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间叶肿瘤的间叶-上皮表型转化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吉龙 杜晓玲 +1 位作者 王国文 杨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602-1607,共6页
相对于上皮性肿瘤的上皮-间叶表型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间叶-上皮表型转化(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MET)的研究,恶性间叶性肿瘤中MET相关研究较少。MET在分子水平上反映为上皮性标志物如E-... 相对于上皮性肿瘤的上皮-间叶表型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间叶-上皮表型转化(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MET)的研究,恶性间叶性肿瘤中MET相关研究较少。MET在分子水平上反映为上皮性标志物如E-钙粘素E-cadherin的上调和间叶性标志物如波形蛋白Vimentin的下调,其过程涉及始动信号、转录因子调节、表面标志物的改变、信号通路改变等多个环节。本文概述了恶性间叶肿瘤中与MET紧密相关的TGF-β等始动因素、SNAI等关键转录因子、mi RNA调节因素对重要细胞信号通路等影响及MET对肿瘤的演进及转归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为针对MET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间叶-上皮表型转化 E-钙粘素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叶上皮表型转化在肿瘤发生及演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田蔚 杨吉龙 +1 位作者 王国文 朱雄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60,共5页
间叶上皮表型转化是指"间叶"向"上皮"细胞表型的可逆性转化,而非不同组织来源细胞间的转变。体内外实验证明,间叶上皮表型转化在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本文就其发展过程、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间叶表型 上皮表型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结扎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上皮间质表型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黄珊 张文雍 +4 位作者 潘春球 罗薇 余常辉 孟莹 李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观察胆管结扎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是否发生上皮间质表型变化。方法 24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胆管结扎组,运用HE及Massion染色检测肝纤维化变化;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大鼠肝脏中上皮标志E-钙蛋白、白蛋白和I型胶原、波形蛋白的表... 目的观察胆管结扎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是否发生上皮间质表型变化。方法 24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胆管结扎组,运用HE及Massion染色检测肝纤维化变化;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大鼠肝脏中上皮标志E-钙蛋白、白蛋白和I型胶原、波形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FSP-1)+波形蛋白;FSP-1+I型胶原;FSP-1+白蛋白;白蛋白+I型胶原等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胆管结扎组大鼠的ISHAK纤维化评分(4.42±1.16 vs 0.00±0.00,P=-0.000),METAVIR纤维化评分(3.42±0.67 vs 0.00±0.00,P=-0.000)及Massion染色中胶原含量(0.30±0.06 vs 0.11±0.07,P=-0.000)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相比,胆管结扎组中上皮标志白蛋白(0.53±0.63 vs 1.12±0.01,P=0.000)、E-钙蛋白(0.21±0.01 vs 0.44±0.01,P=0.000)明显减少,而I型胶原(8.21±0.12 vs 0.24±0.01,P=-0.000)、波形蛋白(3.14±0.01 vs 0.37±0.01,P=0.000)显著增高。胆管结扎组中共表达FSP-1+波形蛋白、FSP-1+I型胶原、FSP-1+白蛋白、白蛋白+I型胶原的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结论在胆管结扎组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上皮标记减少,间质标志增加,提示有部分上皮细胞可能发生了上皮间质表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表型转化 肝纤维化 Ⅰ型胶原 METAVIR纤维化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溴-7-甲氧基白杨素逆转人宫颈癌SiHa细胞系球形成细胞上皮-间叶样表型转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曹晓正 杨小红 +1 位作者 曹建国 向红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8-671,共4页
目的研究8-溴-7-甲氧基白杨素(8-bromo-7-methoxychrysin,BrMC)能否有效逆转人宫颈癌SiHa细胞系球形成细胞上皮-间叶样表型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方法体外培养SiHa细胞系细胞,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悬浮培养得到球... 目的研究8-溴-7-甲氧基白杨素(8-bromo-7-methoxychrysin,BrMC)能否有效逆转人宫颈癌SiHa细胞系球形成细胞上皮-间叶样表型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方法体外培养SiHa细胞系细胞,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悬浮培养得到球形成细胞(sphere forming cells,SFCs)。以BrMC处理SFCs后,通过单层贴壁培养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分析SFCs的E-cadherin、N-cadherin和Twis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亲本细胞比较,SiHa细胞系SFCs呈现间叶样细胞(梭形细胞)形态,并低表达E-cadherin和高表达N-cadherin蛋白。BrMC(1.0μmol·L-1)处理72 h后,SFCs由梭形细胞转变为多边形细胞;BrMC(0.1和1.0μmol·L-1)作用24 h,SFCs中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和Twist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BrMC具有逆转SiHa细胞系SFCs的EMT作用,其机制涉及降低Twsit1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宫颈癌 球形成细胞 8-溴-7-甲氧基白 杨素 上皮-间叶样表型转化 TWIS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2F2对肿瘤上皮细胞-间充质表型转化的调控 被引量:2
5
作者 常文慧 刘易 +3 位作者 张艳丽 夏百里 王丽华 丁怡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7-241,共5页
肿瘤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也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一直以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仍呈逐年上升趋势。肿瘤发生浸润转移,以及肿瘤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药物抵抗是肿瘤复发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上皮细胞... 肿瘤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也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一直以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仍呈逐年上升趋势。肿瘤发生浸润转移,以及肿瘤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药物抵抗是肿瘤复发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上皮细胞-间充质表型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被认为是肿瘤发生浸润转移的起始步骤和肿瘤细胞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2F2 上皮细胞-间充质表型转化 肿瘤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结扎与再通对大鼠肝内细胞表型和NOX4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娄安妮 潘春球 +2 位作者 李洋 杨仁强 李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57-1462,共6页
目的设计并建立胆管结扎及结扎后再通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胆管结扎及再通对大鼠肝组织内细胞上皮-间质表型和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Wista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胆管结扎2周组、胆管结扎4周组和胆管结扎2周后再... 目的设计并建立胆管结扎及结扎后再通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胆管结扎及再通对大鼠肝组织内细胞上皮-间质表型和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Wista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胆管结扎2周组、胆管结扎4周组和胆管结扎2周后再通2周组,通过组织HE染色、Masson染色等方法评估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病变程度;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并检测上皮、间质标记蛋白及氧化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相较于假手术组,随着胆管结扎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明显加重,α-SMA、collagen I、NOX4和Vimetin等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E-cadherin表达则明显降低;结扎后再通组大鼠肝纤维化较单纯胆管结扎4周组大鼠明显减轻,NOX4及间质细胞标记蛋白表明显低于单纯结扎4周组,内皮细胞标记蛋白表达较单纯结扎4周组则显著升高。结论胆管结扎可上调大鼠肝内间质表型相关蛋白及NOX4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上皮表型相关蛋白的表达;当实施再通手术后,原胆管结扎大鼠肝内上皮表型相关蛋白表达增加,而间质表型相关蛋白及NOX4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扎再通 肝纤维化 NOX4 上皮表型 间质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虚解毒化瘀方通过调控NCC/HIF-1α信号通路对梗阻性肾病大鼠的作用
7
作者 赵绮悦 高晓萌 +3 位作者 刘令今 刘子骞 陈格格 许庆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究补虚解毒化瘀方对梗阻性肾病大鼠对侧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普利酮组和中药(补虚解毒化瘀方)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制备梗阻性肾病大鼠模型,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后,采用Ma... 目的探究补虚解毒化瘀方对梗阻性肾病大鼠对侧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普利酮组和中药(补虚解毒化瘀方)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制备梗阻性肾病大鼠模型,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后,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GK-1)、钠氯协同转运蛋白(NCC)、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RT-qPCR法检测SGK-1、TGF-β1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局灶性胶原纤维沉积增加(P<0.01),SGK-1、NCC、HIF-1α、TGF-β1、Vimentin、α-SMA蛋白表达和SGK-1、TGF-β1 mRNA表达均升高(P<0.05,P<0.01);给予中药治疗后可改善以上指标(P<0.05,P<0.01)。结论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可以上调对侧肾组织NCC表达,刺激HIF-1α表达并诱导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而补虚解毒化瘀方可调控NCC/HIF-1α信号通路抑制细胞表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虚解毒化瘀方 梗阻性肾病 单侧输尿管梗阻 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 钠氯协同转运蛋白(NCC) 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