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汽油-液化石油气(LPG)两用燃料发动机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顾善愚
赵奎翰
刘建京
饶如麟
机构
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
出处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3-326,355,共5页
文摘
介绍了汽油 -液化石油气 (L PG)两用燃料发动机空燃比的调节和作者研制成功的无混合器式双蒸发器 L PG供气系统。该供气系统取消了 L PG发动机惯用的混合器 ,在原机双腔化油器的主、副腔喉管处钻孔 ,接入 L PG主供气系和 L PG加浓系 ,从而取消了混合器 ,解决了全负荷时动力性与部分负荷时燃料经济性、排放之间的矛盾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用该系统改装的汽油 - L PG两用燃料发动机 ,在燃用汽油时性能无任何变化 ,燃用 L PG时取得了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指标俱佳的效果。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两用燃料发动机
汽油
Keywords
LPG
A/F ratio
Performance
分类号
TK4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题名 汽油/压缩天然气两用燃料发动机颗粒物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侯献军
熊纳
王友恒
刘志恩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试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工程技术中心
出处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80,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B0106401)。
文摘
在某款1.4 L自然吸气两用燃料发动机上进行台架试验,用DMS500快速颗粒分析仪在发动机转速为4000 r/min不同进气压力工况下,对汽油和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的颗粒物排放特性进行采样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燃料的总体颗粒物数量(particle number,PN)和颗粒物质量(particle mass,PM)浓度均随进气压力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不同进气压力下CNG的PN和PM排放较为稳定,PN中核态颗粒物占比较大,在粒径约200 nm处颗粒物表面积浓度出现峰值。燃用汽油的排放颗粒物中积聚态占主导,因而其PM浓度比燃用CNG的大,其颗粒物的表面积浓度也更大,最大表面积浓度出现在颗径约100 nm处。
关键词
两用燃料发动机
压缩天然气
颗粒物
排放
粒径分布
Keywords
dual-fuel engine
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
particle diameter distribution
分类号
TK42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题名 单ECU两用燃料发动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葛晓成
彭忆强
李静波
机构
西华大学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国家燃气汽车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59,共4页
基金
重庆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8GG0082)
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2010JY0042)
四川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KYTD201003)
文摘
为提高车用压缩天然气(CNG)发动机的性能,设计了采用单电控单元(ECU)控制的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气供给系统,研究了空燃比控制、密度补偿及燃料切换的控制策略,并进行了发动机台架及整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ECU的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其性能指标均优于采用主从式双ECU控制的两用燃料发动机。
关键词
压缩天然气
两用燃料发动机
电子控制
控制策略
性能试验
Keywords
CNG
dual-fuel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control strategy
performance experiment
分类号
TK421.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题名 两用燃料发动机噪声源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丁加岑
郝志勇
郑旭
张焕宇
张庆辉
刘功文
机构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
出处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19-1923,共5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11BAE22B05)资助
文摘
以一台车用4缸汽油压缩天然气(CNG)两用燃料发动机为研究对象进行噪声源识别,测试工况为怠速工况、最大转矩工况与最大功率工况。首先测试发动机的1 m声压级,定位噪声最大的端面为发动机前端,再使用基于波束形成技术的声阵列系统对发动机前端和进气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汽油与CNG燃料主要噪声频段均位于1 000~2 000 Hz,进而识别出主要噪声源为链壳,通过振动测试验证了噪声源,并对两种燃料的噪声源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波束形成技术在噪声源识别中具有快捷、直观的优点;两用燃料发动机CNG燃料怠速噪声较汽油燃料各对应面大5~7 d B,250 Hz以下的燃烧噪声是主要成因。
关键词
波束形成
两用燃料发动机
噪声源识别
链壳
振动测试
噪声特性
噪声控制
Keywords
automobile engines
beamforming
design of experiments
experiments
identification(control systems)
measurements
noise abatement
pressure
schematic diagrams
vibration analysis
chain cover
dual fuel engine
noise characteristics
noise source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TK40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题名 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切换的优化模型
5
作者
邱秀君
姚加飞
机构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出处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9-22,共4页
文摘
为了避免两用燃料发动机在由纯汽油工况向纯天然气工况切换过程中出现转速大幅度波动现象,实现油气切换过程平稳过渡,达到优化控制的目的,分析了油气切换过程中引起转速大幅度波动的原因,建立了油气切换过程优化控制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具有实用性.
关键词
两用燃料发动机
燃料 切换
最优控制模型
Keywords
dual fuel engine
fuel switching
optimal control model
分类号
U46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题名 两用燃料发动机气门和气门座磨损研究
6
作者
吴国勇
张云富
韦颂
成卫国
何强
机构
长安汽车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
出处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0-23,共4页
文摘
气门和气门座的磨耗试验是一种反映不同材质的气门和气门座配合时磨损情况的试验。针对长安汽车集团某4缸两用燃料发动机的气门和气门座进行了模拟磨耗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选定方案4和方案8进行了台架和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所选设计方案可有效避免产品过度磨损问题,同时找到了导致气门和气门座过度磨损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两用燃料发动机
气门
气门座
磨损
Keywords
Dual-fuel engine
Valve
Valve seat
Wear
分类号
U46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题名 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的检测与分析
7
作者
卜昭海
机构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7期4337-4339,共3页
文摘
论述了发动机油快速检测法,即油滴斑点色域迹象法。对CN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发动机润滑油在行车试验过程中的使用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通过进行油质检测和质量判断,提出换油时机和使用指导。
关键词
两用燃料发动机 润滑油
油质检测
快速检测
Keywords
dual-fuel engine oil oil quality detection rapid defection
分类号
U473.6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题名 汽油/CNG混合燃料发动机的性能和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曾科
刘兵
许二磊
黄佐华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4-231,共8页
文摘
研究了汽油/CNG混合燃料的发动机性能和燃烧特性。在研制汽油/CNG发动机集中电子控制单元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汽油和天然气混合比例对发动机动力性能、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燃料中天然气比例的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和转矩下降,HC和NOx排放降低,在不同负荷下应供给发动机不同比例的汽油和天然气,这样既可以获得较好的发动机动力性能,又可以实现发动机低排污特性;对燃烧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然气中混入汽油有利于改善天然气的燃烧特性,混合物的燃烧特性参数随两种燃料的混合比的不同而不同,其值界于天然气和汽油之间。
关键词
压缩天然气(CNG)
两用燃料发动机
双燃料 发动机
Keywords
CNG(Compressed Natural Gas)
Di-fuel engine
Dual fuel engine
分类号
TK428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题名 CNG/汽油发动机润滑油抗磨与抗氧化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董元虎
尹兴林
王娇
高玉侠
机构
长安大学
出处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28,共5页
文摘
分析了T205、T706、MoDDP作为抗磨剂以及抗氧剂的作用机理。根据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对润滑油抗磨性能、抗氧化性能的要求,选择了常用的几种添加剂,通过试验考察了基础油对单一添加剂的感受性,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几种添加剂之间的复合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几种添加剂的配比为:T205M∶oDDPT∶706L∶135∶L57=4∶2∶2∶1∶1时,复合效果最佳。
关键词
两用燃料发动机 润滑油
添加剂
复合效应
Keywords
Dual-fuel engine,Lubricating oil,Additive,Composition effect
分类号
U464.173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