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分损益法”始发黄钟律的生成问题探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石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2,共3页
"三分损益法"的始发黄钟律不是任意设定的,它是从"中声"当中按照"纪之以三"的原则生成出来的。由于"中声"对应有相应的固定音高,所以按照"三分损益法"生成的十二个律音在实践运用中... "三分损益法"的始发黄钟律不是任意设定的,它是从"中声"当中按照"纪之以三"的原则生成出来的。由于"中声"对应有相应的固定音高,所以按照"三分损益法"生成的十二个律音在实践运用中也对应着固定音高,这样才能在调律实践中实现乐器音高标准的统一性。"中声"作为始发律的母体,在古代律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相当于先秦哲学中的"阴阳之道"。在先秦哲学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在"三分损益法"中,"中声"就是十二个律音的母体,始发黄钟律就是"中声"按照共振原理被"纪之以三"而生成的,而其他的十一个律音,同样是按照这个原则依次生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分损益法 中声 黄钟律 气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分损益律的实践历程与理论规范——兼及古代乐律研究中的认识问题
2
作者 李方元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8-45,共8页
中国古代乐律学的两个概念——三分损益法与三分损益律,在现代人的观念中似乎并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其含义是明确的。三分损益法是一种生律方法,而三分损益律,即通过三分损益法产生的律制。对于三分损益法,笔者的理解与上述并无分歧,而... 中国古代乐律学的两个概念——三分损益法与三分损益律,在现代人的观念中似乎并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其含义是明确的。三分损益法是一种生律方法,而三分损益律,即通过三分损益法产生的律制。对于三分损益法,笔者的理解与上述并无分歧,而对于三分损益律,笔者认为由于这种解释缺乏历史的视野,难于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古代三分损益这种律学观念的历史内涵,因而是有缺陷的。那么,回到古代文献有关记载本身,以史料为起点作再次的考察,应该说仍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益律 历史内涵 三分损益法 律历志 史料 古人 史记 现代律学 后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房六十律”再辩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应时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7-102,118,共7页
《前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列传》的"事梁人焦延寿"至"房用之尤精"一段文字中,若不同版本出现"六十卦"者当系"六十四卦"之误。京房创立"六十律"并非为了使"京房《易》学... 《前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列传》的"事梁人焦延寿"至"房用之尤精"一段文字中,若不同版本出现"六十卦"者当系"六十四卦"之误。京房创立"六十律"并非为了使"京房《易》学在音律学中的延伸",而是为了实现黄钟周而复始返回本律、本"均",以达到《虞书》所云"律和声"的目的。"京房六十律"并不是"在‘卦气’说的直接影响下,参照了‘卦气’说的像数模式而创立"的,而是京房受到《礼运》篇"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理论的启发而形成的。对于京房其人其律的评价,既不能随便贬低,也不能任意夸大,应该采取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实事求是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分损益法 京房 六十律 还相为宫 色育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宫商角徵羽五声阶名的由来 被引量:5
4
作者 胡企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18,25,共8页
本文联系王光祈的用人声发音的近代声学原理、冯文慈的据古天文学二十八星宿推测宫商角徵羽五个阶名的由来,和70年代以来的考古新发现等,进一步从音乐哲学、语音学等视角来探讨五声阶名的源起与发展,并认为:五声阶名的由来是一个... 本文联系王光祈的用人声发音的近代声学原理、冯文慈的据古天文学二十八星宿推测宫商角徵羽五个阶名的由来,和70年代以来的考古新发现等,进一步从音乐哲学、语音学等视角来探讨五声阶名的源起与发展,并认为:五声阶名的由来是一个渐变的进化过程,它们源起于远古先民呼叫、歌唱的实践体验和观察(与语言的生发同源);形成于巫觋文化中的(古天文学和人文意识)万物有灵观;成熟于周易和老聃以来的阴阳对应、化合和联想的象数思想;鼎盛于以《管子·地员篇》为代表的三分损益法等数术推理……历经数千年,遂以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分损益法 王光祈 五声音阶 中国音乐 古天文学 二十八宿 语言学史 图腾崇拜 巫觋文化 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子》中的音乐理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振锡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是对我国汉代古籍《淮南子》中的音乐理论进行研究的文章.文章指出:《淮南子》的音乐思想以老庄之说为核心,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是汉代新道家的产物;《淮南子》的乐律理论在对《管子》、《吕氏春秋》运用“三分损益法”... 本文是对我国汉代古籍《淮南子》中的音乐理论进行研究的文章.文章指出:《淮南子》的音乐思想以老庄之说为核心,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是汉代新道家的产物;《淮南子》的乐律理论在对《管子》、《吕氏春秋》运用“三分损益法”得出的五度相生律予以总结的同时,在音乐实践的基础上,对纯律在理论上作了暗示;《淮南子》的音乐风格、技法论,涉及面广,论述深刻、具体,不愧为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音乐风格 音乐思想 音乐理论 吕氏春秋 音乐实践 音乐作品 《管子》 社会生活 三分损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调式辨析
6
作者 吴华山 龙玉兰 《音乐创作》 2007年第6期95-97,共3页
中西调式辨析应注意把握几个方面:一、律制与调式音级构成关系;二、中西调式主音与调式的构成关系;三、中西调式旋法差异;四、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民族调式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三分损益法 十二平均律 中西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大乐律学家朱载堉的数学工作
7
作者 戴念祖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6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今年是朱载堉(1536-1613)诞生450周年,人们在纪念这位明代杰出的科学家和乐律学家。朱氏最大的贡献是创建十二平均律的数学理论;然而,国外有的学者对他的数学能力有所怀疑。为此,本文就朱氏的数学工作作一简单介绍,不当之处请识者指正。
关键词 十二平均律 等比数列 数学工作 黄钟 乐律学 数学能力 进位制 明代 计算方法 三分损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子》、《吕氏春秋》的生律法及其它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应时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4-68,共5页
《管子》和《吕氏春秋》所载的生律法同属三分损益法 ,所不同的仅是前者只记生五律 ,后者则记生十二律。但有人认为尚有生律顺序上的差异 :《管子》生律法是先益后损 ,《吕氏春秋》生律法是先损后益。对此 ,作者曾有文予以否定。近有人... 《管子》和《吕氏春秋》所载的生律法同属三分损益法 ,所不同的仅是前者只记生五律 ,后者则记生十二律。但有人认为尚有生律顺序上的差异 :《管子》生律法是先益后损 ,《吕氏春秋》生律法是先损后益。对此 ,作者曾有文予以否定。近有人为之申辩。文章再次陈述为何《吕氏春秋》的生律法和《管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学 管子 吕氏春秋 三分损益法 先益后 后益
全文增补中
先秦至汉末乐论中情感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节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8-55,共8页
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从先秦一直到汉末都是以音乐理论为主。这一时期的乐论一直主张声有哀乐和音乐可象,即认为音乐表现历史事件以及人的哀乐之情,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这种见解,在先秦还表现得比较朴素,到了汉代则发展成神学目的论的... 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从先秦一直到汉末都是以音乐理论为主。这一时期的乐论一直主张声有哀乐和音乐可象,即认为音乐表现历史事件以及人的哀乐之情,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这种见解,在先秦还表现得比较朴素,到了汉代则发展成神学目的论的音乐理论,作为封建统治御用的艺术美学。与此同时,科学的音乐理论也开始萌芽,一方面,乐论与气论的结合愈形密切,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现 音乐理论 声有哀乐 声无哀乐论 艺术美学 三分损益法 十二律吕 礼乐 黄钟 乐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乐律的历史流变(上) 被引量:5
10
作者 崔宪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9,共9页
先秦乐律的历史流变(上)崔宪崔宪,男,1954年生。1978年入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学习,毕业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音协工作。1986年考取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导师:童忠良教授。1989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 先秦乐律的历史流变(上)崔宪崔宪,男,1954年生。1978年入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学习,毕业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音协工作。1986年考取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导师:童忠良教授。1989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担任过本刊的兼职编辑。1991年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流变 曾侯乙编钟 十二律 六十律 京房 三分损益法 黄翔鹏 祖孝孙 中国音乐学 侧鼓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商角徵羽”五声阶名探源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企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89-95,共7页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有按调式所包含的由宫商等字排列而成的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等。其中宫、商、角、徵、羽五声无论处在哪一种宫调的音阶排列中,其阶名都是固定不变的。对于它们名称的由来,似乎比十二律吕更难解。因为“十二律吕之名称...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有按调式所包含的由宫商等字排列而成的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等。其中宫、商、角、徵、羽五声无论处在哪一种宫调的音阶排列中,其阶名都是固定不变的。对于它们名称的由来,似乎比十二律吕更难解。因为“十二律吕之名称,至少有一部分是有意义的”(王光祈语),而对于古代阶名宫商角徵羽的起源及命名,郭沫若等认为“其起源还不知道”。尽管如此,中国古代典籍中释宫商的论述和考证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声音阶 王光祈 三分损益法 郭沫若 十二律吕 探源 中国音乐史 七声音阶 宫商角徽羽 五行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半关系在王朴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2-34,共3页
在我国古代诸律制中,王朴律是个公认的难题。由于王朴在叙述他的律制时,只讲了律准各弦的长度而没讲其计算由来,导致了后人对该律的性质众说纷纭。为了探求它的性质,前辈及当代律学家辛勤劳作,各有建树。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取得相对一致... 在我国古代诸律制中,王朴律是个公认的难题。由于王朴在叙述他的律制时,只讲了律准各弦的长度而没讲其计算由来,导致了后人对该律的性质众说纷纭。为了探求它的性质,前辈及当代律学家辛勤劳作,各有建树。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取得相对一致的看法。近日读到郑荣达先生的《王朴密率解》(载于《黄钟》1989年第3期,后面凡提到郑先生的观点均出自该文),感到该文见解新颖,从一个新的角度为探求王朴律的真谛做了有益的尝试。但就某些问题而言,笔者认为尚需进一步讨论。下面仅就倍半关系问题提出一点看法,供郑先生参考。郑先生认为:“王朴的‘准’律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朴 黄钟 十二平均律 我国古代 律学 律制 三分损益法 十二律 数字 律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造律之研究——关注“律所以立,均出度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槐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59-172,共14页
我国最早系统地记载音律问题的古籍是《国语》,后人文论多引用没有点断的"律所以立均出度也"这句话来领会音律之蕴,碍而不通。当代尚有"律所以立,均出度也"的断句,使人顿开茅塞,以往莫名其妙的"纪之以三,平之... 我国最早系统地记载音律问题的古籍是《国语》,后人文论多引用没有点断的"律所以立均出度也"这句话来领会音律之蕴,碍而不通。当代尚有"律所以立,均出度也"的断句,使人顿开茅塞,以往莫名其妙的"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恍然得解。本文因而首次提出"纪之以三生序""平之以六谱序""成于十二音序、律序"与"伶州鸠音律卦象"之命题;亦发现十二律不仅仅是一个半音音阶,它还是不同调式调性的一个七声音阶和一个五声音阶的天然并列,且与公元纪年历法之月份大小排序完全吻合,与钢琴键盘的黑白键排列方式完全一致,似贯古今,犹通中外。而这些获得,皆与"算律"无关。"诸说微评"一章指出《管子·地员》篇系后人所作,其以算律方式进行的所谓"管子生律法"不能成立。还就古今几位大家的相关文论予以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出度 三分损益法 生序 谱序 音序 律序 哲学阴阳律列 乐学音阶律列 伶州鸠音律卦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与十四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来璋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23,共5页
本文对肇始于康熙年间的"十四律",从音乐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多侧面地进行了考查研究,得出了如下几点认识:(一)清制十四律的提出,并非康熙蓄意标新立异,而是康熙在音乐实践中发现并试图解释"复还本音,不须隔八"这一宫调问... 本文对肇始于康熙年间的"十四律",从音乐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多侧面地进行了考查研究,得出了如下几点认识:(一)清制十四律的提出,并非康熙蓄意标新立异,而是康熙在音乐实践中发现并试图解释"复还本音,不须隔八"这一宫调问题而引发的;(二)十四律实为不加管口校正的管律,是基于一孔含双音的吹管乐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种乐律关系;(三)十四律实际是一种带有某种浮动性的复合律制,不是平均律;其乐学形态上的七声(音)关系属下徵调音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口校正 音乐实践 《律吕正义》 三分损益法 十二律 复合律制 十二平均律 吹管乐器 乐律学 下徵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洛与律
15
作者 陈其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1-56,共6页
凡是与中国古律学打过交道的人,估计总在那被中国古人视为神物的河图与洛书之前思辨过,蹭蹬过.河图与洛书,对中国古律学的理论与实践,无异曾发生过很大影响.到了当代,人类早已走过了乐律理论的启蒙时期,律学已由萌芽破土状态,发展成蔚... 凡是与中国古律学打过交道的人,估计总在那被中国古人视为神物的河图与洛书之前思辨过,蹭蹬过.河图与洛书,对中国古律学的理论与实践,无异曾发生过很大影响.到了当代,人类早已走过了乐律理论的启蒙时期,律学已由萌芽破土状态,发展成蔚为壮观的参天大树.现在来探讨河、洛与律的关系,多被人讥为牵强附会之说,泥古唯心之谈.其实,这种观点如滋生下去,亦会产生很大弊病.事实上,当人类在科学技术发展到相当完备、相当先进的时候,再向前跨进一步往往是相当之难.聪明的学人便又转过头来回溯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达哥拉斯 洛书 角形数 河图 三分损益法 理论与实践 律学 我国古代 黄钟 古希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在《音乐理论基础》中增加民族音乐内容的意见
16
作者 康健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8-59,共2页
当前,正置民族音乐走入低谷的时候,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在音乐理论基础教材中,适当增加一些民族音乐知识,十分必要。李重光先生的《音乐理论基础》是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音乐教材,被各类音乐院校普遍采用。在新出的该书修改版... 当前,正置民族音乐走入低谷的时候,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在音乐理论基础教材中,适当增加一些民族音乐知识,十分必要。李重光先生的《音乐理论基础》是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音乐教材,被各类音乐院校普遍采用。在新出的该书修改版中,作者又增加了一些民族音乐的内容,但我认为份量还不够,在相关章节中至少还应增加如下几方面的内容:朱载平的生平及十二平均律的计算方法、三分损益法、中国的调式和弦、有关雅乐音阶和清乐音阶及燕乐音阶起源的知识、复调知识、民族音乐中的一些装饰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理论 民族音乐 音乐内容 十二平均律 民族调式 装饰音 五度相生律 三分损益法 高校音乐教学 燕乐音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对乐律认识的一次大飞跃——纪念朱载堉发明十二平均律四百周年
17
作者 田岗 刘存侠 朱恩宽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83-93,共11页
四百年前,我国杰出的乐律学家、历学家和算学家朱载堉发明了十二平均律,在律学史上树立了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对乐律的认识已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朱载堉在律学上的卓越成就。
关键词 十二平均律 中华民族 公元前 算学 五度相生律 文化 三分损益法 黄钟 资本主义萌芽 律历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