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三核苷酸重复DNA序列不稳定性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吕柯孬 潘学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35-848,共14页
三核苷酸重复DNA序列扩增或缺失不稳定性与50多种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与疾病相关的三核苷酸重复拷贝数的增加或减少,影响了特定基因的表达,或因之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RNA和蛋白质已成为相关疾病的共有病理机制。现有的研究表明,疾... 三核苷酸重复DNA序列扩增或缺失不稳定性与50多种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与疾病相关的三核苷酸重复拷贝数的增加或减少,影响了特定基因的表达,或因之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RNA和蛋白质已成为相关疾病的共有病理机制。现有的研究表明,疾病相关的三核苷酸重复拷贝数的改变有可能起因于相关三核苷酸重复DNA序列的异常DNA复制、修复、重组以及基因转录。有关人类遗传学研究也提示,发生在疾病相关的三核苷酸重复DNA部位的异常DNA复制、修复、重组或基因转录确有可能在三核苷酸重复DNA不稳定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根据本课题组的研究经验,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疾病相关三核苷酸重复不稳定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碱基突变不稳定、重复单元的扩增和缺失不稳定,以助更好地理解疾病相关三核苷酸重复DNA序列不稳定性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重复 不稳定性 R-环 非B型DNA二级结构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ntington舞蹈病的临床及IT15基因三核苷酸重复突变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兴旺 王玉良 +3 位作者 曾涛 民福利 刘晓蓉 易咏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459-3461,共3页
目的:了解Huntington舞蹈病的临床以及IT15基因三核苷酸重复突变特征。方法:分析临床诊断为Huntington病的4个家系5例患者以及1个散发病例的临床特征,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测序技术,检测分析了6例患者、2例家系&... 目的:了解Huntington舞蹈病的临床以及IT15基因三核苷酸重复突变特征。方法:分析临床诊断为Huntington病的4个家系5例患者以及1个散发病例的临床特征,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测序技术,检测分析了6例患者、2例家系"正常人"的IT15基因三核苷酸重复突变。结果: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舞蹈动作、认知障碍,头部影像学显示尾状核萎缩。所有患者均发现IT15基因三核苷酸CAG异常重复突变,异常片段经测序证实,异常重复次数为40~88次,发现1例症状前患者。结论:家系遗传和散发的Huntington病均可由IT15基因三核苷酸重复突变引起,典型临床表现有助于Huntington病的初步诊断,确诊需基因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廷顿病 核苷重复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遗传病与三核苷酸重复
3
作者 王德安 夏家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5-318,共4页
三核苷酸重复与神经系统遗传病的关系引起了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介绍了近年来与三核苷酸重复相关的神经系统遗传病致病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可能的致病机理作了综述.
关键词 核苷重复 不稳定 遗传早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汉族人群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患者三核苷酸突变频率分布 被引量:8
4
作者 宋兴旺 唐北沙 +5 位作者 江泓 沈潞 杨茜 廖书胜 李清华 汤建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2-705,共4页
目的:研究湖南汉族人群中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不同基因亚型的分布状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胺凝胶电泳以及测序技术,检测分析了139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家系和61个散发SCA患者的SCA1,SCA2,SCA3,SCA6,SCA7,S... 目的:研究湖南汉族人群中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不同基因亚型的分布状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胺凝胶电泳以及测序技术,检测分析了139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家系和61个散发SCA患者的SCA1,SCA2,SCA3,SCA6,SCA7,SCA17,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RPLA)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突变。结果:在139个SCA家系中,11个家系(7.9%)有SCA1突变,9个家系(6.5%)有SCA2突变,71个SCA家系(51.1%)有SCA3突变,4个家系(2.9%)有SCA6突变,2个家系(1.4%)有SCA7突变。未检出SCA17,DRPLA亚型。在散发患者中发现1例SCA2患者、3例SCA3患者、1例SCA6患者。结论:SCA3为最常见类型;其次为SCA1,SCA2;SCA6,SCA7患者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核苷重复 动态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鹏雁 陈创夫 +3 位作者 余兴龙 徐兴然 涂长春 张高轩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87-90,共4页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 ,从轮状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扩增了 916bp的VP7片段中抗原表位区。通过T4DNA连接酶将其直接连接于克隆载体质粒pGEM T上 ,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提取质粒经PCR扩增、酶切鉴定 ,证明重组质粒pT V7中含...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 ,从轮状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扩增了 916bp的VP7片段中抗原表位区。通过T4DNA连接酶将其直接连接于克隆载体质粒pGEM T上 ,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提取质粒经PCR扩增、酶切鉴定 ,证明重组质粒pT V7中含有轮状病毒的VP7基因片段。经核苷酸序列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序列分析 轮状病毒 保护性抗原 VP7基因 基因克隆 PCR 重组质粒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源鸭γ-干扰素基因的RT-PCR扩增、序列分析及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宇 李凤华 +6 位作者 邵钢 宋晓林 陈艳 康丽娟 江庆国 庄国宏 江国托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16,共3页
从丝裂原刺激的鸭脾淋巴细胞中提取基因组 RNA,采用 RT-PCR 扩增鸭干扰素γ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鸭干扰素γ基因序列全长477bp,开放阅读框架内401个核苷酸,共编码132个氨基酸。将鸭γ-IFN 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 从丝裂原刺激的鸭脾淋巴细胞中提取基因组 RNA,采用 RT-PCR 扩增鸭干扰素γ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鸭干扰素γ基因序列全长477bp,开放阅读框架内401个核苷酸,共编码132个氨基酸。将鸭γ-IFN 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20中,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转化到宿主菌 DH5a 中,温度诱导表达,SDS-PAGE 分析,表达产物与标记抗鸡干扰素抗体出现 Dot-ELISA 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序列分析 Γ-干扰素基因 RT 开放阅读框架 PBV220 原核表达载体 脾淋巴细胞 ELISA 干扰素γ 分析结果 基因序列 定向克隆 酶切鉴定 重组质粒 诱导表达 PAGE 阳性反应 鸡干扰素 表达产物 RNA 基因组 丝裂原 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P12基因5'非翻译区CGG异常重复扩增变异致眼咽远端型肌病四例
7
作者 于佳希 俞萌 +3 位作者 张巍 袁云 邓健文 王朝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8-806,共9页
目的回顾分析LRP12基因5’非翻译区(5’UTR)CGG异常重复扩增变异致眼咽远端型肌病(OPDM)1型患者临床经过,总结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与结果纳入对象均为2008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并经基因检测确诊的OPDM1型患... 目的回顾分析LRP12基因5’非翻译区(5’UTR)CGG异常重复扩增变异致眼咽远端型肌病(OPDM)1型患者临床经过,总结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与结果纳入对象均为2008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并经基因检测确诊的OPDM1型患者,临床表现为以闭目无力、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面肌无力和四肢远端肌肉受累为主的肌无力特征,无眼球固定,其中2例伴上睑下垂;病程中血清肌酸激酶轻至中度升高(190~1211 U/L);3例患者下肢肌肉MRI呈不同程度脂肪化,以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受累明显。骨骼肌组织活检可见镶边空泡伴肌营养不良样改变;免疫荧光染色可见p62自噬蛋白和泛素蛋白阳性的核内包涵体形成。基因检测4例患者均携带LRP12基因5’UTR区CGG异常重复扩增变异,最终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确诊为OPDM1型。结论OPDM1型患者多以双下肢远端无力和构音障碍发病,下肢肌肉受累不对称,肌肉以外组织器官较少受累,其临床表型和病理特征与其他眼咽远端型肌病亚型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疾病 核苷重复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浅裂野牵牛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观水 潘大仁 +1 位作者 周以飞 高丽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28-1734,共7页
NBS类植物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的克隆为利用简并引物扩增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提供了可能。根据抗病基因Grol-4、Gpa2、N等的P-loop和GLPL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分离甘薯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NBS类型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共获得6条相关序... NBS类植物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的克隆为利用简并引物扩增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提供了可能。根据抗病基因Grol-4、Gpa2、N等的P-loop和GLPL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分离甘薯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NBS类型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共获得6条相关序列,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48%~97%,推测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在25.2%~95.1%之间。系统进化分析表明,6条三浅裂野牵牛RGA序列可分为2个不同的类群:TIR-NBS和non-TIR-NBS。三浅裂野牵牛RGA序列与源自甘薯的RGA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浅裂野牵牛与甘薯之间的亲缘关系。分离的6条RGA序列分别命名为ItRGA1~ItRGA6,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DQ849027-DQ849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裂野牵牛 核苷结合位点(NBS) 亮氨重复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尼迪病临床特征与CAG重复序列数目关系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何炳接 何若洁 +5 位作者 石磊 叶城辉 戴佳颖 梁银杏 卢锡林 姚晓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47-551,共5页
目的分析35例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K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CAG重复序列数目的关系,加强对KD的认识,避免误诊及延误诊断。方法收集基因确诊的35例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血生化及性激素水平,肌电图,CAG拷贝数,... 目的分析35例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K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CAG重复序列数目的关系,加强对KD的认识,避免误诊及延误诊断。方法收集基因确诊的35例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血生化及性激素水平,肌电图,CAG拷贝数,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评分量表等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KD患者均为成年发病,平均(40.77±8.57)岁,42.9%有家族史,确诊病程平均(8.32±4.17)年,临床上表现为延髓和脊髓肌肉的萎缩和无力,伴有肢体震颤、口周肌肉跳动,部分可有内分泌功能及代谢紊乱。肌酸激酶、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卵泡刺激素、泌乳素均明显升高,较健康均值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18,0.000,0.000,0.003);CAG重复序列数目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r=-0.549,P=0.001),与病情严重程度(ALS评分)无关(r=0.001,P=0.998);ALS评分与病程呈负相关(r=-0.540,P=0.001)。结论国内外KD患者的临床表型略有差别但临床特征基本一致,CAG重复序列数目决定患者发病年龄,但与病情轻重无关;病情严重程度与病程长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病 临床特点 核苷重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扩增技术
10
作者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3期274-274,共1页
用 DNA 探针技术分析特异的核苷酸序列来诊断传染病和遗传病,使诊断的灵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特异的靶序列含量极微,一般情况下即使用 DNA 杂交技术也难以测出,常需将嵌有靶基因的载体导入细菌细胞中,细菌快速繁殖,靶基因得到扩增... 用 DNA 探针技术分析特异的核苷酸序列来诊断传染病和遗传病,使诊断的灵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特异的靶序列含量极微,一般情况下即使用 DNA 杂交技术也难以测出,常需将嵌有靶基因的载体导入细菌细胞中,细菌快速繁殖,靶基因得到扩增后再进行检测。此法费时、费事,难于实际应用。1985年 Saiki 和1987年 Mullis 分别建立了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m reaction,PCR),又称特异性 DNA 序列引物定向酶促扩增技术,能选择性扩增、浓集一个特异性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DNA 探针技术 多聚酶链反应 核苷序列 序列 选择性 杂交技术 特异性 多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江牡蛎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苏天凤 江世贵 +2 位作者 周发林 朱彩艳 陈丕茂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线粒体DNA16S rRNA基因,获得了大约为500bp的片段.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经Clustal X同源排序,去除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得到了415bp的核苷酸片段.比较并...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线粒体DNA16S rRNA基因,获得了大约为500bp的片段.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经Clustal X同源排序,去除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得到了415bp的核苷酸片段.比较并分析了该片段的钦洲湾、长沙湾、镇海湾和珠江口共105个近江牡蛎个体的核苷酸序列多态性,共检测到23个多态性核苷酸突变位点,包括16个转换位点和7个颠换位点,发现了1个核苷酸插入突变位点.4个群体可分为12种单倍型.结果表明:4个群体中广西钦洲湾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长沙湾、珠江口群体,镇海湾群体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RNA基因 核苷 多态性 序列变异 突变位点 聚合酶链式反应 近江牡蛎 群体遗传 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的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浩吉 谢明权 +3 位作者 张健騑 覃宗华 顾万军 蔡建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6-601,共6页
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猪场,无菌采集血样,抽提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采用真细菌的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从3 个地理位置不同的猪场均成功地扩增出长度为1 469 bp的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 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猪场,无菌采集血样,抽提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采用真细菌的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从3 个地理位置不同的猪场均成功地扩增出长度为1 469 bp的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个猪场样品所测序列一致性达99 52%以上,具有相同的基因型,但与国外报道的猪附红细胞体Illinois株同源性为95%,属于同一基因群,但基因型不同;所有种类的附红细胞体和血巴尔通氏体组成同一进化分支,这类血营养菌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病原最靠近(75%),而与立克次氏体目的病原较远(70%)。上述研究证实,广东所流行的猪附红细胞体是一种新基因型的猪附红细胞体,建议命名为猪附红细胞体广东株型;为反映进化关系,猪附红细胞体和其它血营养菌应划归于支原体科的支原体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附红细胞体 系统进化分析 rRNA基因 16S 序列测定 附红细胞体感染 基因组DNA 核苷序列 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 基因型 通用引物 基因 产物 地理位置 进化关系 猪场 真细菌 分析表 一致性 同源性 基因群 体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毒上海株糖蛋白G (gG)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伟坚 姜焱 +3 位作者 陈德胜 芦银华 张雪莲 陈溥言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应用PCR方法从PRVSH (上海株 )病毒培养物扩增了gG基因 ,克隆入 pcDNA3质粒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扩增的 gG基因片段长 1719bp ,包含一个 14 91bp的开放阅读框 (ORF) ,在起始密码子上游有TATAAAA盒 ,在终止密码子下游有AATAAA... 应用PCR方法从PRVSH (上海株 )病毒培养物扩增了gG基因 ,克隆入 pcDNA3质粒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扩增的 gG基因片段长 1719bp ,包含一个 14 91bp的开放阅读框 (ORF) ,在起始密码子上游有TATAAAA盒 ,在终止密码子下游有AATAAA的 poly (A)尾 ,编码由 4 9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与Rice株相应的gG片段相比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 97 1%。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有 87 6 % ,主要是在编码区内插入和缺失核苷酸 ,出现了突变和移码 ,导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降低。gG具有膜蛋白的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上海株 糖蛋白G 序列分析 gG基因 PCR 核苷序列 氨基序列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cDNA序列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任晓娣 刘彦慧 +4 位作者 李建嫄 张娜 彭巧慧 杨文香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74,79,共7页
为获得小麦抗叶锈病相关基因,以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19所构建的非亲和cDNA文库中获得的EST序列(Contig 914)为靶序列,用RT-PCR方法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分离克隆到片段为3 042bp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符合典型单子叶植物... 为获得小麦抗叶锈病相关基因,以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19所构建的非亲和cDNA文库中获得的EST序列(Contig 914)为靶序列,用RT-PCR方法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分离克隆到片段为3 042bp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符合典型单子叶植物的CC-NBS-LRR结构模式,命名为TaNLR。该基因包含一个完整的2 739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具有连续的Poly A尾和典型的加尾信号AATTAA。ProtParam程序预测表明该基因编码912个氨基酸。发育树分析显示该氨基酸序列与大麦的NBS-LRR类抗病基因蛋白同源性最高达89%。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中,TaNLR基因受叶锈菌诱导下调表达。本研究在TcLr19小麦中成功获得了抗病同源基因,这为明确NBS-LRR在小麦抗叶锈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核苷结合位点(NBS) 富含亮氨重复(LRR)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s) cDNA末端快速技术(RACE)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ZJ株H11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爱芳 李孝军 +1 位作者 侯玉慧 王素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7-390,共4页
参照已发表的捻转血矛线虫H11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H.contortusZJ株的总RNA为模板,进行RT2PCR扩增,成功扩增出H11基因。将PCR产物与pUCm2T载体连接后,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序列与国外报道... 参照已发表的捻转血矛线虫H11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H.contortusZJ株的总RNA为模板,进行RT2PCR扩增,成功扩增出H11基因。将PCR产物与pUCm2T载体连接后,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序列与国外报道的H11基因的同源性为99.5%。编码氨基酸序列具有氨基肽酶的保守序列,推测可使虫体不能获得所必需的氨基酸而导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血矛线虫 蛋白基因 ZJ株 序列分析 PCR PCR产物 感受态细胞 核苷序列 氨基序列 序列设计 总RNA 阳性克隆 保守序列 氨基肽酶 T载体 分析表 同源性 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逆境胁迫诱导表达基因rd29A启动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梅花 张丽 +2 位作者 牛一丁 方天祺 哈斯阿古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7,共3页
以拟南芥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逆境胁迫诱导表达基因rd29A的启动子片段,将其克隆到pUC19质粒中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启动子片段大小为937bp,与已报道的该启动子序列比较,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8%。
关键词 RD29A启动子 序列分析 表达基因 逆境胁迫 拟南芥 克隆 诱导 基因组DNA PCR 序列同源性 序列比较 核苷 片段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NBS类抗病基因同源cDNA序列的克隆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楠 王海燕 刘大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5-610,615,共7页
根据已克隆植物抗病(R)基因NBS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在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19中进行抗病同源基因cDNA全长的扩增。获得了1个通读的NBS类抗病同源基因S11A11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29... 根据已克隆植物抗病(R)基因NBS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在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19中进行抗病同源基因cDNA全长的扩增。获得了1个通读的NBS类抗病同源基因S11A11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2923bp,编码878个氨基酸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含有NB-ARC保守结构域和多个LRR结构域。聚类分析表明,S11A11编码的蛋白与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编码的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而与Lr10亲缘关系较远。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小麦叶片中为低丰度组成型表达。本研究在TcLr19小麦中成功获得了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为最终克隆小麦抗叶锈病目的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核苷结合位点(NBS)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s) cDNA末端快速技术(RACE) 半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球菌mtrR启动子区域中回文序列基因突变与多重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冬梅 夏忠弟 +1 位作者 齐素文 邹明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 :探讨淋球菌mtrR启动子区域中回文序列基因突变与多重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 :①纸片扩散法检测 5 6株淋球菌对 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②PCR扩增mtrR启动子区域中包含有 13个碱基回文序列在内的 15 7个碱基 ,并进行SSCP(单链构象多态... 目的 :探讨淋球菌mtrR启动子区域中回文序列基因突变与多重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 :①纸片扩散法检测 5 6株淋球菌对 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②PCR扩增mtrR启动子区域中包含有 13个碱基回文序列在内的 15 7个碱基 ,并进行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 )分析 ;③根据SSCP的结果 ,选取 12株标本进行测序分析 ,将其核苷酸序列与标准敏感株ATCC194 2 4进行比较。结果 :5 6株细菌中有 5株对 5种抗生素都敏感 ;对 1种抗生素耐药的有 2 2株 ;对 2种抗生素耐药的有 19株 ,其中有 2株mtrR启动子区域中回文序列基因发生了突变 ;对 3,4和 5种抗生素耐药的株菌分别是 7株、2株和 1株 ,它们的mtrR启动子区域中回文序列基因均发生了突变。并且这 12株突变的类型一致 ,在 13个碱基的回文序列中发生了单个A/T碱基的缺失。结论 :mtrR启动子区域中回文序列基因突变介导淋球菌的多重耐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子区 多重耐药 淋球菌 回文序列 基因突变 抗生素耐药 SSCP 碱基 核苷序列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江苏分离株溶血素基因检测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绍庆 陆承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20,共3页
根据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溶血素基因(sly)设计和合成了一对可扩增其完整阅读 框的引物,对HA9801等6株猪链球菌2型江苏分离株,1株德国分离株SS2-D及猪链球菌C群参考株 ATCC35246的核酸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HA9801等6... 根据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溶血素基因(sly)设计和合成了一对可扩增其完整阅读 框的引物,对HA9801等6株猪链球菌2型江苏分离株,1株德国分离株SS2-D及猪链球菌C群参考株 ATCC35246的核酸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HA9801等6株江苏分离株及德国株SS2呈阳性,ATCC35246 呈阴性。HA9801株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DNA片段与猪链球菌2型1933株的sly基因同源 性为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溶血素 核苷序列 溶血素基因 序列分析 分离株 基因检测 江苏 PCR 基因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精氨酸对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20
作者 崔颖 陈晞 于成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L-精氨酸浓度低于1mmol/L组,端粒酶活性没有明显改变;5~25mmol/L组,端粒酶活性显著增强;50~100mmol/L组...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L-精氨酸浓度低于1mmol/L组,端粒酶活性没有明显改变;5~25mmol/L组,端粒酶活性显著增强;50~100mmol/L组,端粒酶活性显著受到抑制。不同浓度L-精氨酸室温处理HeLa细胞提取液2h后,端粒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体内L-精氨酸浓度的变化引起端粒酶活性的改变,提示L-精氨酸引起的肿瘤发生发展与端粒酶活性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 HELA细胞 端粒酶 端粒酶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