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对沿线不同人群的噪声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林逢春 沈渊杰 陈小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5年第4期21-24,共4页
采用现场监测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和评价了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对沿线居民、学校师生和商务楼办公人员的噪声影响。评价结果表明:3号线列车运行噪声对沿线居民影响较大,对沿线商办楼和学校的影响相对较轻, 且居民在采取噪声防护... 采用现场监测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和评价了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对沿线居民、学校师生和商务楼办公人员的噪声影响。评价结果表明:3号线列车运行噪声对沿线居民影响较大,对沿线商办楼和学校的影响相对较轻, 且居民在采取噪声防护措施方面相对较为困难。3号线现有噪声防治措施无法完全解决其噪声影响问题。建议今后在人口密集区应采用地下轨道交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3线 噪声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区间隧道设计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管攀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7-143,共7页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建设特点和难点,以在不影响既有桩基、建筑物安全的情况下保证盾构正常施工为目标,针对部分区间原线路设计方案、区间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方案、区间隧道盾构施工方案提出了优化方案并进行了论证;进而针对盾构...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建设特点和难点,以在不影响既有桩基、建筑物安全的情况下保证盾构正常施工为目标,针对部分区间原线路设计方案、区间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方案、区间隧道盾构施工方案提出了优化方案并进行了论证;进而针对盾构下穿运营中的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密集建筑群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实施效果良好,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均在允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12线 隧道设计 施工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系统总体建设目标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宋键 申伟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5年第6期66-69,共4页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是规划网络中4条市域级快速线之一。通过对该线功能定位、线路走向、所经重要活动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线路功能与作用、客流特征以及既有和在建工程技术特征等的分析和认识,提出了系统建设目标要求、技术对策、系...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是规划网络中4条市域级快速线之一。通过对该线功能定位、线路走向、所经重要活动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线路功能与作用、客流特征以及既有和在建工程技术特征等的分析和认识,提出了系统建设目标要求、技术对策、系统客运模式和系统功能目标特征。该线应分解为两个独立的运营系统:高速铁路客站(虹桥机场)以东区段利用既有2号线及其西延伸段,采用贯通运营方案;青浦段(朱家角至高速铁路客站)独立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轨道交通2线 目标特征 客运模式 体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设计难点与技术措施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英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上海市轨道交通12号线是经由上海中心城区的一条加密线路,不仅需要穿越密集居住区、历史保护建筑、深桩基群、复杂的地下管线、运用中的高架道路的桩基及运营中的轨道交通线路区间,还要处理好与已运营线路的换乘问题,设计难度很高。从... 上海市轨道交通12号线是经由上海中心城区的一条加密线路,不仅需要穿越密集居住区、历史保护建筑、深桩基群、复杂的地下管线、运用中的高架道路的桩基及运营中的轨道交通线路区间,还要处理好与已运营线路的换乘问题,设计难度很高。从线路、建筑、结构、设备等方面简要总结了设计中遇到的难题,以及相应的设计思路和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该线的施工和运营实践表明,当时采用的设计方案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12线 线路设计 设计难点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LTE系统方案设计与部署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0-163,共4页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是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关键子系统。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是典型的高架线路,使用1.4 MHz带宽部署LTE(长期演进)车地无线通信网络承载CBTC系统。以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信号系统应用案例为背景,就LTE系统的5 MHz...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是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关键子系统。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是典型的高架线路,使用1.4 MHz带宽部署LTE(长期演进)车地无线通信网络承载CBTC系统。以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信号系统应用案例为背景,就LTE系统的5 MHz带宽资源,从吞吐量计算、LTE网络信道规划、频段划分、系统漫游切换、小区覆盖半径计算、LTE系统架构及典型场景的设计等方面介绍了LTE系统A网、B网(1.4 MHz+1.4 MHz)的设计与部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5线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 长期演进 设计方案 部署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通风空调系统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阎正才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9-151,共3页
通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巨大,其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体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基于相关标准和节能减排要求,确定了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并对区间隧道(含辅助线)通风系统兼排烟系统、车站车轨区排热兼排烟系统... 通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巨大,其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体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基于相关标准和节能减排要求,确定了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并对区间隧道(含辅助线)通风系统兼排烟系统、车站车轨区排热兼排烟系统、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空调冷源及水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12线 通风空调系统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国际客运中心站—隆昌路站区间隧道设计优化
7
作者 孙其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164,共4页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对近邻建筑物的影响已成为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设计规划,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国际客运中心站—隆昌路区间,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下穿各类建筑物(包括多座受保护建筑物)、市政管道、高架桥等建(构)筑物,对隧道盾构施工...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对近邻建筑物的影响已成为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设计规划,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国际客运中心站—隆昌路区间,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下穿各类建筑物(包括多座受保护建筑物)、市政管道、高架桥等建(构)筑物,对隧道盾构施工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针对隧道区间途经的关键节点,提出了该部分工程盾构施工的优化设计方案,以减少沉降对地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12线 隧道设计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的运营模式 被引量:23
8
作者 许泽成 叶霞飞 顾保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4年第2期10-12,共3页
借鉴北京、巴黎、莫斯科、东京等世界典型大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环线运营组织模式方面的成功经验 ,重点探讨了上海轨道交通 3、4号线 (明珠线一、二期 )的运营组织模式 ,提出了 5个有代表性的运营模式方案。建议将宝山路站以北的路段 (... 借鉴北京、巴黎、莫斯科、东京等世界典型大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环线运营组织模式方面的成功经验 ,重点探讨了上海轨道交通 3、4号线 (明珠线一、二期 )的运营组织模式 ,提出了 5个有代表性的运营模式方案。建议将宝山路站以北的路段 (宝山路站~江湾镇站 )单独运行 ,而宝山路以南的 3号线及 4号线组合成环线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轨道交通 运营模式 3线 4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列车客室照明节能改造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顾耀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2-116,共5页
以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列车客室照明作为节能改造的研究对象,介绍了4号线列车客室照明系统的技术特点与4号线沿线典型运营条件。提出了采用LED(发光二极管)灯具替代荧光灯具以及在照明控制电路中嵌入光敏节能控制器的改造方案,可实现4号... 以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列车客室照明作为节能改造的研究对象,介绍了4号线列车客室照明系统的技术特点与4号线沿线典型运营条件。提出了采用LED(发光二极管)灯具替代荧光灯具以及在照明控制电路中嵌入光敏节能控制器的改造方案,可实现4号线列车客室照明系统55%以上的节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4 线 客室照明 LED 灯具 智能光敏节能控制器 节能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漕宝路站建筑设计要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136,共4页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建设是推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立、改善环境、促进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的一个有力手段。分析了当今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漕宝路站的建筑设计及其特点,提出了城...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建设是推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立、改善环境、促进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的一个有力手段。分析了当今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漕宝路站的建筑设计及其特点,提出了城市轨道地下换乘站的建筑设计要点、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12线 漕宝路站 车站建筑设计 地下空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自动售检票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柳志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156,共5页
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自动售检票(AFC)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原则,线路中央计算机系统、车站计算机系统、车站终端设备的组成及功能。分析了票制及票务管理的特点,以及系统的工程特点。该AFC系统与上海轨道交通网络AFC系统的结构相同... 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自动售检票(AFC)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原则,线路中央计算机系统、车站计算机系统、车站终端设备的组成及功能。分析了票制及票务管理的特点,以及系统的工程特点。该AFC系统与上海轨道交通网络AFC系统的结构相同,实现了互联互通。12号线AFC系统还具有支持手机支付的功能,乘客使用随身携带的手机就能乘坐12号线,使日常出行更为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12线 自动售检票系统 系统设计 票务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轨道交通3号线石龙路站——龙漕路站区间过渡段沉降处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敏杰 沈坚 沈琳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5年第2期62-65,69,共5页
分析了上海市轨道交通3号线石龙路站———龙漕路站区间过渡段沉降原因。介绍了多方案的研究、比选及专家评审的经过,最后确定采用碎石道床方案。针对碎石道床方案,从技术可行性、运营组织、施工组织等方面,解决了在运营线路上施工的难... 分析了上海市轨道交通3号线石龙路站———龙漕路站区间过渡段沉降原因。介绍了多方案的研究、比选及专家评审的经过,最后确定采用碎石道床方案。针对碎石道床方案,从技术可行性、运营组织、施工组织等方面,解决了在运营线路上施工的难题。提出了在轨道交通线路不同轨道结构过渡段处理方法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3线 过渡段 上海 沉降处理 区间 碎石道床 技术可行性 沉降原因 专家评审 运营组织 施工组织 运营线 处理方法 轨道结构 交通线 多方案 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地铁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均立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3-376,共4页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在国内首次采用11.58 m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并运用钢筋混凝土墙板结构分隔单圆空间,形成单管双线地铁隧道。结合施工进度要求和现场环境条件,首创特制机械拼装预制中隔墙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在国内首次采用11.58 m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并运用钢筋混凝土墙板结构分隔单圆空间,形成单管双线地铁隧道。结合施工进度要求和现场环境条件,首创特制机械拼装预制中隔墙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文章就中隔墙施工关键技术(如预制件吊装施工技术、预制中隔墙安装临时支撑技术、预制件顶部传力杆安装技术)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11线 单管双线隧道 地铁隧道 中隔墙 预制件 吊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建设引领城市老旧片区再开发的路径与实践
14
作者 李苗浩男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3-89,共7页
在上海市南北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轨道交通19号线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为充分发挥区域重要交通廊道对城镇空间布局的引导作用,急需对新建地铁站点周边地块的开发策略及路径开展系统研究。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9号线宝山段地铁站点周边地块为... 在上海市南北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轨道交通19号线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为充分发挥区域重要交通廊道对城镇空间布局的引导作用,急需对新建地铁站点周边地块的开发策略及路径开展系统研究。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9号线宝山段地铁站点周边地块为例,通过分析区域现状特征,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提出“整线—分区—站点”三维再开发路径,以确定轨道交通19号线宝山段地铁站点周边地块的发展更新方向及更新策略,以期为其他轨道交通沿线城市空间更新及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城镇空间布局 土地更新 规划策略 上海轨道交通19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铁1号线的历史功绩
15
作者 朱沪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3-I0008,共6页
30多年来,上海地铁1号线滚滚车轮见证着上海地铁从无到有、从线到网的历史进程;30多年的时光磨砺,不断折射出上海地铁1号线在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系统中的熠熠之光。
关键词 上海地铁 1线 历史进程 轨道交通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无人驾驶运营管理组织方案的设想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14,共5页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是按照列车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设计的,系统高度集成、集中监控,运营要求按照"快速保障、精简高效"的理念。但10号线实现无人驾驶模式后,由于种种原因,其运营管理仍按照有人驾驶模式运作,未体现无人驾驶系...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是按照列车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设计的,系统高度集成、集中监控,运营要求按照"快速保障、精简高效"的理念。但10号线实现无人驾驶模式后,由于种种原因,其运营管理仍按照有人驾驶模式运作,未体现无人驾驶系统在诸多方面的优势。借鉴新加坡无人驾驶线路的运营模式,立足于10号线无人驾驶的实际情况,从运营保障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运营要求出发,本着精简、高效、实用的原则,提出运营管理组织模式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无人驾驶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10线 无人驾驶模式 运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运营组织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文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7-100,共4页
为提高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后备模式下线路的运输能力,从缩短相关区段的列车运行间隔着手,对增设信号机、改进运输组织方式等可行性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组合运行方式和大小交路方式作为应急方案、分割计轴区段作... 为提高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后备模式下线路的运输能力,从缩短相关区段的列车运行间隔着手,对增设信号机、改进运输组织方式等可行性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组合运行方式和大小交路方式作为应急方案、分割计轴区段作为解决方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9线 运输能力 运营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信号系统兼容性改造的安全场景及其可靠性和可用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戴龑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96-99,118,共5页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信号系统进入大修年限,通过深入研究信号系统各类方案,最终确定以"TBTC+CBTC"(基于轨道电路的列车控制+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双信号异型冗余系统作为最终2号线信号改造方案,即以轨道电路作为降级模式的CBTC...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信号系统进入大修年限,通过深入研究信号系统各类方案,最终确定以"TBTC+CBTC"(基于轨道电路的列车控制+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双信号异型冗余系统作为最终2号线信号改造方案,即以轨道电路作为降级模式的CBTC系统方案。目前,实施该方案兼容性系统的列车已上线运营,介绍了此大修改造方案中信号全线兼容性系统模式下的6种安全运营场景,并对其可用性、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2线 系统 兼容性改造 安全运营场景 可靠性 可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LTE系统干扰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颖慧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6-159,163,共5页
主要对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LTE(长期演进)系统多频段组网中的干扰问题进行研究。对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LTE系统可能遇到的干扰进行分解,分析了LTE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系统干扰,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LTE频段划分、子帧配比、功率控制、抗干扰算法... 主要对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LTE(长期演进)系统多频段组网中的干扰问题进行研究。对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LTE系统可能遇到的干扰进行分解,分析了LTE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系统干扰,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LTE频段划分、子帧配比、功率控制、抗干扰算法以及增加滤波器等有效手段,提高了LTE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地铁线路LTE系统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5线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 长期演进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信号系统大修倒接方案 被引量:2
20
作者 戴翌清 张凯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1-214,219,共5页
目的: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以下简称“1号线”)自开通运营以来已经20多年,信号设备老化严重,需通过设备大修改造提升系统稳定性,然而地铁运营夜间施工时间紧张,信号系统调试倒换风险较大,更不能影响次日正常运营,故需寻找一种适合的信号... 目的: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以下简称“1号线”)自开通运营以来已经20多年,信号设备老化严重,需通过设备大修改造提升系统稳定性,然而地铁运营夜间施工时间紧张,信号系统调试倒换风险较大,更不能影响次日正常运营,故需寻找一种适合的信号系统倒接方案。方法:通过仔细分析施工调试工作步骤,结合1号线此次大修后仍采用原系统制式,白天运营和夜间测试共用的设备多,导致倒接开关需要数量多。传统使用倒接开关的方式操作时间长,操作步骤多,不确定性因素多,倒接风险较大,同时还要求每次施工后需全部倒回原系统运行。因此,在各种限制条件下新旧系统间的倒接方案成了确保安全的至关重要环节。经过分析论证,方案比选,现场试验测试后最终决定采用继电器替代传统倒接开关。结果及结论:利用继电器节点组成电路实现不同系统间的倒换,可以多节省25 min的夜间施工时间,并且在整个调试施工中未发生倒接错误。该方案更加适合1号线这类夜间调试施工时间短、倒接设备多、安全要求高的信号大修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1线 设备 大修 倒接 施工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