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8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监测报告 被引量:6
1
作者 文细毛 任南 +12 位作者 李福琴 战榕 方旭 孟庆兰 杨怀 李卫光 刘丁 郭凤玲 鲜于舒铭 赖晓全 逄崇杰 黄勋 吴安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HCV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20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HCV感染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HCV阳性为血清抗-HCV阳性或HCV RNA阳...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HCV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20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HCV感染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HCV阳性为血清抗-HCV阳性或HCV RNA阳性,并与2003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20年1573所医院调查住院患者1071368例,其中738535例患者进行了HCV相关检测,4014例存在HCV感染,检测率为68.93%,HCV阳性率为0.54%。男性患者HCV阳性率为0.60%,女性患者为0.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8,P<0.001)。年龄段以50~<60岁组HCV阳性率最高(0.76%),其次为40~<50岁组,HCV阳性率为0.71%,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74,P<0.001)。2003年调查住院患者91113例,35145例进行HCV相关检测,检测率为38.57%,775例存在HCV感染,HCV阳性率为2.21%。2020年不同规模医院HCV阳性率为0.46%~0.63%,以医院床位数600~899张者最高,不同规模医院患者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4,P<0.001)。2020年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HCV相关检测患者人数>10000例,HCV阳性率为0.19%~0.81%,以海南省最高;不同科室HCV阳性率为0.06%~0.82%,以儿科HCV阳性率最低,内科HCV阳性率最高。2003、2020年HCV阳性率均以感染病科最高,分别为7.95%、3.48%,2003年其次为整形科(7.72%)、消化科(3.77%)、肾病科(3.57%)、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3.10%),2020年其次为消化科(1.35%)、肾病科(1.18%)、内分泌科(0.91%)、综合ICU(0.79%)。结论与2003年相比,2020年HCV阳性率明显下降。HCV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感染病科,其次为消化科、肾病科及综合ICU,HCV感染阳性率存在性别、年龄、地域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丙型 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住院患者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持续病毒学应答后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姗姗 仇丽霞 +1 位作者 柳雅立 张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9-1263,共5页
丙型肝炎是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应用,95%以上的患者可根除HCV,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变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降低肝癌发生风险,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受到年龄、性别、肝纤维化、糖尿... 丙型肝炎是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应用,95%以上的患者可根除HCV,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变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降低肝癌发生风险,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受到年龄、性别、肝纤维化、糖尿病、肝脂肪变、饮酒和遗传因素等影响,成为肝癌高危人群。因此,如何识别和预测丙型肝炎SVR后肝癌高危人群需进一步明确与完善。本文通过系统综述丙型肝炎患者SVR后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和肝癌预测模型,旨在为临床识别丙型肝炎SVR后肝癌高风险人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持续病毒学应答 肝肿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丙型肝炎患者肝外疾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燕 张缭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9-373,共5页
HCV感染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肝脏病变,还取决于肝外后遗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作为当前治疗丙型肝炎的一线用药,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及临床治愈,但其对肝外疾病转归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就DAAs治疗对丙型肝炎患者肝外... HCV感染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肝脏病变,还取决于肝外后遗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作为当前治疗丙型肝炎的一线用药,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及临床治愈,但其对肝外疾病转归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就DAAs治疗对丙型肝炎患者肝外疾病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提示丙型肝炎治愈患者仍需进行长期随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物 肝外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95%阳性预测值最佳吸光度/临界值建立方法学和重要性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韩金育 郭晶晶 +2 位作者 孟欢 陈瑾 王雅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2,共7页
目的确定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阳性预测值≥95%的最佳吸光度/临界值(signal-to-cutoff,S/CO),确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实验室医学决定水平,为探索不同系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95%阳性置信区间建立方... 目的确定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阳性预测值≥95%的最佳吸光度/临界值(signal-to-cutoff,S/CO),确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实验室医学决定水平,为探索不同系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95%阳性置信区间建立方法学。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analysis,CLIA)初筛检测同时进行HCV RNA检测的血浆样本共282例,其中抗体初筛有反应性(S/CO≥1)样本252例,阴性样本30例,进行重组免疫印记试验(recombinant immunoblot assay,RIBA)并查阅其HCV RNA检测结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到预测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95%时HCV感染的抗体S/CO值。结果初筛为阴性的30例样本双重确证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排除16例HCV感染史不明确的样本,丙型肝炎病毒抗体S/CO≥1的236例样本经双重确证试验得到真阳性样本188例,阴性样本48例,经ROC曲线分析,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95%时,本实验室抗体S/CO值为7.83,灵敏度为93.09%,特异度为95.8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8(P<0.0001)。结论为临床提供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95%时HCV感染抗体的S/CO值以协助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重组免疫印迹试验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阳性预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治疗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梦月 李舣婷 +1 位作者 张英 林潮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DAAs治疗后肾脏功能的变化。【方法】纳入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就诊的经DAAs治疗的123例慢丙肝患者,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结束后的血清肌酐值,通过MDRD公式估计e... 【目的】探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DAAs治疗后肾脏功能的变化。【方法】纳入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就诊的经DAAs治疗的123例慢丙肝患者,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结束后的血清肌酐值,通过MDRD公式估计eGFR,以评估患者完成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肾脏功能的变化。【结果】本研究纳入了123例患者,67.5%(n=83)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0±11)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4周,26.8%(n=33)基线时存在肝硬化,10.6%(n=13)合并有糖尿病,11.4%(n=14)的患者eGFR<60 mL/(min·1.73 m^(2)),33.3%(n=41)的患者eGFR为(60-89)mL/(min·1.73 m^(2)),55.3%(n=68)的患者eGFR≥90 mL/(min·1.73 m^(2))。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随访过程中eGFR并未出现下降,而CKD2期患者的eGFR在治疗结束后随访过程中较基线出现改善【(88.65±15.52)mL/(min·1.73 m^(2))vs(78.12±7.60)mL/(min·1.73 m^(2)),P<0.001】。14.6%(n=18)的患者经历了肾功能分期的恶化,通过二元logistic分析得出糖尿病可以预测肾功能的恶化(OR=4.663,P=0.016)。【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DAAs治疗后,肾脏功能并未发生恶化,甚至在CKD2期的患者中发现肾脏功能有所改善。但慢丙肝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肾脏功能恶化的风险高,仍需密切监测肾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物 丙肝治疗 肾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情况调查与分析
6
作者 钟先阳 李静 +2 位作者 张琼鹰 陈建芸 李文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2,50,共6页
目的:调查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以便正确处理抗体检测报告和医患沟通困扰。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279名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 目的:调查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以便正确处理抗体检测报告和医患沟通困扰。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279名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结果进行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和回顾性研究。结果:调查发现共有81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占29.03%;其中S/CO值介于1.0~5.0的占98.77%,介于5.0~10.0的占比为1.23%。全部病例经HCV-RNA复核3次,均为阴性。检验科与输血医学科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与报告程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S/CO值处于灰区范围时多为假阳性,且与抗体检测策略和报告程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门诊患者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假阳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乙、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芯片的制备 被引量:20
7
作者 吴海 顾少华 +5 位作者 胡志前 许一斌 徐东 应康 谢毅 毛裕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7-529,T003,共4页
目的 :探讨研制检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芯片。方法 :以 HBV、HCV高度保守的基因片段为探针 ,同时用没有同源性的植物基因片段为内参照基因 ,制备成“乙、丙型肝炎病毒双检基因芯片”。检测时抽提患者血清中的病毒核酸 ,进行RT- PC... 目的 :探讨研制检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芯片。方法 :以 HBV、HCV高度保守的基因片段为探针 ,同时用没有同源性的植物基因片段为内参照基因 ,制备成“乙、丙型肝炎病毒双检基因芯片”。检测时抽提患者血清中的病毒核酸 ,进行RT- PCR扩增及荧光标记 ,然后与双检基因芯片杂交 ,杂交结果用 Scan Array 30 0 0扫描仪扫描。 结果 :双检基因芯片的内参照结果能做到绝对阳性和绝对阴性 ,同时对不同血清 (正常人血清 ,乙肝 E抗原阳性血清 ,丙肝 RNA阳性血清 ,乙肝、丙肝阳性混合血清 )能有效检测区分。 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制作了乙、丙型肝炎病毒双检基因芯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基因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及基因组cDNA扩增 被引量:17
8
作者 戚中田 潘卫 +2 位作者 杜平 孟宗达 Terukatsu Arima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16,共6页
采用抗HCV-N14和抗HCV-C100-3抗体试剂盒检测丙型肝炎(丙肝)高危人群血液标杯1544人份。丙肝抗体阳性率为:输血后肝炎64.5%、血液透析病人28.6%、肝硬变19.1%、肝细胞癌10.5%、临床非甲非乙型肝炎7.3%、献血员4.1%和医院工作人员... 采用抗HCV-N14和抗HCV-C100-3抗体试剂盒检测丙型肝炎(丙肝)高危人群血液标杯1544人份。丙肝抗体阳性率为:输血后肝炎64.5%、血液透析病人28.6%、肝硬变19.1%、肝细胞癌10.5%、临床非甲非乙型肝炎7.3%、献血员4.1%和医院工作人员2.6%,表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我国相当严重。抗HCV-N4抗体出现较早,且与多聚酶链反应PCR的基因诊断有较好的相关性,是判定HCV感染及其传染性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基因 病毒 丙型肝炎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安全输血中应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技术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8
9
作者 姚仁南 张建辉 +3 位作者 黄晓静 杨钦 曹琴 江学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617-618,共2页
本研究探讨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技术(HCV-cAgELISA)筛查献血员感染HCV的可行性。对我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的8677份献血者血清标本进行抗-HCV初检和复检。将仅初检阳性的15份血清标本和仅复检阳性的14份血清... 本研究探讨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技术(HCV-cAgELISA)筛查献血员感染HCV的可行性。对我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的8677份献血者血清标本进行抗-HCV初检和复检。将仅初检阳性的15份血清标本和仅复检阳性的14份血清标本,分别再做HCV-cAgELISA和HCVRT-PCR检测。结果表明:经HCV-cAgELISA检测,29份仅初检(15份)和仅复检(14份)抗-HCV阳性血清标本中只有5份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7.24%。经HCVRT-PCR检测,29份仅初检和仅复检抗-HCV阳性血清标本中同样也只有5份阳性结果,阳性率也为17.24%。结论:HCV-cAgELISA检测技术的敏感性与HCVRT-PCR技术类似,但成本明显降低,有可能作为HCV感染的辅助确证试验,或作为抗-HCV检测技术的更新换代技术用于安全输血中献血者血液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HCV-CAG ELISA HCV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A反式激活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刘妍 陆荫英 +3 位作者 成军 王建军 李莉 张玲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3,共4页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 5A(HCVNS5A)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 ,克隆HCVNS5A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以HCVNS5A表达质粒pcDNA3 1(- ) NS5A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 )为对照 ,制备转染...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 5A(HCVNS5A)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 ,克隆HCVNS5A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以HCVNS5A表达质粒pcDNA3 1(- ) NS5A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 )为对照 ,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 ,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 ,经RsaI酶切后 ,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 ,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 ,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 ,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 ,构建cDNA消减文库 ,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 ,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文库扩增后得到 12 1个阳性克隆 ,经菌落PCR分析 ,得到 115个 2 0 0~10 0 0bp的插入片段 ,对其中的 90个片段测序 ,并进行同源性分析 ,显示 31种已知基因编码蛋白和 15种未知功能基因序列 ,包括一些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信号传导及肿瘤发生等细胞生长调节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 ,可能是NS5A反式激活靶基因。结果提示 ,成功构建了HCVNS5A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 ,该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阐明HCVNS5A反式调节的靶基因及致肝细胞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蛋白NS5A 反式激活 基因 克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 被引量:58
11
作者 刘妍 成军 +3 位作者 王刚 李克 段惠娟 李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80-883,共4页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 (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 ,克隆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以HCV核心表达质粒 pcDNA3 1( ) core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 )为对照 ;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 (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 ,克隆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以HCV核心表达质粒 pcDNA3 1( ) core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 )为对照 ;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 ,从中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 ,经RsaI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 2组 ,分别与 2种不同的接头衔接 ,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 2次消减杂交及 2次抑制性PCR ,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 ,构建cDNA消减文库 ,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 ,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 ,成功构建人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 2 33个白色克隆 ,进行菌落PCR分析 ,其中 2 13个均得到 10 0~ 10 0 0bp插入片段。挑取 6 3个插入片段测序分析 ,其中 6个cDNA片段为未知序列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序列 ,已被GenBank收录。提示 6个新的cDNA全长序列 ,可能是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蛋白质类 反式激活 消减杂交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协同反式激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妍 成军 +5 位作者 牟劲松 陆荫英 王建军 杨倩 王琳 张玲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 3(NS3)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 1(- ) NS3和表达乙型肝炎病毒 (HBV)X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 1(- ) X ,分别瞬时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 ,用免疫印记 (Westernblotting)方法鉴定病毒基因的表达。... 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 3(NS3)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 1(- ) NS3和表达乙型肝炎病毒 (HBV)X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 1(- ) X ,分别瞬时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 ,用免疫印记 (Westernblotting)方法鉴定病毒基因的表达。两个表达质粒分别及同时与报告质粒pCAT3 promoter共转染HepG2细胞 ,检测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CAT)的表达水平 ,酶的活性反映了表达的肝炎病毒蛋白对SV4 0病毒早期启动子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两个重组表达载体pcDNA3 1(- ) NS3及pcDNA3 1(- ) X在HepG2细胞均能瞬时表达相应的肝炎病毒蛋白 ;单独共转染实验中 pcDNA3 1(- ) NS3、pcDNA3 1(- ) X组的CAT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的 3 5倍和 4 4倍 ,两种质粒共同转染时酶的表达是对照的 8 5倍 ;表达质粒对CAT酶表达的激活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研究表明 ,HepG2细胞中表达的HCVNS3蛋白和HBVX蛋白均具有反式激活SV4 0早期启动子的功能 ,并且两种蛋白的反式激活功能具有协同特性。本实验有助于解释HCV、HBV感染 ,尤其是共同感染的致病 (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蛋白 NS3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协同反式激活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诊断试剂盒质检评价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秦艳兰 刘仁强 +2 位作者 刘景春 叶柱江 刘赴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对进口、国产2个厂家的6个不同批次试剂盒进行抽检,以保证试剂的质量,预防不合格试剂用于标本检测。方法:采用抽检的不同批次的试剂盒检测国家标准品考核血清盘,30份阳性血清,30份阴性血清和4份灵敏度血清,计算其灵敏度,特异性,相... 目的:对进口、国产2个厂家的6个不同批次试剂盒进行抽检,以保证试剂的质量,预防不合格试剂用于标本检测。方法:采用抽检的不同批次的试剂盒检测国家标准品考核血清盘,30份阳性血清,30份阴性血清和4份灵敏度血清,计算其灵敏度,特异性,相对符合率等指标。结果:进口抗丙型肝炎病毒(HCV)诊断试剂盒的6个不同批次试剂盒的特异性为99.6%,灵敏度为100%,相对符合率为98.33%;国产抗-HCV诊断试剂盒的6个不同批次,有1个批次的特异性为90.00%,灵敏度为86.66%,相对符合率为88.33%;其他5个批次的特异性为100%,灵敏度为96.66%,相对符合率为98.33%。结论:进口试剂所有批次全部合格,国产试剂有1个批次不合格,退回厂家。影响试剂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国家有关部门检定合格的试剂,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抽检,确保检测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诊断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反式激活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妍 成军 +5 位作者 牟劲松 陆荫英 王建军 李克 王琳 张玲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6,共3页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丙型肝炎病毒 (HCV)非结构蛋白NS3基因 ,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中 ,构建HCV NS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1(- ) NS3;以该质粒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 ,免疫印迹方法 (Westernblotting)检测转染...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丙型肝炎病毒 (HCV)非结构蛋白NS3基因 ,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中 ,构建HCV NS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1(- ) NS3;以该质粒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 ,免疫印迹方法 (Westernblotting)检测转染细胞中HCVNS3蛋白的瞬时表达 ;与报告质粒pCAT3 promoter共转染HepG2细胞 ,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检测细胞中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CAT)的表达活性。结果显示 ,质粒pcDNA3 1(- ) NS3在HepG2细胞瞬时表达HCVNS3蛋白 ,共转染实验中pcDNA3 1(- ) NS3组的CAT表达活性是空质粒对照组的 4 6倍。表明构建的表达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出相应蛋白 ,并能够反式激活SV4 0病毒早期启动子。本研究为进一步克隆HCVNS3蛋白反式激活的靶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蛋白NS3 反式激活 SV40病毒 早期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选与克隆丙型肝炎病毒NS5A蛋白结合蛋白的基因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琳 李克 +7 位作者 成军 陆荫英 张键 刘妍 王刚 洪源 王贺 芮莉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2,共3页
细胞内蛋白 蛋白的结合是丙型肝炎病毒 (HCV)与宿主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HCV的非结构蛋白 5A(NS5A)被认为是一种HCV基因组编码的重要调节蛋白因子 ,参与HCV的复制、转录和信号传导等过程 ,但是它在HCV的致病及耐药等方面的... 细胞内蛋白 蛋白的结合是丙型肝炎病毒 (HCV)与宿主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HCV的非结构蛋白 5A(NS5A)被认为是一种HCV基因组编码的重要调节蛋白因子 ,参与HCV的复制、转录和信号传导等过程 ,但是它在HCV的致病及耐药等方面的作用还存有争议。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个多功能蛋白质与宿主蛋白的关系 ,作者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在酵母细胞融合蛋白表达型人肝cDNA文库中进行筛选 ,得到 35个与NS5A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 ,包括载脂蛋白、线粒体单体型基因、磷脂酸酸性磷酸酶等 11种已知功能蛋白质基因和 3个未知功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克隆 丙型肝炎病毒 NS5A蛋白 结合蛋白 基因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可溶性单链可变区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16
作者 成军 施双双 +5 位作者 钟彦伟 夏小兵 王刚 王琳 刘妍 陈菊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94-397,共4页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构建表达丙型肝炎病毒 (HCV)核心蛋白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ScFv)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JM 10 9中表达可溶性的HCV core ScFv。以重组的HCV核心蛋白为包被抗原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的表面展示技术 ,筛选到含...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构建表达丙型肝炎病毒 (HCV)核心蛋白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ScFv)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JM 10 9中表达可溶性的HCV core ScFv。以重组的HCV核心蛋白为包被抗原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的表面展示技术 ,筛选到含有HCV core ScFv基因的噬菌体克隆。从噬菌体抗体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 ,经NcoI/NotI酶切鉴定 ,该ScFv基因由 75 0bp组成。将其亚克隆到 pCANTAB5E表达载体中 ,转化大肠杆菌JM10 9,提取质粒进行DNA序列测定 ,符合ScFv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结构特点。IPTG诱导转化的大肠杆菌JM10 9,在其培养上清中获得了可溶性HCV core ScFv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证实表达的HCV core ScFv具有重组HCV核心蛋白的反应活性和特异性。对转化的JM10 9大肠杆菌上清中表达的HCV core ScFv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证实表达的HCV core ScFv的分子量为 2 8kDa。为应用HCV core ScFv进行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内免疫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核心蛋白 单链可变区抗体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固安县某农村单采浆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追踪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来 王齐欣 +13 位作者 徐小元 万华 高燕 田秀兰 于敏 孙德贵 范春蕾 金剑 樊文梅 尹利民 朱万孚 陈红松 庄辉 王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4-578,共5页
目的 :了解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慢性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河北省固安县某农村 137例单采浆献血员HCV感染 12~ 2 5年的现状进行调查 ,包括临床表现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γ... 目的 :了解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慢性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河北省固安县某农村 137例单采浆献血员HCV感染 12~ 2 5年的现状进行调查 ,包括临床表现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γ 谷氨酰转肽酶 (γ GT)、碱性磷酸酶 (ALP)、血清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总蛋白(TP)、白蛋白 (ALB)测定和αFP检测 ,病毒学标志检测以及B型超声检查 ,其中 ,HCVRNA的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抗 HCV和HBsAg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 :该组HCV感染的慢性化率为 70 .99% ,自然阴转率为2 9 .0 1%。 137例感染者目前几乎均无症状 ,总的ALT和 /或AST异常率为 37.4 0 % ,6例为中度 ,其余均为轻度 ,无重度。但B型超声检查发现 ,轻度者占 5 7.72 % ,中度占 38.2 1% ,重度占 4 .0 7%。重度者距感染发生时间分别为 13、14、2 1、2 5和 2 5年。HCVRNA阳性组的ALT、AST和γ GT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 ,抗 HCV阳性组的ALT/AST的异常率显著高于阴性组 ,抗 HCV滴度与HCVRNA水平的对数呈正相关 (r=0 .74 7,P <0 .0 1)。男性感染者的慢性化率高于女性感染者 (78.6 9%比 6 4 .2 9% )。结论 :本组输血后HCV感染自然阴转率较高 ,慢性HCV感染表现隐匿 ,肝酶学检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流行病学 丙型肝炎病毒 供血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NS3螺旋酶寡核苷酸适配子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2
18
作者 詹林盛 卓海龙 +2 位作者 王会中 彭剑淳 王全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5-250,共6页
为筛选和鉴定抗丙型肝炎病毒(HCV) NS3螺旋酶(NS3h) 的寡核苷酸适配子(aptamers). 利用SELEX技术,以HCV NS3h为靶分子,从体外合成的81 bp随机单链DNA文库中筛选与HCV NS3h特异结合的寡核苷酸适配子. 克隆测序后,进行了解离常数(Kd) 测定... 为筛选和鉴定抗丙型肝炎病毒(HCV) NS3螺旋酶(NS3h) 的寡核苷酸适配子(aptamers). 利用SELEX技术,以HCV NS3h为靶分子,从体外合成的81 bp随机单链DNA文库中筛选与HCV NS3h特异结合的寡核苷酸适配子. 克隆测序后,进行了解离常数(Kd) 测定和Clustal W软件包分析适配子一级结构. 经过8轮循环筛选,随机ssDNA库与HCV NS3h的结合率从0.45%上升到29.5%. 所有的一级结构没有共同的同源序列,但可分5个家族,其中4个家族具有共同的保守序列. 解离常数测定表明,寡核苷酸适配子H2与HCV NS3h特异结合的亲和力最高,Kd值为140 nmol/L. 适配子H2 (10 μmol/L)在体外对HCV NS3h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44%. 利用随机寡核苷酸文库获得了抗HCV NS3h的寡核苷酸适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NS3螺旋酶 SELEX 寡核苷酸适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方法的建立及实验条件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振亚 杨东亮 +2 位作者 汪由坤 喻植群 郝连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27-329,共3页
对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的方法学进行了探讨。逆转录与多聚酶链反应是否在同一反应管内进行,对HCVRNA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影响,但在操作难易程度、TaqDNA聚合酶的选... 对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的方法学进行了探讨。逆转录与多聚酶链反应是否在同一反应管内进行,对HCVRNA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影响,但在操作难易程度、TaqDNA聚合酶的选择等方面有差别。在防止污染的前提下,套式PCR可提高HCVRNA检出率(7.83%),这对于极低水平HCV感染的诊断十分重要。本文对受检标本的贮存方式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RT-PCR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及家兔对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DNA疫苗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建生 陈丽珊 +8 位作者 雷呈祥 解咏梅 张潜 沈先荣 贾福星 张丽芸 陈立茵 郭明秋 任大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HCV复合多表位DNA疫苗的可行性。方法把HCV多表位抗原基因PCX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REP9(RSV启动子)及pCDNA3(CMV启动子)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REP9/PCX及pcDNA3/PCX。将其... 目的探讨HCV复合多表位DNA疫苗的可行性。方法把HCV多表位抗原基因PCX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REP9(RSV启动子)及pCDNA3(CMV启动子)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REP9/PCX及pcDNA3/PCX。将其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及家兔,检测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水平,并观察免疫小鼠的安全性。结果质粒pREP9/PCX及pcDNA3/PCX于免疫后第 6wk和第 10 wk时,开始可检测到抗 GZ-PCX IgG,随后抗体滴度逐渐升高,但水平较低,持续时间较短。pcDNA3/PCX肌肉注射免疫家兔后,于第8wk开始出现特异性抗体,至 3个月后滴度升至 1: 3 200,随后也开始下降。免疫小鼠及家兔可诱发针对GZ-PCX融合蛋白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并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免疫后小鼠的体重正常,肝脾脏未见明显肿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HCV多表位基因可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且安全性好,为HC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多表位抗原 基因免疫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