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合成与新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张万忠 乔学亮 +3 位作者 邱小林 陈建国 罗浪里 李海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91,共3页
针对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工业生产技术,从提高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产品的纯度出发,概括和总结了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酯化和磺化合成技术,及合成工艺中催化剂、温度、助剂和体系真空度等主要影响因素,简要介绍了该表面活性剂在反... 针对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工业生产技术,从提高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产品的纯度出发,概括和总结了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酯化和磺化合成技术,及合成工艺中催化剂、温度、助剂和体系真空度等主要影响因素,简要介绍了该表面活性剂在反胶束制备纳米材料等方面的应用新进展,指出了目前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不足,展望了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系列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磺酸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技术催化剂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正辛酯磺酸钠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娇 华平 喻红梅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390-1392,1395,共4页
采用碳基固体酸为酯化反应催化剂,在常压下合成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正辛酯磺酸钠。对各步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双酯化反应:n(顺酐)∶n(正辛醇)=1.00∶1.05,反应温度180℃;磺化反应:n(顺酐)∶n(亚硫酸氢钠)=1.00... 采用碳基固体酸为酯化反应催化剂,在常压下合成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正辛酯磺酸钠。对各步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双酯化反应:n(顺酐)∶n(正辛醇)=1.00∶1.05,反应温度180℃;磺化反应:n(顺酐)∶n(亚硫酸氢钠)=1.00∶1.05,反应温度110℃。该产物具有目标产物特征官能团,表面性能、应用性能优异,毒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剂 醇双子琥珀酸磺酸钠 碳基固体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下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丁二酸二辛酯 被引量:7
3
作者 龙俞霖 陈兵 +1 位作者 杨骏 尹万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8-593,共6页
分别在微波辐射和常规加热下,以具有丙烷磺酸基功能基团的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催化丁二酸和正辛醇合成丁二酸二辛酯,考察了其阴、阳离子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相比常规加热,微波加热提高了反应效率,缩短了反应时间。以[PyPS]HSO4为催化剂,... 分别在微波辐射和常规加热下,以具有丙烷磺酸基功能基团的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催化丁二酸和正辛醇合成丁二酸二辛酯,考察了其阴、阳离子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相比常规加热,微波加热提高了反应效率,缩短了反应时间。以[PyPS]HSO4为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用量、醇酸比和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丁二酸的3wt%,酸醇比(丁二酸∶正辛醇)1∶4,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5 min,功率400W时,酯化率达到95.74%。此外,微波辐射下[PyPS]HSO4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活性没有明显降低,酯化率仍有93.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离子液体 丁二酸 化反应 微波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酸二辛酯的催化合成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建旭 孙晓波 +2 位作者 栾向海 杨涛 蒋登高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3-158,共6页
以丁二酸和正辛醇为原料、环境友好型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甲苯为带水剂,合成了丁二酸二辛酯。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实验,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丁二酸酯化率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 以丁二酸和正辛醇为原料、环境友好型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甲苯为带水剂,合成了丁二酸二辛酯。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实验,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丁二酸酯化率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醇/酸摩尔比3.1,催化剂和带水剂用量分别为酸质量的1.2%和70%,反应时间3 h。在较佳工艺条件下,丁二酸酯化率达99.27%。同时建立了该酯化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模型,得到了相应的反应速率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 杂多酸 均匀设计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油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对琥珀酸酯磺酸钠的增稠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启刚 宋伟明 何锡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27-228,共2页
主要研究了棉籽油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CEEO)与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体系黏度特性。结果表明:CEEO对AOT体系具有好的增稠效果,随着CEEO量的增加,体系黏度峰值不断增加。与椰子油酸二乙醇酰胺(Ninol)相比,CEEO的增稠效果更好。
关键词 棉籽油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 黏度 琥珀酸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PB/AOT/AP自熄火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及增压熄火机理
6
作者 陈泽昕 刘林林 +3 位作者 杨玉新 李波标 程材 胡松启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8-906,共9页
为研究自熄火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并揭示增压熄火机理,使用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AOT)作为熄火控制剂制备了HTPB/AOT/AP自熄火固体推进剂,并对推进剂燃速、燃烧波结构、火焰形态和熄火燃面形貌等进行了实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AOT使推进剂... 为研究自熄火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并揭示增压熄火机理,使用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AOT)作为熄火控制剂制备了HTPB/AOT/AP自熄火固体推进剂,并对推进剂燃速、燃烧波结构、火焰形态和熄火燃面形貌等进行了实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AOT使推进剂在10 MPa以下的压强指数由0.37降低至-1.36,其中压强接近临界熄火压强时燃速由5.9 mm·s^(-1)降低至2.9 mm·s^(-1),推进剂在压强增大至10 MPa时自熄火,压强更高时仍无法自持燃烧;压强接近临界熄火压强时,推进剂燃面上覆盖了厚度约230μm的熔融层,降低了推进剂燃面温度和气相温度梯度,与不含AOT的推进剂相比,自熄火固体推进剂燃面温度由865 K降低至420 K,气相温度梯度由74.9 K·μm^(-1)降低至0.19 K·μm^(-1);揭示了自熄火固体推进剂增压熄火机理,即AOT使推进剂表面覆盖较厚的熔融层,阻碍气相火焰对燃面的热反馈,降低燃面温度和凝聚相反应速率,最终导致推进剂无法自持燃烧而熄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熄火固体推进剂 丁二酸磺酸钠(aot) 燃烧性能 增压熄火机理 熔融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OT/异辛烷/水反胶束体系中合成导电聚苯胺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成站 褚莹 +2 位作者 邢双喜 隋晓萌 吴子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39-2242,共4页
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丁二酸二 [2 -( 2 -乙基己氧基 )乙基 ]酯磺酸钠 ( AEOT)形成的反胶束为模板 ,制备出粒径小而均匀的导电聚苯胺 .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与单体的摩尔比、酸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及表面活性剂循环利用对... 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丁二酸二 [2 -( 2 -乙基己氧基 )乙基 ]酯磺酸钠 ( AEOT)形成的反胶束为模板 ,制备出粒径小而均匀的导电聚苯胺 .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与单体的摩尔比、酸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及表面活性剂循环利用对聚合产物性能的影响 .利用紫外 -可见光谱、红外光谱、 X射线衍射、Olympus显微镜及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OT 反胶束体系 合成 导电性能 聚苯胺 表征 丁二酸[2-(2-乙基己氧基)乙基]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包水微乳液中抗体酶催化布洛芬酯选择性水解的酶学特性(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根生 戚映丹 +1 位作者 欧志敏 姚善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9,共8页
根据过渡态理论设计和合成了能诱导产生催化选择性水解布洛芬甲酯的催化抗体的四面体硫酸盐半抗原,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成免疫源,通过免疫手段成功筛选出具有加速选择性水解生成S-布洛芬的特异性催化抗体.其Kcat,app/Kuncat,... 根据过渡态理论设计和合成了能诱导产生催化选择性水解布洛芬甲酯的催化抗体的四面体硫酸盐半抗原,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成免疫源,通过免疫手段成功筛选出具有加速选择性水解生成S-布洛芬的特异性催化抗体.其Kcat,app/Kuncat,app达1.6×104.进一步地将催化抗体运用到W/O微乳体系(反胶束)中进行布洛芬酯的选择性水解研究,其动力学研究证明其催化过程同样遵循Michaelis-Menten方程.考察了pH值和温度对催化初速度影响,wo(体系中水和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AOT)的摩尔比)对催化初速度影响呈现为钟罩型,最适的wo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抗体 选择性水解 布洛芬 W/O微乳 酶学 琥珀酸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T与SDS复合反胶束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郭珍 陈复生 +1 位作者 张艺帆 魏正勋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2,46,共4页
研究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合反胶束的体系特征,并与AOT、SDS单一反胶束体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升高,3种反胶束体系WO逐渐下降,增比黏度逐渐上升,电导率基本没有变化;随着加水量的增... 研究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合反胶束的体系特征,并与AOT、SDS单一反胶束体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升高,3种反胶束体系WO逐渐下降,增比黏度逐渐上升,电导率基本没有变化;随着加水量的增加,3种反胶束体系WO、增比黏度以及电导率都逐渐升高。AOT与SDS复合反胶束可以加溶更多的水,且体系较为稳定,这为AOT与SDS复合反胶束体系萃取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 烷基磺酸钠 丁二酸磺酸钠 混合反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DSS/异辛烷/水反胶束体系对Cyt-C的提取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子彦 谢玉忠 +2 位作者 杨艳杰 褚莹 吴子生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1,共4页
报道了在SEDSS/异辛烷 /水反胶束体系中相转移提取细胞色素C的最佳条件 .结果表明 ,在室温下 ,pH值为 2~ 6,离子强度为 0 0 7~ 0 .2 5mol·L- 1及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大于 60mmol·L- 1的条件下 ,提取率可达 99%以上 ;pH =1 2 .... 报道了在SEDSS/异辛烷 /水反胶束体系中相转移提取细胞色素C的最佳条件 .结果表明 ,在室温下 ,pH值为 2~ 6,离子强度为 0 0 7~ 0 .2 5mol·L- 1及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大于 60mmol·L- 1的条件下 ,提取率可达 99%以上 ;pH =1 2 .2、离子强度为 0 5mol·L- 1及乙醇体积分数为 50 %的条件下 ,反提取率可达 57% ,正提和反提时都无界面膜状物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磺酸钠 SEDSS 反胶束 提取 细胞色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下AOT/CTAB混合反胶团体系萃取乳酸钙中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恩荣 李定或 +1 位作者 丁一刚 吴元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7-850,共4页
研究了超临界CO2下AOT/CTAB混合反胶团体系萃取乳酸钙中影响产品品质的杂蛋白质。并且分析了萃取压力P、温度T、AOT用量VAOT及AOT/CTAB摩尔混合比nAOT/nCTAB、水量VH2O、pH值等各因素对于该体系中蛋白质的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 研究了超临界CO2下AOT/CTAB混合反胶团体系萃取乳酸钙中影响产品品质的杂蛋白质。并且分析了萃取压力P、温度T、AOT用量VAOT及AOT/CTAB摩尔混合比nAOT/nCTAB、水量VH2O、pH值等各因素对于该体系中蛋白质的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操作条件:P=25MPa,T=45℃,VAOT=0.15mL.(g乳酸钙)-1,nAOT/nCTAB=300:1,VH2O=1.6mL水.(g乳酸钙)-1,pH=4。在此操作条件下,蛋白质的去除率可达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反胶团 乳酸钙 蛋白质 (2-乙基已基)丁二酸磺酸钠(aot)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和AOT添加物对大豆分离蛋白基生物可降解膜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强 段纯明 +1 位作者 董海洲 侯汉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5-78,共4页
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分析了pH和AOT(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添加物对大豆分离蛋白(SPI)基生物可降解膜机械性质的影响,确定了影响该种膜机械性能的最优工艺参数。测试的膜的机械性质包括抗拉强度、穿刺强度、断裂伸长率。分析结果表明,在pH... 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分析了pH和AOT(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添加物对大豆分离蛋白(SPI)基生物可降解膜机械性质的影响,确定了影响该种膜机械性能的最优工艺参数。测试的膜的机械性质包括抗拉强度、穿刺强度、断裂伸长率。分析结果表明,在pH为8.795,AOT的添加量为13.00%时,膜的综合机械性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膜 响应面分析法 大豆分离蛋白 琥珀酸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和AOT添加物对大豆分离蛋白基可降解膜机械性能影响
13
作者 王强 段纯明 《粮食与油脂》 2008年第11期21-23,共3页
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分析pH和AOT(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添加物对大豆分离蛋白(SPI)基生物可降解膜机械性质影响,确定影响该种膜机械性能最优工艺参数;测试膜机械性质,包括抗拉强度、穿刺强度、断裂伸长率;分析结果表明,在pH为8.95,AOT添... 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分析pH和AOT(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添加物对大豆分离蛋白(SPI)基生物可降解膜机械性质影响,确定影响该种膜机械性能最优工艺参数;测试膜机械性质,包括抗拉强度、穿刺强度、断裂伸长率;分析结果表明,在pH为8.95,AOT添加量为13.00%(w/w)时,膜综合机械性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膜 大豆分离蛋白 琥珀酸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ES/AOT反胶束增溶体系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潘世福 陈忠秀 邓少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35-1039,共5页
该文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NPES)与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复配体系为主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以柴油为油相,研究了反胶束增溶体系的粘度和电导率等物理化学性质;利用脉冲核磁共振图谱中水的T2弛豫时间分布曲... 该文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NPES)与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复配体系为主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以柴油为油相,研究了反胶束增溶体系的粘度和电导率等物理化学性质;利用脉冲核磁共振图谱中水的T2弛豫时间分布曲线,研究了反胶束溶液中水的结合状态和分布,采用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NPES/AOT的相互作用参数β值(-7.78),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从理论上解释了二者在反胶束溶液中的最佳比例和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NPES) 琥珀酸(2-乙基己基)磺酸钠(aot) 反胶束 协同效应 增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B与AOT溶液界面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5
作者 魏贤凤 刘珉 +2 位作者 文韬 杨光成 郭长平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7-603,共7页
为得到表面活性剂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AOT)对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TATB)结晶过程的影响规律,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MD)对TATB与AOT溶液的界面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Morphology模块中的Bravis⁃Friedel⁃Donnary⁃Harker(BFDH... 为得到表面活性剂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AOT)对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TATB)结晶过程的影响规律,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MD)对TATB与AOT溶液的界面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Morphology模块中的Bravis⁃Friedel⁃Donnary⁃Harker(BFDH)模型和Adhesion Energy(AE)模型,确定了真空中TATB晶体的7个主要晶面,然后建立了TATB晶面与AOT溶液的界面模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并运用修正后的AE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真空中TATB晶体的主要晶面分别为(001)、(10-1)、(1-10)、(100)、(1-11)、(01-1)和(010)面,AOT溶液对TATB的结晶速率具有整体促进作用。通过分析TATB晶面结构及分子间相互作用,认为(001)面的特殊平面结构,导致其与AOT溶液的相互作用较弱,附着能较低,为119.832 kJ·mol^(-1),因此在结晶过程中生长速率相对较慢,而(10-1)、(1-10)、(100)、(1-11)、(01-1)和(010)晶面附着能较高(均高于119.832 kJ·mol^(-1)),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因此,在结晶实验过程中,TATB首先呈现叶片状结构,随着时间推移,(001)面逐渐生长,最终呈现长叶片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 5⁃三氨基⁃2 4 6⁃三硝基苯(TATB) 磺基丁二酸(aot) 界面相互作用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反胶束萃取花生蛋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珍 陈复生 方志锋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0-104,共5页
采用AOT(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异辛烷—正辛醇复合反胶束体系,超声辅助萃取花生蛋白,研究超声时间、花生浓度、超声功率、pH、离子浓度、温度、W0(反胶束溶液增溶水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AOT(g)∶SDS(g)、表面... 采用AOT(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异辛烷—正辛醇复合反胶束体系,超声辅助萃取花生蛋白,研究超声时间、花生浓度、超声功率、pH、离子浓度、温度、W0(反胶束溶液增溶水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AOT(g)∶SDS(g)、表面活性剂浓度对蛋白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35℃、KCl浓度0 mol/L,pH值8,表面活性剂浓度0.08 g/mL,AOT(g)∶SDS(g)为4∶3,超声功率180 W,W0值15,该工艺条件下,花生蛋白的萃取率为9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 萃取 烷基磺酸钠 丁二酸磺酸钠 花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反胶束体系对cyt-C的提取 被引量:6
17
作者 孟凡涛 林毅 褚莹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6,共5页
合成了未见报道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二 ( 2 -乙基己基 )羟基丁二酸酯磺酸钠 (AHOT)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AH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提取细胞色素C(cyt-C)的性能 ,并与目前公认的优良的表面活性剂AOT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AHOT与... 合成了未见报道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二 ( 2 -乙基己基 )羟基丁二酸酯磺酸钠 (AHOT)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AH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提取细胞色素C(cyt-C)的性能 ,并与目前公认的优良的表面活性剂AOT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AHOT与AOT具有相似的表面活性 ,AHOT反胶束体系的综合性能优于AOT反胶束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 反胶束体系 CYT-C 细胞色素C 结构表征 (2-乙基已基)羟基丁二酸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