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三氮脒残留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璐 董立雅 +4 位作者 刘通 聂雪梅 许博舟 许秀丽 逯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45-52,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牛奶中痕量三氮脒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采用1%乙酸乙腈溶液振荡提取后,在–4℃条件下高速离心,取上清液旋...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牛奶中痕量三氮脒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采用1%乙酸乙腈溶液振荡提取后,在–4℃条件下高速离心,取上清液旋转蒸干,以10%乙腈水溶液复溶,用UPLC-MS/MS检测。采用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在正离子扫描及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下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牛奶中三氮脒的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5μg/kg,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为15μg/kg,在20~1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3。将所研究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牛奶样本中,其日内加标回收率在81.67%~85.49%,日内精密度在4.5%~5.5%,日间加标回收率在81.07%~85.12%,日间精密度在5.9%~8.2%。结论本方法采用振荡提取加低温高速离心净化的前处理方法,简单快速,结合UPLC-MS/MS,可实现痕量水平残留的高灵敏度检测,适用于牛奶中的三氮脒残留的快速检测,为动物源性食品中三氮脒残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氮 牛奶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氮唑冠醚型超分子功能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努尔曼·依斯马依力 胡宏志 +2 位作者 刘洋 才别加甫·才仁吉 刘尊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9-508,共10页
以三唑类化合物4-氨基-1,2,4-三氮唑、18-冠醚-6和高氯酸为原料,获得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功能材料(18-crown-6)(C_(2)H_(2)N_(3)N_(H)_(3))(C10_(4))(1)。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介电常数、热重(TG)、粉末X射线衍射(X... 以三唑类化合物4-氨基-1,2,4-三氮唑、18-冠醚-6和高氯酸为原料,获得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功能材料(18-crown-6)(C_(2)H_(2)N_(3)N_(H)_(3))(C10_(4))(1)。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介电常数、热重(TG)、粉末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测试,由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低温和室温下空间群均为C2/c,属于单斜晶系,晶胞内(C_(2)H_(2)N_(3)NH_(3))^(+)阳离子结构呈现有序-无序运动,质子化的4-氨基-1,2,4-三氮唑离子通过氢键相互作用镶嵌入18-冠醚-6环内,在c轴形成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通过变温变频介电测试发现化合物1在a、c轴方向上240~280 K温度范围内产生明显的介电异常,这可能是有机阳离子及无机阴离子发生分子运动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 18-冠醚-6 三氮 功能材料 介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氮唑香豆素的合成进展
3
作者 周德军 王珂洋 +2 位作者 郝婷 张钰滢 赵桂琴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6-703,共8页
香豆素衍生物在医药学、农林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都展示出极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关于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已经吸引了诸多课题组的关注与研究。本综述侧重对近年三氮唑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进行总结,并展望今后含有三氮唑香豆素衍生物的发展... 香豆素衍生物在医药学、农林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都展示出极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关于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已经吸引了诸多课题组的关注与研究。本综述侧重对近年三氮唑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进行总结,并展望今后含有三氮唑香豆素衍生物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氮唑香豆素 合成进展 发展趋势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羟基苯并三氮唑合成新工艺
4
作者 夏明珠 王风云 +1 位作者 雷武 金敬杰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7-190,共4页
以低毒性硫酸汞替代剧毒性氧化汞为催化剂,以苯并三氮唑(BTA)、发烟硫酸、浓硫酸和KOH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4-羟基苯并三氮唑(4-OH-BTA),即先将BTA溶于浓硫酸中,以液液均相磺化反应合成4-磺酸基苯并三氮唑(4-SO3H-BTA),然后4-SO3H-BT... 以低毒性硫酸汞替代剧毒性氧化汞为催化剂,以苯并三氮唑(BTA)、发烟硫酸、浓硫酸和KOH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4-羟基苯并三氮唑(4-OH-BTA),即先将BTA溶于浓硫酸中,以液液均相磺化反应合成4-磺酸基苯并三氮唑(4-SO3H-BTA),然后4-SO3H-BTA在强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合成了4-OH-BTA;分别考察了工艺条件对两步合成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磺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浓硫酸)∶m(发烟硫酸)=60∶40、磺化温度130℃、n(硫酸汞)∶n(BTA)=0.010,在此条件下4-SO3H-BTA的收率为84.1%;水解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KOH)∶n(4-SO3H-BTA)=4.0、水解温度235℃,在此条件下4-OH-BTA的收率为61.0%;两步反应的总收率为51.3%,比氧化汞为催化剂的合成工艺提高了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三氮 4-磺酸基苯并三氮 4-羟基苯并三氮 硫酸汞 催化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木质素-有机黏土复合水凝胶的固相萃取-SERS联用技术用于变压器油中微量1,2,3-苯并三氮唑的现场分析
5
作者 刘叶 余东 +3 位作者 廖思杰 沈爱国 何治柯 韩方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2-540,共9页
该文以脱碱木质素(DAL)和硅藻土(DE)为原料,通过加入2.5%丙烯酸(AA)、0.75%过硫酸铵(APS)和0.25%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基于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DAL/DE水凝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水凝胶对变压器油中1,2,3-苯并三氮唑(BTA)... 该文以脱碱木质素(DAL)和硅藻土(DE)为原料,通过加入2.5%丙烯酸(AA)、0.75%过硫酸铵(APS)和0.25%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基于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DAL/DE水凝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水凝胶对变压器油中1,2,3-苯并三氮唑(BTA)的吸附性能,随后使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辅以固相萃取技术现场检测了变压器油中的BTA。研究结果表明,在0.6 g DAL/DE水凝胶为固相萃取填料,水为活化剂,BTA变压器油样稀释1倍,洗脱剂为1 mL乙酸的条件下,BTA在776 cm^(-1)处的峰强于1~500 mg/kg范围内与其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0.28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油 1 2 3-苯并三氮 木质素 水凝胶 固相萃取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检测中总氮低于三氮总和问题的研究与优化
6
作者 巫月蓉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24年第5期47-50,共4页
针对实际检测工作中总氮检测结果小于三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检测结果总和的现象,从浑浊度、消解和冷却时间、氨氮占比及样品保存时间等因素对总氮及三氮影响进行了研究验证,提出了优化建议,较好地解决了总氮小于三氮总和的... 针对实际检测工作中总氮检测结果小于三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检测结果总和的现象,从浑浊度、消解和冷却时间、氨氮占比及样品保存时间等因素对总氮及三氮影响进行了研究验证,提出了优化建议,较好地解决了总氮小于三氮总和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氮 优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腈的合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玮炜 唐丽娟 +1 位作者 赵跃强 曾艳霞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60,共3页
改进4-[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腈的合成方法,以价廉易得的对氰基氯苄代替对氰基溴苄,研究对氰基氯苄与1H-[1,2,4]三氮唑的N-烃基化反应及合成4-[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腈的工艺条件.实验所选用的最佳工艺条件:对氰基氯苄为0.03 mol,... 改进4-[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腈的合成方法,以价廉易得的对氰基氯苄代替对氰基溴苄,研究对氰基氯苄与1H-[1,2,4]三氮唑的N-烃基化反应及合成4-[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腈的工艺条件.实验所选用的最佳工艺条件:对氰基氯苄为0.03 mol,1H-[1,2,4]三氮唑用量为0.045 mol,乙腈溶剂为20 mL,混合碱(无水碳酸钾和氢氧化钾的量比为1∶1)的总用量为0.03 mol,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5 h,在此条件下,4-[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腈的收率可达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 2 4]三氮唑-1-基甲基苯腈 对氰基氯苄 1H-[1 2 4]三氮 N-烃基化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CdCl_2体系促进的α-苯并三氮唑硫醚的合成 被引量:2
8
作者 郑云法 杨明华 赵桂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4-556,共3页
In the presence of THF and H 2O(9∶1),α benzotriazole sulfides are synthesized via the reaction of 1 Chloromethyl benzotriazole with disulfides promoted by Sm/CdCl 2.The process is convenient with yield 82~91%.
关键词 Sm/CdCl2体系 α-苯并三氮唑硫醚 合成 二氯化镉 催化剂 1-氯甲基苯并三氮 二硫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4,6-四-O-特戊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4-苯基-1,2,3-三氮唑的合成
9
作者 周国斌 管月清 +2 位作者 刘晓明 王倩 陈慧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51-53,共3页
开展了2,3,4,6-四-O-特戊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叠氮与炔烃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研究,并首次合成了一种新的1-(2,3,4,6-四-O-特戊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4-苯基-1,2,3-三氮唑,产物经质谱、核磁共振谱及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糖基... 开展了2,3,4,6-四-O-特戊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叠氮与炔烃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研究,并首次合成了一种新的1-(2,3,4,6-四-O-特戊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4-苯基-1,2,3-三氮唑,产物经质谱、核磁共振谱及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糖基三氮唑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和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该化合物将在合成N-未取代的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三氮唑类化合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3-三氮 葡萄糖 1-(2 3 4 6-四-O-特戊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4-苯基-1 2 3-三氮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取代三氮杂伍兹烷及三取代三氮杂金刚烷的合成综述
10
作者 欧育湘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介绍了三取代三氮杂伍兹烷及三取代三氮杂金刚烷的合成方法。所涉及的取代基包括硝基、亚硝基、苄基、乙酰基、苯磺酰基及三烷基锡等。
关键词 硝基化合物 三氮杂伍兹烷 三氮杂金刚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和磷酸钠对锌的协同缓蚀 被引量:11
11
作者 柳松 钟燕 +2 位作者 蒋荣英 冯自平 肖睿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1,共6页
采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研究了在质量分数为17%(0.534mol/L)的四丁基溴化铵(TBAB)溶液中,苯并三氮唑(BTA)和Na3PO4(SP)单独和复配使用对锌腐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BTA... 采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研究了在质量分数为17%(0.534mol/L)的四丁基溴化铵(TBAB)溶液中,苯并三氮唑(BTA)和Na3PO4(SP)单独和复配使用对锌腐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BTA和Na3PO4及其复配物对TBAB溶液中的锌具有缓蚀作用,BTA和Na3PO4对锌的缓蚀效率随缓蚀剂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0.1g/L的BTA和1g/L的Na3PO4的复配物的缓蚀效率高于93%.文中还结合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结果对复配物的缓蚀机理进行了讨论,二者的协同效应在于Na3PO4在锌的表面形成含有ZnO、Zn(OH)2和Zn3(PO4)2的保护层,BTA吸附在该保护层的表面或者是镶嵌在保护层的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苯并三氮 磷酸钠 缓蚀剂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缓蚀剂苯并三氮唑缓蚀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谢文州 郦和生 +1 位作者 李志林 杨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48,1,共4页
综述了数十年来苯并三氮唑(BTA)对铜缓蚀机理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酸性、近中性、碱性及含氯介质中BTA所形成缓蚀膜的结构与组成、缓蚀作用类型:BTA通过在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而抑制铜腐蚀,缓蚀膜的形成受到氧气、阳极极化、BTA浓度... 综述了数十年来苯并三氮唑(BTA)对铜缓蚀机理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酸性、近中性、碱性及含氯介质中BTA所形成缓蚀膜的结构与组成、缓蚀作用类型:BTA通过在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而抑制铜腐蚀,缓蚀膜的形成受到氧气、阳极极化、BTA浓度和pH值的影响,高BTA浓度及高pH值均有利于缓蚀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三氮 缓蚀剂 缓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地下水三氮浓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王伟宁 许光泉 何晓文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2期45-48,52,共5页
对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103个样品进行三氮及其他相关指标测定分析,揭示该区三氮的空间分布规律、来源及形成机理,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三氮浓度逐年增大,并与其水位埋深呈负相关关系,丰水期的三氮浓度明... 对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103个样品进行三氮及其他相关指标测定分析,揭示该区三氮的空间分布规律、来源及形成机理,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三氮浓度逐年增大,并与其水位埋深呈负相关关系,丰水期的三氮浓度明显大于枯水期。农业含氮肥料的过量使用和流失是导致该区三氮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此外,三氮浓度还受到包气带的厚度大小的影响,pH值的变化范围、溶解氧浓度的高低也影响着三氮的转化方向和速度,高浓度的Fe2+是导致局部NO2--N严重超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氮 分布规律 形成机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铜峡灌区水稻田三氮变化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伟伟 李强坤 +1 位作者 胡亚伟 孙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0-794,共5页
以宁夏青铜峡灌区水稻田三氮(总氮、氨氮、硝氮)作为研究对象,从田间运移、土壤剖面中的变化以及在排水沟内受到的消解作用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水稻田间,排水中总氮浓度大于其在引水中浓度;5、6月份田间积水中总氮浓度小于其... 以宁夏青铜峡灌区水稻田三氮(总氮、氨氮、硝氮)作为研究对象,从田间运移、土壤剖面中的变化以及在排水沟内受到的消解作用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水稻田间,排水中总氮浓度大于其在引水中浓度;5、6月份田间积水中总氮浓度小于其在引水、排水中浓度,7、8月份刚好相反。引水中氨氮浓度小于其在田间积水、排水中浓度。5—7月排水中硝氮浓度>其在引水中浓度>其在田间积水中浓度,8月份变化没有明显规律。(2)土壤剖面中0~20cm土层三氮含量最高,随着土壤剖面加深,呈递减趋势,总氮在灌溉后的含量高于灌溉期间,氨氮、硝氮灌溉后的含量低于灌溉期间。(3)排水沟内三氮均受到消解作用,消解幅度呈氨氮>总氮>硝氮的趋势,且与植被覆盖度、沟道长度、水流速度等因素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峡灌区 水稻田 三氮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三氮唑环和噻吩环希夫碱的合成及其杀菌活性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欣 覃章兰 肖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53-356,共4页
为了设计合成具有更高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以3-芳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与α-噻吩甲醛反应,通过微波法和传统方法设计合成了10个含1,2,4-三唑和噻吩环的希夫碱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M S和元素分析确证。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为了设计合成具有更高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以3-芳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与α-噻吩甲醛反应,通过微波法和传统方法设计合成了10个含1,2,4-三唑和噻吩环的希夫碱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M S和元素分析确证。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同时对6种病原菌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发现,在50mg/L下,化合物IIe、IIf对6种病菌的抑制率大于62%。所有目标化合物对苹果轮纹病菌Dochiorella gregaria和水稻纹枯病菌Rhizatonia solani的抑制率均大于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夫碱 三氮 噻吩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试剂1-偶氮苯基-3-(5-硝基-2-吡啶)-三氮烯的合成及其与镉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35
16
作者 龚楚儒 金传明 +2 位作者 陈才元 胡宗球 杨明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2-534,F003,共4页
The synthesis of a new reagent 1-azobenzene-3-(5-nitro-2-pyridyl)-triazene(ABNPDT) and its colour reaction with cadimum were reported. At pH=10.40, in the presence of Triton X-100, ABNPDT react with cadimum to form a ... The synthesis of a new reagent 1-azobenzene-3-(5-nitro-2-pyridyl)-triazene(ABNPDT) and its colour reaction with cadimum were reported. At pH=10.40, in the presence of Triton X-100, ABNPDT react with cadimum to form a red Complex. The maximum absorption of reagent and complex are at 430nm and 520NM respectively. The molar absorpitivity is 2.0710 5L·mol -1 ·cm -1 . Berr’s law can be applied in the rang of 0~12μg/25ml. This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arce cadmium in water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偶苯基-3-(5-硝基-2-吡啶)-三氮 显色反应 合成 显色剂 测定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和4-羧基苯并三氮唑对铜缓蚀作用的光电化学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徐群杰 周国定 +2 位作者 陆柱 姚念 张红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2-176,共5页
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和交流阻抗方法将不同浓度的 BTA(苯并三氮唑 )和 4CBTA( 4 -羧基苯并三氮唑 )在硼砂缓冲溶液 ( p H9.2 )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作了比较。发现在阳极向电位扫描中 ,一定浓度的 BTA作用下 ,铜电极光响应由 p型转化为 n... 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和交流阻抗方法将不同浓度的 BTA(苯并三氮唑 )和 4CBTA( 4 -羧基苯并三氮唑 )在硼砂缓冲溶液 ( p H9.2 )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作了比较。发现在阳极向电位扫描中 ,一定浓度的 BTA作用下 ,铜电极光响应由 p型转化为 n型 ,并可依此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n型光响应越大 ,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越好 ;而在 4CBTA作用下 ,铜电极光响应保持 p型 ,然其阴极向扫描中最大光电流变化明显 ,并可据此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最大阴极光电流愈大 ,缓蚀效果越好。同时这两种缓蚀剂均可用 Φv 和某一较负电位下的阴极光电流 iph的大小来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Φv 和 iph越负 ,缓蚀性能越好 ,交流阻抗方法的结果和光电化学的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BTA 缓蚀作用 光电化学 苯并三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地区浅层地下水中“三氮”污染特征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雒芸芸 马振民 +2 位作者 侯玉松 刘思源 李玲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0,44,共4页
通过研究焦作地区浅层地下水中"三氮"污染量、污染分布特征,分析研究了污染源、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三氮"的形成、迁移、转化、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的污染分布分别呈现面状、条... 通过研究焦作地区浅层地下水中"三氮"污染量、污染分布特征,分析研究了污染源、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三氮"的形成、迁移、转化、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的污染分布分别呈现面状、条带状和点状分布;农业上含氮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是浅层地下水"三氮"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含水层是污染中心浓度极高的重要原因;包气带的碱性氧化环境是硝酸盐氮广泛分布的重要条件,大沙河侧漏补给是氨氮呈现条状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三氮 污染特征 污染机制 焦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三氟甲基1,2,3-三氮唑衍生物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动力学(英文)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树白 聂华丽 +3 位作者 张海涛 薛勇 CHRIS Branford White 朱利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5-220,共6页
研究表明,含三氟甲基1,2,3-三氮唑衍生物(TF-TZ)对蘑菇酪氨酸酶具有很强的抑制性:不仅抑制单酚酶活性,而且对二酚酶活性也是可逆性抑制,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0.4和34.5μmol.L-1,并且单酚酶延滞时间随着TF-TZ浓度增加而延长.TF-TZ对... 研究表明,含三氟甲基1,2,3-三氮唑衍生物(TF-TZ)对蘑菇酪氨酸酶具有很强的抑制性:不仅抑制单酚酶活性,而且对二酚酶活性也是可逆性抑制,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0.4和34.5μmol.L-1,并且单酚酶延滞时间随着TF-TZ浓度增加而延长.TF-TZ对二酚酶的抑制为抛物线型竞争性抑制,表明一分子的酶可以和两分子的TF-TZ相结合,从而形成两种酶-抑制剂复合物:EI和EI2,其抑制常数分别为76.9和9.71μmol.L-1.紫外-可见光谱表明,TF-TZ和酶相互作用后产成特征的"肩峰",说明TF-TZ能够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甲基1 2 3-三氮 蘑菇酪氨酸酶 单酚酶 二酚酶 可逆抛物线型竞争性抑制 铜螯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功能化苯并三氮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在萃取-氧化脱硫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薛飞 麻荣 +3 位作者 孙亚栋 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卡德 张永红 刘晨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98-1303,共6页
合成了新型离子液体(ILs)1-烷基-3-羧甲基苯并三氮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其与双氧水组成催化氧化体系,考察了脱除模型油品中硫化物的效果.结果表明,以离子液体1-5基-3-羧甲基苯并三氮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C2O2BBTA]... 合成了新型离子液体(ILs)1-烷基-3-羧甲基苯并三氮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其与双氧水组成催化氧化体系,考察了脱除模型油品中硫化物的效果.结果表明,以离子液体1-5基-3-羧甲基苯并三氮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C2O2BBTA][NTf2]为萃取/催化剂,设定n(H2O2)∶n(S)=2.5∶1,m(模型油)∶m(离子液体)=5∶1,在75℃下反应1 h后,模型油中二苯并噻吩(DBT)、苯并噻吩(BT)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的脱硫率分别为98.3%,98.3%和96.6%.所合成离子液体重复使用10次,脱硫率无明显变化.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可以实现深度脱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三氮 离子液体 萃取-氧化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