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张红燕
胡培珠
+2 位作者
崔黎
武笑宇
张文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5-689,共5页
目的探讨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GB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E-GBM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E-GB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16例E-GBM中,男性...
目的探讨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GB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E-GBM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E-GB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16例E-GBM中,男性9例,女性7例,中青年人多见。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成片生长,黏附性较差,可见坏死;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横纹肌样,胞质丰富、嗜酸性,泡状核,有明显的核仁,核分裂易见;部分病例可见微血管增生。免疫表型:16例GFAP均阳性,部分为弥漫阳性,部分局灶阳性;16例S-100和vimentin均强阳性;Oligo-2阳性(15/16),部分病例为灶阳性或少量肿瘤细胞阳性;EMA(6/16)、CK(AE1/AE3)(1/16)灶阳性;ATRX、INI-1和BRG-1均阳性;desmin、Myogenin、MyoD1、HMB45、Melan-A、SSTR2和IDH1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0%~60%。分子检测显示:16例中13例存在BRAF V600E基因突变,均未检测到IDH1基因R132位点及IDH2基因R172位点突变,均未发现EGFR基因扩增;其中10例同时检测了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均未发现突变。术后14例患者获得随访,6例死亡,8例存活,总生存时间1~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结论E-GBM是胶质母细胞瘤的一种少见亚型,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联合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及分子检测是诊断该肿瘤的有效手段,形态学上需与横纹肌样脑膜瘤、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其他类型胶质母细胞瘤、转移性癌及其他转移性恶性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
组织病理特征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WHO(2016)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增分类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
11
2
作者
李娟
凌雪冰
+3 位作者
赖名耀
胡清军
山常国
蔡林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p-GBM)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Ep-GBM的临床诊疗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3例Ep-GBM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总...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p-GBM)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Ep-GBM的临床诊疗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3例Ep-GBM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3例患者的分子病理学检测发现BRAFV600E阳性率76.9%(10/13),INI-1阳性率80%(8/10),中位Ki-67指数30%。病程中出现脑膜和/或脊膜转移9例(69.7%)。中位随访时间12(6~2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6(2.2~16.5)个月,3例患者死亡,1年生存率为54%。结论:Ep-GBM恶性程度高,容易发生脑膜及脊膜播散。在初次诊断时应重视全中枢影像评估以决定是否需全中枢放射治疗。Ep-GBM常伴有INI-1表达及BRA FV600E突变,BRA F抑制剂是一种潜在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10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
3
3
作者
杨柳松
祝迎锋
唐剑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120,共7页
背景与目的: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GBM)是一种罕见的胶质母细胞瘤亚型,国内外报道较为少见。探讨EGBM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在华山医院北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0例EGB...
背景与目的: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GBM)是一种罕见的胶质母细胞瘤亚型,国内外报道较为少见。探讨EGBM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在华山医院北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0例EGBM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42.2岁,平均病程60.3 d,常见症状、体征为头痛、头晕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上肿瘤均位于幕上,伴不均匀强化和瘤周水肿,常见囊变。病理学上肿瘤细胞均有上皮样改变,部分有横纹肌样特征,胶质瘤的肿瘤标志物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S100、P53多为阳性;可见上皮样标志物,如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但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一般阴性。8例患者得到随访,但预后不一,有短期内复发并转移者,也有长期生存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7.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4.0个月。结论:EGBM是一种少见的胶质母细胞瘤分型,具有一些特定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但诊断主要依赖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切除和术后放化疗仍是EGBM的主要治疗方法,EGBM患者的预后不一,总体虽差但仍有长期生存者,可能与其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亚型有关;特有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如BRAFV600E突变等对EGBM诊断和治疗的影响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
手术治疗
影像学
病理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张红燕
胡培珠
崔黎
武笑宇
张文艳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5-689,共5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8A310009)。
文摘
目的探讨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GB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E-GBM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E-GB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16例E-GBM中,男性9例,女性7例,中青年人多见。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成片生长,黏附性较差,可见坏死;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横纹肌样,胞质丰富、嗜酸性,泡状核,有明显的核仁,核分裂易见;部分病例可见微血管增生。免疫表型:16例GFAP均阳性,部分为弥漫阳性,部分局灶阳性;16例S-100和vimentin均强阳性;Oligo-2阳性(15/16),部分病例为灶阳性或少量肿瘤细胞阳性;EMA(6/16)、CK(AE1/AE3)(1/16)灶阳性;ATRX、INI-1和BRG-1均阳性;desmin、Myogenin、MyoD1、HMB45、Melan-A、SSTR2和IDH1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0%~60%。分子检测显示:16例中13例存在BRAF V600E基因突变,均未检测到IDH1基因R132位点及IDH2基因R172位点突变,均未发现EGFR基因扩增;其中10例同时检测了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均未发现突变。术后14例患者获得随访,6例死亡,8例存活,总生存时间1~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结论E-GBM是胶质母细胞瘤的一种少见亚型,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联合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及分子检测是诊断该肿瘤的有效手段,形态学上需与横纹肌样脑膜瘤、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其他类型胶质母细胞瘤、转移性癌及其他转移性恶性肿瘤相鉴别。
关键词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
组织病理特征
诊断
鉴别
Keywords
epithelioid glioblastoma
pathology
diagnosis
differential
分类号
R739.4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WHO(2016)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增分类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
11
2
作者
李娟
凌雪冰
赖名耀
胡清军
山常国
蔡林波
机构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肿瘤科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8-402,共5页
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8532)~~
文摘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p-GBM)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Ep-GBM的临床诊疗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3例Ep-GBM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3例患者的分子病理学检测发现BRAFV600E阳性率76.9%(10/13),INI-1阳性率80%(8/10),中位Ki-67指数30%。病程中出现脑膜和/或脊膜转移9例(69.7%)。中位随访时间12(6~2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6(2.2~16.5)个月,3例患者死亡,1年生存率为54%。结论:Ep-GBM恶性程度高,容易发生脑膜及脊膜播散。在初次诊断时应重视全中枢影像评估以决定是否需全中枢放射治疗。Ep-GBM常伴有INI-1表达及BRA FV600E突变,BRA F抑制剂是一种潜在的治疗药物。
关键词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
预后
Keywords
epithelioid glioblastoma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treatment
prognosis
分类号
R739.4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10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
3
3
作者
杨柳松
祝迎锋
唐剑敏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神经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病理科
出处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文摘
背景与目的: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GBM)是一种罕见的胶质母细胞瘤亚型,国内外报道较为少见。探讨EGBM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在华山医院北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0例EGBM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42.2岁,平均病程60.3 d,常见症状、体征为头痛、头晕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上肿瘤均位于幕上,伴不均匀强化和瘤周水肿,常见囊变。病理学上肿瘤细胞均有上皮样改变,部分有横纹肌样特征,胶质瘤的肿瘤标志物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S100、P53多为阳性;可见上皮样标志物,如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但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一般阴性。8例患者得到随访,但预后不一,有短期内复发并转移者,也有长期生存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7.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4.0个月。结论:EGBM是一种少见的胶质母细胞瘤分型,具有一些特定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但诊断主要依赖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切除和术后放化疗仍是EGBM的主要治疗方法,EGBM患者的预后不一,总体虽差但仍有长期生存者,可能与其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亚型有关;特有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如BRAFV600E突变等对EGBM诊断和治疗的影响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
关键词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
手术治疗
影像学
病理学
预后
Keywords
Epithelioid glioblastoma
Surgery
Radiology
Pathology
Prognosis
分类号
R739.4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张红燕
胡培珠
崔黎
武笑宇
张文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WHO(2016)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增分类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李娟
凌雪冰
赖名耀
胡清军
山常国
蔡林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10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杨柳松
祝迎锋
唐剑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