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歧双歧杆菌ATCC 29521在小鼠肠道的定植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翁一洁 谭文凯 +3 位作者 梁坚 喻才元 陈宗浩 江丹贤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7-110,115,共5页
目的 :为了解两歧双歧杆菌ATCC 29521在小鼠肠道中的定植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的菌体量。方法 :对C57BL/6雌性小鼠分组灌胃,单次灌胃组予1×10~9CFU灌胃一次,灌胃后0、2、4、6、8、10、12、16、20、2... 目的 :为了解两歧双歧杆菌ATCC 29521在小鼠肠道中的定植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的菌体量。方法 :对C57BL/6雌性小鼠分组灌胃,单次灌胃组予1×10~9CFU灌胃一次,灌胃后0、2、4、6、8、10、12、16、20、24 h收取粪便;连续灌胃组同等剂量连续灌胃3周,灌胃的0、7、14、21、24、28 d取粪便,提取DNA后检测菌体情况。结果 :整体菌量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单次灌胃组在0 h、灌胃2h后未检测到,4 h后开始逐渐升高,10 h菌量达到最高峰为6.0×10~7 CFU/g粪便,之后菌量逐渐下降,灌胃12至16 h区间下降幅度最大;连续连续灌胃组灌胃1周后菌体量达2.0×10~7 CFU/g,2周后上升至1.0×10~8CFU/g,3周后菌量增加不明显,说明灌胃2周后达到平台期,两组分别于24 h和停止灌胃1周后菌量明显下降。结论 :两歧双歧杆菌ATCC 29521的给药周期至少需要2周,如果要维持此菌的治疗作用,需要持续给药,使体内的有效菌量维持在平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atcc 29521 小鼠粪便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歧双歧杆菌B1通过提高乙酸水平调节宿主胃肠递质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缓解便秘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童 卢慧敏 +4 位作者 程婷 王琳琳 王刚 赵建新 张灏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7,共8页
便秘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胃肠道症状之一,其形成原因多样,需要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措施。该研究采用盐酸洛哌丁胺构建便秘模型,使用两歧双歧杆菌B1干预小鼠4周,确定了其在便秘缓解上发挥着良好的作用。并进一步对相关的便秘指标、肠腔内的... 便秘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胃肠道症状之一,其形成原因多样,需要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措施。该研究采用盐酸洛哌丁胺构建便秘模型,使用两歧双歧杆菌B1干预小鼠4周,确定了其在便秘缓解上发挥着良好的作用。并进一步对相关的便秘指标、肠腔内的短链脂肪酸代谢物以及肠道微生物群在其中介导的作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两歧双歧杆菌B1通过提高肠道内Ruminococcaceae UCG-010、Staphylococcus属的相对丰度,降低A 2、Lachnoclostridium、Coriobacteriaceae UCG-002、Desulfovibrio属的相对丰度,提高粪便中乙酸和异戊酸的水平,从而提高兴奋性胃肠递质乙酰胆碱、五羟色胺、胃泌素的水平,降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水平,并提升宿主的抗氧化能力(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从而改善排便频率及粪便性状,缓解便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两歧双歧杆菌 胃肠活性肽 神经递质 乙酸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解析两歧双歧杆菌B1628遗传背景及潜在益生基因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桂铭 周润芝 +3 位作者 吴琼 赵飞燕 李伟程 于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0,共9页
该研究团队前期从健康婴儿粪便分离得到有较好耐酸耐胆盐能力的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B1628,其灭活菌体可以缓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小鼠结肠炎症性水肿,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该研究基于生物信息... 该研究团队前期从健康婴儿粪便分离得到有较好耐酸耐胆盐能力的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B1628,其灭活菌体可以缓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小鼠结肠炎症性水肿,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该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B.bifidum B1628的遗传背景和潜在益生基因,为其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对B.bifidum B1628进行Illumina与Oxford Nanopore结合的全基因组测序,结合NCBI Refseq数据库中119株B.bifidum基因组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B.bifidum B1628基因组仅有1条2234414 bp的环状染色体且不含质粒,GC含量为62.4%,包含1769个蛋白质编码区。120株B.bifidum共包含6554个泛基因,呈开放型。基于987个核心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120株B.bifidum聚为8个不同的分支,呈地区聚集性,B.bifidum B1628属于分支1,该分支菌株均分离自中国。功能分析发现B.bifidum B1628包含叶酸、色氨酸、乳酸合成基因,耐酸、耐胆盐、氧化应激等与环境压力相关基因以及CRISPR-Cas适应性免疫系统。该研究揭示了B.bifidum B1628全基因组特征,发现多个潜在益生基因,为该菌株开发利用及产业化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 比较基因组学 遗传背景 潜在益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歧双歧杆菌CCFM1389通过修复肠神经和肠道屏障调节肠道运动障碍
4
作者 黄尹 李嘉臻 +4 位作者 刘文续 薛伊凡 朱胜男 王琳琳 王刚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33-146,共14页
利用广谱抗生素(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ABX)构建伪无菌小鼠模型,探究其对小鼠肠道运动和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的影响。以两歧双歧杆菌CCFM1167为阳性菌株,另从4株两歧双歧杆菌中筛选并评估不同菌株对的肠道功... 利用广谱抗生素(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ABX)构建伪无菌小鼠模型,探究其对小鼠肠道运动和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的影响。以两歧双歧杆菌CCFM1167为阳性菌株,另从4株两歧双歧杆菌中筛选并评估不同菌株对的肠道功能障碍及ENS的调节作用。通过使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表征ENS和肠屏障的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ABX处理显著影响小鼠肠道结构和功能,表现为肠道形态的改变、肠道蠕动减慢以及粪便含水率增加,且肠道微生态严重失衡,伴随着ENS和肠屏障的损伤。应用两歧双歧杆菌进行干预后,发现两歧双歧杆菌CCFM1389显著缩短了肠道转运时间,将粪便含水率调整至接近正常对照组,有效调节了肠道运动障碍。此外,CCFM1389显著提高了结肠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PGP9.5和肠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S100β和GFAP的基因表达水平,表明其对ENS具有修复作用。CCFM1389还显著提高紧密连接蛋白基因(Occludin、Claudin-3、ZO-1)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肠道屏障的损伤,且效果优于阳性菌株CCFM1167。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CCFM1389调节小鼠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和组成,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CCFM1389有效调节ABX诱导的肠道运动障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有益菌Akkermansia、Bifidobacterium、Lachno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同时降低致病菌Escherichia_Shigella、Enterococcus的相对丰度,从而修复ENS和肠道屏障,调节肠道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运动障碍 肠道菌群 两歧双歧杆菌 肠屏障 肠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歧双歧杆菌F35培养基优化及恒定pH发酵研究
5
作者 田睿 石阳阳 +2 位作者 杨睿 张灏 杭锋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
为提高两歧双歧杆菌F35发酵液中活菌浓度,对该菌株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发酵液活菌数为主要评价指标,以添加0.5 g/L L-半胱氨酸盐酸盐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对两歧双歧杆菌F35发酵培养基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添加量、氮源的种类及添加... 为提高两歧双歧杆菌F35发酵液中活菌浓度,对该菌株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发酵液活菌数为主要评价指标,以添加0.5 g/L L-半胱氨酸盐酸盐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对两歧双歧杆菌F35发酵培养基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添加量、氮源的种类及添加量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于恒定pH发酵条件下优化葡萄糖添加量。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最优添加量为1.5 g/L;氮源的最优复配为:酵母蛋白胨10 g/L,酵母提取物FM98510 g/L,在200 L体系恒定pH 5.7发酵时,葡萄糖最优添加量为32 g/L。经优化后,两歧双歧杆菌F35发酵液最高活菌数为(8.01±0.70)×109 CFU/mL,是优化之前的5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F35 L-半胱氨酸盐酸盐 氮源 培养基优化 恒定pH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聚半乳糖和两歧双歧杆菌的合生制剂改善脂多糖诱导的肠道屏障损伤 被引量:1
6
作者 单艺 王旻 +1 位作者 董世荣 卞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2-40,共9页
基于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和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的合生制剂对肠道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仍不清晰。该研究旨在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小鼠肠道屏障损伤模型,探究合生制剂在改善肠... 基于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和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的合生制剂对肠道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仍不清晰。该研究旨在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小鼠肠道屏障损伤模型,探究合生制剂在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上的协同作用及机制。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GOS+B.bifidum CICC^(®)10395组,检测小鼠肠道通透性、紧密连接表达、细胞因子水平、黏蛋白表达及短链脂肪酸含量。并在细胞水平探究了短链脂肪酸对屏障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与MC组相比,GOS+B.bifidum CICC^(®)10395处理后,小鼠血清FITC-dextean、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浓度降低了45.24%、30.66%和32.38%;ZO-1和ZO-2 mRNA表达量增加了1.19倍和1.67倍;TNF-α、IL-1β、IL-6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49.07%、54.18%、38.36%和34.69%;MUC2、MUC1、MUC4和MUC17 mRNA表达量增加了1.55~8.10倍。同时,灌胃GOS+B.bifidum CICC^(®)10395促进了双歧杆菌在肠道的定植,并产生了乙酸。在细胞模型上,乙酸增强了Caco-2细胞屏障功能,降低了巨噬细胞RAW264.7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综上所述,基于GOS两歧双歧杆菌的合生制剂能够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肠道通透性,其机制与产生的乙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半乳糖 两歧双歧杆菌 肠道屏障 乙酸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早期两歧双歧杆菌BD-1干预可缓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雌性大鼠幼年期的多动行为
7
作者 杨洋 王凯 +6 位作者 柳鉴修 周志谟 贾雯 吴思谋 李金星 何方 程如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2-710,共9页
目的研究生命早期两歧双歧杆菌BD-1干预对幼年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雌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雌性新生Wistar-Kyoto(WKY)大鼠(空白对照组,n=8)和SHR(模型组,n=6)灌胃生理盐水,同时对雌性新生SHR灌胃BD-1(1... 目的研究生命早期两歧双歧杆菌BD-1干预对幼年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雌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雌性新生Wistar-Kyoto(WKY)大鼠(空白对照组,n=8)和SHR(模型组,n=6)灌胃生理盐水,同时对雌性新生SHR灌胃BD-1(109 CFU/d,实验组,n=6)。3周龄时停止灌胃并采集粪便,7周龄时进行旷场实验并采集粪便,随后处死大鼠。对肠道菌群进行16S rRNA测序,对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和酪氨酸羟化酶、前额皮质活化小胶质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脾脏和血液中Treg细胞数量。结果SHR在旷场中的运动距离高于WKY(P<0.0001),BD-1干预降低了SHR的运动距离(P<0.01)。SHR纹状体中多巴胺转运体(P<0.05)和酪氨酸羟化酶(P<0.05)表达低于WKY,BD-1干预增加了SHR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P<0.05)。BD-1干预减少了SHR前额皮质活化小胶质细胞数(P<0.01)、增加了SHR脾脏中Treg细胞数(P<0.01)。BD-1干预增加了SHR肠道菌群α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促进Muribaculaceae生长、抑制Clostridia_UCG-014生长。结论生命早期两歧双歧杆菌BD-1干预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外周免疫、抑制神经炎症、改善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从而缓解宿主后期多动行为,为ADHD的早期预防和精神益生菌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两歧双歧杆菌BD-1 微生物-肠-脑轴 生命早期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歧双歧杆菌B11调控肠道屏障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贾晓蒙 路江浩 +6 位作者 李思童 李旭阳 贾洪利 梁丛丛 霍文敏 郭润晴 杨玲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5,共5页
文章以肠道菌群体外批量发酵系统与HT-29细胞相结合,分析了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B11对肠道机械屏障的调控及对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的拮抗作用,通过对巨噬细胞RAW264.7影响,探讨B11对免疫... 文章以肠道菌群体外批量发酵系统与HT-29细胞相结合,分析了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B11对肠道机械屏障的调控及对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的拮抗作用,通过对巨噬细胞RAW264.7影响,探讨B11对免疫屏障的调控。结果表明,两歧双歧杆菌B11可在体外发酵条件下拮抗ETEC对HT-29的损伤,提高HT-29黏蛋白MUC2和MUC5AC、紧密连接蛋白ZO-2、Claudin-1和Occudin的mRNA相对表达率至3.78、1.75、4.86、4.06和3.29。经过B11菌悬液处理RAW264.7细胞的相对增殖率提升(17.48±2.49)%,吞噬率提升(21.63±9.85)%,促进了细胞因子IL-12和TNF-α的分泌(P<0.05)。可知,两歧双歧杆菌B11能够增强肠道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 肠道屏障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免疫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两歧双歧杆菌益生元类冻干保护剂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合 齐康儒 +3 位作者 李轶超 刘誉 胡曼 吴玉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84,共4页
以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为试验菌株,以冻干存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两歧双歧杆菌益生元类冻干保护剂进行优化。结果显示,益生元类冻干保护剂的优化配方为菊糖13%,水苏糖11%,低聚木糖7%,经重复试验验... 以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为试验菌株,以冻干存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两歧双歧杆菌益生元类冻干保护剂进行优化。结果显示,益生元类冻干保护剂的优化配方为菊糖13%,水苏糖11%,低聚木糖7%,经重复试验验证后的冻干存活率是(88.7±1.3)%,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两歧双歧杆菌冻干保护剂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元 两歧双歧杆菌 冷冻干燥 冻干保护剂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歧双歧杆菌耐氧耐酸耐胆盐优良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4
10
作者 熊三玉 管斌 +3 位作者 孔青 董书阁 王艳 郑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35,共4页
通过反复驯化的培养方法将两歧双歧杆菌驯化成耐氧耐酸耐胆盐的优良菌株。实验结果表明,在牛乳培养基中耐氧驯化后的双歧杆菌的增殖比例为41000%,而原始菌的增殖比例仅为8233%,且前者的凝乳时间为后者的2/3;经过耐酸驯化的菌株在低pH值... 通过反复驯化的培养方法将两歧双歧杆菌驯化成耐氧耐酸耐胆盐的优良菌株。实验结果表明,在牛乳培养基中耐氧驯化后的双歧杆菌的增殖比例为41000%,而原始菌的增殖比例仅为8233%,且前者的凝乳时间为后者的2/3;经过耐酸驯化的菌株在低pH值条件下的产酸性能也大为提高,且耐酸性明显优于未经驯化的菌株;胆盐驯化的菌株经胆盐浓度为0.5%的培养后也有较高的活菌数,其对胆盐的忍耐力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 耐氧 耐酸 耐胆盐 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氧两歧双歧杆菌高密度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熊三玉 管斌 +4 位作者 孔青 董书阁 郑君 王艳 倪雪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2-35,共4页
讨论了耐氧两歧双歧杆菌在小瓶培养、发酵罐间歇培养、及流加培养的生长及代谢特性,探讨了其高密度培养的途径。在发酵罐流加培养试验中,通过流加碱和流加基质培养,使双歧杆菌生长的OD600值达到1.67,菌体浓度约为6.3×1010个/mL,乳... 讨论了耐氧两歧双歧杆菌在小瓶培养、发酵罐间歇培养、及流加培养的生长及代谢特性,探讨了其高密度培养的途径。在发酵罐流加培养试验中,通过流加碱和流加基质培养,使双歧杆菌生长的OD600值达到1.67,菌体浓度约为6.3×1010个/mL,乳酸浓度达到620mg/100mL,并使双歧杆菌生长的周期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氧 两歧双歧杆菌 高密度培养 流加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歧双歧杆菌体外抑制断奶仔猪肠道病原菌的研究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郭彤 许梓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4-669,共6页
为探明两歧双歧杆菌对仔猪肠道病原菌的抑菌机理,通过两歧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K88、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分别进行6、12、24、48h共培养,判断抑菌效果并研究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两歧双歧杆菌在体外对仔猪肠道3种病原菌的生... 为探明两歧双歧杆菌对仔猪肠道病原菌的抑菌机理,通过两歧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K88、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分别进行6、12、24、48h共培养,判断抑菌效果并研究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两歧双歧杆菌在体外对仔猪肠道3种病原菌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病原菌并不影响两歧双歧杆菌的生长。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照片可见,两歧双歧杆菌不能与致病菌大肠杆菌K88、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发生共凝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肠道 猪霍乱沙门氏菌 断奶仔猪 生长 病原菌 大肠杆菌K88 抑菌机理 两歧双歧杆菌 体外抑制 机理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歧双歧杆菌在牛初乳中的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尤丽新 蔡丹 +1 位作者 任丽丽 刘景圣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7-28,共2页
用经过耐氧驯化后的两歧双歧杆菌发酵牛初乳,研究了其发酵特性。结果表明,两歧双歧杆菌在牛初乳中37℃发酵10h,pH值为4.72,活菌数为3.3×109mL-1,初乳IgG活性、质量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关键词 牛初乳 两歧双歧杆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低聚糖对两歧双歧杆菌BB03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舒国伟 胡曼 +3 位作者 陈合 齐欢 马齐 秦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8-90,共3页
以MRS培养基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苏糖、低聚木糖及低聚半乳糖对两歧双歧杆菌BB03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RS培养基中添加0.2%~1.0%的水苏糖在前期能加速两歧双歧杆菌的生长,最佳添加量为1.0%,低聚木糖的最适添加量为0.8%,低聚... 以MRS培养基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苏糖、低聚木糖及低聚半乳糖对两歧双歧杆菌BB03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RS培养基中添加0.2%~1.0%的水苏糖在前期能加速两歧双歧杆菌的生长,最佳添加量为1.0%,低聚木糖的最适添加量为0.8%,低聚半乳糖的最适添加量为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 水苏糖 低聚木糖 低聚半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豆籽粕-两歧双歧杆菌-唾液乳杆菌合生元微胶囊的研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倪敬轩 孙晓磊 杨英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68,共5页
以抑制仔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效果优异的猪源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为益生菌,苦豆籽粕为益生素,通过海藻酸钠-壳聚糖包被技术,将益生菌和益生素做成一个微胶囊整体,活菌数达到1.1... 以抑制仔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效果优异的猪源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为益生菌,苦豆籽粕为益生素,通过海藻酸钠-壳聚糖包被技术,将益生菌和益生素做成一个微胶囊整体,活菌数达到1.1×109 cfu/g,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处理后的活菌数为2.5×108 cfu/g。浸入5g/L壳聚糖溶液中常温保存,120d后活菌数为1.6×107 cfu/g。该结果为防治仔猪早期断奶腹泻、仔猪黄白痢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生元微胶囊 唾液乳杆菌 两歧双歧杆菌 苦豆籽粕 仔猪早期断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两歧双歧杆菌培养基的增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仔君 陈惠音 杨汝德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16,共3页
针对两歧双歧杆菌的营养需要,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增殖培养基。结果表明,酵母膏是短双歧杆菌的显著影响因素。最佳的优化培养基配比是:酵母膏0.9%,胰蛋白胨0.3%,大豆蛋白胨0.3%,葡萄糖2.0%,双歧因子0.8%,生长因子10%(均为质量分数)。... 针对两歧双歧杆菌的营养需要,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增殖培养基。结果表明,酵母膏是短双歧杆菌的显著影响因素。最佳的优化培养基配比是:酵母膏0.9%,胰蛋白胨0.3%,大豆蛋白胨0.3%,葡萄糖2.0%,双歧因子0.8%,生长因子10%(均为质量分数)。用经优化的增殖培养基配方测定两歧双歧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pH值的变化,确定该菌增殖培养的最适终止时间约为18h,此时平板菌落计数的菌数可高达2.1×1010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 增殖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歧双歧杆菌F-35对Caco-2细胞中α-葡萄糖苷酶活及葡萄糖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佩 党辉 +5 位作者 张秋香 刘小鸣 赵建新 陈永泉 张灏 陈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77-180,184,共5页
本文以Caco-2细胞建立的Transwell模型研究了两歧双歧杆菌F-35的发酵上清和细胞内容物对葡萄糖转运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S-I)、钠-葡萄糖共转运体-1(SGLT-1)、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 本文以Caco-2细胞建立的Transwell模型研究了两歧双歧杆菌F-35的发酵上清和细胞内容物对葡萄糖转运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S-I)、钠-葡萄糖共转运体-1(SGLT-1)、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歧双歧杆菌F-35的发酵上清和细胞内容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13.3%和21.0%,对葡萄糖的转运抑制率分别为15.0%和29.7%;使S-I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下调3.3倍和3.7倍,SGLT-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下调3.5倍和1.6倍,GLUT-2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下调4.4倍和1.3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两歧双歧杆菌F-35可通过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和葡萄糖转运的抑制及对S-I、SGLT-1和GLUT-2 mRNA表达量的抑制,来延缓餐后碳水化合物水解和影响葡萄糖吸收,具有潜在的降血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F-35 CACO-2细胞 Α-葡萄糖苷酶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1 葡萄糖转运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歧双歧杆菌介导的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Ⅰ(Bb-OprⅠ)疫苗免疫增强小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潇 李文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研究两歧双歧杆菌介导的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Ⅰ(Bb-OprⅠ)疫苗免疫及PA01株铜绿假单胞菌攻击后,小鼠肺细菌负荷和脾细胞的增殖、T细胞亚群分布及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5×10~9个菌落形成单位(CFU)疫苗灌胃接种BALB/c小鼠,每周3... 目的研究两歧双歧杆菌介导的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Ⅰ(Bb-OprⅠ)疫苗免疫及PA01株铜绿假单胞菌攻击后,小鼠肺细菌负荷和脾细胞的增殖、T细胞亚群分布及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5×10~9个菌落形成单位(CFU)疫苗灌胃接种BALB/c小鼠,每周3次,连续接种3周。在首次免疫后4周,用5×10~6个CFU的PA01株滴鼻攻击。在攻击后2周,处死小鼠取肺和脾脏,计数肺细菌负荷;MTT法检测脾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CD4^+T细胞亚群和CD8+T细胞亚群及脾细胞凋亡率。结果 Bb-OprⅠ疫苗免疫及PA01株铜绿假单胞菌攻击后,小鼠肺细菌菌落数减少,脾细胞增殖和CD4^+T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重组Bb-OprⅠ疫苗灌胃接种可增加CD4^+T细胞比例,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两歧双歧杆菌 疫苗 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歧双歧杆菌免疫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震 张灏 承拥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3-25,共3页
机体在大剂量、长时间的口服两歧双歧杆菌后才能在其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而非正常寄居菌沙门氏菌则在经四摄取后很短时间内,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并维持较长的时间。可以认为尽管摄入的双歧杆菌数量很大,一般不易引起宿主产... 机体在大剂量、长时间的口服两歧双歧杆菌后才能在其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而非正常寄居菌沙门氏菌则在经四摄取后很短时间内,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并维持较长的时间。可以认为尽管摄入的双歧杆菌数量很大,一般不易引起宿主产生抗体,即使产生抗体也是低水平的,或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的反应,之后很快便消失。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体外诱导脾细胞的产生免疫应答的细胞数量上,双歧杆菌的数量是沙门氏菌的20倍。由此推论,两歧双歧杆菌经口服后具有较弱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 免疫原性 微生态调节剂 口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法制备两歧双歧杆菌微胶囊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合 王野 +1 位作者 贾亚丽 舒国伟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8-81,共4页
以两歧双歧杆菌BB01和BB28为试验菌株,活菌数及包埋产率为指标,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CaCl2浓度、乳化时间及固定化时间对乳化法制备两歧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歧双歧杆菌BB01微胶囊制备的条件分别为海藻酸钠浓度2%、CaCl2... 以两歧双歧杆菌BB01和BB28为试验菌株,活菌数及包埋产率为指标,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CaCl2浓度、乳化时间及固定化时间对乳化法制备两歧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歧双歧杆菌BB01微胶囊制备的条件分别为海藻酸钠浓度2%、CaCl2浓度1%、乳化时间10min、固定化时间15min时,对应的活菌数分别为4.9×109 cfu/mL、3.06×109 cfu/mL、2.47×109 cfu/mL和4.37×109 cfu/mL,包埋产率分别为80%、56.7%、40.9%和54.1%;当两歧双歧杆菌BB28微胶囊制备的条件分别为海藻酸钠浓度2.5%、CaCl2浓度1%、乳化时间15min、固定化时间15min时,对应的活菌数分别为4.0×109 cfu/mL、4.1×109 cfu/mL、1.59×109 cfu/mL和5.55×109 cfu/mL,包埋产率分别为80%、92%、87%和7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 微胶囊 包埋产率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