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研究型大学参与世界人才中心建设的时代诉求与关键路径
1
作者 钟云华 黄小宾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101,共11页
加快世界人才中心建设需要研究型大学的积极参与,这是知识生产驱动的现实需求、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全球人才博弈的内在需求。为响应这些时代诉求,我国研究型大学应立足教育流、科技流和人才流“关键三角”关系,以知识共享与创设... 加快世界人才中心建设需要研究型大学的积极参与,这是知识生产驱动的现实需求、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全球人才博弈的内在需求。为响应这些时代诉求,我国研究型大学应立足教育流、科技流和人才流“关键三角”关系,以知识共享与创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输送等方式参与其中。但在实际参与过程中,研究型大学仍然面临着学科知识交融相对滞后与知识生产主体优势式微、科技创新输入与输出衔接过程不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集聚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等参与难题。为此,应通过重塑知识生产主体竞争优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优化拔尖创新人才作用基础等关键路径,进一步强化教育流、科技流和人才流之间的“三位一体”发展,助推研究型大学积极参与到我国世界人才中心建设浪潮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世界人才中心 教育科技人才 人才强国战略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他者眼中的“世界人才中心”——基于精英大学外籍教师需求的人才环境体系构建
2
作者 李函颖 李靓 邱勇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147,共11页
精英大学外籍教师是各国政策目标的重要人才类型,基于这一群体需求构建的人才环境体系对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具有指导价值。德尔菲法调查结果显示,外籍教师对人才环境的关注次序依次为“个体发展环境”“院校系统环境”“关系环境”... 精英大学外籍教师是各国政策目标的重要人才类型,基于这一群体需求构建的人才环境体系对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具有指导价值。德尔菲法调查结果显示,外籍教师对人才环境的关注次序依次为“个体发展环境”“院校系统环境”“关系环境”以及“社会系统环境”。结合我国国情,“世界人才中心”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优先建设“个体发展环境”,兼顾社会融入与经济发展领域;②继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正式规则的建设与执行;③重视信息场的开放化博弈,关注国际传播方式与能力升级;④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力量,加强顶层设计与推动协调;⑤用好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广义国际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人才中心 外籍教师 人才环境体系 指标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创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的历程与经验——以大学外籍教师的引入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函颖 刘雨心 陈峥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6,I0006,共14页
一个国家对于世界人才的吸引力与经济实力有关,人才友好型生态系统的构建尤为重要。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创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的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从全面西化到本土化的两极发展阶段;制度重塑中的显性排他阶段;主动国际化的形式平权阶段... 一个国家对于世界人才的吸引力与经济实力有关,人才友好型生态系统的构建尤为重要。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创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的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从全面西化到本土化的两极发展阶段;制度重塑中的显性排他阶段;主动国际化的形式平权阶段;“共生社会”的体系化建设阶段。这一过程累积的关键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共识性“国际人才理念”是人才中心建设的价值取向,政策法令及其执行模式是人才中心建设的制度保障,国立大学与私立大学是人才中心建设的主体机构,第三方机构是人才中心建设的重要推力与生态系统,文化心理的双重性是人才中心建设的“双刃剑”。中国在创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时应继续坚定对外开放的“国际人才理念”,加强政府引导下多主体协作的系统性谋划与落实,并重视文化软实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高校 大学外籍教师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大学国际化 共生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协调机制研究
4
作者 刘伯良 陈芳 张向前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8,共13页
中国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至关重要。本研究构建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新质生产力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之间的协调系数。同时,运用PVAR模型对二者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研... 中国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至关重要。本研究构建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新质生产力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之间的协调系数。同时,运用PVAR模型对二者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显示,2010—2022年新质生产力实现了自身的良性积累机制,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也逐渐形成自身的良性积累,二者的协调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新质生产力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推动新质生产力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耦合协调度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构建世界绿色经济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基于世界五大湾区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张向前 刘小芳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9,共9页
构建世界绿色经济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提升国际绿色经济竞争力。通过分析世界绿色经济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内涵与核心要素,识别出综合生态承载性、多元共生性、系统协同性、极化扩散性、动态调节性在内的... 构建世界绿色经济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提升国际绿色经济竞争力。通过分析世界绿色经济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内涵与核心要素,识别出综合生态承载性、多元共生性、系统协同性、极化扩散性、动态调节性在内的五维运行特征,构建世界绿色经济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路径模型。研究对比粤港澳大湾区、杭州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与旧金山湾区的世界绿色经济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五维特征,结果显示:五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在综合生态承载性和系统协同性上排名第一,杭州湾区在多元共生性上排名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和杭州湾区的共同短板在于极化扩散性和动态调节性不足。为加快中国构建世界绿色经济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出借鉴国际湾区经验、深化产业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杭州湾区空间布局与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合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世界五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大城市群的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韧性监测与预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伯良 刘小芳 +1 位作者 王磊 张向前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36,共13页
本文基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群的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韧性演化过程,识别包括多样性、网络性、进化性、流动性、缓冲性等韧性特征,建立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预警体系。实证分析2018—2021年... 本文基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群的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韧性演化过程,识别包括多样性、网络性、进化性、流动性、缓冲性等韧性特征,建立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预警体系。实证分析2018—2021年中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五大城市群的情况,得出以下结论:①就时间推移而言,各城市群韧性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缓冲性维度值也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表明各城市群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②就空间分布而言,各城市群韧性值差异波动较大,表明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体系,加强人才和教育培养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韧性监测与预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五大城市群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韧性监测与预测研究——基于北京、上海与广州三大中心城市数据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伯良 张向前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39-151,共13页
国际人才流动对中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具有积极影响。从韧性视角出发,提出中国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韧性化思路,通过对比创新生态与韧性双重理论视角下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演化过程,识别包括多... 国际人才流动对中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具有积极影响。从韧性视角出发,提出中国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韧性化思路,通过对比创新生态与韧性双重理论视角下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演化过程,识别包括多样性、进化性、流动性、缓冲性在内的韧性特征,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韧性监测、预测、预警体系。通过对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战略支点城市韧性监测和预警的实证分析得出:①根据目前韧性监测情况,上海整体韧性值排名第一,北京需增强进化性与流动性,广州则需增强多样性与进化性;②在韧性预测与预警方面,2023—2025年北京、上海、广州之间的韧性差异将明显缩小,2023年韧性排名为北京、广州、上海,且上海处于较高警戒状态。最后提出,市场化改革是破解中国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难题的关键举措;人才与高校成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城市的重要资源;战略支点城市治理的常态化、动态化监测是中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创新高地 韧性监测 韧性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数字经济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桂苑洁 张向前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149,共10页
全球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建设世界数字经济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中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为探究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位势以及进一步明确建设重点推进方向,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驱动创新、数字贸易市场、数字治理能力4个维... 全球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建设世界数字经济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中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为探究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位势以及进一步明确建设重点推进方向,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驱动创新、数字贸易市场、数字治理能力4个维度构建世界数字经济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评价指标体系,对2012-2021年全球30个主要经济体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并运用基尼系数和核密度测度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及分布动态。结果表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非均衡问题突出,且国家间的差距日益增大。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与发达国家间差距不断缩小,但仍面临数字基础设施覆盖面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数字贸易壁垒较高、立法统筹仍不够有力等难题。为促进中国加快建设世界数字经济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议中国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创新能力、拓展数字贸易市场以及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背景形势与方向主题
9
作者 孙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6-67,共12页
国内外环境重大变化对研究编制“十五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出新要求。“十五五”时期,我国人才发展要聚焦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发挥和壮大人才队伍全口径竞争优... 国内外环境重大变化对研究编制“十五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出新要求。“十五五”时期,我国人才发展要聚焦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发挥和壮大人才队伍全口径竞争优势和党管人才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高地、人才平台战略布局,锻造一支与强国建设相匹配的战略人才力量,突破和解决人才发展、人才创新的体制机制重点问题,加快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循环和大国竞争要求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与管理制度。这也是完成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阶段目标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时期 人才发展规划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悦 张向前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16,共9页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发展模式研究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课题,分析现有人才和创新发展模式主要有政策引导模式、企业发展模式、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机构发展模式、科技人才自我发展模式。本文剖析了当前中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发展模式研究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课题,分析现有人才和创新发展模式主要有政策引导模式、企业发展模式、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机构发展模式、科技人才自我发展模式。本文剖析了当前中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人才选拔、人才激励、科技政策、高校培养及国际交流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以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创新高地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