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安徽地区正常(牙合)人群颅颌面部的三维头影测量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新昱
徐建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0,共6页
目的建立安徽地区三维头影测量的规范值数据库,了解安徽地区正常(牙合)成年人群的颅颌面部特征,为制定正畸以及正颌手术治疗计划等提供有效信息。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60例正常(牙合)志愿者,使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志愿...
目的建立安徽地区三维头影测量的规范值数据库,了解安徽地区正常(牙合)成年人群的颅颌面部特征,为制定正畸以及正颌手术治疗计划等提供有效信息。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60例正常(牙合)志愿者,使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志愿者进行拍摄;基于CBCT测量数据,使用Dophin为重建的三维模型建立坐标系,并确定38个硬组织标志点;定义并测量40个线距和20个角度,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获取标准人群全面部、面中部、上颌骨、下颌骨、牙槽骨以及牙列的颅面部特征。结果获得安徽地区正常(牙合)成年人颅颌面硬组织CBCT三维头影测量值;男性和女性颅颌面硬组织对称性均较好(非对称率最大为2.2%,最小为0.01%);性别比较显示,在线距中,上下颌中线偏移、上下颌骨相对偏移、上切牙突距、下切牙突距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男性均大于女性(P<0.01);在角度中,除颌平面角之外,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面部数据测量结果表明,中国人与其他种族相比具有独特面部特征。结论安徽汉族正常(牙合)颅颌面硬组织对称性较好;性别对测量线距影响明显,且一般男性大于女性,但对绝大部分测量角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维头影测量
正常(牙合)
面部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锥形束CT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2
作者
施丹妮
杨鑫
吴建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98-404,共7页
头影测量是正畸医生诊断与治疗设计的重要手段,与传统二维头影测量相比,三维头影测量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完整,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建立标准。为建立完善的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本文综述了锥形束CT三维头影...
头影测量是正畸医生诊断与治疗设计的重要手段,与传统二维头影测量相比,三维头影测量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完整,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建立标准。为建立完善的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本文综述了锥形束CT三维头影测量中参考坐标系建立的研究进展,按包含整个颅面部的整体参考坐标系和针对不同面部单位的局部参考坐标系,分别研究了坐标系的建立、特点及应用,以期为三维参考坐标系的标准化、统一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三维头影测量
参考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沙地区汉族正常颅颌面硬组织的三维测量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浙杭
张芳
+3 位作者
段余峰
许雅芬
袁韵仪
雷勇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7,共10页
目的:探究性别、年龄等差异对长沙地区汉族正常颅颌面硬组织的三维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T,CBCT)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长沙地区汉族正常颅颌面硬组织CBCT数据,分为成人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17.57...
目的:探究性别、年龄等差异对长沙地区汉族正常颅颌面硬组织的三维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T,CBCT)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长沙地区汉族正常颅颌面硬组织CBCT数据,分为成人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17.57±1.83)岁]和儿童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11.50±1.26)岁]。采用Dolphion Imaging软件进行三维头影测量,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结果:成人组内男性和女性颅颌面硬组织对称性均较好(非对称率R最大值为6.39%,最小值为0.08%);成人组性别比较显示:前腭宽度、腭宽度、上切牙突距、下切牙突距、舌骨-下颌平面、会厌基底部宽度、腭平面气道宽度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男性均大于女性(均P<0.05),角度指标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人组和儿童组相比较,仅后侧面高度、上颌长度、下切牙突距、下颌平面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沙地区汉族正常颅颌面硬组织对称性较好;性别差异及年龄差异均会对线距测量值造成影响,但对绝大部分角度测量值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头影测量
正常
颅颌面硬组织
面部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维颅面水平参考平面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
4
4
作者
金珉廷
刘怡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7-943,共7页
目的:比较在三维影像选取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构建的不同水平面之间差异,分析不同水平面对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位置的影响,为颅面部三维头影测量水平参考平面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2名正畸治疗前面部基本对称患者(颏下点离正中...
目的:比较在三维影像选取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构建的不同水平面之间差异,分析不同水平面对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位置的影响,为颅面部三维头影测量水平参考平面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2名正畸治疗前面部基本对称患者(颏下点离正中矢状面≤2 mm),获取DICOM格式的大视野锥形束CT数据并导入到Dolphin软件,将鼻根点、蝶鞍点和枢椎齿突最高点构建正中矢状面,测量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中随机三点构建的4种水平参考平面。分别定义为,平面1:水平面由右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构成;平面2:水平面由左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构成;平面3:水平面由双侧耳点与右侧眶下点构成;平面4:水平面由双侧耳点与左侧眶点构成。记录4个平面在三维空间当中的俯仰角、侧偏角和横滚角。间隔两周,一位研究者进行两次测量。计算组间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比较两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检验测量者自身的可靠性,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组内4个平面之间的差异,按年龄分为13~17岁组和≥18岁组。以枢椎齿突最高点为原点计算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位置,应用圆周长公式分析头部转动对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的影响。结果: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三点构建的4种平面之间俯仰角、侧偏角和横滚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6、0.314、0.341)。头位转动对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的影响分析结果为:1°俯仰角变化产生耳点约0.5 mm、眶下点约1.6 mm的变化;1°侧偏角变化产生耳点约1.1 mm、眶下点约1.5 mm的变化;1°横滚角变化产生耳点约1.2 mm、眶下点约0.7 mm的变化。结论:对于面部基本对称个体,应用三维头颅影像对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中随机选取三个点构建的4种水平面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双侧眶下点和右侧耳点构建的水平面可能最适合临床使用;头部不同方向的转动使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产生不同位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
位
眶耳平面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维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地区正常(牙合)人群颅颌面部的三维头影测量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新昱
徐建光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教研室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0,共6页
基金
安徽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扶持计划项目(编号:2021LCX009)。
文摘
目的建立安徽地区三维头影测量的规范值数据库,了解安徽地区正常(牙合)成年人群的颅颌面部特征,为制定正畸以及正颌手术治疗计划等提供有效信息。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60例正常(牙合)志愿者,使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志愿者进行拍摄;基于CBCT测量数据,使用Dophin为重建的三维模型建立坐标系,并确定38个硬组织标志点;定义并测量40个线距和20个角度,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获取标准人群全面部、面中部、上颌骨、下颌骨、牙槽骨以及牙列的颅面部特征。结果获得安徽地区正常(牙合)成年人颅颌面硬组织CBCT三维头影测量值;男性和女性颅颌面硬组织对称性均较好(非对称率最大为2.2%,最小为0.01%);性别比较显示,在线距中,上下颌中线偏移、上下颌骨相对偏移、上切牙突距、下切牙突距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男性均大于女性(P<0.01);在角度中,除颌平面角之外,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面部数据测量结果表明,中国人与其他种族相比具有独特面部特征。结论安徽汉族正常(牙合)颅颌面硬组织对称性较好;性别对测量线距影响明显,且一般男性大于女性,但对绝大部分测量角度无影响。
关键词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维头影测量
正常(牙合)
面部对称性
Keywords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cephalometry
normal occlusion
facial symmetry
分类号
R783.5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锥形束CT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2
作者
施丹妮
杨鑫
吴建勇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口腔科
出处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98-404,共7页
文摘
头影测量是正畸医生诊断与治疗设计的重要手段,与传统二维头影测量相比,三维头影测量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完整,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建立标准。为建立完善的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本文综述了锥形束CT三维头影测量中参考坐标系建立的研究进展,按包含整个颅面部的整体参考坐标系和针对不同面部单位的局部参考坐标系,分别研究了坐标系的建立、特点及应用,以期为三维参考坐标系的标准化、统一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三维头影测量
参考坐标系
Keywords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
reference coordinate system
分类号
R783.5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沙地区汉族正常颅颌面硬组织的三维测量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浙杭
张芳
段余峰
许雅芬
袁韵仪
雷勇华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7,共10页
基金
中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16zzts533)~~
文摘
目的:探究性别、年龄等差异对长沙地区汉族正常颅颌面硬组织的三维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T,CBCT)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长沙地区汉族正常颅颌面硬组织CBCT数据,分为成人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17.57±1.83)岁]和儿童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11.50±1.26)岁]。采用Dolphion Imaging软件进行三维头影测量,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结果:成人组内男性和女性颅颌面硬组织对称性均较好(非对称率R最大值为6.39%,最小值为0.08%);成人组性别比较显示:前腭宽度、腭宽度、上切牙突距、下切牙突距、舌骨-下颌平面、会厌基底部宽度、腭平面气道宽度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男性均大于女性(均P<0.05),角度指标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人组和儿童组相比较,仅后侧面高度、上颌长度、下切牙突距、下颌平面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沙地区汉族正常颅颌面硬组织对称性较好;性别差异及年龄差异均会对线距测量值造成影响,但对绝大部分角度测量值无影响。
关键词
三维头影测量
正常
颅颌面硬组织
面部对称性
Keywords
three-dimensional cephalometry
normal occlusion
craniofacial hard tissues
facial symmetry
分类号
R78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816.98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维颅面水平参考平面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
4
4
作者
金珉廷
刘怡
机构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试验室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7-943,共7页
文摘
目的:比较在三维影像选取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构建的不同水平面之间差异,分析不同水平面对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位置的影响,为颅面部三维头影测量水平参考平面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2名正畸治疗前面部基本对称患者(颏下点离正中矢状面≤2 mm),获取DICOM格式的大视野锥形束CT数据并导入到Dolphin软件,将鼻根点、蝶鞍点和枢椎齿突最高点构建正中矢状面,测量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中随机三点构建的4种水平参考平面。分别定义为,平面1:水平面由右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构成;平面2:水平面由左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构成;平面3:水平面由双侧耳点与右侧眶下点构成;平面4:水平面由双侧耳点与左侧眶点构成。记录4个平面在三维空间当中的俯仰角、侧偏角和横滚角。间隔两周,一位研究者进行两次测量。计算组间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比较两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检验测量者自身的可靠性,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组内4个平面之间的差异,按年龄分为13~17岁组和≥18岁组。以枢椎齿突最高点为原点计算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位置,应用圆周长公式分析头部转动对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的影响。结果: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三点构建的4种平面之间俯仰角、侧偏角和横滚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6、0.314、0.341)。头位转动对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的影响分析结果为:1°俯仰角变化产生耳点约0.5 mm、眶下点约1.6 mm的变化;1°侧偏角变化产生耳点约1.1 mm、眶下点约1.5 mm的变化;1°横滚角变化产生耳点约1.2 mm、眶下点约0.7 mm的变化。结论:对于面部基本对称个体,应用三维头颅影像对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中随机选取三个点构建的4种水平面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双侧眶下点和右侧耳点构建的水平面可能最适合临床使用;头部不同方向的转动使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产生不同位置的变化。
关键词
头
位
眶耳平面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维头影测量
Keywords
Head position
Frankfort plane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cephalometry
分类号
R783.5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安徽地区正常(牙合)人群颅颌面部的三维头影测量
王新昱
徐建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锥形束CT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的研究进展
施丹妮
杨鑫
吴建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沙地区汉族正常颅颌面硬组织的三维测量
李浙杭
张芳
段余峰
许雅芬
袁韵仪
雷勇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三维颅面水平参考平面的确定方法
金珉廷
刘怡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