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减瘤手术对合并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SEER数据库中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是否行减瘤手术分为减瘤手术组和未做减瘤手术组,比较组间基线...目的探究减瘤手术对合并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SEER数据库中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是否行减瘤手术分为减瘤手术组和未做减瘤手术组,比较组间基线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与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生存有关的预后影响因素。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各组的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38例,减瘤手术者157例,未做减瘤手术者81例,总体基线较为平稳。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减瘤手术、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肝转移是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风险因素;减瘤手术和化疗是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ancer special survival,CSS)的独立风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显示:年龄、减瘤手术、化疗、肝转移与OS密切相关;减瘤手术、化疗、肝转移与CSS密切相关。结论对于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减瘤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减瘤手术、化疗、肝转移是总生存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减瘤手术和化疗是疾病相关生存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展开更多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UTUC)是起源于肾盂和输尿管的尿路上皮癌,预后较差,相对少见,占所有尿路上皮癌的5%~10%。近年来,关于UTUC的研究,尤其是分子遗传学及诊断方法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对目...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UTUC)是起源于肾盂和输尿管的尿路上皮癌,预后较差,相对少见,占所有尿路上皮癌的5%~10%。近年来,关于UTUC的研究,尤其是分子遗传学及诊断方法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对目前UTUC流行病学、危险因素、遗传学、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因素方面进展做出系统综述。中国UTUC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且存在地域差异;UTUC主要与吸烟和芳香胺暴露等有关。近年来,多项研究尝试基于RNA表达或基因突变对UTUC进行分子分型,以利于实现个体化精准诊疗,但目前尚未取得共识,暂未应用于临床实践;推荐针对UTUC患者进行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相关筛查。目前,UTUC的诊断多采用CT尿路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磁共振尿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输尿管镜(ureteroscopy,URS)及组织活检,液体活检、窄带成像、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共聚焦激光内窥镜等新技术值得期待,但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欧洲泌尿外科协会UTUC指南建议将UTUC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有利于确定哪些患者更有可能在保留肾脏的治疗中受益,最大程度防止治疗不足或过度,对个性化治疗和随访至关重要,但仍然具有挑战性。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被认为是反映机体内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PLR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价值国内外尚没有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PLR在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背景与目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被认为是反映机体内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PLR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价值国内外尚没有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PLR在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单中心手术治疗的无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病例,术前、术后无瘤期及复发或转移期PLR。随访采用门诊与电话相结合。采用PLR=150:1为分界值将病例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分析其与肿瘤分期、是否合并膀胱肿瘤、复发或转移、生存、肿瘤部位、术前血尿、术前肾积水、性别及年龄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不同PLR分组的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结果:共收集上尿路尿路上皮癌51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1(9~51)个月,出现复发或转移20例(39.2%),中位无病生存时间15(2~51)个月,死亡9例(17.6%),中位生存时间21(9~5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LR与肿瘤分期、生存率、血尿及性别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28、0.008、0.045、0.036。高PLR组更易发生器官非局限性肿瘤,术前PLR判断非器官局限性肿瘤的敏感性为57%、特异性为74%。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无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高PLR组总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PLR组(P=0.006)。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仅肿瘤分期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29)。结论: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术前PLR是判断非器官局限性肿瘤的潜在因素,高PLR组更易发生器官非局限性肿瘤。肿瘤分期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术前输尿管镜活体组织检查(ureteroscopy and biopsy, UB)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 RNU)及肿瘤学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目的:探讨术前输尿管镜活体组织检查(ureteroscopy and biopsy, UB)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 RNU)及肿瘤学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RNU手术的UTUC患者资料,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比较行UB和未行UB两组患者RNU手术时长及手术出血量的差异,按UB术至RNU术的间隔时间和输尿管末端手术方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常见手术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校正。结果:纳入UTUC患者163例,输尿管下段行开放切除者91例(55.9%),行后腹腔镜切除者72例(44.1%),110例(67.5%)术前行UB。与未行UB组相比,行UB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延长[(221.3±79.8) min vs.(252.5±79.8) min, P =0.019],而中位出血量(50 mL vs. 50 mL, P =0.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UB术1周后行RNU手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延长( P =0.023),等待2周以上的患者中位失血量(100 mL)显著多于未行BU的患者(50 mL, P = 0.012)。多因素分析中,术前行UB( P =0.049)、≥pT3( P =0.039)、pN+( P =0.018)及输尿管下段切除术式( P =0.005)与手术时间的延长显著相关。本组患者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为 87.2%,UB对其无显著影响( P =0.435)。结论:术前UB是RNU手术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肿瘤特异性生存无显著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减瘤手术对合并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SEER数据库中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是否行减瘤手术分为减瘤手术组和未做减瘤手术组,比较组间基线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与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生存有关的预后影响因素。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各组的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38例,减瘤手术者157例,未做减瘤手术者81例,总体基线较为平稳。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减瘤手术、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肝转移是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风险因素;减瘤手术和化疗是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ancer special survival,CSS)的独立风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显示:年龄、减瘤手术、化疗、肝转移与OS密切相关;减瘤手术、化疗、肝转移与CSS密切相关。结论对于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减瘤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减瘤手术、化疗、肝转移是总生存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减瘤手术和化疗是疾病相关生存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
文摘背景与目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被认为是反映机体内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PLR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价值国内外尚没有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PLR在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单中心手术治疗的无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病例,术前、术后无瘤期及复发或转移期PLR。随访采用门诊与电话相结合。采用PLR=150:1为分界值将病例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分析其与肿瘤分期、是否合并膀胱肿瘤、复发或转移、生存、肿瘤部位、术前血尿、术前肾积水、性别及年龄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不同PLR分组的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结果:共收集上尿路尿路上皮癌51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1(9~51)个月,出现复发或转移20例(39.2%),中位无病生存时间15(2~51)个月,死亡9例(17.6%),中位生存时间21(9~5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LR与肿瘤分期、生存率、血尿及性别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28、0.008、0.045、0.036。高PLR组更易发生器官非局限性肿瘤,术前PLR判断非器官局限性肿瘤的敏感性为57%、特异性为74%。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无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高PLR组总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PLR组(P=0.006)。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仅肿瘤分期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29)。结论: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术前PLR是判断非器官局限性肿瘤的潜在因素,高PLR组更易发生器官非局限性肿瘤。肿瘤分期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文摘目的:探讨术前输尿管镜活体组织检查(ureteroscopy and biopsy, UB)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 RNU)及肿瘤学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RNU手术的UTUC患者资料,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比较行UB和未行UB两组患者RNU手术时长及手术出血量的差异,按UB术至RNU术的间隔时间和输尿管末端手术方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常见手术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校正。结果:纳入UTUC患者163例,输尿管下段行开放切除者91例(55.9%),行后腹腔镜切除者72例(44.1%),110例(67.5%)术前行UB。与未行UB组相比,行UB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延长[(221.3±79.8) min vs.(252.5±79.8) min, P =0.019],而中位出血量(50 mL vs. 50 mL, P =0.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UB术1周后行RNU手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延长( P =0.023),等待2周以上的患者中位失血量(100 mL)显著多于未行BU的患者(50 mL, P = 0.012)。多因素分析中,术前行UB( P =0.049)、≥pT3( P =0.039)、pN+( P =0.018)及输尿管下段切除术式( P =0.005)与手术时间的延长显著相关。本组患者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为 87.2%,UB对其无显著影响( P =0.435)。结论:术前UB是RNU手术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肿瘤特异性生存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