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0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蛋白激酶Cε对肌钙蛋白水平正常老年急性胸痛风险分层的价值
1
作者 郝翠君 王蕊 +3 位作者 洪洋 李晓颖 韩少洁 李方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额外的血小板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ε检测对老年急性胸痛和正常高敏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hs-cTnI)水平患者的风险分层和额外诊断测试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河北北... 目的探讨额外的血小板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ε检测对老年急性胸痛和正常高敏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hs-cTnI)水平患者的风险分层和额外诊断测试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样急性胸痛且hs-cTnI水平正常的连续患者220例。根据随访1年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分为MACE组24例和非MACE组196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小板PKCε表达;构建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血小板PKCε表达<2.05%组与血小板PKCε表达≥2.05%组无事件发生时间;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基线时患者特征对1年随访期间MACE发生的影响;采用决策树模型分析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年随访期间,24例患者(10.91%)发生了MACE。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血小板PKCε表达显著升高[9.25%(6.60%,15.25%)vs 1.70%(0.80%,3.25%),Z=-7.596,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血小板PKCε表达<2.05%组360 d内均无事件发生,而血小板PKCε表达≥2.05%组无事件发生时间为(297.13±12.7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27.051,P=0.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心绞痛高度可疑、hs-cTnI、血小板PKCε是患者随访1年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风险因素(HR=3.011,95%CI:1.049~8.641,P=0.040;HR=1.216,95%CI:1.044~1.418,P=0.012;HR=1.160,95%CI:1.104~1.218,P=0.000)。在决策树模型中,≥2.05%患者1年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2.05%患者(P=0.011)。血小板PKCε表达≥2.05%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心肌缺血的概率高于血小板PKCε表达<2.05%患者(P=0.006)。结论在hs-cTnI水平正常的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中,进行额外的血小板PKCε检测似乎有良好的预后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血小板 蛋白激酶cδ 肌钙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35a-5p对蛋白激酶Cα的调控作用及对人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
作者 李珊 刘文鑫 赵琪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8-483,共6页
目的探讨miRNA-135a-5p对蛋白激酶Cα(PRKCA)的调控作用及对人卵巢颗粒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8月至2023年12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以及同期于妇科检查的30例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实时定量PCR检... 目的探讨miRNA-135a-5p对蛋白激酶Cα(PRKCA)的调控作用及对人卵巢颗粒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8月至2023年12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以及同期于妇科检查的30例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实时定量PCR检测miRNA-135a-5p、PRKCA mRNA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miRNA-135a-5p及PRKCA 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采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确定miRNA-135a-5p对PRKCA的调控作用。将人卵巢颗粒细胞KGN分为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miR-NC组(转染空白质粒)、miRNA-135a-5p低表达组(转染miRNA-135a-5p inhibitor)、miRNA-135a-5p过表达组(转染miRNA-135a-5p mimic)。分析miRNA-135a-5p对细胞增殖能力、凋亡情况的影响,并检测PRKCA以及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健康者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miRNA-135a-5p表达水平升高,PRKCA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患者外周血中PRKCA mRNA与miRNA-135a-5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r=-0.655,P<0.05)。荧光素酶实验表明miRNA-135a-5p可靶向PRKCA。与对照组、miR-NC组比较,miRNA-135a-5p过表达组2~4 d的细胞增殖倍数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RKCA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NF-κB信号通路蛋白(NF-κB、P-p38/p38、TNF-α、IL-6)表达升高,而miRNA-135a-5p低表达组增殖倍数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PRKCA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miRNA-135a-5p处于高表达状态,miRNA-135a-5p通过靶向调控PRKCA,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从而诱导人卵巢颗粒细胞炎性介质释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miRNA-135a-5p 卵巢颗粒细胞 NF-ΚB信号通路 蛋白激酶c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β抑制剂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对移植期间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李春燕 肖婷 +2 位作者 伍邦翠 陈永 田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剂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来缓解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方法RIRI组大鼠血管夹阻断左肾血供60 min,同时切除右肾。Inhibitor+RIRI组予以PKCβ抑制剂在手术前1 d口服,余下处理同RIRI组。Sham组大鼠...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剂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来缓解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方法RIRI组大鼠血管夹阻断左肾血供60 min,同时切除右肾。Inhibitor+RIRI组予以PKCβ抑制剂在手术前1 d口服,余下处理同RIRI组。Sham组大鼠开腹后再闭腹。术后24 h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左侧肾脏样本。分析肾功能、组织形态以及肾小管损伤标志物KIM-1,肾乳头损伤指标RPA-1、巨噬细胞亚型标志物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PAS染色显示RIRI组大鼠肾切片有明显肾小管损伤,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P<0.05)。RIRI组Cr、BUN、KIM-1和RPA-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及Inhibitor+RIRI组(P<0.05)。与RIRI组相比,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Cr、BUN、KIM-1和RPA-1表达显著减少(P<0.05)。RIRI组大鼠肾组织中iNOS、IL-12及CD197的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及Inhibitor+RIRI组(P<0.05);与RIRI组相比,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i NOS、IL-12及CD197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Dectin-1、ARG-1和CD16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RIRI组及Sham组(P<0.05)。结论PKCβ抑制剂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肾功能不全、肾小管损伤、肾小管和肾乳头损伤标志物的表达。PKCβ抑制剂抑制M1巨噬细胞并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减少促炎并增加抗炎因子的表达促进肾脏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cβ抑制剂 炎症因子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3-蛋白激酶C通路探讨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高糖性损伤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刘强 俞华 +1 位作者 董立红 廖荣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12-2116,共5页
目的探讨IP3蛋白激酶C通路在高糖条件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实验组(10 mmol/L、20 mmol/L葡萄糖)和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 目的探讨IP3蛋白激酶C通路在高糖条件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实验组(10 mmol/L、20 mmol/L葡萄糖)和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IP3-蛋白激酶C(PKC)通路中PKC的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PK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糖条件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体积增大,伸展度减小,凋亡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20 mmol/L葡萄糖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20 mmol/L葡萄糖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IP3水平(587.9±15.2)ng/ml相较对照组IP3水平(738.9±1.0)ng/ml降低(P<0.05),高糖处理下,PK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IP3-PKC通路可能参与高糖条件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过程,因此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起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IP3-蛋白激酶c通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明春 雷林生 +3 位作者 梁东升 许自明 杨淑琴 孙莉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观察灵芝多糖在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蛋白激酶C(PKC)活性是否有影响。方法 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KC活力。结果 灵芝多糖GLB7( 40mg·L-1)能引起小鼠腹腔MΦ中PKC活性明显升高 ,30min达峰值 ,2h恢复到... 目的 观察灵芝多糖在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蛋白激酶C(PKC)活性是否有影响。方法 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KC活力。结果 灵芝多糖GLB7( 40mg·L-1)能引起小鼠腹腔MΦ中PKC活性明显升高 ,30min达峰值 ,2h恢复到基础水平 ;GLB7还可引起MΦ中PKC发生质膜转位 ,并拮抗Staurosporine对MΦ中PKC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巨噬细胞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苷对缺血缺氧下平滑肌细胞蛋白激酶C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月刚 金春华 +2 位作者 黄海潇 赵清 吴平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 观察虎杖苷对缺血缺氧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抗休克作用的机制。方法 取大鼠胸主动脉培养VSMC,用Koyama方法复制VSMC缺血缺氧模型。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PKC的活性。结果 缺血缺氧状态下V... 目的 观察虎杖苷对缺血缺氧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抗休克作用的机制。方法 取大鼠胸主动脉培养VSMC,用Koyama方法复制VSMC缺血缺氧模型。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PKC的活性。结果 缺血缺氧状态下VSMC胞浆PKC的活性上升(vs正常组P<0 .05),但胞膜的PKC活性下降(vs正常组P<0 .05),经PD治疗后胞浆PKC的活性下降(vs缺血缺氧组、治疗对照组P<0. 05,vs正常组P>0 05 ),胞膜的PKC活性上升(vs缺血缺氧组、治疗对照组P<0 .05,vs正常组P>0 .05)。结论 PD对缺血缺氧作用下的VSMCPKC的活性有调节作用,这可能是PD抗休克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缺氧 平滑肌细胞 虎杖苷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 Eplison亚型在蒺藜皂苷诱导心脏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巍 李红 +1 位作者 遇红梅 杨世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研究蒺藜皂苷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组织中蛋白激酶C Eplison亚型(PKCε)磷酸化含量及其转位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对照组用改良Kreb-Henseleit液(K-H液持续灌注170min);I/R组(... 目的研究蒺藜皂苷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组织中蛋白激酶C Eplison亚型(PKCε)磷酸化含量及其转位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对照组用改良Kreb-Henseleit液(K-H液持续灌注170min);I/R组(用K-H液灌流稳定20min后,停灌30min,再灌注120min);Chelerythrine组(K-H液中PKCε抑制剂1μmol.L-1);蒺藜皂苷组(K-H液中含蒺藜皂苷100mg.L-1),蒺藜皂苷+Chelerythrine组(K-H液中含蒺藜皂苷100mg.L-1+Chelerythrine1μmol.L-1),后3组I/R过程同I/R组。动态检测心率、平均动脉压。实验结束后计算心肌缺血面积,测定心脏再灌流出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变化,提取各组心肌组织检测PKCε磷酸化含量及转位情况。结果单独应用Chelerythrine对I/R心功能、心肌CK-MB及心肌缺血面积无影响;蒺藜皂苷可降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减少心肌CK-MB释放,缩小心肌缺血面积,促进心肌组织内PKCε磷酸化并使其由细胞质转位到细胞膜上。Chelerythrine与蒺藜皂苷合用可部分阻断蒺藜皂苷的上述作用。结论PKCε抑制剂可减弱蒺藜皂苷对离体大鼠I/R心肌的保护作用,蒺藜皂苷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与PKCε磷酸化程度及转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蒺藜皂苷 蛋白激酶c Eplison亚型 蛋白激酶c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脑死亡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功能及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长举 陆旭 +3 位作者 朱盛兴 赵永福 马秀现 张水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死亡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功能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巴马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灯盏花素组及对照组。应用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分别于脑死亡后6、12和24 h取...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死亡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功能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巴马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灯盏花素组及对照组。应用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分别于脑死亡后6、12和24 h取血清及心肌组织进行研究。结果①脑死亡24 h灯盏花素组心肌损伤明显轻于脑死亡组;②脑死亡后各时间点灯盏花素组血清肌钙蛋白T(cTnT)、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脑死亡组低;③脑死亡24 h灯盏花素组心肌蛋白激酶C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脑死亡组。结论灯盏花素可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减轻脑死亡巴马小型猪的心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巴马小型猪 脑死亡 心脏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孙宇田 刘聪聪 +4 位作者 徐萌 王晶华 高阳 杨思睿 周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9-773,I0004,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芪(AS)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及对蛋白激酶C(PKC)的调节,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2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模型,将术后24h存活的3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 目的:观察黄芪(AS)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及对蛋白激酶C(PKC)的调节,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2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模型,将术后24h存活的3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2mL·d-1腹腔注射)、模型组(生理盐水2mL·d-1腹腔注射)和黄芪治疗组(黄芪注射液6g·d-1,即2mL·d-1腹腔注射)。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室舒张期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检测各组大鼠血浆脑利钠肽(BNP),Masson染色测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ing法检测心肌细胞中PKCα和PKCε的表达水平。结果:黄芪治疗组大鼠死亡数量少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D和LVESD增加(P<0.05),LVEF和LVFS降低(P<0.05),血浆BNP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治疗组大鼠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D和LVESD降低(P<0.05),LVEF和LVFS增加(P<0.05),血浆BNP水平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CVF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治疗组大鼠心肌CVF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中PKCα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心肌细胞中PKC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KCε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心室重塑,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PKCε、抑制PKCα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蛋白激酶c 心室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后处理对大鼠I/R心肌梗死范围及蛋白激酶Cα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兴德 袁志柳 +2 位作者 陈保林 黄达枚 晏建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0-70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后处理(IPT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梗塞面积和PKCα表达的影响。方法:Evan’s蓝、TTC染色,观察心肌IPTC与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I/R心肌梗死范围(IS)的影响,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心肌IPTC对心肌组织中PKCα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后处理(IPT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梗塞面积和PKCα表达的影响。方法:Evan’s蓝、TTC染色,观察心肌IPTC与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I/R心肌梗死范围(IS)的影响,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心肌IPTC对心肌组织中PKCα的表达。结果:①IPTC组的梗死面积(IS)显著低于I/R组(P <0 . 0 1) ,心肌细胞膜PKCα表达明显多于I/R组(P <0 . 0 1) ;②IPTC组的IS、心肌细胞膜PKCα的表达与IPC组无显著差异(P >0 . 0 5 )。结论:心肌IPTC能减少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其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膜PKC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缺血 心肌再灌注 蛋白激酶c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ipophilin及蛋白激酶C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中群 袁中华 +6 位作者 刘毅 杨永宗 万载阳 刘录山 易光辉 赵卫星 李丽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区动脉壁增厚与adipophilin表达及蛋白激酶C(PKC)活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实验组(12只)。高TC饮食喂饲12周,动脉切片HE染色;采用PepTagAssay法检测PKC活性变化,Weste...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区动脉壁增厚与adipophilin表达及蛋白激酶C(PKC)活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实验组(12只)。高TC饮食喂饲12周,动脉切片HE染色;采用PepTagAssay法检测PKC活性变化,Western blot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KCα和adipophilin表达。并进一步在细胞学水平观察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PKC活性的分布及adipophilin的表达。结果主动脉病变区可见内膜增生、中层增厚,脂质条纹突起,增生内膜内蓄积大量的泡沫细胞。病变区PKC活性和adi-pophilin表达上调,与adipophilin阳性颗粒仅局限于增生内膜不同,PKCα在内膜、近内膜的中层区均呈强阳性表达。细胞学实验显示adipophilin表达于巨噬细胞,而PKC活性则以平滑肌细胞最强,内皮细胞最弱。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区内膜增生、中层增厚可能与PKC介导的细胞增殖凋亡紊乱及adipophilin介导的脂质蓄积有关。在巨噬细胞adipophilin的表达可能与细胞膜PKC活性的改变有着某种潜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蛋白激酶c 模型 动物 ADIPOPHI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对蛋白激酶C亚型在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分布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旭开 王梅 +2 位作者 刘光耀 杨成明 万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了解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的蛋白激酶C(PKC)含量及亚型分布,以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点印迹技术及MTT方法,检测了人ASMC颗粒部分与胞浆部分PKC的6种亚型的含量和分布。结果:①人ASMC细胞... 目的:了解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的蛋白激酶C(PKC)含量及亚型分布,以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点印迹技术及MTT方法,检测了人ASMC颗粒部分与胞浆部分PKC的6种亚型的含量和分布。结果:①人ASMC细胞中主要有PKCα、PKCβ、PKCζ3种亚型分布,并发现63%分布在胞浆中;②人ASMC细胞PKC总量随着佛波酯(PMA)、胰岛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人ASMC细胞增加数量也随着PMA、胰岛素的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人ASMC细胞中以PKCα、PKCβ、PKCζ3型含量较多,胰岛素可能是通过激活PKC信号传导途径引起细胞的基因表达增高,导致ASMC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 胰岛素 蛋白激酶c亚型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巴喷丁对偏头痛病人发作期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蛋白激酶C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家君 张灿文 +3 位作者 胡冬梅 袁慧 牛敬忠 张颜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907-91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病人加巴喷丁治疗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和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水平的变化,探讨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作用机制。方法:偏头痛病人按照随机数... 目的:通过观察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病人加巴喷丁治疗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和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水平的变化,探讨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作用机制。方法:偏头痛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氟桂利嗪对照组和加巴喷丁治疗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5例。加巴喷丁组用药剂量在900~2 400 mg/d之间,分3次口服,疗程为3天。氟桂利嗪组每晚10时口服1次,剂量10 mg,疗程为3天。分别在给予加巴喷丁药物治疗前、治疗后12 h、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和治疗后72 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测定和外周空腹静脉血CGRP、PKC水平检测。结果 :氟桂利嗪组和加巴喷丁组病人治疗后VAS评分逐渐降低;加巴喷丁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氟桂利嗪组(P<0.05)。氟桂利嗪组和加巴喷丁组病人治疗后12 h、24 h、48 h和72 h分别与治疗前相比,CGRP和PKC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加巴喷丁组与氟桂利嗪组治疗后12 h、24 h、48 h和72 h相比,CGRP和PKC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加巴喷丁能明显减轻偏头痛急性发作期VAS评分,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治疗有效。加巴喷丁能明显减少偏头痛急性发作期血浆CGRP和PKC水平,可能是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加巴喷丁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先胜 徐永健 +2 位作者 张珍祥 熊盛道 倪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7-510,共4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 (LTZ)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蛋白激酶C(PKC)通道在受到与哮喘有关的炎症介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功能变化是否有影响。方法 :取 6 3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各 10mL ,分离PBL ,分 4批分别给予以下处理后 ,采用 [γ - 32 P... 目的 :探讨川芎嗪 (LTZ)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蛋白激酶C(PKC)通道在受到与哮喘有关的炎症介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功能变化是否有影响。方法 :取 6 3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各 10mL ,分离PBL ,分 4批分别给予以下处理后 ,采用 [γ - 32 P]-ATP催化活性测定法检测细胞胞膜、胞浆及总PKC活性。( 1)分 3组即 5g/LLTZ处理组 ( 6例 )、5 μmol/LPKC阻断剂Ro31- 82 2 0处理组 ( 6例 )和对照组 ( 6例 ,以下各批均以此组为阴性对照组 ) ;( 2 )共 3组分别用 10 0nmol/L乙酰甲胆碱 (Mch ,5例 )、5g/LLTZ +10 0nmol/LMch( 5例 )或 5 μmol/LRo31- 82 2 0 +10 0nmol/LMch( 5例 )处理。 ( 3)共 3组分别采用 10 0nmol/L组胺、5g/LLTZ +10 0nmol/L组胺 ( 5例 )或 5 μmol/LRo31-82 2 0 +10 0nmol/L组胺 ( 5例 )处理。 ( 4)共 3组分别用 10 0nmol/LPMA( 5例 )、5g/LLTZ +10 0nmol/LPMA( 5例 )或 5μmol/LRo31- 82 2 0 +10 0nmol/LPMA( 5例 )。结果 ( 1)LTZ对正常人PBL胞膜、胞浆及总PKC活性均无明显影响 ;( 2 )乙酰甲胆碱及组胺均可促进正常人PBL胞膜PKC活性增加 ,LTZ对该作用有抑制效应 (P <0 0 5 )。 ( 3)LTZ对PMA诱发正常人PBL胞膜PKC活性增加的效应有抑制作用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蛋白激酶c 通道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在小鼠卵母细胞中检测蛋白激酶C 被引量:13
15
作者 范衡宇 佟超 +1 位作者 李满玉 孙青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00-903,共4页
用免疫荧光化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术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小鼠卵母细胞中蛋白激酶C (PKC)α和 βⅠ的表达和定位 ,以及蛋白激酶C (PKC)和皮质颗粒的双标记 ,探讨了以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为实验对象进行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研究的简便方法 .结果发... 用免疫荧光化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术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小鼠卵母细胞中蛋白激酶C (PKC)α和 βⅠ的表达和定位 ,以及蛋白激酶C (PKC)和皮质颗粒的双标记 ,探讨了以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为实验对象进行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研究的简便方法 .结果发现 ,PKCα和 βⅠ在小鼠生发泡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中都有表达 ,但表达部位存在差异 .说明采用改进的激光共聚焦显微术 ,可以方便、灵敏地检测特异蛋白质在卵母细胞中的表达部位 ,从而为生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聚焦显微术 卵母细胞 蛋白激酶c 小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亚型在鼻咽癌细胞中的分布及在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南岳 赵明伦 鲍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66-570,共5页
本文检测了人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系(CNE-2Z)颗粒部分与胞浆部分PKC的三种主要亚型的含量和分布。结果发现:(1)CNE-2Z细胞的颗粒部分中PKC-Ⅱ型相对较少,而PKC-Ⅰ,Ⅲ型则相对较多;(2)随TPA浓度... 本文检测了人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系(CNE-2Z)颗粒部分与胞浆部分PKC的三种主要亚型的含量和分布。结果发现:(1)CNE-2Z细胞的颗粒部分中PKC-Ⅱ型相对较少,而PKC-Ⅰ,Ⅲ型则相对较多;(2)随TPA浓度增大,PKC总量及颗粒部分的PKC-Ⅲ下降明显,细胞的生长也受抑制,10-6mol/L时,PKC-Ⅲ仅为对照的35.6%,抑制率达60%;(3)随TPA作用时间延长,PKC总量及颗粒部分的PKC-Ⅲ下降明显,PKC-Ⅲ的变化自15min时开始,120min时仅为对照的18.6%;在13h后,细胞增殖出现抑制,26h抑制率达55%。结果提示,PKC在CNE-2Z细胞中以Ⅰ,Ⅲ型含量较多,尤其PKC-Ⅲ对生长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细胞株 生长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甲醛溶液所致内脏炎症痛大鼠脊髓蛋白激酶C膜转位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邹明新 李思颉 +2 位作者 邵国 牛敬忠 张颜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甲醛溶液内脏炎症痛的镇痛作用及对大鼠脊髓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膜转位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电针组(EA);内脏炎症痛组(VP);电针加内脏炎症痛组(EA+VP),...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甲醛溶液内脏炎症痛的镇痛作用及对大鼠脊髓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膜转位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电针组(EA);内脏炎症痛组(VP);电针加内脏炎症痛组(EA+VP),每组大鼠18只。应用甲醛溶液大鼠直肠黏膜下注射复制的内脏炎症痛模型,注射后120 min内观察疼痛反应,15 min为一个观察时间段,计算疼痛评分;注射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内取大鼠L_6~S_2阶段脊髓进行PKC膜转位水平检测。结果:VP组大鼠在甲醛溶液注射后,30 min内达疼痛反应的高峰,随后逐渐减轻;EA+VP组大鼠疼痛反应减轻,在前90 min内疼痛分数明显低于VP组,P〈0.05或P〈0.01。VP组大鼠在甲醛溶液注射后,30 min时PKC膜转位水平明显增加,随后膜转位水平明显降低;EA+VP组大鼠在前60 min内,PKC膜转位水平明显下降,与VP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明显减轻内脏炎症痛大鼠疼痛反应,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脊髓PKC膜转位水平起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穴 内脏痛 蛋白激酶c 膜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及蛋白激酶Cε膜转位增加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思颉 谢娜 +5 位作者 邵国 张伟 胡冬梅 杨明峰 袁慧 张颜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04-608,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ε(protein kinase Cε,PKCε)对偏头痛中枢敏感化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200~250 g雄性SD大鼠共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C组)、偏头痛模型组(M组)、氯仿组(L组)和PKC...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ε(protein kinase Cε,PKCε)对偏头痛中枢敏感化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200~250 g雄性SD大鼠共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C组)、偏头痛模型组(M组)、氯仿组(L组)和PKCε抑制剂H-7组(H-7组),每组大鼠12只。进行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放电记录和PKCε膜转位水平检测。结果:(1)放电频率变化百分比:造模后,三叉神经脊束核细胞外放电频率增加,造模后2 h为造模前的(325.88±47.32)%;M放电频率变化百分比高于N组和C组。L组放电频率变化百分比与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7组放电频率变化百分比低于M和L组。(2)膜转位水平:M组、L组PKCε膜转位水平高于N组和C组;L组与M组相比,PKCε膜转位水平无明显变化;H-7组膜转位水平低于其余四组。结论:偏头痛中枢敏感化过程中,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兴奋性和PKCε膜转位增加,PKCε抑制剂H-7能减少神经元兴奋性和PKCε膜转位,说明PKCε可能参与大鼠偏头痛中枢敏感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Ε 偏头痛 中枢敏感化 神经元兴奋性 膜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苷抗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对磷酸化蛋白激酶Cα调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方岩 张晓隆 +2 位作者 徐正祄 王万铁 郝卯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虎杖苷(PD)抗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对磷酸化蛋白激酶Cα(PKCα)活性调节。方法:采用在体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均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肺缺血再灌注+虎杖苷组... 目的:探讨虎杖苷(PD)抗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对磷酸化蛋白激酶Cα(PKCα)活性调节。方法:采用在体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均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肺缺血再灌注+虎杖苷组(PD组)、肺缺血再灌注+PD+多粘菌素B组(PMB组)。各组在不同时点抽血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实验末,测湿干重比(W/D),计算肺泡损伤率(IAR),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分析磷酸化PKCα表达情况。结果:①I/R组和PMB组血清SOD活性降低无明显差异,PD组显著高于I/R组(P<0.01);而MDA的上升PD组显著慢于I/R组、PMB组(P<0.05或P<0.01)。②PD组的W/D与IAR均显著低于IR组和PMB组(均P<0.01)。③电镜提示PD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IR组及PMB组。④除I/R组外,免疫组化显示磷酸化PKCα皆阴性表达。结论:PD对LIR I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除抗氧化损伤外可能还与抑制PKCα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再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c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PKC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瑞明 金顺子 +1 位作者 刘扬 刘树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0-644,共5页
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家族作为第二信使在多条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PKCθ作为这个家族的一个成员有选择性地主要表达在T淋巴细胞和骨骼肌,对于T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全面活化有着重要意义。在胰岛素耐... 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家族作为第二信使在多条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PKCθ作为这个家族的一个成员有选择性地主要表达在T淋巴细胞和骨骼肌,对于T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全面活化有着重要意义。在胰岛素耐受的2型糖尿病的发生以及在一些肿瘤的形成、远处转移和耐药性的出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转录因子 细胞凋亡 胰岛素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