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3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北京市通州区某医院重症监护室肺炎病例中鲍曼不动杆菌病原特征研究
1
作者 张冲 邹林 +6 位作者 李颖 佟玲 刘肖 高翔 王芳 杨蕾 张猛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39,共4页
目的:对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防控政策调整时期,北京市通州区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中重症肺炎病例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 目的:对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防控政策调整时期,北京市通州区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中重症肺炎病例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感染情况及病原特征进行分析,为重症肺炎病例感染Ab的临床治疗、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2月12日至2023年2月12日北京市通州区某医院ICU和EICU肺炎住院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并采集病例呼吸道抽吸液样本,使用全自动病原微生物检测系统(FilmArray)进行19种呼吸道病原分子定量检测,进行Ab荧光PCR检测及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和脉冲肠凝胶电泳分子分型(PFGE)。结果:22例住院病例基于FilmArray系统检测SARS-CoV-2和Ab,检出率分别为77.27%(17/22)和72.73%(16/22),分布14种病原谱,混合感染比例为86.36%(19/22)。结局为死亡和存活病例均为11例。22例病例中共有16例分离出Ab,分离率为72.73%(16/22)。Ab阳性病例和阴性病例中行气管插管比例分别为93.75%(15/16)和4/6。分离的16株Ab均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株Ab呈现出12种PFGE带型,10株分离自ICU菌株和6株分离自EICU菌株坠入两簇PFGE带型。结论:北京市通州区SARS-CoV-2防控政策调整时期某医院ICU/EICU肺炎病例感染病原谱以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为主,Ab感染率高且分离株多重耐药率高,部分分离株具有遗传聚集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监护室 病原特征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一致性分析
2
作者 顾琳 高艳 +1 位作者 赵剑虹 张若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7-622,共6页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探讨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一致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至2023年辖区内三级以上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88株,进行耐药试验、全基因组测序,用Microobench病原微生物分析工作站对原...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探讨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一致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至2023年辖区内三级以上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88株,进行耐药试验、全基因组测序,用Microobench病原微生物分析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基因组全流程分析(无参拼接),对耐药基因进行预测及注释,多位点序列分析、构建最小生成树。结果8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耐碳青霉烯株(CRAB)占72.73%,CRAB中98.44%表现为多重耐药;3年间,多种药物的耐药性表现出上升趋势;cgMLST分析结果ST2型占89.77%,发现一株新ST型,经cgMLST分析生成最小生成树,相同ST型的亲缘关系更近,同为ST2型可继续分成4个不同的簇。对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耐药基因APH(3″)-Ib、armA、ADC-73、sul1、sul2与耐药表型呈正相关。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以ST2型为主,多重耐药率高,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耐药形势非常严峻;常见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一致性较好。临床需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的院感管理,防止暴发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不动杆菌及皮特不动杆菌实验室检出情况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湘宁 刘鑫 +1 位作者 龙姗姗 喻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9-1094,共6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21—2023年间鲍曼不动杆菌、医院不动杆菌以及皮特不动杆菌各成员单位分离鉴定及报告情况,以及各菌株科室、标本分布和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为临床微生物菌种鉴定以及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W... 目的分析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21—2023年间鲍曼不动杆菌、医院不动杆菌以及皮特不动杆菌各成员单位分离鉴定及报告情况,以及各菌株科室、标本分布和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为临床微生物菌种鉴定以及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WHONET5.6软件对2021—2023年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共111家单位上报数据中上述3种细菌的科室分布、标本及药敏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问卷星对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核心网成员单位进行基质辅助激光基质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51918株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98.6%,皮特不动杆菌占1.2%,医院不动杆菌占0.2%。111家医院中仅7家医院(6.3%)有医院不动杆菌和皮特不动杆菌的报告。3种细菌主要分离于呼吸道样本,鲍曼不动杆菌和医院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ICU、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皮特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和外科。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抗菌药物耐药性均显著高于医院不动杆菌和皮特不动杆菌。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由于通过生化反应难以进行区分,造成微生物实验室通常并未区分至菌种,但由于上述3种细菌样本来源、分离科室以及耐药性均有明显差异,提示微生物实验室应尽量使用基质辅助激光基质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对菌种进行准确鉴定并加强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经验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皮特不动杆菌 医院不动杆菌 准确鉴定 MOLDI-T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胜喀斯特土壤解磷菌群落特征及不动杆菌对桑树的促生作用
4
作者 宋小言 张晓玲 +7 位作者 宁伟豪 张秋雨 李浩然 吴昌福 马明 何丙辉 谌芸 毛巧芝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730-6742,共13页
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与植被退化严重,土壤有效磷含量低限制了植被修复。研究从永胜喀斯特石灰岩黄壤蚕豆土中筛选出10株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并对其中优势菌群中4株不动杆菌进行了生长、功能特性的测定及对桑树促生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与植被退化严重,土壤有效磷含量低限制了植被修复。研究从永胜喀斯特石灰岩黄壤蚕豆土中筛选出10株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并对其中优势菌群中4株不动杆菌进行了生长、功能特性的测定及对桑树促生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4株不动杆菌(BD-1、BD-2、BD-3、BD-4)具有良好的解磷功能(解无机磷量为414.12—473.63 mg/L),兼具解钾、固氮和产生生长素吲哚乙酸能力。浸种接菌在种子发芽阶段未显著提升发芽率,但促进了胚根的生长;后期根际接菌以BD-1促生效果最佳,其鲜重、叶长、叶宽、茎长、主根长和须根数较无菌水处理(CK)分别显著增加88.10%、36.33%、48.11%、66.40%、75.54%、112.09%。菌株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10.08%—35.00%、有效磷含量14.55%—47.46%,并提高了土壤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较CK显著增加21.28%—29.37%。根际接菌在桑树一年生嫁接苗(商品苗)的生长发育阶段显著促进了根系生长,与未接菌相比根鲜重增加17.76—34.76%、根长增加18.29%—28.14%、根体积增加10.10%—27.52%。研究表明永胜喀斯特石灰黄壤中所筛选的4株不动杆菌具有较好的解磷能力,不同接菌方式的促生效果在种子发芽及苗木生长阶段具有差异。根际接菌对桑树的根系促生效果显著,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具有较大潜力,可以作为该地区微生物肥料研发的潜在功能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菌 不动杆菌 喀斯特 桑树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氏不动杆菌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特性及其机制
5
作者 任晓旭 张心悦 +4 位作者 彭文静 杨博磊 杜昊澜 靳婧 邢福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8,共11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作为分布最广的镰刀菌毒素之一,可污染包括玉米在内的多种农副产品。以ZEN为唯一碳源,从小麦根际腐生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可高效降解ZEN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DNA测序及全基因组测序鉴定为皮氏不...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作为分布最广的镰刀菌毒素之一,可污染包括玉米在内的多种农副产品。以ZEN为唯一碳源,从小麦根际腐生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可高效降解ZEN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DNA测序及全基因组测序鉴定为皮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ttii),命名为M-1。通过降解活性验证发现,对ZEN有降解活性的脱毒酶主要集中在M-1发酵上清液中;通过降解参数优化发现,M-1最适宜降解温度和pH值分别为60℃和9,在此条件下孵育48 h对ZEN(10μg/mL)的降解率高达90.85%,Mn^(2+)可显著增强发酵上清液的脱毒活性,在最适宜条件下对2μg/mL ZEN的降解率达89.92%;基于Q Exactive Fous组合型四极杆Orbitrap质谱仪初步完成了ZEN降解产物的结构鉴定,推断ZEN降解产物为玉米赤霉烯酮-4-硫酸酯,其毒性显著低于ZEN本身;基于M-1全基因组序列,开展了ZEN脱毒酶编码基因筛选,初步认定M-1中编码ZEN脱毒酶的基因为ahpC,脱毒酶为NADH依赖型过氧化物酶;通过H_(2)O_(2)介质介入发现,M-1对ZEN的降解效率显著提高,进一步提升了脱毒酶为NADH依赖型过氧化物酶可能性。研究报道了皮氏不动杆菌降解ZEN的能力,希望可为粮食中ZEN脱毒提供新的菌种资源,为皮氏不动杆菌中ZEN脱毒酶的高效表达及产业化应用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生物降解 皮氏不动杆菌 降解产物 降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皮特不动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方法建立
6
作者 张瑞轩 曹景龙 +2 位作者 王卫民 罗毅 黎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8,共8页
为了精准识别和监测鱼类中皮特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ttii)的感染,针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源皮特不动杆菌的管家基因rpo B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反应体系和条件(包括反应温度、时间、Mg^(2+)浓度以及内、外、环引... 为了精准识别和监测鱼类中皮特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ttii)的感染,针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源皮特不动杆菌的管家基因rpo B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反应体系和条件(包括反应温度、时间、Mg^(2+)浓度以及内、外、环引物用量比)优化及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建立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的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Mg^(2+)最优浓度为6.0 mmol/L,内、外、环引物最优用量比为8∶1∶4,在63℃恒温条件下反应30 min即可检测到皮特不动杆菌,反应60 min可获得最优结果;该LAMP方法的灵敏度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最低检出量为1.4 cfu/m L;在特异性检测方面,该方法仅能检测出皮特不动杆菌,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以及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等7种常见致病菌均无交叉反应;此外,该方法既可以通过检测体系的颜色变化直观读取结果,也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由此可见,本研究中所建立的针对团头鲂源皮特不动杆菌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可用于水产养殖业皮特不动杆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皮特不动杆菌 细菌性败血症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RPOB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研究
7
作者 郭俊妙 袁润奇 +2 位作者 邓晓龙 毛璞 邱桂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替加环素不敏感MDR-AB(TIS-MDR-AB)及替加环素敏感MDR-AB(T...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替加环素不敏感MDR-AB(TIS-MDR-AB)及替加环素敏感MDR-AB(TS-MDR-AB)各22株。应用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进行外排泵表型抑制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主要外排泵基因(ade B、ade G、ade J)和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进行筛选,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Sanger测序分析外排泵调控基因ade RS的突变。结果两组MDR-AB外排泵基因ade B、ade G、ade J的检出率均>95%,未检测到tet(X)基因。外排泵抑制剂试验显示,TIS-MDR-AB菌株在加入CCCP后最低抑菌浓度(MIC)下降,且有3株菌株外排泵表型阳性。TIS-MDR-AB组MDR-AB ade B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TS-MDR-AB组(P<0.01),ade G和ade J基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e R基因和ade S基因中发现多个突变,且有2株菌株ade S基因中插入ISA ba 1,3株菌株插入ISA ba 13。结论外排泵系统ade ABC过度表达可能在M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下降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且其过度表达可能与外排泵调控基因ade RS中出现插入序列或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替加环素 RND外排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感应系统信号分子受体abaR基因对鲍曼不动杆菌致病性和获得性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廖佳馨 胡韦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 system,QS)信号分子受体abaR对鲍曼不动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鲍曼不动杆菌ATCC 17978 abaR敲除株(ΔabaR),通过生长曲线分析、血清杀伤实验和生物膜形成实验,比较野生株和敲除株... 目的:探讨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 system,QS)信号分子受体abaR对鲍曼不动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鲍曼不动杆菌ATCC 17978 abaR敲除株(ΔabaR),通过生长曲线分析、血清杀伤实验和生物膜形成实验,比较野生株和敲除株在生长速率、血清杀伤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多步骤稳态体外诱导耐药实验,检测野生株ATCC 17978和敲除株ΔabaR诱导耐药后相关耐药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生长曲线显示,野生株和敲除株在各个时期的600 nm处测定吸光度(absorbance,A)值无明显差异(t=10.720,P>0.05);血清杀伤实验表明,敲除株的健康人血清(normal human serum,NHS)/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比值明显低于野生株(t=3.968,P<0.05);生物膜形成实验显示,敲除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在培养的前24 h低于野生株(t=4.632,P<0.01);在体外将野生株和敲除株诱导为美罗培南耐药菌株后,敲除株的耐药基因AdeA、AdeB和AmpC表达水平低于野生株(t_(1)=11.330;t_(2)=15.010;t_(3)=13.420,均P<0.001)。结论:abaR基因通过调控生物膜形成和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明显影响鲍曼不动杆菌的毒力和获得性耐药;干扰群体感应系统中的abaR受体分子可能是抑制群体感应信号和解决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问题的有效策略,为开发新型抗生素治疗耐药菌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abaR基因 毒力 生物被膜 获得性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秀丽线虫对乙酸钙不动杆菌的摄食偏好行为
9
作者 刘姣姣 卢心河 +3 位作者 殷红彦 周海龙 李汉增 徐顺清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86-796,共11页
秀丽线虫(C.elegans)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在自然环境中选择细菌食物来源时表现出明显的偏好,然而食物选择这一与进化优势息息相关的生理现象背后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Ac)是一... 秀丽线虫(C.elegans)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在自然环境中选择细菌食物来源时表现出明显的偏好,然而食物选择这一与进化优势息息相关的生理现象背后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Ac)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潮湿环境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本研究通过比较秀丽线虫在两种细菌食源下的食物偏好性、咽泵频率、体脂含量、寿命长短以及基因表达差异,揭示了秀丽线虫摄食Ac引起脂质代谢变化以及摄食偏好行为,并利用转录组学方法分析了秀丽线虫摄食大肠杆菌OP50和Ac后的基因表达差异,为理解秀丽线虫与微生物互作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线虫 乙酸钙不动杆菌 食物偏好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羊源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试验
10
作者 陈小雪 陈贝贝 +2 位作者 王辉翔 焦海宏 王振兴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6期70-75,共6页
试验旨在明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某羊场羊群发病的病原,并特别关注鲍曼不动杆菌作为人兽共患病原菌的可能性。针对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羊进行了鼻腔拭子样本采集,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对样本进行细菌分离,经形态学鉴定、生化试验、16S... 试验旨在明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某羊场羊群发病的病原,并特别关注鲍曼不动杆菌作为人兽共患病原菌的可能性。针对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羊进行了鼻腔拭子样本采集,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对样本进行细菌分离,经形态学鉴定、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对比、药敏试验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对分离株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为鲍曼不动杆菌,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生化特性与鲍曼不动杆菌符合;16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为97.2%,命名为HT-1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仅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半数致死量(LD50值)为0.6×10^(9) CFU。研究表明,导致羊群发病的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且该菌株对小鼠具有显著的致病性和致死性。这一结果强调了鲍曼不动杆菌作为人兽共患病原菌,需关注其在动物和人类之间的传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细菌分离鉴定 小鼠致病性试验 人兽共患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学的皮特不动杆菌JW535甲烷氧化代谢途径分析
11
作者 代宇菲 杨庆 +6 位作者 赵彬 范玉婧 葛姗姗 高志岭 刘春敬 李响 耿仕呈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9,共11页
畜禽养殖和水稻种植是温室气体甲烷(CH_(4))的重要排放源。甲烷氧化菌是大气CH_(4)的重要汇,从垃圾填埋场覆土中分离出1株甲烷氧化菌JW535,经生理生化、16S rRNA及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鉴定其为皮特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ttii)。... 畜禽养殖和水稻种植是温室气体甲烷(CH_(4))的重要排放源。甲烷氧化菌是大气CH_(4)的重要汇,从垃圾填埋场覆土中分离出1株甲烷氧化菌JW535,经生理生化、16S rRNA及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鉴定其为皮特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ttii)。批式培养试验表明,与对照菌株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OB3b相比,培养120 h后,JW535的D_(600 nm)和CH_(4)氧化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分别为0.48和83%。采用三代PacBio结合二代Illumina全基因组测序解析了JW535的CH_(4)氧化代谢通路,其基因组大小为8012886 bp,经直系同源蛋白数据库(COG)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注释到的基因分别为4916、3073个。JW535全基因组序列中注释到甲烷氧化单加氧酶、甲醇脱氢酶和甲酸脱氢酶的编码基因pmoA、mxaJ和fdoI,推测其具有相对完整的CH_(4)异化代谢通路。JW535同化代谢与丝氨酸循环有关,且具有完整的三羧酸循环。基于JW535的pmo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出其pmoA为低CH_(4)亲和力型,其pmoA蛋白含有AMO氨单加氧酶,在进化中相对保守。本研究解析了Acinetobacter pittii JW535的甲烷氧化代谢通路,可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甲烷氧化菌种资源、减少农业CH_(4)排放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特不动杆菌 甲烷氧化 PMOA 全基因组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对ICU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短期死亡的影响
12
作者 许珊珊 雷晓婷 +1 位作者 戴正香 方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呼吸道定植对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9日—2023年12月9日某三级中医医院3个综合ICU和呼吸科...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呼吸道定植对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9日—2023年12月9日某三级中医医院3个综合ICU和呼吸科ICU收治的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住ICU期间痰培养CRAB检出情况将患者分为呼吸道CRAB定植组和非CRAB定植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后28天病死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患者呼吸道CRAB定植与28天病死率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88例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27例发生呼吸道CRAB定植(CRAB定植组),61例未发生呼吸道CRAB定植(非CRAB定植组);37例(42.0%)患者入住ICU后28天内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RAB定植组患者28天病死率高于非CRAB定植组(66.7%VS 31.1%,P<0.001)。Cox单因素分析显示,CRAB定植组患者28天死亡风险为非CRAB定植组的2.91倍(HR=2.91,95%CI:1.52~5.58;P<0.05);经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超敏C反应蛋白、呼吸频率、氧合指数、乳酸脱氢酶、尿素氮、肌酐、乳酸、D-二聚体协变量调整后,CRAB定植组患者死亡风险仍然高于非CRAB定植组(HR=2.54,95%CI:1.15~5.58;P<0.05)。亚组分析表明,ICU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呼吸道CRAB定植与28天病死率一定程度受性别、血清清蛋白、肌酐、D-二聚体水平影响(均交互P<0.05)。结论ICU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继发呼吸道CRAB定植后短期病死率明显升高,有效防控多重耐药菌定植及感染对保障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病死率 KM生存曲线 亚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猪源洛菲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13
作者 申艳娟 李广松 +3 位作者 张青艳 杨维维 文坤 程振涛 《贵州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69-71,共3页
为查明贵州省毕节市某猪场发病猪的病原感染情况,采集病猪内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16S rRNA测序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菌株在MH平板培养基上呈现表面光滑湿润、灰白色的圆形菌落,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经16S... 为查明贵州省毕节市某猪场发病猪的病原感染情况,采集病猪内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16S rRNA测序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菌株在MH平板培养基上呈现表面光滑湿润、灰白色的圆形菌落,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经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与洛菲不动杆菌参考菌株同源性达99.15%,且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泰地罗新、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头孢喹肟、利福昔明敏感。结论:该猪场病例为洛菲不动杆菌感染,可采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菲不动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2/TLR9激动剂对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浩 杨赟 +6 位作者 孙红武 邓炎 李郭成 曹静文 魏静 迟宇 李海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9-836,共8页
目的评价toll-like receptor(TLR)2/TLR9激动剂对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8周龄雌性C57小鼠分为PBS组、Pam_(2)CSK_(4)(Pam)组、CpG ODN(CpG)组和Pam+CpG组,以不同剂量滴鼻免疫后24 ... 目的评价toll-like receptor(TLR)2/TLR9激动剂对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8周龄雌性C57小鼠分为PBS组、Pam_(2)CSK_(4)(Pam)组、CpG ODN(CpG)组和Pam+CpG组,以不同剂量滴鼻免疫后24 h进行Ab肺部致死性感染,观察小鼠生存率。构建亚致死剂量Ab肺部感染模型,测定感染后小鼠血液、肺脏、肝脏、肾脏和脾脏的细菌定植量,并取小鼠肺脏和肾脏进行HE染色,分析病理损伤程度。探索免疫1、3、7 d后对小鼠Ab感染的保护作用,明确保护时间窗。Pam+CpG体外刺激A549上皮细胞和RAW264.7细胞,考察两种细胞对Ab的杀伤或吞噬作用。结果与PBS组比较,Pam+CpG组能显著提高Ab致死感染小鼠的生存率(P<0.05,P<0.01),降低亚致死感染后小鼠血液(P<0.01)、肺脏(P<0.01)、肝脏(P<0.05)、肾脏(P<0.01)和脾脏(P<0.01)的细菌定植量,减轻感染导致的病理损伤;在感染之前1 d或3 d免疫均可显著提高小鼠的生存率(P<0.05),其中免疫后3 d保护效果最好。与PBS、Pam、CpG组比较,Pam+CpG组可以显著促进A549上皮细胞和R AW264.7细胞对Ab的杀伤或吞噬作用(P<0.01)。结论TLR2/TLR9激动剂合用对Ab致死和亚致死感染均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能的机制是其促进了肺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对Ab的杀伤或吞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TLR2 TLR9 滴鼻免疫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死率:一项为期十年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野 邹超世 +4 位作者 李泰阶 覃美香 梁婵 刘康海 丘丹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 评估老年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血流感染和28天短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CRAB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玉林市某医院2013年1月—2022年12月确诊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 目的 评估老年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血流感染和28天短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CRAB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玉林市某医院2013年1月—2022年12月确诊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人口统计学、微生物学相关特征及临床结局等数据。选取单变量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分析,进一步确定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共15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CRAB血流感染16例,占10.7%,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血流感染134例。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8天短期病死率为15.3%(23/150,95%CI:9.6%~21.1%),其中CRAB血流感染短期病死率(56.3%,9/16)高于CSAB(10.4%,14/134)。深静脉置管(OR:15.598,95%CI:1.831~132.910)和合并其他部位感染(OR:15.449,95%CI:1.497~159.489)与老年患者发生CRAB血流感染相关。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液透析(OR:11.856,95%CI:2.924~48.076)、入住重症监护病房(OR:9.387,95%CI:1.941~45.385)和肺部感染为菌血症可疑来源(OR:7.019,95%CI:1.345~36.635)。结论 老年患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和深静脉置管与CRAB血流感染的发生相关。血液透析、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和肺部感染为菌血症可疑来源是影响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血流感染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鹏超 刘贺 +1 位作者 巴婧翀 刘文芝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mNGS及传统病原学培养方法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3年6月8—22日5例检出CRAB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对可能污染的环境...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mNGS及传统病原学培养方法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3年6月8—22日5例检出CRAB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对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微生物采样及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mNGS结果回报所需时间短于培养所需时间[(3.92±1.05)d VS (6.24±0.25)d,P<0.001]。5例患者的标本培养分离出CRAB,mNGS检测结果显示均检出OXA-23耐药基因,经专家综合判断4例患者为医院感染,1例患者为标本污染。依据《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中的医院感染暴发定义,此事件考虑为医院感染暴发。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显示,暴发时环境中CRAB检出率为51.30%(59/115),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手与呼吸机表面,实施多学科联合感染控制措施后,医生手卫生依从率及呼吸机消毒落实率分别由40.83%(49/120)、33.33%(16/48)提高至82.61%(95/115)、83.33%(30/36)。患者预后良好,后续监测未发现新病例,此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mNGS具有精准度高、耗时短、准确率高的特点,可以应用于医院感染暴发防控及耐药基因组研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持续提高消毒效果及手卫生依从率是防控CRAB感染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医院感染防控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陶俊进 赵明娟 +4 位作者 王伟 潘智勇 胡琴 李一荣 李志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XDRAB)中枢系统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为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XDRAB)中枢系统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为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及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9月1日公开发表的有关替加环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5.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初筛文献184篇,最终纳入中文RCT研究4篇,样本量267例。Meta分析显示,联合疗法对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总疗效可能优于单药疗法[OR=4.30,95%CI=(1.93,9.58),P<0.01]。联合疗法对于细菌的清除有更好的效果[OR=4.20,95%CI=(2.08,8.48),P<0.01],且联合疗法产生的不良反应更少[OR=0.19,95%CI=(0.05,0.67),P<0.05]。联合疗法与单药疗法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较单药治疗可能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受限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尚待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巴坦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 +4 位作者 石广志 赵经纬 左玮 徐明 胡付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7-424,共18页
多重耐药或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舒巴坦是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具有穿透炎性血脑屏障的优势,适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近年随着鲍曼不动杆菌对舒巴坦的耐药趋势日益严... 多重耐药或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舒巴坦是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具有穿透炎性血脑屏障的优势,适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近年随着鲍曼不动杆菌对舒巴坦的耐药趋势日益严峻,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或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药物剂量、给药途径、联合方案等缺乏规范化标准。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通过梳理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形成《舒巴坦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中国专家共识》,涵盖28条共识建议,为舒巴坦在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可行的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危重病人医疗 鲍氏不动杆菌 舒巴克坦 诊疗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无菌体液感染患者归因危险度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磊 姜道彬 +13 位作者 刘丁 郑小芳 邱荷语 吴淑梅 吴晓英 崔金兰 谢首佳 夏琴 何莉 刘晞照 舒昌惠 李荣琴 陶红英 陈泽芬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调查重症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后的归因危险度(AR)。方法围绕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开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以各中心从无菌体液中分离出AB且确认AB感染患者为感染组,以同期、同一ICU、相似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 目的调查重症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后的归因危险度(AR)。方法围绕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开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以各中心从无菌体液中分离出AB且确认AB感染患者为感染组,以同期、同一ICU、相似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5分)和入住ICU的主要诊断为匹配条件,按1∶2比例选取未感染AB患者作为非感染组,计算AR。结果AB无菌体液感染患者住院病死率为33.3%,非感染组患者为23.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AR为10.2%(95%CI:-2.3%~22.8%)。血、脑脊液等标本来源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诊断为肺部感染的重症患者感染AB后AR最高,但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诊断分类同样如此。结论重症患者AB感染预后被严重高估,但ICU仍应针对AB进行积极医院感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归因危险度 预后 无菌体液 多中心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亚麻酸通过调节Th17减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小鼠的肺部炎症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鼎 张慧 +2 位作者 朱云竹 李家斌 叶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3-1191,共9页
目的探究α-亚麻酸(ALA)在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小鼠肺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野生组和肺炎组,分别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和转录组学技术分析野生组和肺炎组小鼠的血清和肺组织中差异代谢物和... 目的探究α-亚麻酸(ALA)在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小鼠肺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野生组和肺炎组,分别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和转录组学技术分析野生组和肺炎组小鼠的血清和肺组织中差异代谢物和差异基因。另取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vehicle组)、A.baumannii感染组(A.baumannii组)和实验组(A.baumannii+ALA组)。空白组和A.baumannii感染组给予普通饮食28 d,实验组给予定制饲料(含5%ALA)喂养28 d,第28天时A.baumannii感染组和实验组给予鲍曼不动杆菌悬液滴鼻,空白组给予PBS缓冲液滴鼻。24h后取小鼠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肺组织炎症因子;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肺组织辅助性T细胞17(Th17)比例。体外评估ALA对于Th17细胞的影响时,设立ALA组(添加100μmol/L ALA)和对照组(添加相同体积PBS)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细胞比例。结果代谢组学显示,肺炎组小鼠血清的ALA水平显著低于野生组[(3.19+0.76)μg/mL比(10.32+1.75)μg/mL,P<0.0001]。转录组学显示,肺炎组小鼠的肺组织IL-17信号通路中有32个差异基因,其中包括28个上调基因和4个下调基因。在添加ALA的小鼠实验组中,实验组肺组织病理感染严重程度相比于A.baumannii感染组明显减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17A水平和Th17细胞比例相比于A.baumannii感染组有明显降低(均P<0.05),IL-6和IL-10水平相对于A.baumannii感染组明显升高(均P<0.05)。在体外分化实验中,ALA组Th17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B肺炎小鼠血清ALA水平低下,补充ALA后通过抑制Th17分化,对鲍曼不动杆菌所致肺炎具有保护作用,提示膳食补充ALA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控制具有一定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Α-亚麻酸 TH17细胞 IL-17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