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区形变在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维适形计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吴魁 水永杰 张怀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293-3296,共4页
目的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的三维适形计划设计方法并评估其剂量学优势。方法随机选30例以SBRT技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每位患者分别设计常规三维适形计划(conventional... 目的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的三维适形计划设计方法并评估其剂量学优势。方法随机选30例以SBRT技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每位患者分别设计常规三维适形计划(conventional 3⁃dimensional conformal planning,CCP)和靶区形变后的三维适形计划(deformed target 3⁃dimensional conformal planning,DCP)。每个计划的处方剂量定义为计划靶区(PTV)50 Gy/5次,且要求95%的PTV体积达到处方剂量。比较两种计划适形指数(CI)、剂量梯度(DG)、靶区近似最小剂量(D99%)、离靶区2 cm处最大剂量(D2 cm)和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两组计划均能达到临床治疗的要求。但DCP与CCP相比,CI、DG、D99%、和D2 cm有明显改善(t=4.55、5.95、4.37、3.86,P<0.05),MU也大幅减少(t=2.82,P<0.05)。结论DCP剂量学优势明显,且机器跳数显著减少,大幅缩短治疗时间,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计划设计方法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计划 剂量梯度 适形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放疗计划优化技术减少头颈部癌放射性口干症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中和 郭高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8-490,共3页
目的 :观察三维放疗计划优化技术减少头颈部癌放射性口干症的效果。方法 :对三类头颈部癌 (肿瘤位中线、偏一侧、近中线偏一侧 )按常规放疗和优化技术分别作三维放疗计划。放疗优化技术包括放射进路优化、多野、适形放疗和加楔形板。对... 目的 :观察三维放疗计划优化技术减少头颈部癌放射性口干症的效果。方法 :对三类头颈部癌 (肿瘤位中线、偏一侧、近中线偏一侧 )按常规放疗和优化技术分别作三维放疗计划。放疗优化技术包括放射进路优化、多野、适形放疗和加楔形板。对患者的肿瘤、腮腺和脊髓作三维剂量分布和剂量—容积DVH直方图分析。2 0例头颈部癌放疗患者分成常规放疗组和新技术 (优化 )组行放射治疗 ,记录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及随访期患者的口干症评分和全唾液量。结果 :肿瘤位一侧及近中线偏一侧时 ,常规和新技术放疗时健侧腮腺放射剂量分别为 5 1.8~ 64.3Gy和 0 .4~ 1.4Gy ;肿瘤位中线时常规和新技术放疗腮腺放射剂量分别为 5 1.8Gy和2 4.7Gy ;放疗结束时 ,新技术组口干症发生率 1 12 (8.3% )。随访 4~ 6月后降为 0 ,放疗结束时常规放疗组口干症发生率 7 8(87.5 % ) ,随访 4~ 6月后为 4 8(5 0 %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后口干症 头颈部癌 三维放疗计划 放疗优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中的交互式测量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阳萍 党建武 +1 位作者 李莎 朱正平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7-9,共3页
为了在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时合理地确定射线角度,并根据给定射线方向准确计算射线剂量,需要对三维模型进行精确的交互式测量。结合放疗计划系统的需求和医学图像特点,分析三维交互式测量过程,应用平行投影理论实现二维坐标到三维坐标... 为了在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时合理地确定射线角度,并根据给定射线方向准确计算射线剂量,需要对三维模型进行精确的交互式测量。结合放疗计划系统的需求和医学图像特点,分析三维交互式测量过程,应用平行投影理论实现二维坐标到三维坐标的转换。提出以一个测量端点为起始点的三维任意叠加旋转算法,在重离子放疗计划系统中实现三维精确测量。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 交互式测量 平行投影 三维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定向治疗计划系统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洪均 高志民 张明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定向粒子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例临床确诊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三维定向治疗计划系统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随访3~1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肿瘤大小变化、局部复发、... 目的:探讨三维定向粒子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例临床确诊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三维定向治疗计划系统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随访3~1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肿瘤大小变化、局部复发、转移情况、生存率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等。结果:术后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肿瘤缩小,3例完全消失,无与放射性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相关的明确并发症发生,局部复发率很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应用三维定向治疗计划系统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性粒子 三维定向治疗计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三维可视化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彬 田联房 +1 位作者 王立非 毛宗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2-127,共6页
在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时,需要运用三维医学可视化技术获取有关病灶区的三维视觉信息并确定靶区.为此,文中开发了用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三维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包括图像分割、多模态图像配准与融合、三维重建、识别和勾画靶区... 在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时,需要运用三维医学可视化技术获取有关病灶区的三维视觉信息并确定靶区.为此,文中开发了用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三维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包括图像分割、多模态图像配准与融合、三维重建、识别和勾画靶区等功能模块.系统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融合方法,以区域标准差与区域能量相结合的融合规则实现多模图像的融合,并基于改进的Shear-Warp算法快速实现体绘制.实验证明,该三维可视化系统满足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可视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 三维可视化 系统结构 功能模块 多模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3-D计划放射治疗后放射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胜资 阎小军 +1 位作者 郭明 蒋家琪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03-507,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中耳咽鼓管损害高峰发生在放疗后半年,并且在很多病例可持续终身,至今为止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寻求放射治疗中中耳鼓室及咽鼓管更好的保护仍是放射治疗医师面临的责任,在精确放疗技术应用逐渐普遍的今天,肿瘤周... 背景与目的:中耳咽鼓管损害高峰发生在放疗后半年,并且在很多病例可持续终身,至今为止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寻求放射治疗中中耳鼓室及咽鼓管更好的保护仍是放射治疗医师面临的责任,在精确放疗技术应用逐渐普遍的今天,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到目前为止,有关中耳放射损伤的研究报道极少。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剂量分布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评价在鼻咽癌3-D计划放射治疗中中耳功能保护的可能性,同时了解放疗后时问、化疗、T分期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方法:40例80耳有完整听力学检查材料的鼻咽癌3-D计划放射治疗的患者进入此项研究。所有病例放疗前后均经耳部检查,电测听及声阻抗测听,放疗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电测听以500,1000,2000,4000Hz听阈平均值计算气骨导差,声阻抗根据鼓窒图分为A、B、C3型,A型为正常鼓室图,B型为中耳鼓室积液,C型为咽鼓管功能不良。结果:79耳符合声阻抗分析条件。放疗后62%耳与放疗前保持不变,13%耳得到改善,25%耳恶化。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剂量分布在恶化耳与其他各组耳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80耳电测听分析结果,放疗后无变化耳58%,改善耳12%,恶化耳30%。分析剂量因素对声阻抗结果的影响,恶化组的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平均受照剂量为(5379.81±706,01)cGy,不变组的平均受照剂量为(4735,72±812.30)cGy,改善组的平均剂量为(4652.86±809.78)cGy;分析剂量因素对电测听结果的影响,恶化组的中耳及骨性咽鼓管平均受量为(5229.38±778.11)cGy,不变组的半均受量为(4719.64±744.82)cGy,改普组的平均剂量为(4702.38±922,21)cGy。统计分析发现3组的剂量差异有显著性。T分期变化及1年内或1年后时间分组对听力测试结果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而化疗对听力测试结果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在鼻咽癌3-D放射治疗中,如将鼓室腔及骨性段咽鼓管剂量控制在4700cGy以下,则可明显减少延迟性放射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对中耳鼓室腔及骨性段的保护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可能性减少。放射性中耳功能损伤发病高峰在1年内,存收疗前具有正常听觉功能者,放疗1年后有更多的机会从放射损伤中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三维计划 放射性中耳炎 电测听 声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链长度对周围不同参考点剂量的影响
7
作者 徐克 王鼎鑫 +6 位作者 邢国璋 于慧敏 赵金鑫 刘泽洲 王泽阳 张宏涛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同等活度125I粒子链长度变化对周围不同剂量参考点剂量的影响。方法通过CT扫描本中心粒子剂量测量专利模体,将扫描影像按照DICOM格式传输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在模体中心点上下5 mm及10 mm处勾画靶区,模拟0.8 mCi直线粒... 目的探讨同等活度125I粒子链长度变化对周围不同剂量参考点剂量的影响。方法通过CT扫描本中心粒子剂量测量专利模体,将扫描影像按照DICOM格式传输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在模体中心点上下5 mm及10 mm处勾画靶区,模拟0.8 mCi直线粒子链,粒子按照等间距5 mm以1~20颗(5~100 mm)排布,将粒子链中心点上下两侧5 mm点分别定义为A点与A’点,中心点10 mm上下两侧分别定义为B点与B’点;左侧粒子链边缘上下5 mm为A_(L)点与A_(L)’点,右侧粒子链边缘上下5 mm为A_(R)点与A_(R)’点,同理,粒子链边缘点10 mm处点命名为BL点、BL’点、BR点、BR’点,测量从45~100 mm A_(L)点、A_(L)’点、A_(R)点、A_(R)’点内侧5、10、15及20 mm处粒子链上下对称点剂量均值。将所有对称位置点剂量进行对比,中心处剂量与端点位置剂量点进行对比,中心点A点剂量与端点A_(L)点、A_(L)’点、A_(R)点、A_(R)’点内侧5、10、15及20 mm处对称点剂量进行对比,并将各点处点剂量与粒子链长度进行曲线拟合,寻找各点剂量与粒子链长度的关联性。结果各点剂量与长度呈正相关,中心点组内比较及两端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心处各点与端点比较及A点与端点内侧5 mm、10 mm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端点内侧15 mm及20 mm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点、A’点、B点、B’点剂量随粒子链长度增长稳定提高,分别得出拟合曲线:y=e^((-0.62/x+5.28))(R^(2)=0.992)、y=e^((-0.64/x+5.34))(R^(2)=0.987)、y=e^((-0.82/x+4.80))(R^(2)=0.984)、y=e^((-0.82/x+4.83))(R^(2)=0.981)。结论A点、A’点、B点、B’点剂量与粒子链长度呈正相关且稳定性较高,A点可作为粒子链靶区剂量参考点,B点可作为危机器官受量参考点,其余位置点剂量波动性较大,作为粒子链剂量参考点具有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粒子链 剂量 参考点 近距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补分野加量照射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三维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黄晓波 何智纯 +3 位作者 张卫东 胡丹 胡婧晔 夏云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311,共9页
【目的】探讨颅底、后颅窝和茎突后区广泛C形侵犯鼻咽癌(NPC)放射治疗中传统耳后野补量(PAP)、三维适形野推量(3DCRT)及互补分野加量照射(SF-SBI)计划的剂量学特征,为进一步改进其计划设计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例广泛颅底及脑干... 【目的】探讨颅底、后颅窝和茎突后区广泛C形侵犯鼻咽癌(NPC)放射治疗中传统耳后野补量(PAP)、三维适形野推量(3DCRT)及互补分野加量照射(SF-SBI)计划的剂量学特征,为进一步改进其计划设计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例广泛颅底及脑干侵犯NPC患者的增强CT模拟图像传输到三维放疗计划系统,在面颈联合野和面颈缩野加上颈后区电子线野照射50Gy的基础上,分别模拟设计传统PAP、3DCRT及改进的SF-SBI计划,计算出等剂量曲线分布,并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来分析比较三种计划中原发肿瘤计划靶体积(PTVnx)和脑干等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差异特点。【结果】①三种计划均有满意的PTVnx靶区覆盖(接受95%处方剂量照射的PTVnx体积比V95%均>98%);②PAP计划存在明显的高剂量区,接受80Gy以上剂量照射的PTVnx体积比V80为59.4%,3DCRT和SF-SBI技术均能一定程度改善剂量均匀性,其中3DCRT计划V80仅为1.1%,而SF-SBI计划还能对常规50Gy照射计划欠量的颅底等区域同期大分割高剂量照射;③PAP计划和3DCRT计划中脑干的照射明显增加,接受60Gy以上剂量照射的V60分别为36.0%和30.2%,33%体积接受的最大照射剂量D33分别为61.0Gy和57.0Gy,SF-SBI计划能有效的减少脑干的照射,V60和D33分别降低为15.1%和55.5Gy,三种计划中同侧颞叶、颞颌关节与中耳的受照剂量和体积也以SF-SBI计划为最低。【结论】在C形后上侵犯局部晚期NPC患者后段放疗计划中,SF-SBI方法能在有效减少脑干等OARs照射的基础上予原发肿瘤靶区足够剂量和一定均匀性的照射,同时能提高颅底等区域的分割照射剂量和总剂量,但同期加量的合理分割剂量、如何设置优化互补射野和是否能于放疗计划开始时提前应用等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放射疗法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剂量体积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常规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段诗苗 江浩 赵家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19-4221,共3页
目的: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析食管癌常规放疗计划的肿瘤适形度与剂量分布。方法:17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常规模拟定位后行CT扫描,CT扫描图像经局域网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Pinnacle3)进行三维重建,设计三维适形计划和虚拟常规计划。对常... 目的: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析食管癌常规放疗计划的肿瘤适形度与剂量分布。方法:17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常规模拟定位后行CT扫描,CT扫描图像经局域网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Pinnacle3)进行三维重建,设计三维适形计划和虚拟常规计划。对常规放疗计划和三维适形计划、虚拟常规计划所描述等中心位置、靶区大小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放疗计划和三维适形计划等中心位置在X、Y、Z轴上分别相差(4.1±2.2)、(3.4±2.3)、(12.5±8.1)mm;射线束观前后方向肿瘤区(GTV)宽常规放疗计划为(2.3±0.5)mm,三维适形计划为(4.4±0.9)mm;全组中位处方剂量6600cGy。常规放疗计划、虚拟常规计划和三维适形计划GTV100%体积剂量分别为(3567.1±1975.4)、(6294.2±358.5)和(6185.6±364.5)cGy;CTV100%体积剂量分别为(1948.3±1265.2)、(5384.8±671.9)和(5137.8±629.9)cGy;肺V20分别为23%、33%、22%。结论:食管癌常规放疗计划不能满足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要求,而三维适形技术能够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给食管病变区以足够的照射剂量,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放射治疗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扫描图像标尺的序列图像归一化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於文雪 李松毅 罗立民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0,共4页
本文结合计算机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所使用扫描序列图像的几何形变特点 ,提出基于扫描图像标尺的序列图像归一化方法 .首先利用CT、MRI序列图像自身提供的水平和垂直标尺 ,通过本文所建立的投影模型对扫描过程中由于胶片倾斜等因素导... 本文结合计算机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所使用扫描序列图像的几何形变特点 ,提出基于扫描图像标尺的序列图像归一化方法 .首先利用CT、MRI序列图像自身提供的水平和垂直标尺 ,通过本文所建立的投影模型对扫描过程中由于胶片倾斜等因素导致的图像变形进行矫正 ,求出自定义定位标记的相对坐标 ;然后利用定位标记在整个序列中位置不变的的特点 ,根据定位标记对序列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 .临床结果证明 ,该方法可以满足三维放射治疗计划中对序列图像归一化的使用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标尺 投影模型 序列图像归一化 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定位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的手术配合
11
作者 米淑敏 姚海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41-141,共1页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植入 近距离治疗 肿瘤发展 手术配合 粒子植入治疗 晚期恶性肿瘤 组织 三维治疗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术后脊髓靶区勾画方法的研究
12
作者 王静 张萍 +3 位作者 张坤 王义涛 董俊峰 杨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971-2975,共5页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正常脊髓组织的靶区勾画方法。方法选取5名健康体检者胸及腹部CT图像,层厚0.5 cm,载人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he 3D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在第12胸椎处逐层勾画分别模拟直径为4 cm、高3 c...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正常脊髓组织的靶区勾画方法。方法选取5名健康体检者胸及腹部CT图像,层厚0.5 cm,载人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he 3D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在第12胸椎处逐层勾画分别模拟直径为4 cm、高3 cm(A组)、直径为5 cm、高4 cm(B组)和直径为6 cm、高5 cm(C组)距离脊髓1.0 cm的圆柱形肿瘤以及长4 cm、宽4 cm、高4 cm(D组)和长5 cm、宽5 cm、高5 cm(E组),以及长6 cm、宽6 cm、高6 cm(F组)距离脊髓1.0 cm,且肿瘤的高与脊髓平行。按照中间稀疏、周边密集的布源规则,处方剂量为135 Gy,行使术前计划。然后分别勾画GTV上下-1.0、-0.5、0.0、0.5、1.0、1.5、2、2.5、3.0 cm为正常脊髓组织靶区,然后计算正常脊髓组织所受到的平均剂量(Mean)、最大点剂量(Max)及D2c(c 2 cm3脊髓组织所接受的剂量)。结果肿瘤越大,相同处方剂量时,使用粒子数目越多,脊髓受量D2cc、最大点剂量、平均剂量越高。A、B、C、D、E、F组正常脊髓组织靶区勾画长度与其受到的最大点剂量无关,随着正常脊髓组织靶区勾画长度的增加脊髓受到的平均剂量逐渐减少,A、B、C、D、E、F组正常脊髓组织靶区勾画小于GTV层面时,D2cc随着正常脊髓组织靶区勾画长度缩短而减小,大于等于GTV层面时,D2cc不再随正常脊髓组织靶区勾画长度的增加而变化,且与肿瘤形状、肿瘤大小不相关,且脊髓勾画长度小于肿瘤靶区层面1.0 cm于其勾画长度大于等于肿瘤靶区层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正常脊髓组织靶区勾画长度大于或等于GTV层面时,脊髓组织受量与肿瘤大小,肿瘤形状无关,为统一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正常脊髓组织靶区勾画的范围,推荐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正常脊髓组织靶区勾画长度为肿瘤靶区上下1.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区勾画 脊髓 ^125I粒子 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