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保留肾脏手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11例报告
1
作者 唐世英 肖若陶 +3 位作者 郝一昌 邱敏 肖春雷 张树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9-814,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保留肾脏手术(percutaneous kidney-sparing surgery,PCKSS)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们对11例UTUC行PCKSS,在常规建立经皮肾工作通道后,经肾镜置... 目的探讨经皮保留肾脏手术(percutaneous kidney-sparing surgery,PCKSS)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们对11例UTUC行PCKSS,在常规建立经皮肾工作通道后,经肾镜置入激光光纤或者等离子电切装置,沿肿瘤边缘0.5 cm将肿瘤逐块切除。结果11例PCKSS均顺利完成,3例为多发肿瘤。手术时间75~216 min,中位数150 min。术中出血量20~400 ml,中位数150 ml。术后病理诊断:9例高级别UTUC,其中G23例,G36例,pTa期5例,pT1期4例;2例术前输尿管镜活检病理为pTa期高级别UTUC,PCKSS术中因取材表浅,组织烧灼明显,未见确切癌。术后住院时间(6.9±2.6)d。11例随访2~55个月,中位数12个月,复发4例,其中死亡2例,无复发生存7例。结论PCKSS治疗肾功能不全的UTUC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术前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患者,术后严格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肾脏手术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减瘤手术对合并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赵昱 张荣杰 +3 位作者 陈元浩 李高 矫宾宾 张鑫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0-347,共8页
目的探究减瘤手术对合并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SEER数据库中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是否行减瘤手术分为减瘤手术组和未做减瘤手术组,比较组间基线... 目的探究减瘤手术对合并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SEER数据库中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是否行减瘤手术分为减瘤手术组和未做减瘤手术组,比较组间基线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与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生存有关的预后影响因素。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各组的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38例,减瘤手术者157例,未做减瘤手术者81例,总体基线较为平稳。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减瘤手术、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肝转移是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风险因素;减瘤手术和化疗是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ancer special survival,CSS)的独立风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显示:年龄、减瘤手术、化疗、肝转移与OS密切相关;减瘤手术、化疗、肝转移与CSS密切相关。结论对于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减瘤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减瘤手术、化疗、肝转移是总生存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减瘤手术和化疗是疾病相关生存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远处转移 减瘤手术 预后 SE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断相关新进展
3
作者 杨佳雨 陈倩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7-84,共8页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UTUC)是起源于肾盂和输尿管的尿路上皮癌,预后较差,相对少见,占所有尿路上皮癌的5%~10%。近年来,关于UTUC的研究,尤其是分子遗传学及诊断方法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对目...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UTUC)是起源于肾盂和输尿管的尿路上皮癌,预后较差,相对少见,占所有尿路上皮癌的5%~10%。近年来,关于UTUC的研究,尤其是分子遗传学及诊断方法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对目前UTUC流行病学、危险因素、遗传学、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因素方面进展做出系统综述。中国UTUC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且存在地域差异;UTUC主要与吸烟和芳香胺暴露等有关。近年来,多项研究尝试基于RNA表达或基因突变对UTUC进行分子分型,以利于实现个体化精准诊疗,但目前尚未取得共识,暂未应用于临床实践;推荐针对UTUC患者进行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相关筛查。目前,UTUC的诊断多采用CT尿路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磁共振尿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输尿管镜(ureteroscopy,URS)及组织活检,液体活检、窄带成像、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共聚焦激光内窥镜等新技术值得期待,但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欧洲泌尿外科协会UTUC指南建议将UTUC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有利于确定哪些患者更有可能在保留肾脏的治疗中受益,最大程度防止治疗不足或过度,对个性化治疗和随访至关重要,但仍然具有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遗传学 诊断 危险分层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健 叶定伟 +11 位作者 姚旭东 张世林 戴波 张海梁 沈益君 朱耀 施国海 朱一平 马春光 秦晓健 林国文 肖文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7-461,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被认为是反映机体内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PLR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价值国内外尚没有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PLR在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 背景与目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被认为是反映机体内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PLR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价值国内外尚没有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PLR在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单中心手术治疗的无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病例,术前、术后无瘤期及复发或转移期PLR。随访采用门诊与电话相结合。采用PLR=150:1为分界值将病例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分析其与肿瘤分期、是否合并膀胱肿瘤、复发或转移、生存、肿瘤部位、术前血尿、术前肾积水、性别及年龄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不同PLR分组的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结果:共收集上尿路尿路上皮癌51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1(9~51)个月,出现复发或转移20例(39.2%),中位无病生存时间15(2~51)个月,死亡9例(17.6%),中位生存时间21(9~5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LR与肿瘤分期、生存率、血尿及性别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28、0.008、0.045、0.036。高PLR组更易发生器官非局限性肿瘤,术前PLR判断非器官局限性肿瘤的敏感性为57%、特异性为74%。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无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高PLR组总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PLR组(P=0.006)。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仅肿瘤分期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29)。结论: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术前PLR是判断非器官局限性肿瘤的潜在因素,高PLR组更易发生器官非局限性肿瘤。肿瘤分期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血小板 淋巴细胞比值 肿瘤分期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与多次膀胱灌注方案对原发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术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廖国栋 俞蔚文 +2 位作者 张琦 吕佳 毛祖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61-465,共5页
目的:探讨单次与多次膀胱灌注方案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UT-UC)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术后患者63例,根据化疗方案分为单次膀胱灌注组(SIG)和多次膀胱灌注组(RIG)。比... 目的:探讨单次与多次膀胱灌注方案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UT-UC)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术后患者63例,根据化疗方案分为单次膀胱灌注组(SIG)和多次膀胱灌注组(RIG)。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近期毒副反应。结果:全组随访5~60个月,中位随访36.4个月。SIG和RIG 3年、5年OS分别为65.5%、51.7%和67.6%、52.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5年PFS分别为79.3%、72.4%和85.3%、76.5%,两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以1~2级的血液学毒性反应和消化道反应为主。RIG在血液学毒性方面发生率明显高于SI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反应及膀胱痉挛、膀胱炎方面,RIG高于SI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损害及发热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在UUT-UC术后膀胱预防灌注化疗临床是安全有效的,多次灌注化疗较单次可减少膀胱肿瘤复发率,但不能提高总生存时间。但多次灌注方案引起更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膀胱灌注 多周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新进展 被引量:45
6
作者 周利群 李学松 熊耕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4-506,共3页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指发生于肾盂及输尿管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约占全部尿路上皮癌的5% ~10%[1-2].由于受到含马兜铃酸中草药的影响[3],中国人群UTUC具有与西方人群不同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指发生于肾盂及输尿管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约占全部尿路上皮癌的5% ~10%[1-2].由于受到含马兜铃酸中草药的影响[3],中国人群UTUC具有与西方人群不同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肿瘤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作者结合本中心UTUC诊疗经验,综合分析近年的相关文献,探讨UTUC诊疗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马兜铃酸 预后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郑铎 刘隽垚 +8 位作者 尚攀峰 李冬梅 丁辉 范宁 岳中瑾 王志平 钟甘平 杨立 吴恭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82-685,共4页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16年12月105例手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RLNU组),25例开放肾输尿管切除术(ONU组),比较2期围手术期...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16年12月105例手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RLNU组),25例开放肾输尿管切除术(ONU组),比较2期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220.6±68.5)min vs.(218.4±85.3)min,t=-0.130,P=0.897]。RLNU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明显少于ONU组[100(50,200)ml vs.150(100,700)ml,Z=-2.694,P=0.007];通气时间明显短于ONU组[(2.6±0.6)d vs.(3.2±0.7)d,t=3.791,P=0.000];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ONU组[(10.1±3.7)d vs.(14.3±9.3)d,t=2.189,P=0.0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NU组(15.0%vs.48.0%,χ~2=11.764,P=0.001)。术后随访2~96个月,RLNU组和ONU组膀胱癌复发分别为18例和5例,远处转移分别为6例和0例,累积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log-rank χ~2=0.474,P=0.491)。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后腹腔镜 开放手术 肾输尿管切除术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根治术前行输尿管镜活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振 李帅 +2 位作者 冯子煜 张智阳 武玉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925-928,共4页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诊断明确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RNU)术前是否有必要行输尿管镜活检。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诊断明确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RNU)术前是否有必要行输尿管镜活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3例术后病理确诊为UTUC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CTU与输尿管镜活检诊断UTUC的阳性率,并分析输尿管镜活检与根治术后肿瘤病理分级的不一致性。结果:73例患者中70例行CTU检查者均提示异常,确诊阳性率为88.6%(62/70),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尿路上皮肿瘤。行CTU检查后又行输尿管镜活检患者为61例,确诊阳性率为91.8%(56/61)。输尿管镜活检为临床高级别、低级别肿瘤分别占39.3%(24/61)、52.5%(32/61),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和低级别肿瘤分别占77.1%(47/61)和22.9%(14/61)。输尿管镜活检为临床低级别的肿瘤中,56.2%(18/32)术后病理升级为高级别肿瘤。CTU检查与输尿管镜活检诊断UTUC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537)。结论:输尿管镜活检为临床低级别肿瘤的患者术后病理有明显的升级风险。对于CTU诊断明确,拟行RNU的UTUC患者,术前不建议行输尿管镜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CT尿路造影 尿管镜检查 肿瘤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水习惯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志华 徐纯如 +7 位作者 刘颖 贯华 张萌 车新艳 唐琦 黄燕波 李学松 周利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1-627,共7页
目的:探究饮水习惯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拟行根治性切除术的UTUC患者,在术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 目的:探究饮水习惯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拟行根治性切除术的UTUC患者,在术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饮水习惯,结合其术后病理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过程采用SPSS 22.0软件,首先采用列联表χ^(2 )检验,对UTUC肿瘤病理特点作为因变量与患者一般信息、既往史及饮水习惯相关因素等作为自变量逐一进行初步分析,筛选出针对各因变量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满足P<0.2的自变量,将筛选后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39例患者,男性134例,女性105例,平均年龄(68.1±9.98)岁,中位病程4.8个月。统计结果提示,经调整了混杂因素的影响后,有白天每小时至少饮水1次习惯的UTUC患者患高级别(G3)肿瘤的概率增加(OR=1.941,95%CI:0.352~1.029,P<0.01);有白天每小时至少饮水1次习惯的患者相对于没有这一习惯的患者患多灶性UTUC肿瘤的发病风险显著下降(OR=0.344,95%CI:1.18~5.582,P=0.004),同时有每次饮水≥100 mL习惯的患者相对于无这一习惯者多灶性UTUC肿瘤的发病风险也显著下降(OR=0.477,95%CI:0.225~1.012,P=0.046);有自我关注每日饮水这一习惯的患者相对于无这一习惯的患者患肾盂癌的风险显著升高(OR=2.530,95%CI:1.434~4.463,P=0.001),而患输尿管癌的风险显著降低(OR=0.314,95%CI:0.172~0.573,P<0.01);其他纳入回归模型的变量对肿瘤病理特点发生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白天每小时至少饮水1次、每次饮水≥100 mL、自我关注每日饮水等饮水习惯分别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病理特点(如肿瘤G3、肿瘤多灶性及肿瘤位于肾盂或输尿管)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一结论仍需后续更高证据等级的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饮水习惯 病理特征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30例临床诊疗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康永明 方冬 +1 位作者 李学松 周利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5月诊治的30例原发性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根据患者肾功能分组,按eGFR≥60 mL/min,15 mL/min≤eGFR<60 mL/min,eGFR<15 mL/mi... 目的探讨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5月诊治的30例原发性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根据患者肾功能分组,按eGFR≥60 mL/min,15 mL/min≤eGFR<60 mL/min,eGFR<15 mL/min分为A、B、C 3组,A、B组患者主要采用一侧保留肾功能和另一侧根治性切除的主要治疗方式,C组患者主要采用双侧根治性切除的方式治疗,分析各种手术方式对不同肾功能状态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手术治疗均取得成功,其中A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为33.33%,1例患者术后肾衰竭行透析治疗,1例患者术后7年因肿瘤原因死亡。B组患者,尿路上皮肿瘤复发率为31.25%,3例患者随访期间因肾衰竭行透析治疗,3例患者死亡。C组患者术后均行透析治疗,尿路上皮肿瘤复发率为37.5%,随访期间死亡3例。3组生存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和肿瘤特征,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保留肾功能的治疗方法对于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而言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手术治疗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淋巴清扫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崔建 何志嵩 周利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2-594,共3页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远低于膀胱癌,占全部尿路上皮癌的5%~10%[1-2]。UTUC的发病率存在地域分布差异,我国和东南亚国家UTUC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西方国家,食用...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远低于膀胱癌,占全部尿路上皮癌的5%~10%[1-2]。UTUC的发病率存在地域分布差异,我国和东南亚国家UTUC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西方国家,食用了含有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的中草药是重要诱因[3]。根据我国台湾地区的统计数据,UTUC曾一度占所有尿路上皮癌的20%~25%[4]。虽然同为尿路上皮起源的肿瘤,但二者的生物学行为及基因突变特征存在显著差异,UTUC往往更具有侵袭性,60%的患者在诊断时即属于进展期肿瘤[1]。因此,如何改善UTUC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淋巴结清扫 预后 尿系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中预后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邵渊 田锦明 +1 位作者 王东文 吴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82-389,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中的预后作用。方法:本研究已经在PROSPERO平台预先登记注册(编号:CRD42020186645)。两名研究员独立全... 目的:系统评价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中的预后作用。方法:本研究已经在PROSPERO平台预先登记注册(编号:CRD42020186645)。两名研究员独立全面检索Pub Med、Webof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研究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RNU)前PLR在UTUC患者中预后价值的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21年5月。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估。应用Stata 12.0和Rev Man 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来自10篇回顾性研究,共3287例接受RNU治疗的UTUC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升高的术前PLR与UTUC患者术后较差的总体生存率[HR=1.51,95%CI(1.17~1.94),P=0.001]、癌症特异性生存率[HR=1.52,95%CI(1.21~1.90),P<0.001]、无疾病生存率[HR=1.32,95%CI(1.12~1.56),P=0.001]和无进展生存率[HR=1.88,95%CI(1.41~2.52),P<0.001]有关。敏感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结论:作为一项简单且临床易于获取的指标,术前外周血PLR能够有效提高当前预后模型的准确性,并有助于为UTUC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临床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 预后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外直线法”操作通道布局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祖杰 喻晓芬 沃奇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单机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根治术“腹直肌外直线法”操作通道布局的合理性。方法2014年9月~2017年5月,我们对31例UTUC术中通过头、足侧2次床旁机械臂系统定泊完成手术操... 目的探讨单机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根治术“腹直肌外直线法”操作通道布局的合理性。方法2014年9月~2017年5月,我们对31例UTUC术中通过头、足侧2次床旁机械臂系统定泊完成手术操作(对照组),2017年6月~2020年1月对35例UTUC采用“腹直肌外直线法”操作通道布局单机位完成手术操作(观察组),比较2组手术方式改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和医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47.3±28.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62.1±16.4)min(t=2.540,P=0.014);在操作便利、减少器械护士工作量、减少巡回护士工作量、总体评价4个维度,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0)。2组手术方式未改变,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直肌外直线法”操作通道布局能使单机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UTUC根治术顺利完成,缩短手术时间,充分发挥机器人手术优势,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腹直肌外直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5和CK20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4
作者 刘川 陈晗 +2 位作者 翁同辉 李加兵 王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23-929,共7页
目的观察CK5和CK20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K5和CK20在UTUC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科2012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1例UTUC患者病例资料。免疫组化法检... 目的观察CK5和CK20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K5和CK20在UTUC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科2012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1例UTUC患者病例资料。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CK5、CK20的表达;χ^(2)检验分析CK5、CK20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K5、CK20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根据CK5、CK20的免疫组化结果将101例患者分为4组:CK5^(+)CK20^(-)组(30例,占29.7%)、CK5^(+)CK20^(+)组(32例,占31.7%)、CK5^(-)CK20^(-)组(26例,占25.7%)和CK5^(-)CK20^(+)组(13例,占12.9%)。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及生存曲线均提示CK5^(-)CK20^(+)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P<0.001)、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P<0.001)更差;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级、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K5-CK20+亚型(P=0.015,HR=5.663,95%CI:1.392~23.050;P=0.007,HR=7.962,95%CI:1.763~35.955)是影响UTU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联合检测CK5、CK20的表达可预测UTUC患者的预后情况,当二者联合表达为CK5^(-)CK20^(+)时患者预后情况较差,且肿瘤分期更高、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免疫组化 CK5 CK20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腹腔镜术式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尚义超 尚攀峰 +6 位作者 郑铎 李佳朔 郑旭 刘隽垚 岳中瑾 王志平 王家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下腹部斜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与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9年8月163例手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的临床资料,其中A...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下腹部斜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与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9年8月163例手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96例(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下腹部斜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B组67例(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B组手术时间(219.4±43.4)min,明显短于A组(269.5±46.5)min(t=6.956,P=0.000);A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50 ml(20~1500 ml),明显多于B组100 ml(20~600 ml)(Z=-4.325,P=0.000);B组术后住院(7.9±2.3)d,明显短于A组(9.4±3.8)d(t=3.218,P=0.002)。163例随访中位时间28个月(3~75个月),5年总生存率、疾病无进展生存率、膀胱肿瘤无复发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A组分别为79.0%、67.0%、80.9%、70.0%,B组分别为79.8%、75.8%、81.6%、77.0%,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手术方式均为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经腹完全腹腔镜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肾输尿管切除术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活体组织检查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性手术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闰卓 夏海缀 +5 位作者 陆敏 张智荧 张启鸣 卢剑 王国良 马潞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5-672,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输尿管镜活体组织检查(ureteroscopy and biopsy, UB)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 RNU)及肿瘤学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 目的:探讨术前输尿管镜活体组织检查(ureteroscopy and biopsy, UB)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 RNU)及肿瘤学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RNU手术的UTUC患者资料,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比较行UB和未行UB两组患者RNU手术时长及手术出血量的差异,按UB术至RNU术的间隔时间和输尿管末端手术方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常见手术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校正。结果:纳入UTUC患者163例,输尿管下段行开放切除者91例(55.9%),行后腹腔镜切除者72例(44.1%),110例(67.5%)术前行UB。与未行UB组相比,行UB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延长[(221.3±79.8) min vs.(252.5±79.8) min, P =0.019],而中位出血量(50 mL vs. 50 mL, P =0.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UB术1周后行RNU手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延长( P =0.023),等待2周以上的患者中位失血量(100 mL)显著多于未行BU的患者(50 mL, P = 0.012)。多因素分析中,术前行UB( P =0.049)、≥pT3( P =0.039)、pN+( P =0.018)及输尿管下段切除术式( P =0.005)与手术时间的延长显著相关。本组患者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为 87.2%,UB对其无显著影响( P =0.435)。结论:术前UB是RNU手术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肿瘤特异性生存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管肿瘤 尿管镜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后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经膀胱与经膀胱外入路膀胱袖状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卞戈 张明 +5 位作者 杨为杰 迟长亮 邢栋 田静岩 郑佐柱 王晓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79-88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经膀胱与经膀胱外的膀胱袖状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2年3月49例单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肾盂肿瘤22例,输尿管肿瘤27例。26例行经膀胱途径,23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经膀胱与经膀胱外的膀胱袖状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2年3月49例单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肾盂肿瘤22例,输尿管肿瘤27例。26例行经膀胱途径,23例行经膀胱外途径。2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膀胱癌病史、病理肿瘤分期和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经膀胱组手术时间长于经膀胱外组(172.1±23.1)min vs.(152.0±23.9)min,P=0.004),2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15(6~30)个月。共16例复发或转移。经膀胱组和经膀胱外组2年无复发生存率(64.8%vs.62.4%,log rankχ^(2)=0.039,P=0.844)和2年无膀胱复发生存率(73.4%vs.74.3%,log rankχ^(2)=0.021,P=0.8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膀胱途径膀胱袖状切除可完全切除输尿管壁内段,可能降低切除不充分致肿瘤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腹腔镜手术 肾输尿管切除术 膀胱袖状切除术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N0M0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单中心235例患者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关豹 曹振朋 +7 位作者 彭鼎 李一帆 詹永豪 刘漓波 何世明 熊耕砚 李学松 周利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3-607,共5页
目的:分析T2N0M0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长期生存情况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2N0M0 UTU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 目的:分析T2N0M0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长期生存情况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2N0M0 UTU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共235例T2N0M0 UTUC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53(3~142)个月。入组患者中男性95例(40.4%),女性140例(59.6%);患者平均年龄(66.73±10.49)岁,末次随访时共有74例(31.5%)患者因肿瘤死亡,96例(40.9%)患者出现膀胱复发,中位死亡时间及复发时间分别为35个月和19.5个月。患者的3年和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9.1%和85.9%;3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5%和80.2%。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于55岁(HR=3.138,95%CI:1.348~7.306,P=0.008)和肿瘤直径大于5 cm(HR=3.320,95%CI:1.882~5.857,P<0.001)是T2N0M0 UTUC患者术后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HR=1.757,95%CI:1.159~2.664,P=0.008)和肿瘤低分级(HR=1.760,95%CI:1.151~2.692,P=0.009)是T2N0M0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T2N0M0 UTUC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预后较好,肿瘤复发率同非浸润性UTUC相当,但复发较早。肿瘤直径大于5 cm和年龄大于55岁是T2N0M0 UTUC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和肿瘤低分级是T2N0M0 UTUC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生存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贫血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预后的影响:单中心686例患者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关豹 翁迈 +5 位作者 凡航 彭鼎 方冬 熊耕砚 李学松 周利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6-1061,共6页
目的:评估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686例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的临床... 目的:评估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686例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临床随访数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均在入院第1天,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贫血分类标准(男性血红蛋白<130 g/L,女性血红蛋白<120 g/L),将患者分为贫血和正常血红蛋白水平两组,并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6例患者中,女性383(55.8%,383/686)例,男性303(44.2%,303/686)例,中位年龄为68岁(四分位距:60~74岁),术前贫血患者320例(46.6%,320/686)。术前贫血和患者性别(P=0.002)、年龄(P<0.001)、淋巴结转移(P=0.026)、肿瘤分级(P=0.018)、伴随原位癌(P=0.038)、肿瘤组织坏死(P=0.007)和肾功能状态(P<0.001)显著相关。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四分位距:31~75个月),随访期间共有160例(23.3%,160/686)患者死亡,其中141例(20.6%,141/686)死于肿瘤,19(2.7%,19/686)例死于其他疾病或意外。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贫血是患者总生存(P<0.001,HR=1.861)和肿瘤特异性生存(P=0.003,HR=1.68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贫血是UTUC患者总生存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血红蛋白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脂肪因子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戴翔 王飞 +2 位作者 杜依青 宋宇轩 徐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5-614,共10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究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脂肪因子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研究的脂肪因子包括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瘦素(lept...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究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脂肪因子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研究的脂肪因子包括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瘦素(leptin,LE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及各脂肪因子的受体(AdipoR1、AdipoR2、LEPR、IL-6R、IL-10RA、IL-10RB)。选取2014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使用H-Score评估表达水平,同时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并进行随访。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GSE134292数据集中下载UTUC患者“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对比。采用t检验比较非肌层浸润肿瘤与肌层浸润性肿瘤组间脂肪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队列中患者预后指标的独立预测因素,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选取UTUC患者的组织切片63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AdipoQ(P=0.0036)、AdipoR1(P=0.0065)、LEP(P=0.0077)、IL-10(P=0.0069)、IL-10RA(P=0.0089)在肌层浸润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同时纳入了GSE134292数据集中的57例UTUC患者,AdipoR1(P=0.0004)、AdipoR2(P=0.0004)、IL-6(P=0.0050)、IL-10(P=0.0017)、IL-10RA(P=0.0081)在肌层浸润性肿瘤中呈高表达。生存曲线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L-10RA高表达是无膀胱复发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44,HR=0.996,95%CI:0.992~0.998),GSE134292队列数据也同样验证了这一点(P=0.014,HR=0.515,95%CI:0.304~0.873)。结论:AdipoQ、AdipoR1、IL-10及IL-10RA在肌层浸润性肿瘤中呈高表达,表明AdipoQ和IL-10及其受体参与肿瘤进展过程。IL-10RA高表达是UTUC患者术后无膀胱复发生存的保护性因素,预示其在肿瘤复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脂肪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