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积河流一维数学模型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国录 菲力蒲 +2 位作者 白莱德 吕克-拉于尔 贡日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1-53,共13页
本文发展了一个模拟冲积河道河床变形的一维数学模型.此模型引入了混合层和淤积层概念模式用于模拟河床组成,并考虑了非均匀颗粒的不平衡输移,用隐式有限差分法同步求解水流泥沙连续方程式、水流运动方程和河床组成方程式.这些特点使得... 本文发展了一个模拟冲积河道河床变形的一维数学模型.此模型引入了混合层和淤积层概念模式用于模拟河床组成,并考虑了非均匀颗粒的不平衡输移,用隐式有限差分法同步求解水流泥沙连续方程式、水流运动方程和河床组成方程式.这些特点使得该模型能同步反映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并能用于计算和模拟(1)河床长期变形;(2)非均匀质不平衡输沙;(3)冲淤过程河床组成变化;(4)冲刷极限状态床面覆盖作用.此外,模型还具有稳定性能好,计算步长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河流 一维数学模型 河道变形 河床 混合层 淤积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熔喷气流拉伸一维数学模型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廷 黄秀宝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改进了Shambaugh等提出的熔喷气流拉伸一维数学模型,考虑了聚合物熔体密度和比定压热容随温度变化时的情况,引入了幂律流体本构方程,并讨论了聚合物体积流量等参数对纤维直径的影响.
关键词 熔喷 气流拉伸 超细纤 一维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数学模型在堤前滩面短期演变计算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景新 王颖 +3 位作者 王伟 寇军 王佳飞 刘桦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共4页
采用波浪上涌区的输沙率计算公式和波浪浅化区及破波带内的泥沙输沙率计算公式,建立波浪作用下海滩横向冲淤演变的一维数学模型,用以模拟风浪引起的床沙短期运动及滩面的冲淤空间变化。将该模型应用于杭州湾某海防工程堤前滩面的冲淤演... 采用波浪上涌区的输沙率计算公式和波浪浅化区及破波带内的泥沙输沙率计算公式,建立波浪作用下海滩横向冲淤演变的一维数学模型,用以模拟风浪引起的床沙短期运动及滩面的冲淤空间变化。将该模型应用于杭州湾某海防工程堤前滩面的冲淤演变计算,模拟了某次台风期间堤前滩面的冲淤变化,并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台风期间堤前滩面的冲淤变化可以给出合理的模拟结果,冲淤部位及冲淤量均达到一定的工程精度要求,且该数学模型数值求解简单易行,计算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数学模型 波浪 海岸防护 破波带 上涌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段法渗碳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
4
作者 刘苏南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0-672,共3页
目前最佳渗碳工艺方法是在整个渗碳过程中对碳势进行台阶式控制 ,这一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多段渗碳过程。该文建立了多段法渗碳的一维数学模型 ,用此数学模型能够清晰地描述渗碳过程中每一时段的物理行为。
关键词 多段法渗碳 碳浓度分布 一维数学模型 物理意义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计算一维数学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付国岩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1992年第3期4-9,共6页
尽管一维数学模型已比较成熟。但用于黄河下游尚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一般挟沙水流基本方程出发,考虑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及河床演变特性。汲取多家之长.建立了一维河流不平衡输沙复合模型。应用实测资料计算了黄河下游河床冲淤量。计算结... 尽管一维数学模型已比较成熟。但用于黄河下游尚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一般挟沙水流基本方程出发,考虑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及河床演变特性。汲取多家之长.建立了一维河流不平衡输沙复合模型。应用实测资料计算了黄河下游河床冲淤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而且本模型可以用于水库泥沙冲淤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下游 泥沙 冲淤 一维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沙河流的非恒定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钟德钰 彭杨 张红武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6-710,共5页
介绍多沙河流上非恒定一维水沙数学模型采用网格上流量与水位交错布置的方案,应用TotalVariationDimin ishing(TVD)格式求解基本方程,模型具有守恒性好、无虚假振荡、算法简单的优点,克服了断面急剧变化时计算容易失稳的困难。同时,由... 介绍多沙河流上非恒定一维水沙数学模型采用网格上流量与水位交错布置的方案,应用TotalVariationDimin ishing(TVD)格式求解基本方程,模型具有守恒性好、无虚假振荡、算法简单的优点,克服了断面急剧变化时计算容易失稳的困难。同时,由于采用了适合于多沙河流的泥沙运动基本方程及相关参数,因此,该一维模型能够适应多沙河流高浓度输沙及大幅度冲淤变化的特征,成功模拟了黄河干、支流上的洪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河流 一维数学模型 交错网格 TVD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坡面土壤侵蚀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文杰 王洁 张帅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7,共6页
依据水沙运动过程的力学机理,将坡面水文模型和侵蚀产沙模型嵌套,构建了一维坡面侵蚀产沙数学模型,模型的水文模块涵盖了植被截留、蒸散发、入渗、地下水和地表水运动过程,侵蚀产沙模块则模拟了雨滴溅蚀、坡面流侵蚀以及坡面径流的输沙... 依据水沙运动过程的力学机理,将坡面水文模型和侵蚀产沙模型嵌套,构建了一维坡面侵蚀产沙数学模型,模型的水文模块涵盖了植被截留、蒸散发、入渗、地下水和地表水运动过程,侵蚀产沙模块则模拟了雨滴溅蚀、坡面流侵蚀以及坡面径流的输沙过程。利用径流小区径流和泥沙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水文模块的模拟精度较高,侵蚀产沙模块也能合理地计算坡面产沙量,整体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坡面 水文过程 侵蚀产沙过程 一维数学模型 径流小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航道网一维水沙数学模型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茅丽华 诸裕良 +1 位作者 严以新 贾良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9-62,共4页
从复杂河网的数字化、可视化出发 ,对珠江三角洲航道潮流界、西江和北江航道沿程水位线等的动态演示 ,以及河道中断面水沙特征的可视化研究 ,使得分析复杂河网水沙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更简便、直观 .
关键词 河道断面 面元 节点 数字化 可视化 航道网 珠江三角洲 图形 图像 水沙特性 一维水沙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河道整治工程影响的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周美蓉 夏军强 +1 位作者 邓珊珊 李志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1-580,共10页
在冲积河流上,各类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河床的演变过程.本文通过改进现有的一维水沙数学模型,重点研究护岸及护滩(底)这类限制河床进一步冲刷的整治工程对水沙输移及河床冲淤变形的影响.首先对固定断面的各节点采用特定... 在冲积河流上,各类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河床的演变过程.本文通过改进现有的一维水沙数学模型,重点研究护岸及护滩(底)这类限制河床进一步冲刷的整治工程对水沙输移及河床冲淤变形的影响.首先对固定断面的各节点采用特定的代码进行标记,以此区分河漫滩、有或无整治工程的主槽区域.然后对悬沙输移及河床冲淤变形模块进行改进:当断面发生淤积时,其形态调整不受整治工程的影响,淤积量将在整个断面上进行分配;当发生冲刷时,断面形态调整仅发生在未实施工程的位置或者受工程限制但形成了一定厚度淤积层的区域;在实施了整治工程且无法提供沙源的区域,河床冲刷则不会发生.最后长江中游荆江段2016年的模拟结果表明:考虑整治工程情况时,改进模型计算的河道冲刷量偏小且与实测值更为接近;河槽断面形态与实测结果也更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整治工程 一维水沙数学模型 悬沙输移 河床冲淤 长江中游 荆江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尾闾段一维耦合水沙数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卓媛 夏军强 +1 位作者 周美蓉 万占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26-1737,共12页
小浪底水库于1999年运用以后,该河道经历了长时间持续冲刷过程.为掌握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尾闾段洪水演进特点及河床冲淤规律,采用一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本研究首先采用浑水控制方程,建立了一维耦合水沙数学模型,并利... 小浪底水库于1999年运用以后,该河道经历了长时间持续冲刷过程.为掌握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尾闾段洪水演进特点及河床冲淤规律,采用一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本研究首先采用浑水控制方程,建立了一维耦合水沙数学模型,并利用2003年利津-西河口段汛期实测水沙及汛前断面地形资料对该模型进行率定,计算的流量、水位及含沙量等过程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然后采用2015年利津-汊3段汛期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水位与冲淤量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符合;最后基于2015年实测洪水过程,计算了若干组不同断面间距下的洪水演进及冲淤过程,分析了不同断面间距对沿程水位及河段冲淤量等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断面间距对水位计算结果影响较小,而对冲淤量计算结果会产生一定影响;在河段水沙及冲淤特性复杂的情况下,采用一维数学水沙模型计算时应考虑断面间距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演进 河床冲淤 一维数学水沙模型 黄河尾闾段 断面间距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地面沉降模型及其求解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云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434-437,共4页
推导了以垂向有效应力为基本变量的一维地面沉降的普遍模型 ,并用半解析方法予以求解。模型考虑了土体变形过程中渗透系数和压缩性随有效应力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反映了土体变形的非线性特征。计算实例表明 ,该模型的计算结果比太沙基... 推导了以垂向有效应力为基本变量的一维地面沉降的普遍模型 ,并用半解析方法予以求解。模型考虑了土体变形过程中渗透系数和压缩性随有效应力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反映了土体变形的非线性特征。计算实例表明 ,该模型的计算结果比太沙基方法的计算结果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与实际情况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一维数学模型 半解析方法 垂向有效应力 土体 压缩性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BEK的黄河口一维水力学模型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亦芳 葛雷 +1 位作者 王新功 张军锋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75,共4页
基于黄河口生态环境需水及其配置研究的需要,以平水年洪水过程资料为基础,在黄河下游河口段建立了一维河流数学模型,对年度内及年际间的流量水位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型在冬季冰冻期内的适用性较低,主要原因为冬... 基于黄河口生态环境需水及其配置研究的需要,以平水年洪水过程资料为基础,在黄河下游河口段建立了一维河流数学模型,对年度内及年际间的流量水位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型在冬季冰冻期内的适用性较低,主要原因为冬季冰封期使模型运用条件发生改变,模拟结果出现误差;去除冰封时段后,模型适用性得到恢复,满足河段的年内应用;而年际间模拟结果表明,河床高程变动是影响模型精度的主要原因,在充分考虑河床的冲淤变化后,经适当校正,模型在河口段仍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河流数学模型 黄河河口段 SOBE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槽口外悬沙浓度垂线分布的数学模拟 被引量:11
13
作者 时钟 周洪强 《海洋工程》 CSCD 2000年第3期57-62,共6页
利用垂向一维悬沙运动数学模型 ,对长江口北槽口外大、中、小潮悬沙浓度垂线分布进行模拟 ,模拟结果同“六点法”实测值拟合较好。表明影响悬沙浓度垂线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悬沙垂向扩散及絮凝沉降作用。
关键词 垂向一维数学模型 悬沙运动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环境中硝基苯的归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虹 齐迪 张万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81-84,88,共5页
河流发生硝基苯污染事件发生后,将对沿岸的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为了分析污染物在下游河流中的时空分布情况,以北方某江段突发硝基苯污染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河流水质数学模型理论及苯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建立了一维水流和硝基苯迁移... 河流发生硝基苯污染事件发生后,将对沿岸的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为了分析污染物在下游河流中的时空分布情况,以北方某江段突发硝基苯污染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河流水质数学模型理论及苯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建立了一维水流和硝基苯迁移转化模型。所建模型涉及硝基苯光降解、挥发、吸附与沉积等多方面,系统地考虑了硝基苯在水、气和固三相间的转化。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突发污染事件的河段进行了水质模拟分析,揭示了事故发生地河流中硝基苯的时空分布情况,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可为有关部门处理突发污染事故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污染事故 一维数学模型 时空分布规律 归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近河口段一维水沙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昭华 陈飞 郭小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50,共7页
长江下游大通以下河道宽阔、支汊众多,同时受径流、潮流双重作用,水沙运动非恒定性强.基于以上特点,建立了长江下游大通至徐六径具有河网特点的一维非恒定流悬沙数学模型.经验证,模型能够反映径流、潮流双重来流、来沙条件下本河段内的... 长江下游大通以下河道宽阔、支汊众多,同时受径流、潮流双重作用,水沙运动非恒定性强.基于以上特点,建立了长江下游大通至徐六径具有河网特点的一维非恒定流悬沙数学模型.经验证,模型能够反映径流、潮流双重来流、来沙条件下本河段内的冲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非恒定流 一维水沙数学模型 径流 潮流 长江近口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河网泥沙输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冬 方红卫 +2 位作者 陈明洪 何国建 白静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6-481,共6页
推导了一种显式的河网泥沙输移递推计算方法,该方法在水动力学计算结果所确定的汊点类型基础上,直接计算每个河段中逐个节点的不平衡泥沙输沙过程以及悬沙和床沙的级配调整,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必须通过首末断面含沙量关系确定河网悬沙矩... 推导了一种显式的河网泥沙输移递推计算方法,该方法在水动力学计算结果所确定的汊点类型基础上,直接计算每个河段中逐个节点的不平衡泥沙输沙过程以及悬沙和床沙的级配调整,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必须通过首末断面含沙量关系确定河网悬沙矩阵求解的困难.将该泥沙输移模式的一维河网水沙数学模型,应用于长江三峡下游荆江-洞庭湖河网区域,并取得了较好的计算结果.在模型验证之后,进一步讨论了采用新的泥沙输移计算模式和原有泥沙输移计算模式在计算时间上和计算内容方面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河网水沙数学模型 汊点分沙模式 不平衡输沙 荆江-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阻调控方法的低温光学系统二级温区传热特性分析
17
作者 齐超 刘恩光 +1 位作者 杨宝玉 刘国庆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2-274,共13页
为了实现低温光学系统二级温区的精准控温,同时不引入额外的热负载,提出了一种热阻调控方法,建立了应用于该方法的一维数学模型,运用该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真空腔温度条件下不同热阻参数(不同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对二级温区达到热平衡后... 为了实现低温光学系统二级温区的精准控温,同时不引入额外的热负载,提出了一种热阻调控方法,建立了应用于该方法的一维数学模型,运用该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真空腔温度条件下不同热阻参数(不同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对二级温区达到热平衡后温度水平和漏热量的影响,同时将该方法和传统的电加热调控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真空腔温度为定值时,随着热阻的增大,二级温区温度升高,漏热量减小;当热阻为定值时,随着真空腔温度的升高,二级温区温度升高,漏热量增大。在文中的研究工况下,当真空腔温度为253.15 K时,二级温区温度水平调节范围为111.1~185.2 K,相应的漏热量从1.75 W减小至1.10 W;当真空腔温度为293.15 K时,温度水平调节范围为120.9~219.4 K,相应的漏热量从2.58 W减小至1.57 W。电加热调控方法使二级温区热负载达到了16.8 W,是热阻调控方法的11倍左右(真空腔温度为293.15 K,二级温区目标温度为220 K左右),随着二级温区温度的升高,电加热调控方法使得系统热负载增大,热阻调控方法与之相反。热阻调控方法使低温光学系统热负载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可减少系统对电功率和散热资源的需求。研究结果可为空间应用中的类似低温光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光学系统 二级温区 热阻调控方法 电加热调控方法 一维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卡拉贝利水库淤积现状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志鸿 杨树红 彭杨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7-386,共10页
泥沙淤积直接影响水库的正常运用和使用寿命,为掌握新疆卡拉贝利水库现状及未来的泥沙淤积情况,本文首先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卡拉贝利水库运行6年的库区泥沙淤积情况,然后建立水库一维泥沙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预测计算水库... 泥沙淤积直接影响水库的正常运用和使用寿命,为掌握新疆卡拉贝利水库现状及未来的泥沙淤积情况,本文首先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卡拉贝利水库运行6年的库区泥沙淤积情况,然后建立水库一维泥沙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预测计算水库运用50年的泥沙淤积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卡拉贝利水库泥沙淤积过程及分布,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卡拉贝利水库运行初期淤积速度较快,主要淤积在死水位以下的河道主槽内;水库运行20年时死库容基本淤满,此后淤积速度明显减缓;水库运行30年后,平均排沙比在90%以上,库区泥沙基本达到平衡状态;在水库运行50年时,总库容损失49.24%,库区总淤积量为12871.95万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泥沙数学模型 库区泥沙淤积 排沙比 模型验证 卡拉贝利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 11的秦淮河流域控制断面水质达标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柏松 赵明明 +2 位作者 宋为威 刘军 刘磊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6,共6页
选取外秦淮河控制断面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秦淮河一维水环境数学模型(MIKE 11),模拟不同水文气象条件下多种引水工况和污染削减方案对水质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游来水为Ⅲ类水时,汛期污染量削减≥50%,非汛期污染量削减≥50%或秦淮新... 选取外秦淮河控制断面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秦淮河一维水环境数学模型(MIKE 11),模拟不同水文气象条件下多种引水工况和污染削减方案对水质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游来水为Ⅲ类水时,汛期污染量削减≥50%,非汛期污染量削减≥50%或秦淮新河调水量≥15 m^(3)/s可保证断面水质达标;在90%降雨保证率情景下,区域污染量削减≥50%或秦淮新河引水≥30 m^(3)/s,以及引水量≥15 m3/s和污染量削减≥25%的组合方案可保证断面水质达标。当上游来水维持现状时,非汛期需要增加区域污染削减率或秦淮新河引水量来保证断面水质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水环境数学模型 污染控制 水质达标 秦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煤粉颗粒的升温速率及其对再燃还原NO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忠 赵莉 +1 位作者 胡满银 阎维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5-98,共4页
建立了基于柱塞流的一维数学模型,对不同细度煤粉作再燃燃料时管式携带炉内的煤粉颗粒和气相温度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320目筛下混煤煤粉在1300℃的携带炉内再燃还原NO过程中气相温度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所建立的数... 建立了基于柱塞流的一维数学模型,对不同细度煤粉作再燃燃料时管式携带炉内的煤粉颗粒和气相温度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320目筛下混煤煤粉在1300℃的携带炉内再燃还原NO过程中气相温度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可靠的。320目筛下煤粉和100目筛下煤粉颗粒的最大升温速率都超过了105K/s,且煤粉粒度越细小其升温速率越高。以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较常规煤粉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温速率 煤粉颗粒 再燃 还原 一维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温度变化 模拟结果 气相温度 煤粉粒度 超细煤粉 柱塞流 炉内 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