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Rh基三效催化器分区涂覆的优化设计研究
1
作者 翟长辉 杨志浩 +3 位作者 潘涛 龚震 邱亮 钱叶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2-1031,共10页
为研究分区涂覆工艺对Pd/Rh基三效催化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TWC)起燃性能的影响机制,文章建立基于分区涂覆的催化器和反应机理模型,结合台架起燃数据标定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探究贵金属配比、前后分区长度、贵金属负载量3... 为研究分区涂覆工艺对Pd/Rh基三效催化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TWC)起燃性能的影响机制,文章建立基于分区涂覆的催化器和反应机理模型,结合台架起燃数据标定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探究贵金属配比、前后分区长度、贵金属负载量3个关键因素对TWC起燃性能的作用规律,并运用正交试验法开展Pd/Rh基TWC分区涂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当负载量一定时,m(Pd)∶m(Rh)=10∶1工况下催化器催化性能优于m(Pd)∶m(Rh)=5∶1和m(Pd)∶m(Rh)=20∶1;分区长度和前后区负载量比值均会显著影响催化器起燃性能,当前区长度为45 mm、后区长度为73 mm且前后区负载量比值为10∶1时,催化器的综合催化性能最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TWC整体催化转化效率最关键的因素是前后区的负载量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效催化器(TWC) 分区涂覆 起燃性能 正交试验方法 Pd/Rh双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汽车三效催化器流场均匀性数值模拟及催化剂优化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力 闫云飞 +1 位作者 冉景煜 修恒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79-1684,共6页
设计了一种组合式导流装置,并数值模拟了其对三效催化器内流场均匀性的影响.优化设计了一种适合天然气汽车尾气净化的催化剂,提出了催化剂的制备、配方及加工工艺.研究表明,加装导流装置能有效改善三效催化器内流场的均匀性.在设计的均... 设计了一种组合式导流装置,并数值模拟了其对三效催化器内流场均匀性的影响.优化设计了一种适合天然气汽车尾气净化的催化剂,提出了催化剂的制备、配方及加工工艺.研究表明,加装导流装置能有效改善三效催化器内流场的均匀性.在设计的均流装置、催化剂配比及催化剂加工工艺下,催化器内流场均匀性提高了5%以上,使用寿命也较大提高.天然气汽车三效催化器中贵金属用量大大降低,保持了较高的废气净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汽车 三效催化器 流场均匀性 催化 废气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分布对三效催化器性能的影响(Ⅱ)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国江 黄震 陈晓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4-99,共6页
根据集成模型 ,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载体内的流速分布对三效催化器冷起动性能和暖机性能的影响 ,并对模拟的速度分布进行了试验验证 .速度分布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对冷起动过程和不同均匀度指数下稳态效率模拟结果表明 ,流速... 根据集成模型 ,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载体内的流速分布对三效催化器冷起动性能和暖机性能的影响 ,并对模拟的速度分布进行了试验验证 .速度分布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对冷起动过程和不同均匀度指数下稳态效率模拟结果表明 ,流速分布越不均匀 ,催化剂冷起动的时间越长 ,冷起动期间的排放量越大 ;催化效率由于速度增大 ,停留时间缩短 ,随半径减小而下降 ;对均匀度指数小的速度分布 ,总的催化效率下降 .对预测的温度分布的分析发现 ,在载体前端面附近区域的载体温度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加 ,在后面的区域则相反 ;流速分布越不均匀 ,径向的温度梯度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效催化器 流动分布 冷起动 计算流体动力学 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三效催化器控制汽油机稀薄燃烧NO_x的排放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洪庆 徐廷献 +2 位作者 刘德新 于吉超 李丹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06-1010,共5页
为降低汽油机稀薄燃烧NOx排放,研究了采用三效催化器的控制策略,分析了三效催化器在略高于当量 空燃比的稀薄燃烧条件下对NOx转化效率急剧下降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在较高空燃比的稀薄燃烧条件下利用三效 催化器控制稀薄燃烧NOx排放的策略... 为降低汽油机稀薄燃烧NOx排放,研究了采用三效催化器的控制策略,分析了三效催化器在略高于当量 空燃比的稀薄燃烧条件下对NOx转化效率急剧下降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在较高空燃比的稀薄燃烧条件下利用三效 催化器控制稀薄燃烧NOx排放的策略,并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对三效催化器储氧机理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 种在空燃比浓稀变换条件下利用三效催化器控制NOx排放的策略,该策略大大降低稀薄燃烧汽油机的NOx排放; 通过试验对浓稀循环数和浓稀比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稀薄燃烧时NOx转化效率可达45%,稳态NOx排放可 降至200×10-6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稀薄燃烧 NOX排放 三效催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分布对三效催化器性能的影响(Ⅰ)数理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国江 黄震 陈晓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3,共6页
描述了三效催化器的流动、传热传质和异相催化过程 ,分析了催化器的径向热导率的修正方法 ,比较了尾气分别作为双组分和多组分混合物时对其组分扩散系数的影响 ,集成了可用于模拟三效催化器的冷起动性能和暖机性能的二维轴对称瞬态模型 ... 描述了三效催化器的流动、传热传质和异相催化过程 ,分析了催化器的径向热导率的修正方法 ,比较了尾气分别作为双组分和多组分混合物时对其组分扩散系数的影响 ,集成了可用于模拟三效催化器的冷起动性能和暖机性能的二维轴对称瞬态模型 ,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求解 .该模型可用于模拟和解释一维模型无法做到的流动分布等参数对催化器性能的影响 .计算结果和分析在本研究中的第二部分叙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效催化器 化学反应 瞬态模型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效催化器主要结构参数对压降系数和速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国江 黄震 曾庆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407-1410,共4页
提出了三效催化器压降系数的修正公式.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三效催化器的主要结构参数对压降和流速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三效催化器微元通道孔径沿径向的不同组合可以达到既不增加压降、流速分布又均匀的效果,而且在所计算的轴对称... 提出了三效催化器压降系数的修正公式.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三效催化器的主要结构参数对压降和流速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三效催化器微元通道孔径沿径向的不同组合可以达到既不增加压降、流速分布又均匀的效果,而且在所计算的轴对称三效催化器结构中,在通常的流量范围内其进口损失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效催化器 压降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量比燃烧天然气发动机铑基三效催化器次生污染物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唐飞 钱叶剑 +2 位作者 孟顺 余自洋 边顺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9,共10页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当量比燃烧天然气发动机的Rh基三效催化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TWC)整体模型,研究了排气温度和组分对TWC系统次生污染物N_(2)O和NH_(3)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_(2)O主要在起燃和低温(400 K~605 K)阶段通...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当量比燃烧天然气发动机的Rh基三效催化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TWC)整体模型,研究了排气温度和组分对TWC系统次生污染物N_(2)O和NH_(3)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_(2)O主要在起燃和低温(400 K~605 K)阶段通过CO还原NO反应生成;高温状态下(>850 K)NH_(3)通过H_(2)还原NO反应生成,H_(2)来源于蒸汽重整(steam reforming,SR)和水煤气变换(water gas-shift,WGS)反应。H_(2)体积分数的增加促进了N_(2)O和NH_(3)生成,高温下N_(2)O会与H_(2)发生还原反应,H_(2)体积分数越高,N_(2)O生成反而越低。H_(2)O和CH_(2)对N_(2)O和NH_(3)生成的影响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随着O_(2)体积分数增加,NH_(3)生成减少,N_(2)O生成增加;高温下,O_(2)体积分数过高时,N_(2)O生成反而减少。研究还发现,排气中O_(2)体积分数在4000×10^(-6)左右时,排温控制在580 K~850 K,能实现N_(2)O和NH_(3)近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量比燃烧 天然气发动机 三效催化器 N_(2)O排放 NH_(3)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储存率模型的三效催化器劣化诊断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东亮 黄开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2,共5页
立足于当前轿车普遍装配的阶跃型氧传感器,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建立了三效催化器的氧储存率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实现。依据所建模型设计了三效催化器的劣化诊断算法。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数据分析,验... 立足于当前轿车普遍装配的阶跃型氧传感器,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建立了三效催化器的氧储存率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实现。依据所建模型设计了三效催化器的劣化诊断算法。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数据分析,验证了建立的三效催化器的氧储存率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映三效催化器储存和释放氧的能力,设计的劣化诊断算法能诊断三效催化器是否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三效催化器劣化诊断 氧储存率模型 化学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LPG发动机匹配三效催化器的起燃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棠 李理光 刘志敏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6-262,共7页
对小型点燃式电控LPG发动机匹配三效催化器的冷起动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测量了冷起动过程排气管不同位置的排温变化,对比了催化器不同安装位置、不同点火提前角下的起燃特性。通过优化催化器安装位置,调整发动机起动后的怠速转速和点火... 对小型点燃式电控LPG发动机匹配三效催化器的冷起动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测量了冷起动过程排气管不同位置的排温变化,对比了催化器不同安装位置、不同点火提前角下的起燃特性。通过优化催化器安装位置,调整发动机起动后的怠速转速和点火提前角来改变排气温度,从而使催化器快速起燃,降低了冷起动过程HC和CO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小型点燃式发动机 三效催化器 快速起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汽油车三效催化器老化诊断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洋 潘金冲 +1 位作者 张云龙 帅石金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40,共7页
随着汽油车后处理系统复杂程度的提高,三效催化器的故障诊断需要解决建模难度大、标定成本高等问题。结合神经网络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汽油车三效催化器老化诊断算法。算法以三效催化器的老化机理为基础,... 随着汽油车后处理系统复杂程度的提高,三效催化器的故障诊断需要解决建模难度大、标定成本高等问题。结合神经网络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汽油车三效催化器老化诊断算法。算法以三效催化器的老化机理为基础,采集催化器前后氧传感器信号作为特征输入,结合不同故障进行编码,构成网络训练和测试所需的数据集;分别应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的模型架构,对训练过程各参数进行调优,并对诊断结果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诊断算法建模简便,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度和泛化能力;诊断架构上,DBN相对于BPNN简化了特征提取过程,拥有更高的诊断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效催化器 神经网络 老化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化循环对三效催化器的老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盛 侯攀 +4 位作者 赖益土 吕涛 王欣 葛蕴珊 吕立群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5-349,357,共6页
为研究不同整车驾驶循环对车辆三效催化器热老化的效果差异,选取两辆配备同款发动机的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纯汽油车和油电混合动力车,分别进行AMA、SRC、WLTC和典型RDE循环,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车辆运行参数和三效催化器床体温度。... 为研究不同整车驾驶循环对车辆三效催化器热老化的效果差异,选取两辆配备同款发动机的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纯汽油车和油电混合动力车,分别进行AMA、SRC、WLTC和典型RDE循环,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车辆运行参数和三效催化器床体温度。基于阿伦尼乌斯公式将不同循环16万km耐久性后的热老化程度量化为热损伤,并以RDE循环为参照基准,将不同测试循环行驶16万km换算成对应的实际道路等效行驶里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循环下,油电混合动力车三效催化器的16万km热老化程度低于纯汽油车;AMA和SRC循环对三效催化器造成的热老化程度明显高于相同行驶里程下的WLTC循环和RDE循环。纯汽油车以AMA循环或SRC循环进行16万km耐久老化,对三效催化器所造成的老化效果相当于在实际道路上行驶了51.84和60.30万km;油电混合动力车以AMA循环和SRC循环进行16万km耐久老化,对三效催化器造成的老化效果相当于在实际道路上行驶30.44和29.21万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效催化器 AMA SRC RDE 热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三效催化器快速老化SBC循环试验研究
12
作者 程建康 刘小舫 +3 位作者 帅石金 肖红军 林锡河 庄敏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17-322,共6页
针对GB18352.6-2016中规定的污染物控制装置耐久性快速老化标准台架循环(SBC)的温度、空燃比等的条件要求,利用试验发动机对如何确定满足规定条件要求的发动机工况进行了探索。基于对SBC循环的研究,提出了满足SBC循环工况的试验方案;通... 针对GB18352.6-2016中规定的污染物控制装置耐久性快速老化标准台架循环(SBC)的温度、空燃比等的条件要求,利用试验发动机对如何确定满足规定条件要求的发动机工况进行了探索。基于对SBC循环的研究,提出了满足SBC循环工况的试验方案;通过稳态工况催化器温度场试验,分析了不同因素(空燃比、点火提前角、二次空气喷射等)对催化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样机满足催化器温度800℃的运行工况分布在2 000 r/min高负荷至3 800 r/min中低负荷的带状区域内;与点火提前角相比,空燃比和二次空气喷射对催化器温度影响更明显;可以通过循环一致性、老化时间、工况过渡时间等因素对不同工况方案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控制装置 三效催化器 标准台架循环(SBC) 快速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效催化转化器与电控汽油机匹配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团结 王建昕 +1 位作者 庄人隽 刘军山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73-577,共5页
在试验的基础上考察和分析了氧传感器中值电压修正和空燃比波动的调整对排放特性的影响。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 :两者对发动机的排放均有很大的影响 ;对两者的合理匹配 ,可显著地降低排放。
关键词 氧传感器 空燃比波动 三效催化器 电控汽油机 匹配 发动机 匹配 废气处理 汽车 排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汽油发动机非常规排放及其催化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方杰 魏衍举 +2 位作者 刘圣华 朱赞 李广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6,116,共5页
利用气相色谱-氦离子化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了一台多点电喷汽油机分别燃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乙醇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10%、20%和85%,记为E0、E10、E20和E85)时的非常规醇醛排放特性及其催化转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汽油机相比,E10和E20... 利用气相色谱-氦离子化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了一台多点电喷汽油机分别燃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乙醇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10%、20%和85%,记为E0、E10、E20和E85)时的非常规醇醛排放特性及其催化转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汽油机相比,E10和E20混合燃料发动机的甲醛、乙醛和乙醇排放随乙醇掺混比的增加而增加,而E85混合燃料发动机的甲醛、乙醛排放增幅略小,约为E0发动机的1.6倍和2.4倍,乙醇排放却大幅增加,约为E10混合燃料发动机的35倍;随负荷的增加,乙醛排放整体呈增加的趋势,E10和E20混合燃料发动机的乙醇排放降低,而E85混合燃料发动机的乙醇排放却增加;普通的三效催化器对乙醛、乙醇排放的转化效率均在75%以上,但对甲醛的转化效果不佳,对E20和E85混合燃料发动机甲醛排放的转化效率低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汽油 非常规排放 气相色谱仪 三效催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车排气中颗粒物粒径的分布特性 被引量:23
15
作者 高继东 宋崇林 +3 位作者 张铁臣 范嘉睿 高俊华 刘双喜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8-252,共5页
利用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对一台排放满足欧Ⅲ排放标准的汽油车进行了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的研究,实验按照欧Ⅲ测试循环(NEDC)在转鼓试验台上运行,分别测量了催化器前后排气中颗粒物粒径和粒数.测量结果表明,汽油机排气中包含有... 利用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对一台排放满足欧Ⅲ排放标准的汽油车进行了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的研究,实验按照欧Ⅲ测试循环(NEDC)在转鼓试验台上运行,分别测量了催化器前后排气中颗粒物粒径和粒数.测量结果表明,汽油机排气中包含有大量的颗粒物,粒径主要分布在1μm以内;超细颗粒物体积浓度较小,但其数密度很大,起动阶段颗粒物排放非常恶劣;三效催化器对降低颗粒物总体积浓度有一定效果,催化效率在60%以上,但对降低颗粒数密度效果较差,催化效率只有30%,特别是对直径在40~120nm之间的超细颗粒物催化效率仅为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车 颗粒物排放 粒径分布 三效催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燃式重型天然气发动机燃烧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尧命发 闫博文 +1 位作者 郑尊清 覃玉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9-86,共8页
稀燃与当量燃烧是点燃式重型天然气发动机的两种主要燃烧方式。其中,稀燃技术凭借高效清洁燃烧的优势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欧Ⅵ法规的逐渐推行,稀燃发动机必须加装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装置才能满足... 稀燃与当量燃烧是点燃式重型天然气发动机的两种主要燃烧方式。其中,稀燃技术凭借高效清洁燃烧的优势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欧Ⅵ法规的逐渐推行,稀燃发动机必须加装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装置才能满足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求。相比之下,当量燃烧结合三效催化器可实现超低排放量并明显降低后处理成本,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阐述了上述两种燃烧方式各自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技术措施。结论认为:(1)稀燃发动机可通过拓展稀燃极限,在不加装NO_x后处理装置的情况下满足欧Ⅴ排放法规要求,同时实现较高的热效率,但要进一步满足欧Ⅵ法规则必须加装SCR;(2)相比燃烧室及进气道结构的优化,采用局部分层或预燃室结构更有利于拓展稀燃极限并实现稳定燃烧,在相同NO_x排放量水平下可以明显改善热效率,但过稀混合气区域的增加将导致未燃碳氢的排放量明显上升;(3)采用稀燃方式结合SCR满足欧Ⅵ排放法规时,还可采用少量废气再循环稀释进一步抑制原始NO_x排放量,以获得更好的燃烧相位;(4)针对当量燃烧结合少量废气再循环的方式,采用米勒循环可有效提高热效率,但是,随着气门关闭时刻推迟或提前,即使有效压缩比保持不变或有所增加,燃烧速率仍降低,若气门关闭时刻推迟或提前较少,有效压缩比将提高,会导致传热损失及大负荷爆震倾向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燃式天然气发动机 稀燃 当量燃烧 热效率 排放法规 SCR 三效催化器 优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发动机台架上模拟欧Ⅲ低温冷启动排放特性的探索 被引量:12
17
作者 肖建华 马崴 +1 位作者 王建昕 王晓炜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9-641,647,共4页
为使汽油车满足欧Ⅲ排放法规 ,必须解决 - 7℃条件下的催化器快速起燃和抑制排放物陡增的问题。作者研究设计了试验系统和探讨了模拟方法 ,并在台架上模拟和测试带有三效催化器的汽油车电喷发动机的低温启冷动特性。
关键词 欧Ⅲ 上模 汽油车 电喷发动机 三效催化器 排放法规 排放特性 台架 冷启动 排放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稀燃电控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德新 冯洪庆 +2 位作者 刘书亮 王天友 于吉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3,共3页
应用二次喷油及可变进气技术 ,形成准均质稀混合气 ,改善了燃烧过程 ,扩大了发动机稀燃极限 ,降低了NOx排放量。综合运用三效催化器和空燃比优化控制技术不仅使HC和CO排放接近零 ,也使NOx排放进一步降低。采用自主开发的电控系统的稀燃... 应用二次喷油及可变进气技术 ,形成准均质稀混合气 ,改善了燃烧过程 ,扩大了发动机稀燃极限 ,降低了NOx排放量。综合运用三效催化器和空燃比优化控制技术不仅使HC和CO排放接近零 ,也使NOx排放进一步降低。采用自主开发的电控系统的稀燃汽油机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稀薄燃烧 空燃比 三效催化器 NOX排放量 电控汽油机 排放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汽油车国六后处理OBD系统开发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洋 张文彬 +2 位作者 华伦 张云龙 帅石金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40,46,共8页
基于快速原型的思想,开发了一套轻型汽油车国六后处理OBD系统。该系统的硬件由NIPXI平台定制而成,能够对三效催化器(TWC)和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集成后处理系统的传感器信号和发动机工况参数进行采集和通信;在Matlab/Simulink中开发了... 基于快速原型的思想,开发了一套轻型汽油车国六后处理OBD系统。该系统的硬件由NIPXI平台定制而成,能够对三效催化器(TWC)和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集成后处理系统的传感器信号和发动机工况参数进行采集和通信;在Matlab/Simulink中开发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和基于状态机的故障决策模型,将模型进行代码生成并下载到实时控制器运行;在上位机PC中通过VeriStand软件,进行系统定义文件的配置和交互界面的设计,实现了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控。分别通过台架试验和整车转鼓试验对后处理OBD系统进行功能性验证。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快速原型系统能够在台架稳态工况和实际驾驶循环中正确诊断出后处理部件的故障,并进行合理的故障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原型 后处理系统 车载诊断系统 诊断模型 三效催化器 汽油机颗粒捕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lfur poisoning mechanism of three way catalytic converter and its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20
作者 蔡皓 刘亚飞 +3 位作者 龚金科 鄂加强 耿玉鹤 余立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091-4096,共6页
Combining a detailed catalytic surface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noble metal and promoter elementary reactions, a new 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TWC) reaction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new mechanism, ste... Combining a detailed catalytic surface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noble metal and promoter elementary reactions, a new 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TWC) reaction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new mechanism, steady condi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and the change of light-off temperatures and conversion efficiency with various SO2 contents is obtained. By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 the relational grade between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SO2 content is obtained.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SO2 content has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3H6 and NOX conversion efficiency. This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activity design of TWC, and may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condition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W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ur poisoning 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 reaction mechanism numerical simulation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