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喉癌和不典型增生上皮细胞的P53蛋白表达与S期组分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银萍 杜宝东 +1 位作者 高宏文 郭晓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0-272,共3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对喉癌和不典型增生上皮的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周期中S期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53蛋白在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的表达率分别为4000%、6000%、7143%和7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对喉癌和不典型增生上皮的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周期中S期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53蛋白在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的表达率分别为4000%、6000%、7143%和7368%,声带息肉、不典型增生上皮和喉癌的S期组分分别为3451%、5018%和6220%。其中有8例在2种指标中均为阳性,有两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P53蛋白免疫组化和S期组分的测定对癌前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两种指标联合使用使诊断更准确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不典型增生上皮 P53蛋白 S期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平治疗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苑中甫 田秀颖 +1 位作者 王亚芹 董长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 药物疗法 奥平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徐萍 宋美芳 +1 位作者 高怡 沈爱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3-254,i001,共3页
关键词 KI-67 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 慢性宫颈炎 宫颈鳞癌 表达及 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 恶性生物学行为 宫颈癌 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 高危个体 癌前病变 标志基因 蛋白抗原 细胞周期 多种肿瘤 过度表达 免疫组化 死亡率 发病率 先发现 半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党洁明 张晔敏 季洪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2期1143-1144,共2页
关键词 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 宫颈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处理 被引量:1
5
作者 相加庆 李鹤成 +3 位作者 张亚伟 胡鸿 马龙飞 缪陇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046-1047,共2页
背景与目的: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可能存在早期癌变,处理方法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对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处理。方法:对我院1999-2006年间1... 背景与目的: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可能存在早期癌变,处理方法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对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处理。方法:对我院1999-2006年间10例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术式、手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的分析,结合文献报道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处理方法,以探讨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病例的合适的处理措施。结果:10例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经食管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原位癌2例(20%),浸润性癌8例(80%),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零,手术后30d内死亡率为零,围手术期颈部吻合口漏1例,经处理后2周漏口愈合。1例术后因非肿瘤疾患死亡,其余患者均长期无瘤生存(术后存活时间3~66个月)。结论:根据我们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认为大部分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已经存在原位癌或浸润性癌,且相当部分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会转变成浸润性癌。外科切除食管目前是胸外科较成型术式,手术风险小,术后患者预后好,是食管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 内镜活检 食管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定性诊断和早期喉癌诊断方法的探讨
6
作者 王银萍 郝玉丹 +1 位作者 郭晓峰 杜宝东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621-623,共3页
目的 :探讨喉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定性诊断和早期喉癌诊断的方法。方法 :应用 p53基因PCR- SSCP分析、P53蛋白和 型胶原纤维蛋白免疫组化方法、流式细胞技术 (测细胞周期 )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s)染色对 34例不典型增生上皮 (DS... 目的 :探讨喉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定性诊断和早期喉癌诊断的方法。方法 :应用 p53基因PCR- SSCP分析、P53蛋白和 型胶原纤维蛋白免疫组化方法、流式细胞技术 (测细胞周期 )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s)染色对 34例不典型增生上皮 (DS)、1 9例喉癌和 1 7例声带息肉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研究。结果 :在 34例 DS中有 1 1例上述指标均为阳性 ,其中有 7例与病理诊断为癌相符合 ,有 4例病理诊断为良性 ;有 5例上述指标均为阴性 ,其中 2例病理诊断为癌 ,1例为良性 ,另外 2例无随访结果。结论 :只有将形态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联合应用 ,才能科学准确地对癌前病变进行定性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增生上皮 喉癌 P53基因 型胶原纤维 AGN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分级乳腺癌及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γ-tubulin Nek2 mRNA表达分析及其意义
7
作者 牛昀 王淑玲 +2 位作者 刘铁菊 吕淑华 蒋伶活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530-153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分级乳腺癌及不典型增生病变中心体γ-tubulin和调控因子Nek2mRNA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正常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高低级别导管内癌、高低级别浸润性导管癌6组样本,采用原位杂交定性及半定量检测180例γ-tu... 目的:研究不同分级乳腺癌及不典型增生病变中心体γ-tubulin和调控因子Nek2mRNA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正常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高低级别导管内癌、高低级别浸润性导管癌6组样本,采用原位杂交定性及半定量检测180例γ-tubulin和Nek2mRNA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RT-PCR测定80例γ-tubulin和Nek2mRNA表达水平,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癌γ-tubulinmRNA、Nek2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均〈0.01);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7.519、36.912,P〈0.001);在不同癌组织之间,γ-tubulin或Nek2表达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在各组中两指标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指标各自定量和半定量表达总体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原位杂交分析显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中γ-tubulin或Nek2mRNA表达与低级别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分别为1.200、0.659、1.148、2.700,P值分别为0.273、0.417、0.284、0.100);但在定量分析显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与低级别癌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γ-tubulin及Nek2mRNA过表达及协同作用,与乳腺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不典型增生向低级别乳腺癌恶变转化可能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分级乳腺癌 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Γ-TUBULIN NEK2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不同级别导管癌和不典型增生病变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化及其意义初探
8
作者 牛昀 高玉霞 +4 位作者 王晓维 王淑玲 吕淑华 韦丽 蒋伶活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805-1809,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不同级别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和不典型增生病变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变化,探索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解释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高低级别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45例,以... 目的:研究乳腺不同级别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和不典型增生病变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变化,探索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解释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高低级别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45例,以分析其遗传物质的增益和缺失情况,并分析比较共同的染色体异常区段。结果:低级别癌的染色体平均增益数、缺失数及总的变化数均明显低于高级别癌,但是与浸润性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典型增生样本中染色体异常水平明显高于癌组织样本,与低级别癌样本有共同的变化位点。高级别原位癌和浸润性癌具有相同的染色体及其位点的遗传学异常,有多个共同的缺失位点。结论:不典型增生的细胞遗传学变化先于形态学上的改变,可能与低级别癌发生存在密切的遗传学联系;同级别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学变化和演变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低级别癌乳腺高级别癌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比较基因组杂交DNA拷贝数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鲁艳艳 许翔博 +6 位作者 吴亚梅 刘雨齐 王涵 杨丽娟 王振江 肖梓屾 刘艳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1702,共12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宫颈组织中的浸润差异及其与宫颈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阐明EOS对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IN)和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256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病情况分为宫颈癌组(n=46,其中宫颈鳞状细...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宫颈组织中的浸润差异及其与宫颈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阐明EOS对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IN)和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256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病情况分为宫颈癌组(n=46,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26例、宫颈腺癌15例和宫颈腺鳞癌5例)、慢性宫颈炎组(n=50)、CINⅠ期组(n=50)、CINⅡ期组(n=50)、CINⅢ期组(n=30)和正常组(癌旁正常宫颈组织,n=30)。阴道镜观察各组患者宫颈组织形态表现,薄层液基细胞学测试(TCT)法观察各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形态表现,杂交捕获-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者宫颈组织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患者宫颈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刚果红染色检测各组患者宫颈组织中EOS浸润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EOS浸润数与宫颈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患者宫颈表面光滑,呈粉红色,毛细血管均匀分布;慢性宫颈炎组患者宫颈表面呈红色炎性改变,部分伴有纳氏囊肿形成,可见不同程度的糜烂和溃疡等;CINⅠ期、CINⅡ期和CINⅢ期组患者宫颈可见上皮溃疡、增厚和形态不规则,细镶嵌及点状血管明显;宫颈癌组患者宫颈表面隆起,可见新生肿物及坏死性溃疡,质脆易出血。醋酸染色后,正常组患者宫颈无明显改变;慢性宫颈炎组患者宫颈呈少量白色改变,持续时间较短;CINⅠ期、CINⅡ期和CINⅢ期组患者宫颈薄醋白上皮不规则、呈地图样边界,其中CINⅠ期组患者宫颈部分组织呈醋白反应,CINⅡ期组患者宫颈出现明显醋白反应,CINⅢ期组患者宫颈醋白反应非常明显,面积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宫颈癌组患者宫颈醋白反应明显,白色上皮厚,持续时间久,轮廓硬直,边界清晰。正常组患者宫颈碘染色后呈棕褐色,着色均匀;慢性宫颈炎组患者宫颈炎性病变区着色差;CINⅠ期组患者宫颈上皮化生区碘着色不明显;CINⅢ期组患者宫颈病变区着色差,转化区周围面积较大;宫颈癌组患者宫颈表面不规则,呈菜花样生长,碘染色后不着色,呈现为橘黄或芥末黄色。TCT法观察,正常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无异型性细胞,炎症细胞浸润少;慢性宫颈炎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EOS等炎症细胞,无异型性细胞;CINⅠ期和CINⅡ期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可见双核异型性细胞,核质比较高,细胞核较深染,周围见空晕;CINⅢ期组患者脱落细胞中可见较多异型性细胞,核质比较高,核膜不规则;宫颈癌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可见大而显著的核仁,聚集成片,合胞体样改变明显;与正常组比较,CINⅠ期组、CINⅡ期组、CINⅢ期组和宫颈癌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异型性均明显增加。杂交捕获-化学发光法检测,与正常组和慢性宫颈炎组比较,CINⅠ期、CINⅡ期和CINⅢ期组患者HPV感染数和TCT异型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CINⅠ期、CINⅡ期和CINⅢ期组比较,宫颈癌组患者HPV感染数和TCT异型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HE染色观察,正常组宫颈组织细胞形态正常,结构清晰,可见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EOS和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慢性宫颈炎组患者炎症细胞浸润增加;CIN组患者宫颈细胞核核仁稍大,可见异型性细胞,炎症细胞主要分布于异型性细胞周围;宫颈癌组患者宫颈细胞核仁大而深染,细胞异型性明显,癌细胞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慢性宫颈炎组患者宫颈组织中炎症细胞数和EOS浸润数均明显增加(P<0.05),CIN组患者炎症细胞数和EOS浸润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CIN组患者炎症细胞数和EOS浸润数均明显减少(P<0.05);与慢性宫颈炎组和CIN组比较,宫颈癌组患者炎症细胞数和EOS浸润数均明显增加(P<0.05)。宫颈癌组织中EOS主要分布于癌巢周围,与CINⅠ期组比较,CINⅡ期组和CINⅢ期组患者宫颈组织中EOS浸润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CINⅡ期组比较,CINⅢ期组患者宫颈组织中EOS浸润数明显增加(P<0.05)。肿瘤恶性程度越高,EOS浸润越多,EOS浸润数与宫颈癌浸润深度呈正相关关系(r=0.5330,P<0.01)。结论:HPV感染和EOS浸润具有促进宫颈癌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 慢性宫颈炎 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艳玲 赵曦 +1 位作者 余丽 聂敏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SOX-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口腔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口腔鳞癌组织中SOX-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OX-9蛋白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探讨SOX-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口腔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口腔鳞癌组织中SOX-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OX-9蛋白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SOX-9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口腔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2/20)、32.1%(9/28)及79.4%(27/34),SOX-9在3种组织依次增加,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SOX-9表达增加,各组表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SOX-9表达和患者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SOX-9阳性表达与存活时间有关(P<0.05);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SOX-9阳性表达是OSCC患者存活时间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SOX-9在口腔鳞癌中异常高表达,SOX-9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存活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9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低度恶性神经纤维瘤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报道
11
作者 赵群 王威 +2 位作者 刘爽 李勇 刘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7-237,共1页
患者,男性,48岁,主因黑便伴呕血1周于2005年11月8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伴有头晕、心慌,随后呕血两次,为鲜血含有大量凝血块及胃液,约1500ml,于当地医院保守治疗好转后转入我院,查上腹CT示:胃小弯侧肿物,向腔外突出,与... 患者,男性,48岁,主因黑便伴呕血1周于2005年11月8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伴有头晕、心慌,随后呕血两次,为鲜血含有大量凝血块及胃液,约1500ml,于当地医院保守治疗好转后转入我院,查上腹CT示:胃小弯侧肿物,向腔外突出,与肝左叶分界不清。胃镜示:胃体小弯侧3cm×4cm肿物,光滑,中心有溃疡形成。活检病理:胃粘膜慢性炎症,伴上皮不典型增生Ⅰ级。既往30年前及8年前曾呕血两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恶性神经纤维瘤 胃液 上皮不典型增生 保守治疗 溃疡形成 慢性炎症 活检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