为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促进了云南两系杂交稻研究的自主创新。“十五”期间己累计种植247万亩,平均亩产650kg。可喜的是在中试开发上项目组自育的品种在省内66个县和四川、贵州、广西示范推厂的同时,走出国门,在越南、缅甸、老挝、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试验、示范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 云南省 “十五”期间 科技攻关项目 两系杂交水稻 自主创新 国家试验 巴基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对播期的反应 被引量:23
7
作者 谢戎 何光华 +2 位作者 左永树 杨正林 李道荣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23-27,共5页
研究了两系杂交水稻主要产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播期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两者相关性最显著。播期对单株产量、结实率及结实率相对重要性... 研究了两系杂交水稻主要产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播期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两者相关性最显著。播期对单株产量、结实率及结实率相对重要性影响较大,而对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穗粒数及结实率的偏相关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产量 性状 播期 水稻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审定和推广现状及对浙江省的启示 被引量:6
8
作者 房玉伟 李荣德 +3 位作者 陈孝赏 段敏 刘守坎 刘庆龙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共有139个组合通过省级或者国家新品种审定,其中,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的26个,被农业部冠名"超级稻"的品种5个。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1998—2015年共有76个两... 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共有139个组合通过省级或者国家新品种审定,其中,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的26个,被农业部冠名"超级稻"的品种5个。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1998—2015年共有76个两系早稻组合推广面积达到或超过0.67万hm^2,累计推广753.1万hm^2,其中湖南、湖北、江西3个省份累计推广697.4万hm^2,占总面积的92.6%。种业公司是两系杂交早稻选育和推广最重要的力量,育成组合推广面积占总面积的41.6%,湖南省育种单位贡献最大,育成组合在湖南、江西、湖北等多个省份累计推广面积达588.7万hm^2。介绍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审定和推广的现状,分析主要不育系贡献率及系谱关系,提出浙江省发展两系杂交早稻的优势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两系杂交早稻 推广面积 不育 谱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两系杂交稻的发展现状及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惠芳 鄂志国 +1 位作者 祁永斌 管耀祖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3-899,共7页
自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农垦58S发现以来,两系杂交稻在我国杂交稻的选育、推广与应用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同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机理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国两系杂交稻的发展现状... 自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农垦58S发现以来,两系杂交稻在我国杂交稻的选育、推广与应用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同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机理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国两系杂交稻的发展现状,以及光敏雄性不育基因、温敏雄性不育基因和反向光温敏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对两系杂交稻的发展以及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机理研究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 光敏雄性不育 温敏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郑文凯 陈光辉 +1 位作者 周清明 王建龙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3-315,共3页
选用8个两用核不育系作母本,30个恢复系作父本,共配制两系杂交组合147个,分析了所有杂种一代植株上的F2种子10个品质性状的表现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优质率低,10项指标同时达到三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有16个,占10.2%,同时达... 选用8个两用核不育系作母本,30个恢复系作父本,共配制两系杂交组合147个,分析了所有杂种一代植株上的F2种子10个品质性状的表现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优质率低,10项指标同时达到三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有16个,占10.2%,同时达到二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有1个,占0.68%,没有1个组合10项指标同时达到一等优质稻米标准.各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两项指标达到优质标准比例最低,达到三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分别占21.09%和18.37%,达二等优质稻米标准组合比例仅为12.24%和12.24%,达一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仅为4.08%和4.76%.两系杂交水稻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出糙率与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1 7**,0.341 4**,0.306 0**;精米率与胶稠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04 8**;垩白粒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 5**和0.326 7**;垩白度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08 1**;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千粒重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1 7**和0.321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两系杂交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易国英 戴平安 +2 位作者 郑圣先 黄科延 廖育林 《作物研究》 2006年第1期40-43,共4页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不同组配量对两系杂交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下,两系杂交水稻的N,P2O5,K2O每公顷经济施用量:早稻分别为160~180,70~90,90~110kg,晚稻分别为180~190,45-55。1...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不同组配量对两系杂交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下,两系杂交水稻的N,P2O5,K2O每公顷经济施用量:早稻分别为160~180,70~90,90~110kg,晚稻分别为180~190,45-55。180-200kg;早稻分别施180,90,180kg,晚稻分别施240。90。270kg获得了最高产量。随着氯、钾肥用量的增加.钾、磷、氯吸收量呈逐渐提高的趋势;早稻施中量磷,晚稻施低量磷肥有助于对氮、钾的吸收。此种关系亦表现在养分的利用率上.其中中量钾肥更有利于氮、磷养分利用率的提高。在最佳经济施肥量范围内.肥料利用率氮磷钾彼此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互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施肥 产量 养分吸收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丰两优香一号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徐继萍 周桂香 张国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016-4017,共2页
[目的]推广优质高产的两系杂交新组合丰两优香一号。[方法]对丰两优香一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进行综述。[结果]2006年该品种通过江西和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安徽省及国家农作物... [目的]推广优质高产的两系杂交新组合丰两优香一号。[方法]对丰两优香一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进行综述。[结果]2006年该品种通过江西和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安徽省及国家农作物委员会审定,在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等省种植,均表现突出。[结论]该品种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优香一号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研究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宗修 于永红 +3 位作者 胡国成 肖晗 斯华敏 付亚萍 《科技通报》 2000年第1期1-7,共7页
介绍了全国近年来两系杂交水稻研究和育种的重要进展. 在分析浙江省光温敏不育系和两系杂交水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育性转换 水稻 浙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被引量:16
14
作者 严钦泉 阳菊华 伏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3-166,共4页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 ,以籼粳程度不同的 4个两用核不育系和 11个优良父本品系为材料 ,研究和分析了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结果发现 ,亲本籼粳程度与杂种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三者...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 ,以籼粳程度不同的 4个两用核不育系和 11个优良父本品系为材料 ,研究和分析了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结果发现 ,亲本籼粳程度与杂种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三者之间两两相关显著 ,而亲本籼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 配合力 杂种优势 亲本籼粳程度 亚种间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及与茎鞘物质运转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郑华 屠乃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4-278,共5页
为探明两系杂交稻产量形成的特点 ,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分别对 3个早稻 ,3个晚稻共 6个两系杂交组合和 1个晚稻恢复系的灌浆特性及其与茎鞘物质运转和输导组织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1)高的灌浆速率应作为选择高产组合的依据之... 为探明两系杂交稻产量形成的特点 ,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分别对 3个早稻 ,3个晚稻共 6个两系杂交组合和 1个晚稻恢复系的灌浆特性及其与茎鞘物质运转和输导组织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1)高的灌浆速率应作为选择高产组合的依据之一 ,并且要将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结合考虑 .2 )两段灌浆时间差越小 ,越有利于提高籽粒结实率和充实度 .3)高糖花比是促进籽粒灌浆的前提 ,抽穗前提高糖花比 ,同时在灌浆始期促进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库运转有利于激发库的活性、启动和促进更多的籽粒灌浆 ,减少空秕粒的产生 ,进而提高千粒重 .4 )输导组织对物质运转的作用 ,不同组合表现不同 .早稻由于“流”的空间过小 ,对物质运转产生一定障碍 ;而晚稻“流”的大小足以承载碳水化合物的运转且表现空间过剩 .生产中可通过壮秆来扩大“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 灌浆特性 籽粒 茎鞘 物质运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500的选育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文帮 陈立云 +1 位作者 刘国华 肖应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7-289,共3页
培两优 5 0 0是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育性稳定、米质好、株型好、再生能力强的培矮 6 4 S为母本 ,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穗大粒多、米质较好的优良品系 5 0 0为父本进行杂交 ,于 1995年育成的适合作中稻蓄留再生种植的两... 培两优 5 0 0是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育性稳定、米质好、株型好、再生能力强的培矮 6 4 S为母本 ,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穗大粒多、米质较好的优良品系 5 0 0为父本进行杂交 ,于 1995年育成的适合作中稻蓄留再生种植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 .经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 :该组合头季比汕优 6 3生育期短 4 d,产量相当 ;再生季生育期比汕优 6 3长 7d,增产 1倍左右 ;两季均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好、田间抗性较强 .2 0 0 2年 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优500 选育 再生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Ⅱ)——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守海 王德正 +3 位作者 罗彦长 李成荃 吴爽 杜士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2期157-161,共5页
以 3 418S、X0 7S、3 99S、2 3 0 1S和培矮 64S(CK) 5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 ,1994~ 2 0 0 1年在合肥进行分期播栽试验 ,抽穗时观察其育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历年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时段大致为 8月 10~ 2 5日 ,... 以 3 418S、X0 7S、3 99S、2 3 0 1S和培矮 64S(CK) 5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 ,1994~ 2 0 0 1年在合肥进行分期播栽试验 ,抽穗时观察其育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历年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时段大致为 8月 10~ 2 5日 ,其相应的育性敏感安全时段约在 7月 2 5日~ 8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种子生产 安全技术 应用研究 籼型 光温敏核不育 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Ⅳ)——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与高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守海 李成荃 +3 位作者 王德正 罗彦长 杜士云 吴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1期8-13,共6页
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配的 7个两系籼、粳杂交稻组合在安徽境内的制种安全和高产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选用不育起点温度低 ,育性稳定的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 ;将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安排在安全时段内 ;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 ;防止不... 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配的 7个两系籼、粳杂交稻组合在安徽境内的制种安全和高产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选用不育起点温度低 ,育性稳定的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 ;将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安排在安全时段内 ;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 ;防止不育系自交结实 ,确保制种纯度等 4项制种安全技术和 5项制种的高产技术并用于种子产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种子生产安全技术 应用研究 两系杂交 制种 产业化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被引量:10
19
作者 谢炜 唐春生 +6 位作者 刘新民 高家樟 黄守行 罗学义 曹国平 肖青 张益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为控制日益严重的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危害 ,分别对不同杂交组合按新分级标准系统调查田间病情 ,并进行多种田间小区药剂试验和综防示范 ,探讨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与组合的抗性密切... 为控制日益严重的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危害 ,分别对不同杂交组合按新分级标准系统调查田间病情 ,并进行多种田间小区药剂试验和综防示范 ,探讨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与组合的抗性密切相关 ,稻曲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可用逻辑斯蒂曲线模型拟合 .防治稻曲病的药剂以瘟曲克星的防效最好 ;防治适期足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 ;对感病组合药剂防治施药两次比施药一次效果好 ;以推广抗病组合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切实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规律 两系杂交 稻曲病 逻辑斯蒂方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两优6326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锋 曹新国 +4 位作者 唐小马 王美琴 熊忠炯 王学会 程秀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030-8031,共2页
[目的]研究两优6326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方法]试验采用大区设计,强化栽培采用大孔软盘旱育秧,四周起垄栽培,每次沟中灌满水可保持7 d左右;水稻栽插密度设3个处理:强化栽培(6.7+16.6)cm×26.7 cm(S1)、强化栽培23.3 cm×26.7 c... [目的]研究两优6326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方法]试验采用大区设计,强化栽培采用大孔软盘旱育秧,四周起垄栽培,每次沟中灌满水可保持7 d左右;水稻栽插密度设3个处理:强化栽培(6.7+16.6)cm×26.7 cm(S1)、强化栽培23.3 cm×26.7 cm(S2)、常规栽培16.6 cm×20.0 cm(CK);通过强化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分析两优6326农艺、经济性状变化趋势,探讨不同栽培措施的作用效果。[结果]强化栽培S1处理获得实产9 940.5 kg/hm2,比对照增产5.0%,其有效穗比对照多15.0万/hm2,每穗实粒数多12.2粒,千粒重高0.7 g;S 2处理的有效穗比对照少16.5万/hm2,每穗实粒数多12.1粒,千粒重高1.2 g,产量与对照相当。[结论]强化栽培下两优6326表现穗大、结实率和千粒重高的特点,栽插密度以(6.7+16.6)cm×26.7 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6326 超高产 两系杂交中籼 强化栽培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