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鲜半岛南部三维地壳速度结构成像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清河 张元生 So Gu KIM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73-1081,共9页
对多震相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使用朝鲜半岛陆地和近海的地震记录,对朝鲜半岛南部(34.5°N~39°N,125°E~130°E)进行地震波走时反演,获得了本研究区的三维速度结构成像结果.分析了沉积层、基底、上地壳... 对多震相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使用朝鲜半岛陆地和近海的地震记录,对朝鲜半岛南部(34.5°N~39°N,125°E~130°E)进行地震波走时反演,获得了本研究区的三维速度结构成像结果.分析了沉积层、基底、上地壳、康腊面、下地壳和莫霍面的特征.研究了不同地质区的深部结构的主要差别、主要断裂特征、海陆交界的地壳特征等.可以发现京畿山地与沃川褶皱带、太白山褶皱带、临津江褶皱带深部结构的差异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半岛南部 三维速度结构成像 深部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频域滤波高动态光学投影层析的斑马鱼三维成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秉尧 张艳婷 +6 位作者 林秋萍 王磊 黎思娜 韩定安 钟俊平 王茗祎 曾亚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10-1117,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频率滤波的多曝光融合的高动态投影层析三维成像方法,实现了活体斑马鱼(17 mm×4 mm,最大厚度为2.33 mm,最小厚度为0.29 mm)的三维结构成像.通过相机采用不同曝光时间记录系列吸收图像,将每张图像取变换到频...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频率滤波的多曝光融合的高动态投影层析三维成像方法,实现了活体斑马鱼(17 mm×4 mm,最大厚度为2.33 mm,最小厚度为0.29 mm)的三维结构成像.通过相机采用不同曝光时间记录系列吸收图像,将每张图像取变换到频域去除低频后,将各张滤波后叠加并逆傅里叶变换回空域,对变换后的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最终获得高动态图像.在每个投影角度获得这种高动态吸收投影图像,进行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获得高动态的整条斑马鱼三维结构信息.实验成像结果表明,这种空间频率滤波多曝光融合的高动态光学投影层析三维成像研究,可以获得复杂结构更丰富的空间信息,对斑马鱼等模式生物早期胚胎生长发育进程进行监测和定量评估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投影层析成像 高动态范围 频域 三维结构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非大裂谷的地壳和上地幔密度结构 被引量:2
3
作者 钱知之 杨文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卫星重力场数据和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东非大裂谷进行三维密度结构成像,取得了东非大裂谷地壳和上地幔多个深度等效层上的密度扰动图像,为东非大裂谷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结果表明,东非大裂谷中段的西支裂谷... 利用卫星重力场数据和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东非大裂谷进行三维密度结构成像,取得了东非大裂谷地壳和上地幔多个深度等效层上的密度扰动图像,为东非大裂谷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结果表明,东非大裂谷中段的西支裂谷与东支裂谷的幔源熔体同源,但是西支裂谷发育较不充分、形成较晚。东非大裂谷的动力学模式为熔流体上涌的树形分叉模式,其要点包括:(1)低密度流体在软流圈大面积上涌;(2)流体在岩石圈继续上涌,部分转化为基性岩浆岩,平面面积缩小;(3)进入地壳后上涌熔流体分叉成多支,平面总面积进一步缩小;(4)熔流体上涌到上地壳后仅在裂谷带活动,反映为火山链和玄武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大裂谷 卫星重力场 小波多尺度分析 三维密度结构成像 熔流体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光的镜面/漫反射复合表面形貌测量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宗华 刘小红 +2 位作者 郭志南 高楠 孟召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8-204,共7页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以其非接触、无损及快速测量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已有的条纹投影和条纹反射测量术分别适用于漫反射表面和镜面表面。然而,航空航天和先进制造中存在许多漫反射和镜面反射表面同时存在的复合反射表面。提出一...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以其非接触、无损及快速测量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已有的条纹投影和条纹反射测量术分别适用于漫反射表面和镜面表面。然而,航空航天和先进制造中存在许多漫反射和镜面反射表面同时存在的复合反射表面。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光投影和反射的方法来实现复合表面形貌的快速测量。首先,投影仪投射蓝色正弦条纹图于被测物体表面,同时显示屏显示的红色条纹被镜面部分反射。其次,彩色相机采集经被测表面调制的变形条纹图。然后,从相机不同颜色通道中提取对应不同类型反射表面的变形条纹,并计算变形条纹图的绝对相位。最后,通过系统标定建立相位信息与深度之间的直接关系,得到被测复合表面的三维形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实现非连续复合表面物体的测量,还能够同时测量独立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表面的三维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表面 结构三维成像 系统标定 相位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结构光技术的路面坑槽多指标提取方法
5
作者 王葱 潘均 +1 位作者 孙尚宇 宋伟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5-81,共7页
针对弱光、弱纹理环境下路面坑槽多维度指标提取问题,以及传统方式和激光技术的应用缺陷,本文采用双目结构光三维成像系统获取路面坑槽图像,利用RANSAC算法拟合道路平面,分割坑槽点云,与拟合平面求交为坑槽顶面轮廓点,采用双向最近点搜... 针对弱光、弱纹理环境下路面坑槽多维度指标提取问题,以及传统方式和激光技术的应用缺陷,本文采用双目结构光三维成像系统获取路面坑槽图像,利用RANSAC算法拟合道路平面,分割坑槽点云,与拟合平面求交为坑槽顶面轮廓点,采用双向最近点搜索法排序,逆时针连接后采用轮廓点法计算面积;提取各数据点深度计算坑槽深度指标;采用微元逼近法对坑槽进行等距切片,计算坑槽体积。并采用BPA算法进行曲面重建,为相关应用场景提供更直观的数据视角。将正常光线和弱光、弱纹理环境下的计算结果与人工测量结果相比,坑槽深度、面积及体积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2.73%、6.50%、8.60%和2.99%、5.25%、8.28%。依据计算指标对坑槽严重程度进行评价,与人工测量相比,满足坑槽评价一致性标准。表明设备与检测方法对于弱光、弱纹理环境的适用性,可为坑槽评价、修补材料估算、养护优先级判定、路面养护规划制定等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弱纹理 双目结构三维成像 路面坑槽 多维度指标提取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